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常见心理变化
病人的心理变化

病人的心理变化1认知方面的变化准确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前提条件是个体适当的心理平衡而疾病所引起的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因此疾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病人的认知功能,甚至会造成认知障碍。
在感知方面,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表现迟钝,也可以表现过于敏感的情况。
例如,有些病人品尝不出食物的香味,而另一些病人可能对某些刺激极为敏感,以致产生错觉和幻觉;有疑病倾向的病人可以强烈地察觉到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肠管的蠕动等;枯燥的住院生活可以使病人产生“度日如年”的感觉;有些病人也可发生定向障碍。
在记忆方面,病人的记忆力常可受到疾病应激的影响,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地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嘱,甚至刚说过的话,刚放在身边的东西,病人也难以记起。
在思维方面,特别是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可受到损害,病人的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在许多问题上表现犹豫不决,即使是面对不太重要的抉择,有些病人可能草率做出一个决定,但不久这一决定又成为病人苦恼的根源。
2情绪方面的变化在各种心理变化中,个体的情绪变化是最常见的,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
2. 1焦虑和恐惧这两类情绪在病人中最常见,它们都包含紧张不安、担心和害怕的成分。
可在许多情况下发生,如就诊、等待检查和检查结果、等待诊断消息、等待医护处置、等待手术和治疗效果以及预想疾病影响等。
适度的焦虑与恐惧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性、调动人的防御机制以应付环境的挑战。
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是有害的,因为它们可使病人过于敏感、行为失控、过分关注自身状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努力帮助病人控制过度的焦虑与恐惧,包括尽可能消除紧张源提供必要的信息、科学的医学知识以及情绪支持。
2. 2愤怒反应愤怒所导致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病人内心的紧张与痛苦。
但攻击并不能消除障碍,有时还会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使医护人员和家属减少同病人的接触与联系,这对病人是不利的。
此外,愤怒与前述的恐惧常常伴有“应激反应”式的生理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和心排血量的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血糖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这对病人身体恢复常常是有害的。
癌症病人应注意心理变化

4、在接受治疗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会脾气很大, 家属要忍耐和理解,给予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5、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治疗期外,还要定期去医 院检,家属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随访。
谢谢大家!
1、当医生为病人确诊并把病情告知家属后,家属应努力控制自 己的情绪,及时向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挑起照顾病人的重任, 并协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取得对症治疗的效果 2、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极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产生会放 弃治疗、等待死亡的负面情绪。这时家属要耐心疏导,帮助病人从痛 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3、要十分注意病人饮食结构,为病人提供清淡、易消化、富有 营养的饮食,以便给治疗起到辅助的作用。
癌症病人应注意心理变化
癌症病人应注意心理变化
癌症因其病因复杂多样,易复发等特 点被公认为医学界的顽疾。根据多例临床 病例发现,这些因素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语有云“百病皆生于气”,“万病 源于心”。消极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有时比细菌、病毒更历害,换而言之,情 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情的好坏。所以, 做为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对癌症病人给予充 分的关怀和鼓励,以帮助病人树立治愈癌 症的信心。
以下几点就是病人主要的心理活动变化:
1、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 2、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 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应为其做出奉 献; 3、 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 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等等; 4、其它心理活动: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 激动,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等等;
在照顾病人时家属应做到以下几点: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的有关内容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的有关内容当人在患病时,常常把自己当做弱者,他们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极为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非常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如果这种需要没有满足,病人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的的情感,甚至会出现不满和愤怒的情绪。
病人也会因为患病,产生不安全感。
所以对于病人的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了。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一看病人会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护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病人由于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而产生焦虑,或者由于手术问题而产生焦虑,还可能是因为患的疾病本身会产生焦虑的症状。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有利于人摆脱困境,但长期的过度焦虑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二)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反应,常见于危重病人,或者是普通病人的病情加重时,或者是有些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并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抑郁。
(三)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病人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事事依赖别人去做,情感非常脆弱,一向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的人也变得畏缩不前。
严重的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
(四)孤独感表现为病人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不与病友交谈,病没有痊愈时就想回家。
(五)否认心理表现为病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否认疾病的存在或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
不顾事实的否认,会对疾病起到贻误和消极的作用。
二、心理护理作为护士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他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使病人达到一个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有益心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1.我们要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的环境;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4.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病人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多与病人沟通。
5.在病人疾病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主动,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病人适当的采取心理治疗方法。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否认
自尊紊乱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 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 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 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 内驱力。
意识 弗洛伊德把潜 意识形容成浮 在海里而沉入 海水中的冰山 的主体部分。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氛
临床处置、特殊检查、手术所致
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消极暗示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应的原因
知识缺乏、病情变化
疾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 特质性焦虑,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 社会支持资源不足……
(三)病人行为变化
不合作
>> 心海导航 <<
我的想法
我必须与周围 每一个人搞好 关系。 一个人犯了错 误,那一辈子 也无法抹掉。
我的情绪
换个想法
我的情绪
>> 心海导航 <<
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各种压力会 不同程度的向你袭来,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 节了。不是生活给了你喜怒哀乐,而是你对待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 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前意识
潜意识
>> 心海导航 <<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 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 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学说以潜 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 他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使潜意识的东西进 入意识中,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 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 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 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浅谈手术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

浅谈手术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绝大多数病人可通过成功的手术治疗而得到康复,但也可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疼痛、外形受损、经济损失、社会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甚至死亡。
因此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它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并由此对康复产生影响。
因此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不良的心理反应,促进康复。
一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焦虑。
它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随着手术的日期临近,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达到高峰,一般认为中度焦虑者手术效果较好二引起焦虑的相关因素<1>手术种类及大小不同会对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2>年龄的影响老年病人常为担心手术死亡的危险而担忧,儿童则害怕手术疼痛或因与家人分开而致分离性焦虑反应,中年人则以家庭责任问题、经济问题而担忧。
<3>与人格特征有关,人格健全的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能很好地应付。
<4>手术效果的影响是几乎所有面临手术的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5>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病人对疾病、手术、麻醉医护人员不了解,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很难在手术过程中很好地配合,相反有的人则完全依赖医生或期望值过高,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毫无心理准备而缺乏应对策略。
三护理干预通过适当的方式,使病人在手术情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使病人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康复。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提供相关信息通过术前指导,介绍必要的麻醉知识、手术知识,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2>合理安排病房住院后由于同病相怜,老病友的经验很容易被新病友接受,从而影响新病友的心理反应。
<3>利用家庭、亲属、同事和朋友等比较亲密的关系,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或缓解其某种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一、病人角色的概念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康复和治疗的需要和行为。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1 、角色行为阙如: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
2 、角色行为冲突:当个体患病并且需要从其他角色转换为病人角色时,不同角色要求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导致个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3 、角色行为减弱:已经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由于更强烈的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不从心的活动,表现出对疾病不够重视或考虑不充分,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 、角色行为强化:病人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在疾病已经基本康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病人角色向正常角色转换的过程。
5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疾病折磨,经常会感受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病人受到不良心境的影响,出现出人意料、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为角色行为异常。
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1 、对认知的影响病人会把注意力才能够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的改变,病人对疾病的各种症状的敏感性都会增强,对症状的反应也更加明显,对任何的点滴变化都会顾虑重重。
2 、对情绪的影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
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尤为突出。
3 、对意志特征的影响病人患病后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病人往往感到软弱无力、情感脆弱,甚至一反常态,变得特别被动、顺从和依赖,做事犹豫不决,各种意志品质都受到影响,希望更多的亲人朋友的探视。
4 、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他对疾病的反应,而疾病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暂时或长久的影响,甚至使患者表现出原本没有的人格特征。
四、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哀、孤独、绝望、不合作、否认、自尊紊乱、疼痛等。
五、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1 、否认期:病人对自己得病感到震惊和否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2 、愤怒期: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时,感到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同时可能无意识地迁怒于他人。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心理主要内容患病、病感与病人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常见心理变化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一、患病、病感与病人1、患病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
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
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
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
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角色假冒为摆脱某种社会责任而诈病;角色认同差异医护人员与病人对对角色行为认同矛盾。
五、病人的心理需要需要尊重、需要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病人心理需要的特点:需要层次降低需要内容集中需要种类多变病人需要的特殊性:需要的不可预测性需要的不稳定性需要的情绪化、掩饰性六、病人常见心理变化认知功能的变化情绪活动的变化意志行为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七、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心理分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恐惧心理见于有较具体的危险和威胁时抑郁心理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关联孤独感社会的隔离,伴有不安全感的陌生心理依赖心理处理日常事物时表现出的信心不足退化心理行为表现与年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猜疑与怀疑缺乏根据的猜测和对事实的不认可愤怒见于目标行为遇到不公平的阻碍时否认心理指病人怀疑和否认患病事实自我概念紊乱对自身在认识上表现出的消极改变或不适应过高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期望过高遵医行为问题自我形成的过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认识表现为对自己稳定的恰当的认识。
病人心理特征范文

病人心理特征范文病人心理特征是医学领域研究的一部分,指的是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病人的心理特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本身、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
以下是常见的病人心理特征的一些描述和解释。
1.焦虑和恐惧:很多病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结果感到担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导致病人产生消极情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心理和生理反应。
2.自卑和自怜:一些病人可能会因为疾病导致身体功能的减退或外貌的变化而感到自卑和自怜。
他们将自己与健康的人进行比较,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并且对自己的状况感到悲伤和失望。
3.愤怒和敌对:当疾病威胁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认同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愤怒和敌对的情绪。
他们可能对医生和家人产生情绪上的压力,并表现出抵抗和反抗的态度。
4.哀伤和丧失: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产生了重大的改变,这可能导致病人感到哀伤和丧失。
他们可能会为自己失去的东西感到内心痛苦,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无助。
5.压力和紧张:身体状况的不稳定和治疗的压力可能导致病人感到紧张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面临着生活、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压力,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适应疾病的要求。
6.抑郁和绝望:长期的疾病或身体痛苦可能导致病人感到抑郁和绝望。
他们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感到无助和绝望,并且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
7.不接受和逃避:一些病人可能会试图逃避或否认他们的疾病。
他们可能拒绝接受治疗、忽视医生的建议,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8.依赖和需求:病人可能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需求。
他们需要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心和帮助,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安。
10.希望和积极性:尽管病人可能会表现出许多负面情绪,但他们也可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希望和积极性。
他们可能会寻求和接受治疗,积极面对疾病,并尝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病人心理特征是多样化的,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过高期望
患病者希望尽快治愈疾病,往往对医护
人员产生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可能导致病人对治疗提出新药 物、新方法。当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与 病人期待值不相符时,病人有时会产生 挫折感。
(十二)遵医行为
当病人对医嘱内容未能理解或记住,会
给治疗带来困难,产生不良后果。 如药物服法、剂量记忆不清、药物服用 时间、服药禁忌、合并用药的禁忌症等。
重大事件的不安反应。 分离性焦虑与家人朋友分离的焦虑 阉割性焦虑一种自我完整性的破坏和威 胁时产生的心理反应。
(二)恐惧心理
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
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的行为。 生理方面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呼吸 加快、尿急、尿频和厌食等。 某些检查和治疗,如剖腹检查、腰穿、 骨穿、放射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都可能 成为导致恐惧心理的原因。
第三节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
病人患病后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精神上的
痛苦,常产生许多心理反应。 如:痛苦、焦虑、恐惧等。
一、常见的心理变化
认知变化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
以及判断力等。 情绪变化 包括压抑、低沉以及抑郁情绪 记忆变化 包括近记忆障碍等。 思维变化 判断力下降、做事犹豫不决、 甚至对简单的治疗方案亦表示怀疑。 护理 应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耐心细 致地给与疏导解释,支持和帮助。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
是过分担心 对某些对机体有威胁的特殊检查不理解 或不接受 手术的成功、预后等 医院的特殊环境影响 像甲亢、更年期综合症同时伴有焦虑 特质性焦虑都可以引起焦虑
(一)焦虑心理
期代性焦虑感到行将发生但不能预定的
(七)猜疑与怀疑
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缺乏根据的
猜测,有时会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客观事 物的直接认识。 怀疑包括对医生的诊断、治疗、用药、 检验、他人的言语等。
(八)愤怒
当一个人在某一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遇到
障碍时会产生愤怒或敌意。 原因可能有环境不利、社会心理问题、 疾病自身原因、医患关系等。
人格变化和意志行为变化
人格表现不稳定 过多的依赖性 意志行为减退 自制力下降
护理
支持、疏导、干预治疗。
二、常见心理问题
有些病人经过心理正常变化后,一部分
病人可以尽快恢复角色,接受正常的治 疗。 有部分病人由正常的心理变化转换成心 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焦虑心理 恐惧心理 抑郁心理 孤独感 依赖心理 退化心理 猜疑与怀疑 愤怒 否认心理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过高的期待 遵医行为问题
(五)依赖心理
患病后大多数人会产生依赖心理。病人
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 事事依赖他人去做,行为变得退缩、被 动、顺从;感情脆弱;一项独立、意志 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项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退缩不前。
(六)退化心理
退化心理或称退化状态。行为表现与年
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合,突出表现为孩 子似的行为。 具体表现如: 高度的自我中心 兴趣狭窄 依赖他人 对自身状低落、压抑、悲观等。 多见于:
1、重危病人 2、病情不断加重 3、易感素质 4、病理生理因素(如绝经期) 5、目前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情(包括治疗效 果不良和无满意治疗方案的疾病)
(四)孤独感
孤独感或称社会隔离
住院病人远离亲人、与医护人员交谈机
会少、病房的单调、其他病人的病情变 化都可能成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病人感到百无聊赖、度日如年、无安全 感、事事小心、不与人接触、盼望亲人 探望以及急于出院等。
(九)否认心理
表现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
否认疾病的存在 否认病情的严重性。
(十)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自我概念对个人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监控作
用。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监控。 原因有 疾病所造成的应急反应会损害病人的自主感和 自负感,使病人控制生命的能力缺乏信心,从 而产生无助和依赖感。 疾病使病人丧失包括健康在内的许多东西。 疾病的应激影响病人对外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