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差异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课件-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03
在这个案例中,不同性格的员工在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影响。内向型员 工可能更注重细节和协调,而外向型员工可能更注重领导和动力。了解员工性 格的差异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优势,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
案例二:能力差异在项目团队中的影响
李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他 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他的 带领下,项目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任 务,项目进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包括:1)加强沟通:双 方需要坦诚地交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了解 对方的想法和感受;2)寻找共同点:尽管双 方存在差异,但也可以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目 标,促进合作;3)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的 价值观和信仰是解决冲突的基础,只有相互尊 重和包容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案例四:动机和需求差异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工作动机
个体对工作的动机不同,有些人追求成 就感和社会地位,而有些人追求稳定和 高薪。
VS
需求层次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体的需求 层次存在差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 实现的需求。
04 个体差异对组织的影响
工作绩效
01
不同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存在 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组织的 整体绩效。
02
个体差异在工作绩效方面表现 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职业 精神等方面的不同。
绪稳定性等。
环境因素
02
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如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也会对
个体差异产生影响。
经验因素
03
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和经验,如职业培训、工作经历等,
也会导致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测量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心理和行 为特征。
心理测验法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

(2)主观因素(知觉主体自身的特点)
A. 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为了
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原因,二者密切相关。 B. 兴 趣
兴趣的不同往往决定着知觉选择性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被知觉到,而那些 对于观察者来说无兴趣的事物则往往排除到知觉的背景中。
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通常是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一句话,知觉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个世界 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
2、知觉特性:
(1)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双关图型
(2) 知觉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1)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 移 以及兴趣容易变换等。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灵活机智,思维敏锐,擅于交际,适应性 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富于创造精神。但是他们往往粗心 大意,情绪多变,富于幻想,生活散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2) 黏液质又称安静型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又难于转移以及善于忍耐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坚定顽 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信心足,自制力强,善于克制忍让, 生活有规律,心境平和,但是却沉默少语,不够灵活,固执拘谨, 因循守旧。
努力。
2.2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学习目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个性的 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差异理论, 提高管理水平。
引例:
是走还是留?
May在一个广告公司任业务专员,性格外向, 责任心强,工作半年后她就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 在年初跳槽时节,May应聘到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 做策划文案,虽然级别不如原公司,但大公司的名 头响,并且待遇也不错,于是她便打点行装踏上了 新的征程。如今工作半年了,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这样成天埋头写东西而没有挑战、缺少交际的工作, 这已成为她最大的烦恼。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开 始困扰她。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绪论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更系统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学科来源:心理学:学习、动机、个性、知觉、培训、满意感、决策过程、态度测量、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团队、沟通、权力、冲突、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人类学: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社会心理学:行为变化、态度改变、沟通、群体决策过程;政治学:冲突、权力、领导理论。
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F. Taylor 科学管理、时间动作分析;H. Fayol 管理的基本要素与14条原则;M. Weber 行政组织的层峰结构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Munsterberg《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选拔与培训;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K. Lewin B= f(P,E);社会测量学(J. Moreno):人际关系分析;需要层次理论(A. Maslow):动机与激励科学管理的先驱:F. Taylor:生于清教徒家庭,认为人天生应勤奋劳动,制止奢侈与浪费;伯利恒钢铁公司,6年时间从学徒到总工程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工时分析、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等。
管理的实践家F. Taylor的主要思想:观念的革命:由分蛋糕变成把蛋糕做大科学管理原理:由管理人员把过去工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决窍集中起来;科学地挑选工人;将科学和工人的科学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胡萝卜加大棒:工人与管理者的差别F.Taylor主要措施:低效率的根本:有意的磨洋工和无意的磨洋工主要措施:工时分析(搬铁块实验、铲煤实验);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Taylor主要追随者:F. Gilbreth & L. Gilbreth(吉尔布雷思):therblig;Frank Gilbreth于1885年17岁时放弃了上大学机会去当一名砌砖工;18个动作 5个动作;Lillian Gilbreth于1915年获得工业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管理心理学》;“一打孩子”《Cheaper by the dozen 》H. Gantt:Gantt 图表一般管理理论的倡导者:H. Fayol(1841——1925)法国工业家,高层管理者;6类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E. Mayo;照明实验:绕线圈(光线与效率);谈话实验:谈话可以提高生产率;非正式群体: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群体的相互影响:阿希范式:个体的判断条件;群体的设置(5个实验人员;实验人员的权威;群体的大小);个体判断受到群体的影响(1/3)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A. Maslow的发现:经过1000多种需要的分析,可以把基本的需要类型分为5类;需要是要逐层满足的;只有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产生长远的激励效果;了解组织行为学:个体水平:个性、激励、行为、态度、满意感;群体水平: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决策、冲突与权力、领导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水平: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流程再造。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个体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组织行为学
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也即能力量的差异 人 的能力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 以一般
能力为例;有超常 中常 低常三种水平
2 3 学习
情绪智能指的是一个人有效地控制自己及影响 他人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彼 特·沙洛维P Salovey和约翰·梅耶J Mayer把情绪 智能从人类的智慧中分离出来;并把它界定为人 的社会智能的一种类型 通常包括:
➢1自我认知能力
➢2自我控制能力
➢3自我激励能力
➢4换位思维能力
➢5社交能力
➢在后天影响则包括环境与人的交互作 用所形成的性格及价值观等因素
2 1 2 人格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
✓1人格具有个性和共性 ✓2人格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3人格具有稳定性 ✓4人格具有可塑性
2 1 3 人格特质理论
组织行为学
✓1基本人格特质的探索Personality Traits ✓2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个体在控制点方面所表现出的人格差异及其影 响
组织行为学
2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ism;Mach
➢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特点是以尼科洛·马基 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的名字命名 高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人讲究实效;保持着情感 的距离;相信手段的好坏可以用结果来评判 只要行得通;就采用它是高马基雅维里主义 者一贯的思想准则
➢不同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所表现出的人格差异 及其影响
3自尊Selfesteem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第2章)

内向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2章)
统计分析结果:
n D型领导者占: 54.2% n C型领导者占: 20.8% n A型领导者占: 17.7% n 混合型领导者占:7.3% n B、E型一个也没有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2章)
三、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
(人—匹配理论)
n 现实型(R):喜欢需要技术、力量和协调性的身体活动。 害羞、真诚、执着、稳定、服从、实干
组织行为学(第2章)
五、有关个性的基本理论
(一)气质论 1、气质内涵
▪ 心理过程速度 ▪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 ▪ 心理过程的强度 ▪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2章)
2、四种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
多血质 (活泼型)
胆汁质 (兴奋型)
粘液质 (安静型)
抑郁质 (抑制型)
内外向性
外 外 内 内
组织行为学(第2章)
(二)卡特尔个性理论
A孤独(外向)
B迟钝(聪慧)
C情绪激动(情绪稳定) E顺从(支配)
F严肃(乐天)
G敷衍了事(负责)
H胆怯(冒险)
I理智(敏感)
L信赖(怀疑)
M现实(幻想)
N直率(世故)
O自信(忧虑)
Q1保守(激进)
Q2随群(自立)
Q3不拘小节(自律严谨) Q4心平气和(紧张)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2章)
4、冒险倾向
n 人们愿意冒险的程度。高冒险倾向的 个体比低冒险倾向的个体可以更快的 速度做出决策,决策前信息量也少。 如股票经纪人与审计工作者,两者完 全不同。
2020/11/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性格的概念和特点
•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的心理特征。
它一方面代表人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
反映出人的动机和态度。性格主要体现在人们
对事物的态度及言行上。
(一)性格的概念和特点
性格是在人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在长期 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它常 具有以下特性: ⒈复杂性 ⒉整体性 ⒊独特性 ⒋持续性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 1.体液说
• 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 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 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 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 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 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D型:为人活泼开朗,积极乐观,感情外向,善于交际,具 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但粗犷豪放,做事缺乏计划性。
E型:勤于思考,感情丰富,情绪较为消极,常常逃避现实, 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遇事常悲观失望,且不善于与 人沟通。
(三)性格与行为
•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贯
穿于人的全部行为之中,既表现出人的态度,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⒉高级神经活动气质类型说 不可抑制型 活泼型 安静型 弱型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⒊血型说 A型: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 B型:感觉灵敏、镇静、喜欢社交、好管 闲
事。 AB型:A型与B型的综合。 O型:意志坚强、好胜、霸道、控制欲
强,不吃亏。
(三)气质与个体行为
⒉机能类型说
• 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各自在性格结构 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它是由英国心 理学家培因(A.Bain,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里 波特(T.Ribot,1839-1916)提出来的。
理智型: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善于思考 问题,能够三思而行。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也不能决定人的 成就的高低。但是,气质却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和工作效率。在组织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以 下几点:
⒈根据个体的气质类型进行人员安排,合理用人 ⒉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搭配和调整组织结构,提高
组织的凝聚力和团体战斗力 ⒊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做好教育培训和奖罚工作
二、性格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行为差异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含义
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个体区别于他人,在实践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来并决定人的行为表现。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 整体性 • 独特性 • 稳定性 • 倾向性 • 社会性
三、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⒈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 ✓ ⒉社会环境 ✓ ⒊教育 ✓ ⒋社会实践
• 粘液质: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 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 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 对事业缺乏热情。
• 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 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 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且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言谈 举止受情绪影响很大,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意志型: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意志坚定,能自觉支配 自己的行动,做事积极主动并能持久,常有始有终。
⒊独立-顺从说
按照个体思想行为的独立性来划分性格类 型,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A.Adler,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 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独立型:独立性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 有个人坚定的信念,能自主解决问题,但常常 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 易盲从、随波逐流,遇到困难或重大事件常惊 惶失措,逃避现实。
又反映出他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并且直接影响
着个体的人际关系和活动效果,它与能力、气
质相比,它更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
(三)性格与行为
在组织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员工的性格的 观察、利用和培养。具体说来:
➢ 首先,在组织选人、用人方面,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 理性。
➢ 其次,在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⒈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某些特点与生
俱来,受制于生理因素。 ⒉其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特点。 ⒊气质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使得每个人增添了独特的 个人色彩。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要在实践中注意 气质与工作的搭配,扬长避短。 ⒋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⒋行为模式说
A型:争强好胜,具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事业心强,性 情急躁,容易激动,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对人有一定 的敌意。
B型:情绪温和稳定、乐观开朗,与人为善,有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力,善于现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但往往 缺乏活力。
C型:感情内向、肯忍让自律,注重人际和谐,反应慢,较 为孤僻压抑,充满幻想,常处于被动状态。
第二节 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 人的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 价值观等一定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的。
➢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 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 活动和行为。
➢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性格构成。 这三个部分分别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影响。
(二)性格的类型
⒈向性说 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来划分性格类型。 外倾型:热情主动,活泼开朗,喜欢交际,情
感外露,对外部事物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 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内倾型:沉静谨慎,神思熟虑,反应缓慢,内 在体验深刻,适应性较差,比较孤僻。比较具 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不太善于表露情 感。
➢ 再次,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性格。
三、能力与行为
(一)能力的含义及其类型 能力是个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