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入学《药剂学》考试大纲
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参考

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参考正文: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
这场考试是对药学类专升本的考生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的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
以下是对考试大纲的详细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对药学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专升本考试成为了许多药学类大专毕业生的首选。
为了确保选拔出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药学类人才,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应运而生。
二、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概述本次考试大纲涵盖了药学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等。
考生需要对这些科目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考试科目及内容1.生物学: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药剂学等。
2.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等。
3.药理学: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药物效应、药物代谢等。
4.药物分析: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方法、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制剂分析等。
5.药剂学:药物剂型、药物制剂、药物释放系统、药物靶向给药等。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本次考试采用纸笔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试卷满分100分。
五、参考教材及资料推荐参考教材有:《药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新编药物学》等。
此外,考生还可以关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以拓宽知识面。
六、备考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各科目均衡学习。
2.针对考试大纲,梳理重点知识点,加强记忆。
3.做历年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4.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成果,调整备考策略。
七、结语2024年甘肃专升本药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已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只要考生们扎实学习、科学备考,相信一定能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迈向药学类专业深造的大门。
药剂学复习提纲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设计与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其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药物制剂:是药物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一定剂型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3、剂型:药物在临床应用前,为适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4、药物: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5、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6、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7、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目的:保证药品质量8、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形态、作用时间分类---9、药物制成剂型的必要性:a、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b、为了适应药物性质的需要c、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为了运输、贮存、使用方便10、药典的颁布年份:第一部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11、药典的组成: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组成12、→剂型作用:改变作用性质;调节作用速度;降低毒副作用;使具有靶向作用;提高稳定性;改变作用强度等13、→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14、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15、表面活性剂分类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类(月桂酸、油酸、硬脂酸)【一般只供外用】、硫酸化物【乳化剂、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即SDS、)磺酸化物【洗涤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强的杀菌作用,滴眼剂的抑菌剂,消毒剂和抑菌剂】: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C、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制备注射用乳剂和脂质微粒的主要辅料】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脂肪酸山梨坦【司盘】,常作W/O型乳化剂,HLB值为1.8~3.8司盘-20和司盘-40与吐温配伍常作O/W型的混合乳化剂B、聚山梨酯【吐温】,常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HLB值为9.6~16.7吐温-80,制备流水性药物片剂的辅料C、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合物【普朗尼克/泊洛沙姆】可用作静脉注射乳剂的乳化剂D、脂肪酸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常作W/O型辅助乳化剂,HLB值为3~4普流罗尼F-68 可用于注射用乳化剂E、蔗糖脂肪酸酯,常作O/W型乳化剂和分散剂,HLB值为5~13,常用的食品添加剂F、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常作O/W型乳化剂和增溶剂G、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常作O/W型乳化剂和增溶剂16、表面活性剂的特性:(1)临界胶束浓度(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3)克氏点和昙点17、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胶束增溶(2)解离药物的增溶(3)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4)抑菌剂的增溶(5)其他应用:a.起泡剂和消泡剂b.去污剂c.消毒剂和杀菌剂18、胶束:指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较低时呈单分子分散或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上而降低表面张力19、→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20、→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值越大亲水性越大。
福建省2021年专升本《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

福建省2021年专升本《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入学需要,中药药剂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C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C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及《甲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CAP)等。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中药调剂1.掌握处方的调配程序与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一般原则,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中药学的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简况。
第三章制药卫生1.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和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2.熟悉制药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3.了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与管理、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药学综合》考试要求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药学综合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由《药理学》《药剂学》组成,分数满分200分,科目各占100分,试题内容具有较强层次感,对学生掌握课程程度具有较强的识别、区分能力。
《药理学》I、课程内容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掌握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的概念。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最小中毒量、治疗量与极量、量反应、质反应、效能与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熟悉受体的类型和受体调节方式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和信号转导。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掌握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首关效应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意义: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等。
熟悉药物的吸收、分布与消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药物消除的速率过程;稳态血药浓度和负荷剂量。
了解房室模型。
第三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掌握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
熟悉药物方面对效应的影响。
了解机体方面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药品管理与使用了解药品命名、分类及标识;了解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掌握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分类及其主要效应熟悉传出神经分类、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消除过程。
了解药物分类。
第六章拟胆碱药掌握毛果芸香碱对眼和腺体的作用和临床用途。
掌握新斯的明的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掌握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和解救药物。
熟悉乙酰胆碱的M及N样作用。
了解毒扁豆碱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大学《药剂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Ⅱ、课程内容第一章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1.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常用术语、药物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药用辅料的概念。
2. 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用辅料的功能。
3. 了解药用辅料的分类第二章药物制剂的质量管理1. 掌握药物制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机构与职能、药物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 熟悉质量保证的概念、内容;质量控制的概念、内容;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程序。
3. 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药品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展历程、中心指导思想、基本内容。
第三章液体制剂1. 掌握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特点与稳定性;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稳定剂及质量评价;乳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乳剂的不稳定现象等。
2. 熟悉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用途;乳剂的制备、混悬剂的制备等。
3. 了解溶胶剂的概念与稳定性等。
第四章无菌制剂1. 掌握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概念、特点与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输液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剂对生产环境的要求等。
2. 熟悉热原的定义、污染途径、去除方法和检查方法;制药用水的分类及用途;过滤器的分类及特点;等渗的概念及计算。
3. 了解注射剂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浸出制剂1. 掌握常用浸出制剂的概念及制备方法。
2. 熟悉常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操作要点。
3. 了解浸出液的浓酸和干燥方法以及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第六章散剂1. 掌握粉碎、筛分、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散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散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与贮存。
3. 了解粉碎、筛分、混合的常用设备的特点与应用等。
第七章颗粒剂1. 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湿法制粒的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
2. 熟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方法。
[精品]专升本药物化学复习大纲.doc
![[精品]专升本药物化学复习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b6e9debd64783e08122b09.png)
药学专业专升本指导注:有下划线的为重点药物的水解性本章要点与重点:1.药物水解的类型(1)盐的水解(无机盐的水解、有机碱盐的水解、有机酸盐的水解)(2)酯的水解(酯类包括无机酸酯、脂肪酸酯、芳酸酯、芳链姪酸酯、杂环竣酸酯及内酯等,均有水解性。
)(3)酰胺及酰腓的水解(4 )武的水解、(5 )卤姪类的水解(6)其它结构类型水解(如厉类、腺类药物、眯型结构药物等亦易水解。
)2.药物结构与水解性的关系(1)具酯类结构药物的水解性(电性效应、邻助作用、空间效应、氢键的形成等的影响。
)(2)具酰胺类结构药物的水解性(电性效应、邻助作用、空间效应、氢键的形成等的影响。
) X-CH-Y (3)具结构药物的水解性I \ (4) 结构药物的水解性X—C=N—C=N—X(5 )具卤姪类结构药物的水解性3.药物水解的影响因素及防水解的措施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水分、温度、赋形剂、酸碱性、浓度、介质、离子强度和稀释剂等。
思考题:& & 药物水解的类型有哪些?◊◊ 2.影响药物水解的结构因素与外界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防水解的措施有哪些?药物的酸碱性本章要点与重点:1.酸碱的定义(酸碱的经典理论、酸碱的质子论、酸碱的电子论)2.药物的酸性(1)常见的酸性功能基(2)酸性的强弱顺序(3)影响酸性强弱的因素(诱导效应、共扼效应、空间效应、氢键形成)(1)常见的碱性功能基(2)碱性的强弱顺序(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诱导效应、共扼效应、空间效应、氢键形成)(1)两性物与两性离子的区别(2 )如何判断两性物与两性离子5.药物的酸碱性在《药物化学》和《药剂学》上的一些应用思考题:1。
有关酸碱的定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冷2.药物结构中常见的酸性功能基和碱性功能基有哪些?3.如何判断药物的酸碱性的大小?4.两性物与两性离子区别是什么?5.药物的酸碱性在《药物化学》和《药剂学》上有哪些应用?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本章要点与重点:1.药物构效关系的定义与药物发生药效的决定因素2.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3.药物的官能团和电子云密度对药效的影响4.键合特性对药效的影响(共价键、氢键、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复合物为重点)5.立体因素对药效的影响思考题.0 &什么是药物的构效关系?2.影响药效的药物理化性质有哪些?3.药物结构中出现轻基、竣基、卤素等基团时对药效有什么影响?4.药物与受体若以共价键结合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金属螯合作用和电荷转移复合物?6.影响药效的立体因素有哪些?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本章要点与重点:1.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提高药物作用的部位特异性、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吸收性、使药物长效化、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2.有机药物成盐修饰试剂的选择原则3.有机药物成盐修饰的类型与方法4.有机药物成酯修饰的类型与方法(包括化学操作方法)具竣基、轻基、氨基药物的成酯修饰,竣酸法、酰氯法、酸肝法、竣酸酯法。
药剂学高职理论考考纲

第二部分:《药剂学》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基础知识1.熟悉药剂学的性质、剂型的概念及分类、制剂的概念、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2.熟悉药典的性质、中国药典的出版情况。
第二章常用药物剂型制备的基本技能第一节液体药剂1.了解液体药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和常用液体分散媒及其特点。
2.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及典型例子。
3.熟悉液体药剂的防腐和常用防腐剂及其特点。
4.掌握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种类及各类真溶液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存在问题。
5.熟悉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种类、制备特点、稳定性。
6.掌握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概念、特点、常用的稳定剂及其作用、质量要求及评价。
7.掌握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概念、特点、组成、类型及决定类型的因素。
8.熟悉常用乳化剂及其应用特点、乳剂的稳定性、质量要求及评价。
第二节注射剂1.掌握注射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
2.掌握热原的概念、组成、性质、污染途径、去除方法、检查方法。
3.掌握注射用水、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的概念、质量要求、制备特点。
4.了解注射用油的来源、精制过程、质量要求。
5.熟悉常用注射剂附加剂及其特点。
6.掌握输液的概念、种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7.掌握粉针的概念、特点、种类、制备、质量要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1.熟悉散剂的概念、特点、种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
2.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种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
3.掌握胶囊剂的概念、特点、种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
第四节片剂1.掌握片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制备、质量要求及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熟悉常用片剂赋形剂的作用、种类及应用特点。
3.熟悉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常用衣料、工艺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药剂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专科)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工业药剂学》潘卫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第1章绪论1.1基本概念1.了解: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
3.重点掌握:药剂学、剂型、制剂的概念。
1.2药剂学的任务与发展1.一般了解:药剂学的发展,2.了解:药剂学的任务。
1.3药典与国家药品标准简介1.一般了解:外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
2.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3.重点掌握:药典、处方的概念。
1.4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了解: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与临床药学的概念。
第2章生物药剂学基础2.1概述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
2.重点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
2.2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掌握: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
2.3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重点掌握: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第3章片剂1.1概述了解:片剂的概念、特点和质量要求,片剂的种类。
3.2片剂的常用辅料1.了解:片剂常用的辅料具体品种的特点。
2.掌握:填充剂或稀释剂、粘合剂和湿润剂、崩解剂、润滑剂的概念。
3.3粉碎、过蹄与混合1.一般了解:粉碎的意义、粉碎的设备、筛分设备、混合方法与设备2.了解:粉碎的方法,筛分的概念。
3.4制粒、干燥与压片1.一般了解:制粒设备、干燥设备、压片机。
2.了解:干燥的概念和方法、中药片剂的制备。
3.掌握: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重点掌握:制软材、制粒、整粒与混合、片重的计算、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崩解机理、影响崩解的因素。
3.5包衣1.一般了解:包衣的设备2.了解:包衣的目的和种类、包衣的方法、3.掌握:包衣的材料与工序3.6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处方设计及举例1.一般了解:片剂的包装与贮存2.了解:中药片剂的处方设计,片剂的质量检查3.重点掌握:崩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入学《药剂学》考试大纲《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和制备理沦、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是具体研究和论述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及剂型设汁的基本原理,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主要药物剂型的特征,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明确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药效的关系;熟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熟悉各主要剂型所需的常用辅料和个剂型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了解制药设备的特点和作用,了解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了解药学服务的特点和内容。
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药剂学》,2009 年 1 月第一版,张琦岩、孙耀华主编。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药品、辅料、剂型、制剂、新药、非处方药的定义2、举例说明药物剂型的三种分类方法3、药品标准的概念,药典的定义和内容4、GMP 、GSP 的含义和认证程序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应用2、举例说明液体制剂常用溶剂的类型3、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点4、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分类5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和HLB 的定义6 、混合HLB 的计算公式是什么7、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定义8、溶解度的概念,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9、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和特点叮叮小文库10、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与溶胶剂有何区别11、混悬剂的定义与质量要求12、混悬剂的微粒沉降定律(Stokes方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一公式增加稳定性13、混悬剂中絮凝剂的概念与作用,控制稳定混悬剂的Z电位范围是多少14、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方法15、乳剂的定义、组成和类别16、乳剂的不稳定性的表现和原因第三章浸出制剂1、浸出制剂的定义与特点,常用浸出溶剂有哪些2、浸出过程的四个阶段,,影响浸出的因素3、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法的定义和特点4、酒剂和酊剂的定义和区别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1、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2、热原的定义、组分、性质及去除方法3、注射用水和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4、注射剂常用附加剂5、等渗、等张的概念及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6、物理灭菌方法的种类,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7、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8、Vc处方分析及实验步骤9、输液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10、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制和灭菌的主要方法11、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流程图及存在问题12、滴眼液定义、质量要求,举例说明滴眼液常用附加剂叮叮小文库第五章软膏剂和贴膏剂1、软膏剂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2、举例说明常用软膏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石蜡、羊毛脂、硅油)类别3、常用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实例分析乳剂型基质(课后检测)4、水溶性基质的种类5、举例说明常用的透皮促进剂6、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7、眼膏剂的定义、特点和基质要求8、贴膏剂的概念第六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1、散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工艺流程2、颗粒剂的定义、特点与储存3、颗粒剂湿法制粒的主要步骤4、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制成胶囊剂的限制5、空胶囊壳的成分与规格6、肠溶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7、胶囊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和合格标准第七章片剂1、片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片剂的常用辅料的定义(用处),主要辅料举例3、润湿剂和黏合剂的区别和种类4、崩解剂的作用机制,生产中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和速率特点5、湿法制粒压片流程图6、包衣的目的、包衣种类和质量要求7、主要的包衣材料有哪三类?肠溶衣有什么特点叮叮小文库8、理解片剂处方7-1,7-3的辅料分析9、片剂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和标准是什么10、溶出度和释放度有何区别,检测溶出度有何意义,测定方法是什么第八章中药丸剂与滴丸剂1、中药丸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2、举例说明中药丸剂常用辅料3、滴丸剂的定义与特点,冷凝液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4、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滴制过程中如何控制质量第九章其他剂型1、栓剂的定义和质量要求,栓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项目是哪些2、气雾剂的定义、组成和特点,气雾剂在临床有哪些应用3、微囊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4、脂质体的组成和特点,画出单室脂质体的结构并注明组成5、膜剂的定义与特点6、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与普通制剂相比)7、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1、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围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哪些3、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有哪些4、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的条件是什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什么2、药物体内吸收的概念,药物的转运方式及各方式的特点叮叮小文库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哪些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剂型因素有哪些5、不同的剂型的吸收特点有哪些,口服吸收的顺序怎样?6、药物体内分布的定义,表观分布容积的定义与意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7、药物代谢的定义、排泄的定义与方式,简述肾排泄的三个过程8、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动力学模型的种类9、主要参数K,t i/2 ,V d,AUC的定义与计算10、什么是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公式是什么11、什么是房室,如何理解一室模型,特点是什么12、单室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例题11-6)13、单室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滴注停止后血药浓度计算(例题11-8)14、单室口服(血管外)给药模式示意图15、静脉推注给药的二室模型示意图16、血管外给药给药的二室模型示意图第十二章处方调剂与药学服务1、处方调剂的定义2、什么是处方,医师处方的组成是什么3、处方制度中对处方限量、处方保管有何规定4、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处方审查的内容有哪些?5、零售药房的定义、特点与任务是什么6、药物制剂配伍的定义与目的7、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8、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9、药学服务的含义与目标,与临床药学的关系是什么10、简述开展药学服务的实施步骤叮叮小文库《生物化学检验》考试大纲第一章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1、血液标本的米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尿液标本的米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3、特殊标本的米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4、抗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
5、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转运。
6、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1、纯水的制备方法和纯度检查。
2、实验方法和标准试剂的分级。
3、实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4、实验方法评价的指标。
5、评价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6、方法学性能标准和方法性能判断指标。
7、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
8、诊断试验评价指标及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2、其它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3、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5、影响电泳的因素6、常用电泳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叮叮小文库7、电泳区带的染色和定性定量测定。
8、层析法的概念与分类。
9、常用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10、离心技术原理和离心机分类。
11、各种离心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12、自动生化分析议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13、自动生化分析方法和校准。
第四章酶学分析技术1、酶活性的概念、单位和单位的计算。
2、酶促反应进程和底物动力学。
3、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4、工具酶和酶偶联测定法。
5、同工酶产生的机理和测定方法。
6、血浆酶的来源和区域化分布。
7、酶活性测定和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8、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第五章体液蛋白质检验1、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2、个别血浆蛋白质的特性、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3、疾病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
4、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5、血清白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6、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7、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叮叮小文库第六章体液葡萄糖检验叮叮小文库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机制。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代谢变化。
低血糖症的原因及分类。
酮体的生成、测定及临床意义。
半乳糖代谢及生化缺陷。
血糖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糖耐量曲线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糖化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胰岛素、C 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尿糖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载脂蛋白种类和性质。
脂蛋白受体的种类和作用。
血浆脂蛋白代谢途径。
咼脂蛋白血症和低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原理、测定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第八章 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体液中电解质的分布及其生理功用。
钠、氯、钾的代谢及其平衡紊乱。
钠、氯、钾的测定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 2、 3、 4、 5、 6、1、 2、 3、 4、叮叮小文库血液中的气体分压。
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6、CO 2的运输过程。
7、血气分析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8、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参数。
9、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第九章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检验1、钙、磷代谢及调节机制。
2、钙、磷的生理功能。
3、镁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4、微量元素对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影响。
5、微量元素测定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6、重要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及代谢。
7、血清钙、磷、镁的测定及方法评价。
8、铁、铜、锌的测定方法。
第十章肝功能检验1、肝脏的解剖学和显微结构特点。
2、胆汁酸、胆红素、氨在肝脏的代谢、转化和排泄。
3、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和生物转化。
4、胆红素代谢障碍和黄疸的分类。
5、胆汁酸代谢障碍。
6、肝脏疾病时血浆酶和蛋白异常。
7、血清(浆)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8、血清酶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9、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10、肝功能试验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第十一章肾脏功能检验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清尿素、肌酐、尿酸的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和临床意义。
3、尿液总蛋白、微量蛋白的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和临床意义。
4、尿液pH、相对密度及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5、尿液酶及反映肾功能新指标的临床意义。
6、肾脏功能试验的选择原则和组合分析。
7、肾脏功能指标的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心脏标志物检验1、心脏疾病的诊断。
2、心肌酶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3、急性心梗蛋白类标志物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4、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
第十三章内分泌功能检验1、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
2、激素测定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3、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分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