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世纪神学政治观2010

合集下载

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史4

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史4
• 一、 政治和经济状况 • 1 、采邑制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 采邑制 :日尔曼人灭亡了罗马帝国,同时也摧毁了罗马文明。中世 纪的欧洲,经济凋敝,文化衰落。日尔曼人建立了一套采邑制度,在 采邑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大小领主之间,层层结成领 主与陪臣的关系,层层向上依附。处于最低层的是农奴。这种金字塔 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世纪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 等级制 :由国王把土地分给大贵族,受封者必须承担为国王服兵义 务。国王有义务保护受封者,公正裁判他们的诉讼等,相互结成领主 与陪臣(附庸)关系。后来采变成了世袭领地。大贵族又依此方式 把它层层分给下面的小贵族。 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依附于贵 族领主,往往与土地一起被封给某个贵族。 国王 --> 大贵族 --> 小贵族 ...... 农奴 • 等级特权:中世纪的人,才是处于某个等级地位的人。在等级关系网 上的特定位置上的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 •
• •
四、 关于理想政体的思想
• 阿奎那认为,为了确定什么是理想的政体,首先要考虑什么是政治的 目的。 • 阿奎那指出:一个社会的幸福和繁荣在于保全它的团结一致,或者说, 在于和平。所以,政治的首要目的在于和平与团结一致。 • 如果由许多人共同掌握政府权力,由于意见分歧,所以永远也不能产 生社会的统一。为了要实现社会的团结统一,就必须把政府权力交给 一个人来掌握,因为,“凡是本身是个统一体的事物,总能比多样体 更容易统一”,“自然的统一体比人为的统一体更容易成为统一的始 因”。 • 最接近自然的过程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在自然界,支配权总是操 在单一的个体的手中的。蜜蜂有一个王,人体有个心脏。而上帝则是 宇宙的唯一主宰。最好的政体也应该是由一个人来掌握政府权力。 • 在君主制下,君主一人执政;寡头制下,许多有德行的人参加政府; 民主制下,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三种政体的适当混合就形 成最好政体。也是神法所规定的一种政体。符合上帝意志的政体。 • 这样看来,阿奎那的理想政体就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政体。

试论中世纪神学政治学

试论中世纪神学政治学

试论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发表时间:2019-07-09T16:51:43.61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孙澄澄[导读] 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

孙澄澄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将自然法同神法区分开来,并以法律理性化取代神学意志论。

关键字:神学政治学;阿奎那;自然法古希腊时期,西方社会一直奉行人学政治学,谈论人性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可制造各种工具,同各国推理可以获得必需的知识,还能够懂得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人是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都适合过合群生活的。

但是,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兴起、发展、高涨。

追其原因:第一,基督教教义所导致,也就是所谓的“原罪”。

人人有罪,所以人人都要救赎,这样的想法一直围绕着人们,而当时的旧教即天主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大家,原罪和救赎感让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因信得救,所以有更多的人们开始选择相信上帝。

第二,宗教国家化,基督教成为当时的国教,每个人都在信教,而且基督教奉行简朴,人们生时所受的苦楚是为了之后的幸福。

第三,信教生活方式化、日常化,由于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让人们已经将信教形成生活必需品。

所以,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产生。

一.神学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在当时关于君权、神权的关系可概述为“神权高于政权、教权高于君权”,建立国家的目的在于:过有德行的生活,最终享受上天的快乐。

国家的设立必须关注基督徒,政治系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服从教皇,维护社会安宁。

具体来说,当时的神学政治学主要包括君权神授、注重精神修养、轻视尘世、注重精神之国、教会至上、教会是代行社会意志的上帝代理机构、世俗政权是教会权力的一部分、政权从属于教权、神法至上等。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一)教父:教父特指 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 一批神学家,他们将基督教 教义阐述为系统的神学理论, 同时也是基督教统一的维护 者和保卫者。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数奥古斯丁(354— 430),他的神学是教父时 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
(二)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著述主要有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等,他将基督教教 义阐发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胡斯运动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一)路德及其著作 1.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符腾堡大教堂的汶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三)评价
阿奎那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观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古 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其关于法律的认识与 理解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2.阿奎那建立的庞大的神学体系,对挽救基督 教神学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从本质上说是唯心的、反动的理论,带有调 和、折中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12、(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3、(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客观存在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一 选择题
绪论
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中国古代)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3、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
4、(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滥觞、孕育和发展的过程。
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
4、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9、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菱是(《论世界帝国》)。
10、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11、(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12、马西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目的,是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11、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17世纪、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

摘要一、神权统治得以建立的经济与理论基础如果你要问在中世纪的欧洲哪个阶层或者哪个人是最富有的,答案会是贵族,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然不会,答案是基督教教士和教皇。

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英格兰的教堂所占有的土地和财富占到了国家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在法国教会的财富更是巨大,以至于王室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一个大主教多。

那个时期的教会垄断了整个西欧的经济生产,巨大的财富和独有的特权使上至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至教士都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宗教改革以及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中打倒教会教堂的原因了。

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封建政权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地位笼络基督教大量的赐予其土地奴隶和财富以至后来各国的教会财富剥削之快例如英格兰,法兰西还有罗马等等,庞大的经济基础使得基督教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为其建立“上帝之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督教形成对于世俗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方面的理论有两部分,《圣经》和《旧约》等基督教义著作所宣扬的“信仰上帝万能慈爱”“原罪”和“救赎”等理论对世俗社会人类精神方面的的控制起到了主要作用,常年的战乱与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使得民众极度的彷徨和无助,而在、基督教所宣扬的这些理论正好迎合百姓的心里同时也得到了封建政权的信任因而迅速形成了对社会精神控制,另一部分中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大批神学政治家,他们为基督教建立通知世俗社会方面的政治理论做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处理巨大贡献。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论自由意志》中系统的阐明了基督教在世俗通知方面的理论,其倡导“上帝唯一”“自由顺从”以及“秩序说”等奠定了基督教的政治理论,而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等则更是健全了这一方面的理论。

二、神权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早期基督教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它也充当了传承古典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

基督教曾吸取古典学说中的斯多葛派思想,如精神自由、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等,都给基督教思想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第三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2018/4/21
33
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发展为世界宗教, 并压倒其它宗教而成为罗马国教,其原因何在? ① 社会矛盾复杂,人们渴望得救 ② 宣称上帝对各民族同等看待 ③ 廉价信仰廉价得救 ④ 宗教仪式简单,戒律简洁易行 ⑤基督徒道德纯洁、纪律严明
2018/4/21
34
早期基督教的性质
2018/4/21 23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从犹太教的一 个分支发展而来的。其产生和 发展适应了西罗马帝国覆灭之 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形 势。 2.基督教社会基础的变化 与罗马帝国后期社会危机的加 深促使基督教的政治地位发生 了转变,最终成为罗马国教。
2018/4/21 6
封臣对其封君的义务有三:效忠、帮助与劝告; 而君对臣的义务则有二:保护和维持。封君封臣关系 的兴起也是起源于一种保护与被保护。领主和附庸形 成依附关系。 如公元9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典型的誓词是这样 的:
“我一定遵守誓言,永远忠诚:以神的名 义,在这神圣的教堂里,我发誓对他(封主)真 心真义,忠心耿耿。我要按照神的律法和宇宙 的秩序,爱他所爱的一切,避开他所避开的一 切。我永远不会做任何令他不高兴的事,说令 他不高兴的话。”
封主和封臣的封建关系,实际上是松散的、含混 的、暂时的、多变的、脆弱的。
2018/4/21 7
2、多元权力体系 (1)纵向上看:君主以下,层层结成领主与陪臣的关 系 国王与陪臣间的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相互的权利 义务关系,对陪臣没有绝对的控制支配权,大贵族对 他们的陪臣也是如此。 “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是十分破碎的,各封地之间 犬牙交错。
2018/4/21 3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第三章 国 家)【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第三章 国 家)【圣才出品】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1 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内涵1.“政治”一词的起源(1)西方对“政治”的理解①从词源学意义上考察。

英语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由希腊语演变而来。

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

“政治”一词从最初的城堡而衍生出了其延伸含义,即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

简言之,政治乃处理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②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以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政治学》中,“政治”一词也都是“处理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意义。

③到了近代,随着国家空间范围的扩大和现实政治生活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们对政治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国家及国家活动的基础上,“政治”被赋予以多种多样的含义。

(2)中国社会对“政治”的理解①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理解主要是指君主与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通常充满了道德色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治、仁治。

②在我国古代,“政”和“治”多是分开使用的,“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准则);“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

③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这一解释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而且也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及近代对政治含义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较大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指君主和代表君主的官吏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只是到了近代,“政”和“治”两个词才开始完全结合在一起使用。

2.政治内涵的演变(1)古希腊时期的伦理政治观①古希腊的政治是一种城邦政治。

“正义”、“善”等道德原则贯穿于古希腊政治思想之中,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正义观念是伦理和政治结合最为集中的表现。

正义被看做最高的美德和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它不仅是伦理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范畴,也是人们伦理生活的目标和政治生活的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系
8
1、基督教的兴起
约公元392年,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基 督教被宣布为国教,禁止异教信仰,君 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 依托帝国统治者的支持和帝国的辽阔疆 域,基督教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世 界性的宗教。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9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神学政治思想:救世主义 、神学政治思想: 众生平等观念。 众生平等观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的精
人之“原罪” 1、人之“原罪”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15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3、过客观 、
(pilgrim)
4、国家工具

5、国家与教
会的关系
2011-6-16
◇世俗生活是一段通往天国的旅程, 世俗生活是一段通往天国的旅程, 在那里,人是永生的; 在那里,人是永生的; 肉体是灵魂的临时居所。 ◇肉体是灵魂的临时居所。 “我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在世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 恶是善的缺陷 恶是善的缺陷”。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恶是善的缺陷 。 上我们没有永远的城,我们乃是仰望 对世俗生活的管理, ◇对世俗生活的管理,职能是获得和管理世 天上的家乡。” 俗财产,用这些东西达到灵魂的完善。 俗财产,用这些东西达到灵魂的完善。 人类的法律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 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 ◇人类的法律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其优点 就是巧妙的利用了人的邪恶心, 就是巧妙的利用了人的邪恶心,维持有限 的正义。 的正义。是在最好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之 ◇教会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中介,使命 教会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中介, 间进行调节。 间进行调节。 是拯救灵魂。 是拯救灵魂。 贬低世俗国家,教会统治的合理性, ◇贬低世俗国家,教会统治的合理性,用基 督教改造国家。 督教改造国家。
章兴鸣 江南大学 in Europe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教会的权力体系
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相互关系 加冕仪式
二、古罗马的政治法律思想
(它表示国王不仅是人民选举的, 而且是“蒙上帝 之恩”当选)
“破门令”
(教皇有权开除国王教籍,解除臣民对国王的效忠
主与附庸关系是直接赐予与接受土地的 直接赐予与接受土地的等级关 领主与附庸关系是直接赐予与接受土地的等级关 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建主和附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主和附 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 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 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 什么义务。 什么义务。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14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 原罪说 ◇ 救赎论 与上帝的“救赎” 与上帝的“救赎” 上帝之城:真正信徒的集合体, ◇上帝之城:真正信徒的集合体,上帝 的意志和智慧统治一切; 的意志和智慧统治一切; 世俗之城: ◇世俗之城:人类只靠身体和欲望生活 双城论: 2、双城论:天上 ,贪图感官之乐,缺乏敬畏之心,失 贪图感官之 感官之乐 缺乏敬畏之心, 之城与地上之城 顺从的美德, 却顺从的美德,其秩序只能靠强制来 执行。 执行。 “历史在上帝的掌握之下,人类 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城,一个是上帝 之城、一个是撒旦之城,这两城是由 两种爱造成的,一个是对自己爱,一 个是对上帝的爱。”
传说犹太教的创始人是摩西,教义是信奉 “独一真神”耶和华,不崇拜偶像;教规是“摩 西十诫”;约法即后来基督教的《旧约全书》。
第2讲 古希腊政治思想
《摩西十诫》:人与神的契约 摩西十诫》:人与神的契约 》:
《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 摩西十诫》 律。
第一条:“不敬别的神。” 第二条:“禁止偶像崇拜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第四条:“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房屋;也不可贪恋人 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帝国、王国、诸候国的司法权 ◆领地范围内的行政权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教会的权力体系
政治上的封建割据与精神上的基督教一统天下:
●思想上,教义成为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 ●经济上,教会拥有欧洲1╱3的土地,教皇是最大 封建主 ●组织上,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森严的教阶制度,使 教会成为以教皇为中心,遍布欧洲的国际组织 ●政治上,拥有自己领土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 ●文化上,摧毁了古典文明,罗马传统与日尔曼传统 结合
公共管理系
843年,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欧洲主要 国家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独自的历史起源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多元的权力谱系: 2、多元的权力谱系:
中世纪的教权与王权
(1)基督教的二元世界观 (2)教会的权力体系 (3)封建等级体系 (4)等级代表君主制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多元的权力谱系: 2、多元的权力谱系:
神自由与平等。
重精神信仰,轻物质欲望。 重精神信仰,轻物质欲望。同情社会弱者,
鼓励有钱人变卖财产周济穷人教友。
权利来源于上帝。 权利来源于上帝。贬低世俗权威,疏远政治。
双重的政治忠诚。
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 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对世俗统治者
抱着默认态度,提倡忍耐和顺从,“爱自己的仇 敌”,“别人打你的左脸的时候,你要把右脸也 伸过去”。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奥古斯丁 354-430
2011-6-16
12
奥古斯丁的重生
青年时期的奥古斯丁一起无法过清心寡欲的生活。 在跟一女子同居期间,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抵抗情欲, 这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时期。 有一天,奥古斯丁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 隔壁有一群孩子在唱歌,歌词说:“拿起来读吧!” 拿起来读吧! 拿起来读吧 正好奥古斯丁手旁边有一本书,一翻开,视线刚好落 在一句圣经的话。那就是罗马书 第13-14页:“不要 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 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情欲。” 奥古斯丁突然醒悟,心中豁然开朗,神的平安立刻 进入他的心中,他感觉到上帝赐给他能力,胜过罪恶, 这是奥古斯丁重生的经验,此时,他已30多岁了。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其人其事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1000年影响最大的 人,其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是教会正统 信仰的宝藏。
• • • • 生于354年; 12岁成为摩尼教徒; 16岁到迦太基上大学,主修修辞学及雄辩术; 20岁到意大利,逐渐成基督徒。
誓约)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31
(2)教会的权力体系
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相互关系
王权压制教权
教权压制王权
教权与王权 分离与并立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3)封建等级体系
国 王
效忠和提供军队
王 公 ( ( ( (
------------王国 ------------王国
给予土地和保护
世纪早期) 懒王时期(8世纪早期)
克洛维建立 墨洛温王朝晚期宫相 掌政----查理•马特 751年宫相丕平被教皇加冕 为王。
加洛林王朝
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
(法兰克帝国)
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9世纪查理曼帝国建立 (Charles Empire)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 大封建主 ----公国、伯爵国
给予土地和保护
效忠和服兵役
( ) ( ) ( ) ( )
小封建主
服劳役和耕种
--------庄园主 --------庄园主
给予土地和保护
农奴、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二、古罗马的政治法律思想 (3)封建等级体系
大小封建主之间的关系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教会的权力体系
教 阶 体 制
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教道院长 神甫 修士、修女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多元的权力谱系:中世纪的教权与王权 多元的权力谱系:
(2)教会的权力体系 )
◆教会在长期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从9世纪到13世纪,虽然教权与政权在不同时期和 不同地区有过互争长雄的局面,但大致说来,这是 一个教权逐渐上升终于达到顶峰的过程。 “丕平献土”后,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 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授课者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2008-2009 学年 第1学期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第4讲 中世纪神学政治观
一、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义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三、5-15世纪西欧的神权政治 15世纪西欧的神权政治 四、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托马斯• 五、中世纪城市与市民社会的兴起
公共管理系
18
1、采邑制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
Middle Age的开始 的开始 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王国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 盎格鲁人,撒克森人) ◇法兰克王国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19
法兰克王国的世系 墨洛温王朝(481-751) 481-751)
《最后的晚餐》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义
基督教创始人淡化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将基督 教添加部分称为《新约》。 《新约》是耶稣死后百年,由基督教会编写 的经典。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已被上 帝逐出了天国,成为弃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