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当代中日关系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新经典·岩波新书”:相遇日本,照见中国

“新经典·岩波新书”:相遇日本,照见中国

“新经典·岩波新书”:相遇日本,照见中国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东亚国家因为地缘的关系、历史的纠葛、文化的交融,一直都是互为邻邦、相互尊重、彼此学习的关系。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断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大背景下,岩波书店所出版的《新经典·岩波新书》系列中一本名为《相遇日本,照见中国》的书籍备受瞩目。

这是一本介绍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新经典之作,本文将深入解读这本书,并探讨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新经典·岩波新书》是岩波书店推出的一系列丛书,旨在向读者呈现当代世界最前沿的理解和见解。

《相遇日本,照见中国》作为该系列的重要之一,旨在通过文化交流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以及当代交流合作的全貌。

这本书从历史角度出发,回顾了两国之间的交往和情感纠葛。

中日两国在古代的文化交流全面展开,例如汉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经济文化交流之一。

而后唐宋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日两国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

书中还涉及了近现代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社会交流,以及二战后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本书还着重介绍了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

讲述了中日两国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展现了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共融。

书中还介绍了中日两国之间在当代文化产业、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探讨双方在当代文化领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

本书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读者呈现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真实交流景象。

书中介绍了许多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和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见解,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书还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插图,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视觉体验。

中日关系面面观

中日关系面面观

“对日新思维”的提出及其主 张
• 2003年,中日建交30周年之际,马立诚、时 殷弘、冯昭奎等人掀起了一场风暴。 • 其核心观点: 1) 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 2) 崛起的中国要做一个理性大国、责任大 国、平衡大国。 3)反对义和团幽灵。 • 该理论提出者的遭遇。
一组有必要提出的事实
• 日本战后援助过我们15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包括长江三峡水电站) • 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时间里, 日本国家领导人21次向中国表示反省。日本 明确承认了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实 行‚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 •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以内敛为特征为文化的民 族,不能希望天皇像德国总理那样下跪,况 且这样的行为缺乏国际法依据。
•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55个核电站都裸露 在岛上,很容易受到攻击。在现代导弹战争 中,日本没有战略纵深,就算有几个疯子要 搞军国主义,也是痴人说梦,不能把这笔帐 算到整个日本人民头上。 • ‚日本人不认错,根子在中国‛‚日本文化 其实从中国摹仿去了很多,包括既自卑又要 面子,不反省,不认错,比如‘文革’这样 的罪恶,我们真正反省了么‛—作家阿来
理性的中国人必须了解的事实
• 作为日本国首位的城市,东京的GDP总量 相当于上海的20倍,汉城的10倍,香港的 7倍,巴黎的5倍,伦敦的3.5倍。后面这五 个城市的GDP总量加起来也不过东京的4/5, 就可以知道日本列岛4.3亿美元的GDP是一 个什么概念。而算上它的海外总资产,日本 的经济总量还可以再增加3/4。
武士道的忠孝—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 吾等否认何时居于何地……吾辈之义务乃守 卫主君之利益 ……此为吾等信仰之支柱,永 恒不变之真理。 • 他不仅会在主君荣耀之时,而且会在其身处逆 境之时,表现出忠诚。当主君的百余骠骑减至 十骑、十骑减为一骑时,他不会弃主而去,而 会守卫主人至最后关头。 • 镰仓时期,日本武士人手一册《孝经》。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参考书目档案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卷,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华书局.200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秘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美往来照会集》(19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汪向荣、夏应元编:《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薛衔天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19-192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29-193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华文出版社,2012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一卷,东方出版中心,2011论著类:(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册).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时殷宏:《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黄凤志主编:《中国外交史1840-1949》,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中华书局,2006金光耀主编:《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陈谦平主编:《中华民国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三联书店,2003年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8 高书全、孙继武、顾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熊沛彪:《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杨云若:《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2011第4版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萨本仁、潘兴明:《20世纪的中英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杨元华:《中法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闫知航:《让历史昭示未来: 中美关系史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陈仁霞:《中德日三角关系研究(1936——1938)》,三联书店,2003年9月戈尔茨坦:《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当代中日关系1949-

当代中日关系1949-

• 亚洲国家的宽容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8
影响和制约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 历史问题――战后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 案例分析:中日之间的“战争赔偿”与“受害赔偿” 问题
当年刊登这一消息的日本《朝 日军遗弃的毒气弹的照片 日新闻》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台湾的慰安妇 阿桃
9
(1949-2009)
肖佳灵 副教授
当代中日关系
主要内容
• 影响和制约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 历史问题 • 体制因素 • 国际关系因素
• 中日关系主要发展阶段 • 重大事件与现实问题
• 友好事件,三个政治文件 • ODA • 经济摩擦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
影响和制约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5
面问 题 的 历 史 教 科 书
影响和制约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 历史问题――战后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 日本拒不道歉的主观原因 • 日本政府、政治家、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阶层普遍缺乏承 担战争责任、正视历史错误的勇气 • 靖国神社问题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7-Jan-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1
影响和制约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 影响中日关系的体制背景
• 内阁议会制
• 元首虚位 • 首相和内阁成员一般都同时也是国会议员,既行 使行政职能,同时又参与议会的立法过程 • 在决策时采取内阁一致原则
• 一方面限制了首相的权力,一方面也对大臣有约 束力
7-Jan-19
• 历史问题――战后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 日本拒不道歉的主观原因

第三专题 中日关系精品文档66页

第三专题  中日关系精品文档66页
小泉2019年8月13日参拜 2019年又拜,没资格访华 2019年,多边场合也不见了 读卖新闻自2019年总结军国主义历史,社长渡
边转变立场
掩盖灭亡中国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
关于“九一八”事变 关于卢沟桥事变
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损失
关于对外发动战争 关于南京大屠杀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1. 争取成为西方第二号领袖,日本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 色。
2. 以亚太地区为依托,争取日本在亚 洲的领导地位。
3. 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争取日本在国际舞台上 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介绍 小泉时代(2019—2019):政冷经热 安倍的短暂过渡(2019.9—2019.9):
战略互惠的基本内涵是:
(1)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 保持两国高层来往。努力提高各自政策透明度。
扩大合深化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的交流与对话。
(2)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在能 源、环保、金融、信息通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合完善合作机制。
台湾问题的实质——日本利用台湾制 衡中国。
3.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
(1)钓鱼岛问题 (2)东海问题
钓鱼岛
钓鱼岛被 日本事实 上占领
钓鱼列岛,又称钓鱼群岛,由8个无人岛 礁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
小岛、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 岛等。钓鱼列岛分散于北纬25°40′~26°、 东经123°~124°34′之间;列岛总面积 约为6.3平方千米,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 平方千米,海拔高度约362米。距我国台湾 省基隆市约190千米,距福建省福州市和日 本冲绳的那霸都是420千米。钓鱼列岛周围 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 湾本岛面积。

中日关系背景材料Word文档

中日关系背景材料Word文档

中日关系背景材料(一)一、中日关系的现状“政冷经热”是对当前的中日关系的最好概括。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日本也是中国的重要投资伙伴国,至2000年末,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合同累计达20371件、387亿美元。

与贸易同样,1996年以后呈减少趋势的对华投资于2000年又开始回升。

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也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发展资金的不足。

据统计,从1979至1998年,日本共向中国赠送32.2740亿美元,贷款99.5660亿美元,总共达131.8400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远远超过第二名。

以往四次提供的日元贷款都是10年宽限期,30年偿还,利率虽有若干变动,但是仍然很低,而且赠送的部分也达到相当规模,约为贷款的1/3。

日本的对华ODA,从大规模日元贷款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由大使馆或总领事馆批准的小规模无偿援助所修建的乡村学校或道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开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促进了政治领域关系的改进。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交涉,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一、日文版图书1.津田真澄:《日本式经营的基础》,东洋经济新报社,1976。

2.都留重人:《现代日本经济》,朝日新闻社,1977。

3.安腾良雄:《近代日本经济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

4.高桥龟吉:《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日本经济新闻社,1981。

5.正田键一郎:《概说日本经济史》,有裴阁,1981。

6.斋藤键:《日本经济》,金融财政事情研究会,1986。

7,日本经济新闻社:《新日本经济》,日本经济新闻社,1988。

8.宫崎勇:《今后的日本经济》,PHP研究所,1988。

9.高桥毅夫:《90年代日本经济》,中央经济社,1989。

10.金森久雄、香西泰:《日本经济读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0。

11.三轮芳郎:《日本的企业和产业组织》,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

12.津田直则:《现代日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幌洋书房,1991。

13.宫崎义一:《复合萧条》,中央公论社,1992。

14.中村隆英:《日本经济的成长和结构》,东京大学出版会,1993。

15.直松忠博:《日本的选择》,同文馆,1993。

16.山口三十四:《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日本农业》,有裴阁,1994。

17.长岛修:《现代日本经济入门》,法律文化社,1996。

18.野口悠纪雄:《1940年体制》,东洋经济新报社,1996。

19.野村综合研究所:《1998年日本的优先课题》,野村综合研究所情报资源部,1997。

20.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源流》,日本经济新闻社,1997。

21.宫本光晴:《日本式体制的深层》,东洋经济新报社,1997。

22.末川清:《如何看待战后50年?》,人文书院,1998。

23.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经济入门》,日本经济新闻社,1998。

24.直松忠博:《信仰和经营》,大修馆书店,1998。

25.吉富胜:《日本经济的真相》,东洋经济新报社,1999。

26.浅子和美、篠原三代平:《论长期萧条之谜》,有裴阁,1999。

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论近代中日关系一、同在改革路中的博弈(1840—1894)1、日新月异与天朝上国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清朝和日本的江户幕府都奉行锁国政策。

1854年日本被美国“佩里舰队”强行打开国门。

日本面临着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一样的命运,但江户幕府仍然实行保守政策。

可是在1868年,革新派成功推翻江户幕府,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1。

日本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在国内引起了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直接促成了近代日本的崛起。

而当时的中国也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被迫打开国门,面对着被瓜分的命运,当时的清政府也同样进行“维新变法”来学习西方,可是由于守旧派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维新派力量还比较软弱、弱小,所以维新变法失败了。

同样都在同一时期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可是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中国的变法却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结果导致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落后挨打的道路。

2、紧随修好条规而来的阴谋当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产生了矛盾,政治上,由军阀,地主和官僚垄断,人们没有民主。

经济上,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来的资本家垄断,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日本国内市1《简明日本近代史》吕万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场狭小。

所以统治集团需要对外侵略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争取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走上“争韩侵华”的道路。

为此确立了三大外交目标:一是修订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二是与朝鲜订约以打开其门户;三是与中国订约建交,谋求在华领事裁判权和通商特权,并为入侵朝鲜创造条件。

2与西方列强修约阻力较大,一时难以实现,与朝鲜订约也遭到拒绝,于是明治政府就把与中国订约作为其外交的突破口。

于是,在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正式确立了对等的国家关系,中日关系也从此进入近代的新阶段,可是要知道这些修好条约只是日本的阴谋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日关系》参考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星宇毛里和子著《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冯昭奎、林昶著《中日关系报告》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张历历著《百年中日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李玉、浦野起央主编《中日相互认识论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版。

吴学文著《风雨阴晴——我所经历的中日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田桓编著《战后中日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金熙德著《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20世纪90年代新动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李玉主编《中国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刘德有著《时光之旅——我经历的中日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冯昭奎著《对话北京和东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张香山著《中日关系管窥与见证》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

孙平化著《我的履历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蒋立峰主编《中日关系三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吴学文、林连德、徐之先著《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陆建元著《战后中日关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