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叙事功能与叙事语法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
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
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
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叙事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叙事学的发展趋势叙事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研究:叙事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叙事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 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叙事学将更加关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将更多地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第八章叙事功能与叙事语法

第八章叙事功能与叙事语法叙事是人类交流与表达的基础,通过叙事,人们可以分享经验、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够构建并传递故事和文化。
叙事功能是指语言中用来表达叙述内容的语言功能,而叙事语法则是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则。
叙事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
首先是插入叙述,即将插入语插入到主句之中,使叙事更加有说服力和连贯性。
例如,在句子“昨天,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人。
这个人告诉我一个惊人的秘密。
”中,“这个人告诉我一个惊人的秘密”就是插入叙述。
其次是暗示叙述,通过隐含的方式表达意思,增加叙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例如,在“他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这句话中,“他用怀疑的眼神”就是暗示叙述。
最后是迂回叙述,通过变换叙述的顺序和结构,增加叙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故事中使用倒叙或者隐晦的描写方式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叙事语法是指在叙事过程中所使用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则。
叙事语法的基本特点是在叙述过程中常常使用动词、时间和空间等要素来构建故事情节和场景。
动词起到了表达动作和状态的作用,时间则决定了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而空间则决定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背景。
叙事语法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变化,可以构建出各种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语义。
在叙事语法中,动词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动词可以通过时态和语态的变化来表达动作的进行和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可以帮助叙述者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使得叙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除了动词外,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时间的变化,可以表达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并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节之中。
同时,空间的表达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和背景,增加叙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总而言之,叙事功能和叙事语法是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功能和语法规则。
通过组合和变换叙事语法的基本要素,可以构建出各种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语义,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说服力。
六年级语文叙事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叙事知识点叙事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表达想法、抒发情感。
下面将介绍六年级语文叙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叙事的基本要素1. 故事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信息。
2. 事件序列:按照时间顺序将故事的事件逐步展开,通过先后顺序来引导读者。
3. 冲突与发展:引入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冲突的解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读者对人物有更清晰的形象认知。
5. 描述与环境描写:合适的描写将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能更好地让读者进入故事情节。
二、叙事的篇章结构1. 开头引入: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头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2. 发展叙述:逐步展开叙述,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有趣,真实可信。
3. 高潮描写:故事发展到高潮部分,表达冲突与转折,让读者心情紧张。
4. 结尾总结:合理总结故事情节,并留下一定的余韵,给读者以思考空间。
三、叙事的修辞手法1.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加强描写的效果和吸引力。
2. 比喻与拟人: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与感受,形象描写。
3. 反问与排比:通过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叙述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 指代与省略:通过适当的指代和省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故事情境。
四、叙事的注意事项1. 时态一致:在叙事中,应该保持时态的一致,避免出现时态混乱的情况。
2. 语言简洁:叙事过程中,要力求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3. 表达准确: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确保表达的意思明确、清楚。
4. 角度选择:叙事中可以选择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根据故事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学习以上叙事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语文叙事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让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在写作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体验故事情节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善于运用叙事技巧,写出优秀的作文。
文学上叙事的概念及作用

文学上叙事的概念及作用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它通过一系列事件和情节的有序组织,描述一个或多个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经历和发展。
叙事不仅限于小说、故事和戏剧,也存在于诗歌、传记和历史等多种文学形式中。
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意义。
首先,叙事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了传达信息的重要角色。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向读者传达特定的意图、观点和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路历程,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叙事可以通过一种有机的方式将作品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使整个作品具有更强的内在逻辑性和连贯性。
其次,叙事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下,并描述他们的欲望、挫折、冲突和成长,叙事能够唤起读者共鸣,使读者与人物之间建立情感联系。
读者可以通过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示。
叙事通过创造情感的高点和低谷,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进一步加深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叙事还能够为读者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优秀的叙事作品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灵活多变的叙述语言以及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叙事作品中的节奏把控、悬念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都是影响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精心的叙事安排,作家能够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持续阅读下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叙事也具有启发思考和批判的作用。
通过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叙事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存在、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家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命运和经历来抨击社会的不公和愚昧,激发读者思考和反思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叙事还可以通过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性,使读者对自身的动机和行为产生怀疑,进而扩展对人性和伦理的认识。
除此之外,叙事还能够记录和传承文化和历史。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塑造和传达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8、文学叙事

第八讲文学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的构成2。
了解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3.了解叙述话语: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4。
了解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知识谱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义:第一节叙事界定本节论述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概念—- 叙事。
分为四个问题来谈: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和叙事的构成.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往往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的。
人们对叙事性作品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叙事理论。
中国的古典小说理论则大致从明代开始获得了迅速发展。
随着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关于叙事性作品的理论逐渐兴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明清之际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和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
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
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
这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的研究的产物。
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的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
叙事要完整概要课件

情感丰富,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和悲凉。
小说中人物众多,各具特色,通过细腻 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命运。
详细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 其叙事结构宏大,涵盖了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
《教父》的叙事手法
详细描述
总结词:冷静客观、内敛而 不做作
详细描述
通过情感共鸣,让观众产 生共鸣和认同感,加深品 牌印象。
一篇优秀的叙事文作文案
总结词:情节紧凑、人物鲜 明、语言优美
04
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能够让读者对人物产生深刻 的印象。
01 03
详细描述
02
一篇优秀的叙事文需要情节 紧凑,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下 去。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中的叙事元素可以表达情感 、描绘场景和讲述故事,如叙事
诗、史诗等。
散文
叙事散文通过叙述事件、描绘人 物和描绘环境,表达作者的思想
和情感。
电影和电视剧制作
01
02
03
剧本创作
剧本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基 础,通过叙事构建情节、 角色和场景,引导观众进 入故事世界。
导演
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和演员 表演,将剧本中的叙事转 化为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 式。
剪辑
剪辑师通过剪辑技巧,将 拍摄的素材串联起来,形 成连贯的故事情节。
广告和营销
品牌故事
品牌通过叙事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增强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广告创意
广告中的叙事元素可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传达产品或服务的独特 卖点,促进销售。
营销传播
企业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博客等,用叙事方式讲述与 消费者相关的故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学史叙事语法

文学史叙事语法
文学史叙事语法是探讨文学作品如何构建和传达故事、情感和意义的理论框架。
它借鉴了语言学中的语法概念,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一系列规则和惯例来构建和解读叙事文本。
在文学史叙事语法中,以下几个核心要素至关重要:
1.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框架,包括时间、空间和情节的组织。
叙事结构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和情节安排来引导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传达作者的意图。
2.叙事声音:叙事声音指的是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调和态度。
通过叙事声音,作者可以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叙述者观察故事的角度。
不同的叙事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可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营造出不同的阅读体验。
4.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是指故事中情节发展的速度和强度。
通过控制叙事节奏,作者可以引导读者的情绪,营造紧张、悬疑、悲伤或欢乐等不同的氛围。
5.叙事符号:叙事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的象征、隐喻和意象等元素。
它们通过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传达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史叙事语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和表达技巧,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体裁和风
格。
通过分析和解读叙事语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叙事功能

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是苏联民间创作问题研究的杰出代表。
他虽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中的一员,但他于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在研究方法上与形式主义有相通之处,所以也被看作是20世纪形式主义思潮的一个推波助澜者。
在民间创作研究领域开辟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在对所搜集的童话作详尽分析时,普洛普发现,童话总是把同一行动分配给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千变万化,但他们在童话里的活动和作用却很有限。
他认为,在俄国民间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不变的,他称之为“功能”。
角色的功能可细分为31种,这些功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的。
而这些功能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形成了角色。
角色和功能是故事的两个基本元素。
功能是叙事作品的最小单位,功能之上的单位是“回合”。
所谓“回合”,是由一系列功能单位组合而成的叙事单位。
比如,故事的开始是灾难或反角的作恶,这算是一个功能,然后又经过一系列其他的人物动作也即功能之后,灾难消失,恶势力被消灭,最后是大团圆的“婚礼”——这样一整个过程,普洛普称之为“回合”。
一个故事可能由一个回合构成,也可能由数个回合组成;回合之间也有不同的组织关系,可能是两个回合首尾衔接,也可能几个回合互相重叠,也可能一个回合未完之际又插入一个新的回合,总之没有一个定则。
通过对功能和回合的精细分析,普洛普总结出了一整套民间故事的叙事规则和叙事“公式”,他认为,用这些公式便可以代替所有的俄国民间故事,所有的民间故事都不过是这些公式的不同表现形式,正如所有的算术习题都只不过是少数数学公式的不同演算形式一样。
普洛普甚至还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依照这些叙事公式“创造”出新的民间故事。
二. 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故事形态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家普罗普的开山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多洛夫将这个故事的基本成份提取出来,用 图解表示: X犯了法——Y要惩罚X——X力图逃脱惩罚— —Y相信X没有犯法——Y没有惩罚X。
托多洛夫相信,单个故事最终都来自“叙事语 法”。他的研究较多地借用了语言学的概念和 方法,从而使语言学与叙事语法发生了更加密 切的联系。但也正是这种对语言学概念的搬用, 深深地印上了叙事语法初创时的依赖性的痕迹。
二、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理论
参照语言学的模式,托多 洛夫把叙事划分为三个层 次:语义、句法和词语, 主要研究叙事句法。 他参照语言学的句法形式, 将叙事文的结构分为四个 层次:词类、命题、序列、 故事。
1.词类
词类包括专有名词(人物命名)、形容词(特 征)、动词(动作)三个部分。所谓名词,指 人物的特征及其行动组合;形容词,指对平衡 或不平衡状态的描写;动词,指对一种状态向 另一种状态的描写。
普罗普研究了一百个民间故事之后,认为故事 中的人物尽管名字和特征变化无常,其行为功 能却只有31种。
1.家庭中的某一成员离开家 2.对主人公发布某种禁令 3.违反禁令 4.对头进行试探 5.对头得到有关他试图捕捉的对象的情报 6.对头企图欺骗他的受害者 7.受害者受骗上当,不自觉地帮助敌人 8.对头伤害或侵犯家庭中的某一成员 9.主人公接受请求或命令 10.主人公同意请求或决定作出反应
21.主人公被追逐 22.主人公从追逐者手中获救 23.主人公抵家或到达另一王国,但未被认出 24.假主人公提出无理要求 25.交给主人公困难的任务 26.完成任务 27.主人公被辨认出来 28.假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 29.主人公获得新的外表 30.对头遭到惩罚 31.主人公结婚或登上王位
11.主人公离家出发 12.主人公接受考验、质问、攻击等等 13.主人公对未来施予者的行为作出反应 14.主人公获得具有魔力的器物 15.主人公被转移、放逐或迁徙 16.主人公与对头直接交锋 17.主人公被留下某种标志 18.对头被击败 19.最终的灾祸或欠缺被补足 20.主人公凯旋
他对薄伽丘的《十日谈》作 “语法”分析,在这种分析 中,人物被看作名词,它们 的特征被看作形容词,它们 的行动被看作动词,这样, 《十日谈》中的每一个故事 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延伸的句 子,它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把 这些成分结合起来。
托多洛夫分析的两篇《十日谈》作品
(第一天第四个故事)一个小修 士把一位年轻姑娘带进自己的房 间,并与她发生了性关系。院长 发现了小修士的劣迹,打算严厉 惩罚他。小修士设下一个圈套, 让院长也被姑娘的姿色所迷惑也 犯下了与小修士一样的错。当院 长准备惩罚小修士时,小修士指 出院长也犯了同样的错。结果, 小修士未被惩罚。
在上述三个民间故事中,沙 皇、老人、公主的身份不同, 但是在作品中担负的任务或 功能,却是类似的。苏森科 和伊凡们也是如此。也就是 说,在结构基本相同的故事 中,人物的身份虽有改变, 但其基本作用(功能)以及 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可以循着 同一个形态。
分析作品时,把不同的作品作比较,抓住那些 稳定不变的因素,就可以像概括出语言普罗普对《狼和小羊》的分析: 长者(老山羊)离开家;告诫(小山羊); (小羊)违禁;被坏人(狼)拐走;(老羊) 得知消息;决定寻找;杀死(坏人);发现失 散者(小羊);返回。
或者这样的故事: 沙皇有三个女儿,女儿到外面游玩,在花园里 流连忘返。结果被毒龙掳走。沙皇征诏勇士拯 救。三位英雄应诏出征。与毒龙大战三次。救 出三位公主。英雄凯旋归来。接受赏赐。
2.命题
命题是由各种词类构成的叙述句子,是叙事文 的基本单位,例如“Y要惩罚X”就是一个命题。
3.序列
序列是由一连串命题组成的完整独立的小故事。 序列按时间关系、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构成。
4.故事
故事由一个或多个序列构成。托多洛夫将故事 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从平衡——不平衡—— 平衡。另一类从不平衡——平衡。
普罗普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价值。在现代的武 侠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中,在类似于 007系列的电影中,这种按着固定不变的功能 编织故事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即使是在一些名 著中,也常见这种现象,例如《西游记》中的 各个故事之间,形态就惊人地相似。
但普罗普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西方现代小说时就 派不上用场了,它显得过于简单。
普罗普得出四条结论:
第一,功能是故事中稳定不变的因素,由谁执 行或怎样执行对它都没有影响,它们构成了故 事的基本成份。 第二,民间故事中已知的功能是有限的。 第三,功能的顺序是一样的。 第四,所有的民间故事在结构上都属于一个类 型。
普罗普还将故事中的人物概括为七种类型:对 头;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 信者;主人公;假主人公。
第九章 叙事功能与叙事语 法
一、普罗普的叙事功能理论
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译 成英文出版,对法国结构主义的 叙事学研究起了重要影响。 普罗普认为,分析叙事文学作品, 主要依据应是它的形式而不是内 容。不同的民间故事,各自的内 容差异很大,结构形式却有很多 相同的地方。
例如: 沙皇送给主人公一只鹰,这只鹰把主人公载运 到了另一王国。 一位老人给了苏森科一匹马,这匹马把他载运 到了另一王国。 公主送给伊凡一只戒指,从戒指里跳出来的年 轻人把他运送到了另一王国。
托多洛夫将这个故事的基本成份提取出来,用 图解表示: X犯了法——Y要惩罚X——X力图逃脱惩罚— —Y也犯了法——Y没有惩罚X。
(第七天第二个故事)帕洛雷特在丈夫不在家 时与情人幽会,可是有一天,她丈夫提前回来 了,她只得将情人藏在一只桶里。在丈夫进来 时,她灵机一动,告诉丈夫说有人要买这只桶, 现在正在检查。她丈夫相信了她的话,她的情 人付了钱,带着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