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 嘉兴(今属浙江)。他因辅助 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 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 京,又贬连州刺史。世称刘宾 客、刘尚书。
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 ,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 ,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 界。
首联:长遭期遇遭坎贬坷
辛酸、愤懑
积极进取 乐观豁达
颔联:归世来事感变慨迁 用典 怀恋、怅惘
颈联:感展叹望身未世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尾联:感振谢作赠精言神
积极、昂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13《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课件
2020/8/2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 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 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 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这是一首赠答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 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 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暂时凭借。 长:振作。
酬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
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
——《陋室铭》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
十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三个月后,因题诗触犯 了执政者,又被贬到外地13年
公元826年,57岁的诗人才被召回京城洛阳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却像王质那 般恍如隔世。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 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 了《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老朋友。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同龄人在扬州相逢。一 对饱经世事沧桑,同在天涯沦落的人,早已互有耳闻, 互相之间一见如故,白居易在酒宴上感时伤怀,写下一 首诗送给刘禹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1张PPT)

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 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1.自由朗读,交流自己觉得这首诗最难理解的地方。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 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笛赋”的作用: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
“烂柯人”的作用: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3)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 笛赋”呢?
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2.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 “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 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 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 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 知章写的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部编⼈教版九年级语⽂上册第13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
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楚⽔凄凉地,②⼆⼗三年弃置⾝。
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
⑤
沉⾈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春。
⑦
今⽇听君歌⼀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⑨
作品注释
(1)酬:这⾥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居易,字乐天。
(2)巴⼭楚⽔:泛指今重庆和两湖⼀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三年。
(4)弃置⾝:指遭受贬谪的诗⼈⾃⼰。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中说:⾃⼰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柳宗元等⼈。
(6)翻似:反⽽像。
(7)烂柯⼈:传说晋⼈王质进⼭砍柴,看见两个童⼦下棋。
看到局终,童⼦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
家乡,已历百年,⽆⼈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事全⾮,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情。
(8)歌⼀曲:指⽩居易作的《醉赠刘⼆⼗⼋使君》⼀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
译⽂
在巴⼭楚⽔这些凄凉的地⽅,我度过了⼆⼗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赋,久谪归来感到已⾮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奋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以及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但要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诗词的鉴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背景、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交流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5.实践: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杰出诗⼈刘禹锡的⼀篇七⾔律诗,本诗为作者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居易从苏州返洛阳,⼆⼈在扬州初逢时,⽩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三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品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下这位不服输不⾔败执着⽽⼜乐观的⼀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领导的政治改⾰——永贞⾰新。
失败后,⼀再遭贬。
宝历⼆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居易相逢。
两⼈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次酒席上,两⼈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居易写了《醉赠刘⼆⼗⼋使君》⼀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居易。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学⽣⾃读这⾸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感情。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个最能体现诗⼈情感的词语,说说⾃⼰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参与改⾰,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中⾃然感到抑郁悲凉。
凄凉的不是“巴⼭楚⽔”这个地⽅,⽽是诗⼈的内⼼。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新人教版

-参观一次诗词主题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线上资源:
-推荐学生关注一些古典诗词的微信公众号或在线平台,如“诗词大会”、“古典文学赏析”等,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诗词相关知识和资讯。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诗词词典、文学鉴赏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查询。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三首》中的诗词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赠送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以秋夜的凉爽来比喻人生的逆境,启示人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以渔家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欣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②通过诗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③使用诗词插图,如刘禹锡、杜牧、范仲淹的画像,以及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画,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重点题型整理
1.诗词鉴赏题:
题目:请简要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的意象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出诗味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 所表达的感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 赋》 。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 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 好友。 “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 子下棋,棋局 终了,手中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 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 叹之情。
品味诗情
品味诗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 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 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 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 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 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 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 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品味诗情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 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 空开激昂的气概。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 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 表达了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 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
品味诗情
1、齐读全诗,说说诗的每一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诗的开头,刘禹锡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 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自己“二十 三年”的被贬遭遇。巴山蜀水,代指贬谪之地。刘 禹锡在此之前曾任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刺史。 “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 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第二 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 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 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品出诗味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 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 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 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 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翻似”, 倒好像,有抑郁不平、愤愤不平的意思。
品出诗味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名句: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kē zhǎng
读懂诗意
(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板书设计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结束语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 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 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 佩不已,难怪刘禹锡的别名叫“诗豪”。这真是:
乐天赠诗悲愁肠, 梦得酬诗志昂扬, 进退得失奈若何, 人生需要正能量!
结束语
感谢聆听
背景链接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 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 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 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 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 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 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品出诗味
理解诗句
品出诗味
赏析诗句 哲 告诉人们: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理 物。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 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感 情 :
文题探究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 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中可见那些信息? 重点字 词解析探究:酬、乐天、见、赠。
酬答,白居易,久别重逢,见:放在动词 前,表示对自己怎样,相当于“我”。阔 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 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
读出节奏
品味诗情
2、如何理解这首诗中诗人表现出的乐观精神?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的中间两联写 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 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可见,白诗的格调是消 极悲观的。与白诗相比,刘禹锡这首答诗,虽然感 慨万端,却始终保持着明朗、高亢的格调,具有一 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主要和诗人的性格有关。 刘禹锡因为参加“水贞革新”,失败后,二十多年来 被贬再贬。但是他愈挫愈奋,毫不气馁,始终保持 着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
品出诗味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 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说说 它是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并赏析尾联 中的“长精神”三字。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这三字, 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不消极气馁,要抖 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表现 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重 点 词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 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
语 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
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
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
到京城,所以说23年。
读懂诗意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 重 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 点 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词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 语 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 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 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7)怀旧:怀念故友。
【唐】刘禹锡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位诗人,他 是谁呢?请听描述,然后回答:当李 白的仙风道骨、杜甫的悲天悯人渐行 渐远,他的豪气干云依然可以照亮大 唐的天空。无论是身居陋室还是地处 穷山恶水,面对萧瑟的秋天,他都能 高亢地吟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秋日胜春朝。他就是——
目标导航
1、进一步熟悉律诗知识,能准确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 3、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的 生活态度。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 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 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 物、白居易称“三杰” ,并与 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 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 《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 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 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二十三年折太多
探究关键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 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 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 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品出诗味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远离京城,身 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凄凉地” 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 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 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读懂诗意
(8)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
重 点
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 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词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
语 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
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
心情。
(10)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
作。
读懂诗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译 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 文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品出诗味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 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 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 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沉_舟__侧__畔__千_帆__过__,__病__树_前__头__万__木__春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 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 怅惘的心情: ____怀__旧__空_吟__闻__笛__赋__,_到__乡__翻__似_烂__柯__人___ 3、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 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____今__日__听_君__歌__一__曲__,_暂__凭__杯__酒__长_精__神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 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_____巴__山__楚__水_凄__凉__地__,二__十__三__年_弃__置__身___
助学资讯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 盘吟诗。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 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 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 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 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