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3.2《机械能(一)》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2-机械能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2-机械能1

机械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动能的概念,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说出弹性势能的概念,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3、能说出重力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并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如何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二。

2、生活感知(1)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钉入木板中,说明的锤子能对钉子做功。

(2)压缩的弹簧能将小车弹出,说明发生的弹簧能对小车做功。

(3)打桩机上举高的重锤能将桩打入地里,说明的重锤能对木桩做功。

3、基础知识(1)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

(3)和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4)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能。

(5)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能。

【新知导学】(一)能量的概念“生活感知”的三个实例的共性是: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1、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2、注意:(1)能量反映本领,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2)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不一定)正在做功。

(二)动能和势能运动的小车能推动木块做功,如果将小车停靠在木块的一侧,小车就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可见,小车之所以能推动木块做功,是因为小车是的。

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注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注意:和是两种常见的势能。

4、下列事例中反映了哪些形式的能?请分类:(1)奔跑的运动员;(2)压弯的撑杆;(3)被举高的杠铃;(4)挂在树上的苹果;(5)拉长变形的弓;(6)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具有动能的物体: 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 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三)探究动能和势能1、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参看课本第31页)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上时就具有一定的 能。

《机械能》教学设计(2021年初中科学浙教版)

《机械能》教学设计(2021年初中科学浙教版)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 A )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1)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2)空中停着的直升机。
(3)被起重机举起的集装箱。
(4)被运动员掷出在空中飞行的铅球。
(5)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的小车。
(6)从枪膛里被射出的子弹。
2.“跳远”是一项常见的体育活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大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
2.进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探究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实验室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
1.动能、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有关。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能量及其形式,已初步能判断能量的存在。并且经过初一初二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2 机械能 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2 机械能  教案设计

机械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珠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概述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举高的高度有关,说出弹性势能及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乐于参于观察、实验和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于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台风菲特过境后我们的校园。

问: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模拟实验:吹风机吹小车。

(评述: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出动能概念。

)二、讲授师:你能举一些具有动能的例子吗?生:1.在轨道上冲下来的过山车。

2.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3.流动的水……师:这些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三、活动演示实验:小车撞人观看视频:车撞人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活动:扔面包观看新闻:高速行驶的列车上飞出的馒头击昏人。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介绍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考并讨论:1.小球为何要从斜面一定高度滚下?2.怎样体现小球的动能?深入思考:钢球和塑料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吗?学生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四、练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从能量角度考虑,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对车辆应有怎么样的要求?2.小型车和大型车在相同的路面上限速一样吗?为什么?(评述:引出动能的概念,动能有大小,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利用动能演示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并为下一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九年级科学上册3.2机械能(第1课时)课件(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2机械能(第1课时)课件(新版)浙教版

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分析
实验原理 控制速度
小球对木块做功的大小反映小 球具有的动能大小
利用斜面给小球速度,高度相同 则水平起点速度相同 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
实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质量
速度一样时,现象: 小球质量越大 木块被推得越远
小球动能越大
小球对木块做功越多
实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2——速度
答:静止时子弹没有动能,而枪口射 出的子弹有很大的速度,所以动能非 常大,有强大的威力.
课堂练习
信息处理 8.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 动能E/J 牛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动能大小影响较大 的因素是速度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人的质量约是牛的1/12,而速度约是 牛的12倍,此时动能是牛的12倍,所 以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较大.
为什么在同样道路上,不同的车型的限速不一样?
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 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一些物体的动能/J
抛出去的篮球 约30 行走的牛 约60 从10m高处落 约2.5×102 下的砖块 跑百米的运动 约3×103 员 飞行的步枪子 约5×105 弹 行驶的小汽车 约2×105
猜想 : 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
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速,途中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 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 报警。后被送往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抢救。2012年6 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他的先进事迹 得到广泛流传,并被人们称为杭州最美司机。

《机械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

《机械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

3.2《机械能》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通过实验或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并能解释机械能转化的简单科学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科学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2.积极学习,感悟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和“机械能守恒”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是机械能守恒。

三、教学策略在前两节《动能》、《势能》基础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加大容量,增加练习机会,感悟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forclass软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阐述本节课题及学习目标。

2、《神奇的罐子》演示实验:不同方向将罐子轻轻一推,罐子出现回滚现象。

3、提问:罐子是怎么做到这一效果?隐藏什么样的奥秘?4、回顾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小组抢答方式)一、机械能及其转化1、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滚摆实验和弹簧实验):探究活动一:(第4-6小组完成滚摆实验)如图,学生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时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注意分析的问题:到最高点时,高度、速度;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说明了;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说明了。

浙教版科学九上3.2《机械能》实用教学课件

浙教版科学九上3.2《机械能》实用教学课件

2、小明从光滑的滑梯上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条件: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
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 ) 在转化过程中,一种能量在减少,另一种能量在
如图为高速公路一景,请从动能的角度解释:
,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7)拉长的橡皮筋:__弹__性__势__能___ 5、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小妍把铁球拉近刚好贴着自己的鼻子,松开手后,头保持不动,铁球由a点沿弧线abc运动到c点,然后
从c点往回摆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我们都具有能量,你能给我们分分类吗?
①流水推竹排前进 ② 高山上的大石块 ③
④风吹帆船前进
⑤ 举高的重锤

①流水推竹排前进 ④风吹帆船前进 ②高山上的大石块 ⑤举高的重锤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 具有的能量
重力 物体由于被举高 而 势能 具有的能量
势 能
弹性 物体由于_弹__性__形__变_ 势能 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 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 能。请你研究小资料的数据,能不能看出: 质量和速度相比,哪个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更 大?
试一试
1 2 3
比较图1、图2可得结论: 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 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三、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 叫弹性势能。

3.2《机械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3.2《机械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一节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主题】第二节机械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概念,并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

2.知道势能概念,并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3.了解机械能的概念。

4.利用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法,给学生们展示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

2.通过教师讲授法,总结出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利用所学机械能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理解决定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研究决定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激光笔,玻璃槽,水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一:学生看一则新闻:《大巴车司机高速倒车,发生追尾》。

大巴车后方飞速行驶的汽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概括: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活动二:5·7杭州飙车事故发生后交警在通报会上称“通过旁证(旁边人的证明)和肇事者的口供,当时车速在“70码左右” 立即引起网友和广大市民的质疑:70码左右的车速怎么会使汽车有如此大的能量把被害人撞向空中两层楼高的位置落在约20米外的马路上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猜想】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途中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

后被送往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抢救。

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

2021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3. 机械能(第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021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3. 机械能(第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演示:1、钢球停靠着木块不动。2、钢球从斜槽上滚下推动木块。
生:滚动的钢球才具有能量。
师:流动的水、空气、运动的玩具小车、滚动的钢球为什么都具有能量?
生:因为都在运动。
师:对,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表现在它对其他物体所能做的功的大小。
(二)、(板书)动能
师:除流动的水、空气、运动的玩具小车具有动能外,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课题
机械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动能概念,并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
2、知道势能概念,并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3、了解机械能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理解决定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研究决定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生1:飞行的飞机、运动的锤子
生2:行驶的汽车、运行中的列车、跑动着的运动员
生3:飞行中的子弹头,滚动着的钢球,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
师:说得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设问:物体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猜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
演示:2、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记录数据。
结论:速度相同时,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板书)
回顾:演示B:被举高的钩码落下拉动木块(通过滑轮),C:一个用手拉长的弹簧在释放后拉动木块。
师:举高的钩码、拉长的弹簧是否都有具有能?(是)它们跟前面的动能一样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机械能(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概述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举高的高度有关
3、概述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乐于参于观察、实验和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于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能量是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个科学量。

由于运动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相应的能也具体多种多样的形式。

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形式是本节要学习的机械能。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接触了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认识到能量的无所不在,能量的多样性。

在学生对能量的形式有了初步认识后,教科书将学生引入具体形式的能量——机械能的学习。

教学时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大量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的过程,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通过实验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机械能
展示图片:运动的牛形摩托车(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出动能。


活动2【学生分类】机械能
下列物体具有能吗?试分为三类,说出分类依据。

1、在水平轨道上滚动的钢球2、被压弯的跳板3、天花板上的吊灯4、拉弯的弓5、上紧的发条6、被举高的重锤7、在地上滚动的足球8、放在课桌上的书本9、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3【归纳总结】机械能的概念
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活动4:机械能在生活中的利弊(视频展示):1、大飞机“害怕”小飞鸟
2、工地打桩机打桩
3、汽车追尾
4、风能推动风车发电
5、流水可以发电
活动5【实验探究】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
3、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并为下一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理解概念
1、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在地上滚动的足球(2)、山顶上的一块石头
(3)、地面上被拉弯的弓(4)、天空中向前飞行的飞机
2、下列物体具有哪种能。

A.拉长的弹簧具有_____。

B.水库中的水(被大坝提高)具有___。

C、桌子上的茶杯具有____。

D.正在爬坡的汽车具有____。

E.在空中飞行的小鸟具有____。

3、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

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4、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___飞得快。

5、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
反映了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____。

6、一个人乘着电梯匀速上升,其()
A: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C: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D: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