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及工作要求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如何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医疗机构如何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医疗机构如何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医疗废物的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是医疗机构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更与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医护人员、患者、周边居民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其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对医疗废物进行准确分类。

常见的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比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病理性废物主要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损伤性废物则是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像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等。

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等。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医疗废物的收集工作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和操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配备相应的专用收集容器,并在容器上明确标识废物的类别。

对于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应使用有明显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容器。

收集容器应放置在便于操作且相对独立的区域,避免与普通垃圾混放。

在收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每次收集完成后,要对收集容器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收集,确保医疗废物不积压、不过期存放。

对于产生量较大的科室,如手术室、病房等,应增加收集次数。

另外,医疗废物的收集要建立详细的台账记录,包括废物的种类、数量、产生科室、收集时间、收集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规范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废物的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各行业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诊断、治疗、保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根据废物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医疗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一般性废物。

1.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是指包含或可能包含病原体的废物,具有传播感染的危险性。

例如,使用过的注射器、创可贴、切割的纱布等。

感染性废物应在专门的红色标识容器中收集,并在容器表面标注醒目的感染标志。

2. 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是指由化学药品、试剂或废水等产生的废物,具有毒性或腐蚀性。

例如,过期或未使用的药品、化学试剂等。

化学性废物应在特定的标识容器中收集,并在容器上标注有关的化学品名和容器内废物的危害性。

3. 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核医学、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

例如,用过的射线片、放射性碎片等。

放射性废物应在专门的标识容器中收集,并在容器上标注有关的放射性标志和警示语。

4. 一般性废物一般性废物是指不属于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其他废物。

例如,生活垃圾、使用过的手套、血压计等。

一般性废物也应有相应的标识容器进行收集,便于后续分类处理。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医疗废物的收集是指将产生的各类废物进行妥善的分装和包装,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的过程。

在医疗机构内,应设置固定的收集点和收集容器,以保证医疗废物的及时收集和防止传播。

1. 分装分级医疗废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适当的分级,使用相应的收集容器。

如感染性废物选择专用的红色标识容器,化学性废物选择能有效防漏的容器等。

2. 密封包装医疗废物应在分装后进行严密密封,以防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泄露。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方法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方法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方法标准规范1. 引言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医疗机构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保障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的标准规范,并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2.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标准规范2.1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是指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细菌培养物、病人体液以及含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尸体、器官组织等废弃物。

感染性废物必须进行专门收集与处理,包括经过高温蒸汽灭菌后安全焚烧或用化学方法处理。

严禁将感染性废物混入其他废弃物中。

2.2 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包括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试剂、有害药品等。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标识,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储存、处理和运输。

化学性废物应分开收集,避免与其他类别废物混合。

2.3 切割废物切割废物是指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器械、器官和组织在内的切割废弃物。

医疗机构应提供专门的切割废物收集装置,确保其安全收集和包装。

切割废物收集后,需经过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2.4 包装废物包装废物是指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品包装袋、纸张、纱布、胶带、一次性手套等。

包装废物应放入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分类收集,方便后续处理和利用。

2.5 一般废弃物一般废弃物是指医疗机构中非感染性、非化学性、非切割废物和包装废物。

一般废弃物可与普通生活垃圾进行混合收集,并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3.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的标准规范3.1 焚烧处理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及其他需要焚烧处理的废物,应交由正规焚烧厂进行处理。

焚烧厂必须具备完善的设施和专业的操作人员,确保废弃物经过充分高温燃烧后彻底灭活。

3.2 化学处理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业的环保公司进行处理,采用适宜的化学方法进行中和、还原或者中和沉淀等处理过程,确保化学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微生物处理感染性废物可采取微生物降解的方法进行处理。

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将感染性废物置于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使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为无害物质。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与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与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与要求1、根据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分别设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由专人管理,以安全贮存和集中转运各类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

2、医疗废物必须分类收集。

3、各科负责对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内。

4、黄色垃圾袋收集医疗垃圾,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红色垃圾袋收集放射性及其他具有生物毒性的特殊垃圾,不得混放。

利器以专用防刺、防渗漏一次性塑料利器收集桶外套黄色垃圾袋收集。

5、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针尖必须毁形,针尖投入锐器收集桶内、其它部分投入黄色垃圾袋内。

一次性输液器使用后立即毁形,取下调节器保存计数,利器部分经分离投入利器收集桶内、其它部分投入黄色垃圾袋内。

6、采血的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器及其它受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不要套帽(以防引起锐器伤),不用毁形,直接投利器收集桶内收集。

7、其他能够引起刺伤、割伤人体皮肤的医用锐器废弃物,如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解剖刀、备皮刀、手术锯、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针灸针等,直接投入利器收集桶内收集。

未受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青霉素瓶类废弃物、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及输液软袋等,不属医疗废物,可按生活废物处理。

8、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物品属感染性废物,使用后投入黄色垃圾袋内收集,如:(1)棉球、纱布、引流棉条、石膏托、各种敷料等;(2)废弃的被服、腹带、垫布等;(3)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如一次性口镜、换药碗、灌肠器、镊子、导管、扩阴器、指套、压舌板、阴道窥镜、肛镜、吸痰管、洗手刷、擦手巾等;(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垫布(纸)、手术衣、床单、防护隔离衣、防护眼罩等;(5)未受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如供应室清洁区、无菌区及参观人员等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不属于感染性废弃物,按生活垃圾处理。

9、检验科废弃的血液、血清、应投入内衬防渗漏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塑料桶内收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范文(3篇)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范文(3篇)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范文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盛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再次取出。

四、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____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五、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

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再增加一层包装。

六、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七、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应将针头毁形,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输液器、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一、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定期焚烧处置。

二、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处理。

三、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处置。

四、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实行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

五、隔离的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六、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一、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向县卫计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

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县卫计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二、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一、目的和范围: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的目的在于确立医疗废物的科学管理机制,旨在通过严格的分类收集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由医疗废物引发的人体健康威胁与环境问题。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涵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科室及部门,确保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收集标准,提高全体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责任意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致力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为便于管理和处理,医疗废物被细分为以下五大类:1. 感染性废物:指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风险的废物。

包括但不限于:- 患者使用过的且未被消毒的废弃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患者使用过的被污染的布料、衣物、纸张和其他一次性用品;- 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其他被污染的废弃物品。

2. 损伤性废物:指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等损伤的废物。

例如:- 玻璃试管、安瓿瓶、注射器等一次性使用的尖锐物品;- 金属医疗器械的废弃部件、针头等。

3. 病理性废物:指来源于人或动物的遗体、器官、组织、病理切片等废物。

包括:- 手术、病理检查等产生的废弃组织、器官、病理标本;- 医学实验中产生的含有病原体的生物样本。

4. 药物性废物: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过期、废弃或污染的药物及其包装材料。

包括:- 过期或不再使用的药物;- 患者使用后剩余的药物;- 生产、包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药物。

5. 化学性废物: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化学性质危害的废物。

例如:- 化学试剂、消毒剂、实验室废弃化学品;-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化学物质。

各类医疗废物均需按照其特性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措施,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三、职责:为确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的有效实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至关重要。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本合同或协议书(以下简称“本协议”)由以下双方签署,即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和承办单位(以下简称“乙方”),共同制定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明确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第一条协议目的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提高废物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甲方与乙方达成以下协议:第二条定义1.医疗废物: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传染性废物、医疗器械、药品包装废物、化学药品废物等。

2.分类收集:指根据废物的属性和特性,将医疗废物分为不同类别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过程。

3.分类目录:指根据医疗废物的种类、性质和特点,制定的分类目录,用于指导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

第三条分类目录1.甲方将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制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并及时通知乙方。

2.分类目录应包括各类医疗废物的名称、特性、处理方式等重要信息。

第四条分类收集方法1.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分类目录,制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并报甲方审核。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应包括收集容器的选择和标识、收集过程的操作要求等内容,确保废物分类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工作要求1.乙方应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并确保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2.乙方应定期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及时清运、转运和处理医疗废物,确保废物的及时、安全处理。

第六条保密条款甲方和乙方在协议执行期间及协议终止后,均应保守本协议所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不得擅自泄露给第三方。

第七条违约责任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八条协议生效与终止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年。

2.如有需要,双方可以协商续签本协议。

3.一方提前向对方通知终止本协议的,应提前__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第九条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__仲裁委员会仲裁。

医疗废物收集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收集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收集管理规定
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机构、化验室、药店等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医疗用品等。

医疗废物收集管理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废物分类:将医疗废物分为不同类别,如感染性废物、化学废物、药品废物等。

2. 收集设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合适的收集设施,如废物容器、废物分类设备等,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分类和收集。

3. 收集方法:规定医疗废物的收集方法和频率,如定期收集、及时清理等。

4. 包装要求:规定医疗废物的包装要求,如使用密封、防渗漏的容器进行包装,防止废物的泄漏和传播。

5. 运输规定:规定医疗废物的运输方式和要求,如选择特定的运输工具、司机需具备相关资质等。

6. 处理方法:规定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如焚烧、无害化处理、回收等。

同时强调医疗废物的环境友好和资源化利用。

7. 监管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的监管责任和权限,以及处罚措施。

医疗废物收集管理规定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促进了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与利用。

医疗机
构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55943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
及工作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及工作要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可无害化再生利用的回收类的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液器(瓶)、非抽血类及非疫苗接种类的注射器等,置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并挂放警示标签,送交医院指定地点暂时贮存,并登记。

2.对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固体物品及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需焚烧类的医疗废物,直接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后并挂放警示标签,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登记。

3.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纳入感染性废物中置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并注明“感染性废物”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登记。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并作特别说明。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
黄色塑料袋内及时封扎并挂放警示标签,注明“感染性废物”及特别说明等,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登记。

必要时立即送焚烧。

二、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置于防渗漏的容器内或双层黄色包装袋密封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的专职人员将其浸泡于福尔马林液中固定或冷藏。

2.定期包装打包封扎登记,送指定地点焚烧处理。

三、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
锐器。

1.锐器医疗废物使用后置于防渗漏耐刺的硬质容器内,即密封容器后置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后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登记。

2.暂时贮存地点按感染性废物的焚烧处理方法转运,并按规定办理转运手续。

四、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并标签注明,按感染性废物的焚烧方法处理。

2.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处置,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刻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2.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少量破损的体温计
可置入损伤性医疗废物中处置。

六、医疗废物收集要求:
1.以上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2.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医院应有统一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规定。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
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8.医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分类收集各科室送交的医疗废物,并负责登记。

建立医疗废物收集统计表,按日按月按科室统计汇总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

9.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