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

合集下载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飛飞 鑿 凿
●用新造汉字的办法 竊 窃
简化汉字:
礎础 態 态
●用同音代替法来简 鬭 斗 裏 里 穀 谷 麵 面
化汉字:
升 升 量器 昇 升起 陞 提升
干 干 干戈 乾 干湿 幹 才干 榦 树干
汉字简化给阅读古籍带来的应注意的问题:
公孙丑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


杜甫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煙 烟 堃 坤 喆 哲 埜野
旹 時 淚 泪 傑 杰 點点
异体字产生并存在的原因:
♣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 ♣用字求新求奇的心理。
♣用字追求简便的心理。 ♣古代无严格的正字法。
古音不同、意义有异的不是异体字:
寘 章母锡部 放置
寔 禅母锡部 确实
置 端母职部 放置;买 实 船母质部 确实;果实
古音相同、意义有异的不是异体字:
雲云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异体字:
爾尔
從从 氣 气 無无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通用字:
個个
纔才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俗体字:
亂乱
軆体 萬万
●采用现代大众创造 隊 队
的简化字:
階阶 擊击
●采用草书楷化法简 書
书爲
为長

化汉字:
●采用简化偏旁的方 法简化汉字:
歡欢
鷄鸡
轟轰
趙赵
●用字的一部分代替 全字简化汉字:
父爹 解懈田 佃
6、假借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長是也。” 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约三四千年的商周时期,汉字的演变过程非常复杂,经历了多个阶段,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字形特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它的字形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

金文是铸刻有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

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草书和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写速度更快。

楷书是一种规矩、规模的意思,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字形逐渐由象形性向抽象性过渡,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逐渐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字形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

汉字的字形特点主要包括:1.汉字是表意文字,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目的。

2.汉字的笔画和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元素。

3.汉字的笔顺和书写规则是汉字书写的基础要求。

4.汉字的形体结构具有平面组合的特点,以点、线、面组成方块形。

5.汉字的字体种类繁多,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总之,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字形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

汉字的起源及结构

汉字的起源及结构
• 2、今天繁体字使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弄清楚繁简 字的对应关系。如:
• 皇后发廊——皇後發廊 古人云——古人雲 姓范— —姓範
• 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古今字
• 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文字学上对同一个字
的初期字形和后起字形的称呼。先出现的为古字, 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
• 2、古字和今字的关系:

(1)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增加了意符或改换了意
符。如莫暮、孰熟、反返、说悦。

(2)古字和今字古音相同或相近。如:昏婚、
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 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 史文物。
2、西周 金 文
铜器 范铸
3、战国 大篆和六国古文 简牍、帛 毛笔写
4、秦 小篆
(二)过渡阶段:汉代:隶书 纸出现
• (三)今文字阶段:汉代:草书—— 楷书——行书
• [注意]:
• 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汉字形体。 • 2、商代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但用毛笔写
的字很少保存下来,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不容 易腐朽,所以保存下来的较多。 3、从小篆到隶书,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的一 次深刻变革。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4、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不是结构的变化, 而是笔势的变化。
益溢、县悬、知智。
• (3)今字仅有古字多个义项中的某一义项。如今
字“避、譬、僻、嬖、闢”分别具有古字“辟” 的一个意义。
• (二)异体字
• 1、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不同汉字形体。

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汉字演变是指汉字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可以从形体、结构、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形体方面,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等阶段。

在象形阶段,汉字的形体更加具象化,通过简单的线条或图案来表达事物的外形或特征。

而到了会意阶段,汉字的形体逐渐抽象化,不再直接反映事物的外形,而是通过组合或改变象形字来表示含义。

现代汉字形体更加简化,许多繁体字被简化,形体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

其次,在结构方面,汉字的演变也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趋势。

古代汉字的结构较为复杂,包含许多笔画和部首,而现代汉字的结构更加简化,简化了许多繁体字的结构和部首,使得汉字书写更加便利和简单。

最后,在用法方面,汉字的演变也呈现出扩义、引申等趋势。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许多汉字的用法和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汉字从原本的特定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用法,有的汉字从特定领域的专有名词逐渐引申到了更广泛的领域。

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总体趋势是由复杂到简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趋势既反映了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和简便化需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当然,汉字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具体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因素,但总体
来说,汉字的演变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文化传承的特点。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引言概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发展规律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

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不仅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还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汉字的发展规律。

正文内容:1.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1.1 汉字的象形演变汉字最早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直接描绘而形成的,这种形式被称为象形。

例如,汉字中的“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而“水”字则是水流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象形特征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元素。

1.2 汉字的指事演变指事是指通过一种符号来指代一种事物或者概念的形式。

例如,“上”字就是手指向上的动作,表示“在上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指事形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一定的指代意义。

1.3 汉字的会意演变会意是指通过两个或者多个意义相近的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表示一种更为复杂的概念。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歇息”。

会意形式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合并意义。

2. 汉字的音韵演变规律2.1 汉字的声旁演变汉字的声旁是指汉字中表示音节的部份,例如“木”字的声旁是“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声旁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音节特征。

2.2 汉字的声调演变汉字的声调是指汉字在发音时的音调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声调逐渐变化,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声调特征。

3. 汉字的结构演变规律3.1 汉字的摆布结构演变汉字的摆布结构是指汉字中摆布两个部份的组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摆布结构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组合特征。

3.2 汉字的上下结构演变汉字的上下结构是指汉字中上下两个部份的组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上下结构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组合特征。

4. 汉字的意义演变规律4.1 汉字的义项演变汉字的义项是指汉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义项逐渐增加或者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基本意义。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分析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分析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 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分别——凴凭、嶽岳、淚泪、巖岩 意符不同的异体字——詠咏、睹覩、嘆歎、駆敺、雁鴈 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線、煙烟、蚓螾 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賸 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慙慚、和咊、鵝騀鵞、襍雜 3、繁简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字合称为“繁简字”。汉字形体的 繁简问题自古就存在,我们现在所说的繁简字,繁体字指的 是解放之前通行的繁体字,简体字指的是解放之后公布的简 体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也是异体字的关系。 简体字排印古籍的影响: 《史记· 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 前后:1、前一个皇后。2、前前后后。




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形声字的结构——六种形体结构: 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结构) 左声右形——攻期胡邵 上形下声——空箕罟苕 上声下形——汞基辜照 内形外声——辩闷问闽 内声外形——阁國固裏 特殊结构:勝、徒、寳、裁 2、汉字的部首 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 首。




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 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 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 “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 “古字”。 例如《史记· 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 尽王矣。” 又例如《左传· 昭公二年》:“既成昏,晏子受礼。” 莫——暮 其——箕 要——腰 2、异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完全同音同义,就叫做“异体 字”。异体字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而形成的,异 体字的存在也与人们写字时求新求异求美的心理有关。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 如“章”字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 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 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 2、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1.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 的本义。如: “集”,本作“雧 ”,群鸟在木上也 。 “景”,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 “逐”,追也。从辵,从豚省。 “旦”,明也。从日見一上。
• “右文说” • 右文即形声字的声符,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 侧 。字的意义与形符有关,有时声符与意义也 有关。 • 宋人王圣美首倡“右文说”。认为,声符相 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 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 事类范围。 • 举例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 曰钱,歺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 为义。” •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比如:线、笺、践。
捕取也。从又从耳。 逮也。从又从人。 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从羊,从大。
• 出
• 根据会意字构件组合的方式也可分为两 种: (一)“以形会意” • 指会意字的字义主要是通过各构件在形 体上的联系体现出来的,构件的画面特 征起着重要作用。 (二)“以义会意” 指会意字的字义主要是通过各构件在意 义上的联系体现出来的,构件的意义关 联起着重要作用,画面特征的作用较弱 或不起作用。(战国秦汉以后)
• 形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是灵活 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同是从 女的字: • 姚、姬、姜,表示原始姓氏; • 姊、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 • 婚、姻、娶、嫁,表示婚姻; • 妊、娠、娩, 表示怀孕生育; • 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 • 嫉、妒、妖、佞,表示丑恶的品德; • 奴、婢、妃,表示身份地位。
• • • • • • • • •
其次,还有一些特殊结构 ①形符和声符位置反常 视 祁 钊 到 锦 孟 笃 冯 ②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的 A.形符偏于一隅 a.形符在右下角 腾 滕 勝 條 倏 修 脩 賴 b.形符在左下角 裁 載 栽 穎 潁 疆 穀

8,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8,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二、漢字形體演變的幾個階 段
• 古文字:秦以前的小篆和小篆以前 的字體。
• 今文字:漢代的隸書和隸書以後的 字體。
• 秦隸(古隸):介於古文字和今文字間 (秦漢之際)
1.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卜辭、殷虛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鍥刻在龜
甲獸骨上的文字 。如:
§甲骨文的發現及特點
清代以后,对于六书一般采 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
P90汉字形体结构
• 六书:传统文字学上讲的六书是指古人分析汉 字的形体结构而归纳出来的创造汉字的六种基 本条例,
• 即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四体二用”说
• 班固《艺文志》中称六书为“造字之本”。 清代学者戴震就提出了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造字之体也
象形字1,纯象形(独体象形)简单明了的象形字
(日) (月) (水) (火) (山)
(屮)草 (木)
(户) (门)
(矢) (戈)
(贝) (阜)
(皿) (弓)
(斤)
(牛) (羊)
(行)
《诗经·豳风·七月》:“女执 懿筐,遵彼微行。”
(川) 《尚书·禹贡 》:“奠高山大川。”
合体象形:与关联的物体也画出来:眉,石,向
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 qū,日 月是也。”
• 段注:“诘诎,犹今言屈曲也。”
•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 是也。”
•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 是也。”
• 比者,排比之意;“谊”是“意”的本字;指撝,指 意义的指向 。
• 段注:“诘诎,犹今言屈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 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 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 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 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 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 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 (3)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 ▪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而形旁和声旁的配
置方式多种多样,有8种类型:
▪ 左形右声:河板祥织 右形左声:故期邹领
▪ 上形下声:宵葛霜筒 下形上声:贫柴烈恕
▪ 外形内声:闺衷術围 内形外声:哀辩闻鳳
▪ 声占一角:旌徒聽寐 形占一角:疆腾荆赖聖 颖
▪ 以上配置方式,前4种常见,其中“左形右声” 结构尤为普遍;后4种比较少见。
▪ 四、 汉字的性质 ▪ 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通行看法)
▪ 2 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裘锡圭《文 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 “表意体系文字”理由:
▪ (1)世界上的文字根据记录语言的方法不 同分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不 属于表音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 (2)早期汉字表意性质很明显。
▪ 一、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主要书体
▪ 1 甲骨文和金文
▪ (1)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商周(主要是西周春秋)时代铸造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二者大致属于一个系统。
▪ (2)甲骨文和金文的主要特点

甲骨文
金文

图画性强
图画性强

不够定型
较为定型

笔画细瘦
肥满匀圆

广用假借
形声渐多
▪ 三、汉字的产生
▪ 1、汉字产生前 的记事方式和形 式
▪ 积石记事,结绳 记事,刻划记事; 记事岩画;表意 纹文;符号纹记。
积石记事
结绳记事
刻划记事
记事岩画
记事纹文·陶文
记事纹文·族徽
记事纹文·图腾
符号纹记·记数符号
▪ 2、汉字产生的传说及通行的看法
▪ (1)结绳说。 ▪ 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
头部造字
山川造字
动物造字
植物造字
▪ (4) 汉字产生和汉字体系形成的大致 时代
▪ 产生:汉字产生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 仰韶文化 西安半坡村 陶器刻符(汉字 性质) 距今约6000年;大汶口文化 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 灰陶缸4个符号 (汉字) 距今约5000年
▪ 体系形成:汉字体系的形成约在夏代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概说
▪ 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 二、“文”和“字” ▪ “文”为“纹”之本字 ▪ 有文在其手曰“友”。(《左传·闵公二年》) ▪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
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序》) ▪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合而成字。” (《通志·六书略》)
▪ 假借字的特点:
▪ 1)本无其字,即用假借字表示的词,事先 一定没有表示它的本字,这是造成假借的原 因;
▪ 2)假借字的读音与所需要表示的语词的声 音相同或相近,只有“依声”,才能“托 事”,这是造成假借的条件。
▪ “假借”有两种,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还有一种所谓本有其字的假借,又称通假。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 记·项羽本纪》)中的“蚤”通“早。(详 后)
▪ 例——
▪ 4、形声。 ▪ (1)什么叫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根
据要表示的事物类别特点确立一个意符,再取 一个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 结合,构成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 一类。(“事”是指字所要表示的事物特点, “名”即字,此指意符,“譬”指譬况,汉代 表示音读的一种方法,声符表示形声字的音读 也是譬况性的。) ▪ 形声是用表意偏旁与表音偏旁两部分相结合而 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意符也叫形符。 ▪ (2)形声字的形成方式。字例——
▪ 书与画同出。(宋·郑樵《通志·六书略》)
▪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 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 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按, 裘先生认为称作“文字画”比较恰当。
▪ 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的产生,有助于 使那些本来跟图画分不出明确界线的象形符 号,逐渐跟图画区分开来。(同上)
编排法(540部,按,《说文》的部首是文字学 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参见 教材168-169页。);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 (6)《说文》四大家。(79页)
汉字形体的演变
▪ 自系统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000多年 的历史,其间汉字的形体有很大的变化。 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等主要书体,秦隶是形体演变的转折点。 由此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 段。古文字阶段起自殷商,迄于秦代,包 括甲骨文、金文和篆书;隶楷阶段起自汉 代,一直延续至今,包括隶书、楷书以及 与之并行的草书和行书。
▪ 人 日 射 一 二 三 □○
▪ (3)汉字进入隶楷阶段以后,表音趋势增 强,字体的符号化增强。但是并没有根本改 变汉字的表意性质。
▪羚 梅 洋 沐 江 河 日 月 水 肉
▪ “语素-音节文字”的理由:
▪ (1)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使用的符号 的性质决定的。
▪ (2)汉字里有很多意符,也有很多音符; 意符重在记录意义,音符重在记录音节。
▪ 应该指出的是:《说文》并没有指出一个转 注字来。
▪ 6、假借。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语言中有些词,没有用以记录的字,就根 据这个词的声音找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 托它的意义。“令”“长”就属于这一类。
▪ 如,“我”本是一种有锯齿形刃的斧形武 器,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焉”本表示 一种鸟,《说文》:“焉,焉鸟,黄色, 出于江淮,象形。”“焉”借用作虚词。
▪ (4)省形、省声、亦声
▪ 《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常见的说解体例是 “从某,某声”,如“河,从水可 声”“旭,从日九声”。可是还有一些 “省形”“省声”“亦声”的字,说解体 例有所不同。如:
▪ 省形的:“耆,从老省,旨声”;“屦, 从履省,娄声”。
▪ 省声的:“珊,从玉,删省声”;“齋, 从示齊省声”。
▪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前四个属于造字法,后两 个属于用字法)
▪ 通行的“六书”名称其来由、内容和顺序 的确定:名称来自《周礼》,内容依许慎, 顺序依班固。
▪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 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 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 南子·本经训》)
▪ (3)通行的看法
▪ 汉字由劳动人民创造;汉字起源于图画。
▪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荀子·解蔽篇》)
▪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 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划一些画,心 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 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 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 外文谈》)
▪ 局限性:许多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无形可象, 有些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虽有形却难以取 象:如刃、本、末等。
▪ 2、指事。
▪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了 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可以明白意思所在, “上”“下”就属于这一类。
▪ 指事是指用抽象的线条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注 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表示难以取象的具 体事物的一种造字方法。
▪ 二、“六书”解析
▪ 1、象形。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画出事物的形态,随着事物形体曲折变 化,日”“月”属于这一类。 象形是通过 描绘事物的形状来构造字形以体现词义的 造字方法。
▪ 象形字的特点:直观性;整体性;纯表意。
▪ 例——
▪ 象形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 重要性:居六书之首,是很重要的造字方 法,是大多数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的 构造元件。(参考教材162-164页)
▪ 三、“六书”简评 ▪ 1、六书是前人归纳的汉字构造与运用的条例,
并不是先有六种条例再来造字的。 ▪ 2、六书中前四书是造字规则,后二书是用字规
则。戴震说:“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者, 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这就是“四体二 用”之说。 ▪ 3、六书中最重要的是象形、形声、假借:象形 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形声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 方法;假借扩大了汉字的使用范围。 ▪ 4、六书中问题最大的是指事、转注。后世众说 纷纭,莫衷一是。指事易同象形、会意混淆;转 注义例不清,是六书说的主要不足。 ▪ 5、六书涉及汉字的产生、演化和运用等重大问 题,从而构成了汉字形体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周易·系辞下》)
▪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孔 颖达《周易正义》引郑玄语)
▪ 结绳记事在文字中留下了不少痕迹。如图:
▪ (2)仓颉造字说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 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说文解 字·叙》)
▪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 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吕氏春 秋·审分览·君守》)
▪ a 象形、指事、会意字;形声字形旁; 各种记号(日 射 一 十 年 “特”之“牛”)
▪ b歪 甭 ▪ c 假借字;其 花 我 ▪ d 形声字声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