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综合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开题报告

公路隧道开题报告

公路隧道开题报告公路隧道开题报告摘要:公路隧道作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路隧道的定义、建设目的、设计要求、施工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公路隧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1. 引言公路隧道是指为了穿越山体、河流等地理障碍而在地下开凿的道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公路隧道的建设既能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又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建设目的2.1 缓解交通压力公路隧道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流交通流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2 提高交通效率公路隧道的建设可以缩短行车距离,减少行车时间,提高交通效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选择。

3. 设计要求3.1 安全性公路隧道的设计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包括合理的坡度、曲线半径、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确保车辆和行人能够安全通过。

3.2 通行能力公路隧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出入口位置,保证交通流畅。

3.3 经济性公路隧道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因此设计要尽可能节约成本,同时考虑到长期运营和维护的经济性。

4. 施工技术4.1 隧道掘进技术公路隧道的施工主要采用掘进法,包括爆破掘进、机械掘进等。

隧道掘进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地质条件、隧道长度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4.2 支护结构技术公路隧道的支护结构是保证隧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衬砌、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等。

支护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地质条件、隧道长度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5. 环境保护公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

包括噪音隔离、废水处理、排放控制等,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结论公路隧道的建设对于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通行能力和经济性等因素。

隧道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隧道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隧道设计开题报告隧‎道设计开题报告‎篇‎一:隧道工‎程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是有着特殊的依赖‎,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点:铁路运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运‎量大,另一方面,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吸引‎了大多数的货物运输,‎最后,在国防建设中,‎铁路运输是必不可少和‎重要的环节,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青藏铁路,‎除了在经济建设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然而修铁路就‎难以避开山岭地带,在‎山岭地区可利用隧道工‎程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我‎国内地有许多地势起伏‎、山峦纵横的山区。

铁‎路穿越这些地区时,往‎往遇到高程障碍。

而铁‎路限坡平缓,无法拔起‎需要的高度,同时,限‎于地势无法绕避,这‎时开挖隧道直接穿山最‎为合理,他既可以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缩短线路,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

‎所以在铁路线上尤其是‎在山区铁路上,隧道的‎方案常为人们所选用,‎修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国铁路采用隧道克‎服山区地形的范例很多‎的,例如,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使跨越分水‎岭时,拔起高度小、展‎线短、线路顺直、造价‎低;越岭高度降低96‎M、线路缩短了1‎ 4.7 km ,‎占线路总延长的3‎7.75%。

又比如‎宜万铁路的建设,隧道‎所占比率达60%。

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之巨大。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

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的工具时,就出‎现了人工挖掘的隧道。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
1.在设计中由于荷载不明、围岩参数不清楚及设计理论尚不完善, 喷射支护和二次
衬砌设计参数只能参考经验或套用规范。
2.施工中围岩动态信息反馈技术较差, 预报的准确率较低;喷射混凝土回弹率仍较高, 影响工程进度, 清理困难, 材料浪费较大。
3.对地下水探测手段落后, 施工防排水技术亦较落后, 隧道渗漏水情况还普遍存在。
设计资料
本设计是某地隧道设计。
1)设计标准
(1) 道路等级: 山岭重丘高速公路;
(2) 洞内设计车速: 80 km/h;
(3) 设计交通量: 28096辆/日(小汽车)。
2)工程概况
某丘陵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公路双连拱隧道, 设计行车速度80km/h。进口桩号为K93+165, 出口桩号为K93+350, 隧道全长185米;隧道设计纵坡为2.6%, 里程由大到小为下坡。
(1)第四系(Q)
①残坡积层(Q4dl+el): 亚粘土, 暗紫色, 可塑, 厚度0.80m左右。主要分布在进洞口段斜坡上。
②崩坡积层(Q4c+dl):块碎石土、砂土, 棕黄色, 土体松散, 厚度1.50米左右, 主要分布在出洞口段斜坡的局部地段。
(2) 侏罗系
中统下沙溪庙组砂岩(J2xs-ss): 灰白色, 中细粒结构, 厚层状构造,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 次云母等, 泥质、钙质胶结, 弱风化层岩石质硬, 强风化层厚2.50-4.00m。分布于隧道西侧斜坡(出洞口), 地表可见其露头, 完整系数0.83-0.84, 完整性好, 为
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 就出现了人工挖掘的隧道。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代, 从17世纪起, 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隧道。
国内外隧道施工中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一种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传统“松弛荷载理论”, 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围岩有自稳能力, 对隧道不产生荷载, 而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 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承岩体荷载。这样,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坍塌的岩体重力。另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隧道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 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具有一个过程的, 如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护或限制, 则围岩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岩承理论”则是在新奥法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隧道开题报告一、引言隧道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和城市空间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探讨隧道建设的必要性、技术挑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为隧道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繁忙的城市生活。

隧道作为一种地下交通工程,具有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的优势,成为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选择。

三、隧道建设的必要性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隧道作为地下交通通道,可以分流地面交通,减少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2. 提高交通安全性:隧道建设可以将交通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隧道还可以抵御自然灾害,提高交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地面空间有限,而隧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隧道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四、隧道建设的技术挑战1. 地质条件:隧道建设需要克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困难,如软土、岩石等。

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处理是隧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精确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

2. 施工技术:隧道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盾构、爆破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地下水、地下岩体等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设备和材料:隧道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如盾构机、钢筋混凝土等。

这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五、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隧道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出入口区域。

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是隧道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噪音和振动:隧道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权益。

3. 空气质量:隧道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粉尘,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铁路隧道开题报告

铁路隧道开题报告

铁路隧道开题报告铁路隧道开题报告一、引言铁路隧道作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围绕铁路隧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技术难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背景铁路隧道作为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克服地理条件限制,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现有铁路隧道已经面临运能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

因此,加强铁路隧道的建设与改造势在必行。

三、意义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铁路隧道的建设可以连接不同地区,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内外的交通便利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铁路隧道的建设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货物流通和人员流动。

3. 保障交通安全:铁路隧道的建设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保护生态环境:铁路隧道的建设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难题1. 地质条件:铁路隧道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如地层稳定性、地下水位等因素,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 设计与施工:铁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结构安全性、通风与照明等问题,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3. 环境保护:铁路隧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和震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五、未来发展方向1. 利用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隧道建设可以借助新材料、新工艺和智能化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隧道的使用寿命。

2. 探索地下空间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铁路隧道可以与地下商业、停车场等设施相结合,实现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3. 加强运维管理:随着铁路隧道的建设数量增加,加强运维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行中的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六、结论铁路隧道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盾构区间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交通建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轻轨等交通项目中。

本开题报告旨在对盾构区间隧道设计进行研究,以提升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研究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地下交通建设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盾构区间隧道作为地下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周期短、对地面影响小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升盾构区间隧道设计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通过深入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相关工程案例,探索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的方法,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四、研究内容1.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原理: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设计原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地质勘察、隧道衬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设计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技术,包括盾构机的选择与使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对已建成的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案例分析可以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设计和施工流程的建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总结;2.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3. 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的分析报告;4.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相关经验总结。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南隈子隧道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副标题Ⅲ级围岩
指导教师
院系、部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班
学号 ******
姓名
日期 2014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2)应用理论
1)结构分析方法.
2)工程对比方法.
3).
4)光面爆破.
5)新奥法等.
3技术路线
4、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资料收集的欠缺导致设计缺陷.
2计算过程中数据出错影响论文进度.
3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导致出错.
4规范落后于现实.
5、论文框架
1隧道工程概况;
2隧道横断面布置;
3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与计算;
4施工总体方案与隧道各部分施工方案;
5隧道开挖钻爆设计与钻眼机具;
6工程概预算编制;
7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8结论;
9主要参考文献和外文文献翻译;
10附录;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大河湾特长公路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的开题报告

大河湾特长公路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的开题报告

大河湾特长公路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大河湾特长公路位于中国四川省和贵州省交界处,全长约400公里,是连接两省的重要干道。

其中,大河湾隧道是该公路上最长的隧道,全
长约22.7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

该隧道的建设将对公路交通的
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选题内容
本文选取了大河湾隧道的综合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

主要内容包括:
1.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钻爆法、盾构法、喷射法等各种施工方法
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分析,选择最适合大河湾隧道施工的方法。

2. 隧道地质条件与断面设计:对大河湾隧道所经过的地质情况进行
详细分析,确定隧道断面设计及支护方式。

3. 隧道施工流程:对隧道施工的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保障工人的安全。

4. 施工管理与技术保障:针对大河湾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三、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大河湾隧道综合施工技术,将为该隧道的建设提供一定
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其他类
似规模的隧道施工也具有参考意义。

四、预期结果
本文将深入研究大河湾隧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选定最适合的
施工方法,制定出完整的施工计划和管理方案,预计能够实现隧道施工
的高效、安全和优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部):土木工程系2013 年 3 月 4 日(学生填表)课题名称**隧道综合设计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课题来源自选
1.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课题的由来
交通是国家基础建设重要的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面交通增长十分迅猛,而修建水平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造成各种交通设施超负荷运转,交通事故、交通阻塞和交通公害等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阻碍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交通需求的高涨,解决好路面交通的规划和修建,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

路面交通线包括路基、涵洞、桥梁、隧道等,而隧道是交通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市政和国防等方面。

隧道在山岭地区可利用隧道工程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2、隧道在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其发展意义
者拉布西维兹 (L. V. RABCEW ICZ) 教授于 50 年代提出的, 它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 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 于60年代取得专利,这为隧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隧道在公路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公路隧道的建成,对完善国家的公路网络结构,突破交通屏障,改善我国陆地上的运输,加强经济文化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特长公路隧道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国内外公路隧道发展概况
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发展相对迟缓。

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隧道的数量已开始成倍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公路隧道达1096座,单洞总延长超过340km。

我国已建成的公路隧道有八达岭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等等,其中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度达到新高,长度超过18km。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公路隧道,最长的首推瑞士的长16.918km的圣哥达隧道,世界上长度大于10km的公路隧道有很多,其中通过阿尔卑斯山最高峰下连接法国和意大利的勃朗峰,Mt.Blance隧道,全长11.6km,道路宽7.0m,从顶板到路面高6m,断面呈马蹄形,衬砌厚80cm,法国侧入口标高为1274m,意大利侧标高为1381m,最大埋深约2500m,双车道相向运行,最高限速为80km/h。

国内外隧道施工多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 原文是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简称 NATM ,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权并正式命名,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发展, 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标志之一。

六十年代NATM 被介绍到我国,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

至今,可以说在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中都离不开NATM。

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新奥法施工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在不断实践经验中得以丰富其内容和进一步发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国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科研、设计、施工三结合,在修建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应用新奥法远离及其相应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不可否认,新奥法也存在不少缺点,不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奥法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4、隧道技术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提高
今后隧道技术的研究方向为非爆破的机械化施工、合理规划与环境保护、设计可靠合理、使用安全等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力量基础还不太强,在隧道技术开发研究中,应在引进同时,立足于国内技术力量,提高我国的隧道技术水平。

5、本次毕业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让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正确地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工程设计人员实际设计工作的内容、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在设计
中正确地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

熟悉工程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能正确地应用各种设计标准图集以及相关的设计资料。

掌握公路隧道结构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步骤,并了解公路隧道的一般特点和各种新的设计要求,力求使设计达到美观、实用、安全、经济。

并且使我们更加熟练地使用建筑绘图软件、数据处理和现代化计算工具。

毕业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我们更加系统地学习和自我提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围岩类别及工程特性,设计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紫荆山隧道右线工程中的两个级别围岩段,分别为Ⅱ级围岩段,里程为:K221+650~K221+875;Ⅴ级围岩段,里程为:K222+010~K222+125。

其中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
(1)、隧道埋深及荷载的确定;
(2)、隧道横断面净空的确定;
(3)、隧道二次衬砌及初期支护类型的确定;
(4)、隧道开挖方法的确定;
根据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公路隧道施工规范》等知识,运用荷载-结构模式的设计原理和检算原理对本隧道进行设计,依据新奥法的原理进行施工。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进行隧道研究;
(2)、隧道埋深及荷载的确定;
(3)、隧道横断面净空的确定;
(4)、隧道二次衬砌及初期支护类型的确定;
(5)、隧道结构及附属设施的确定;
(6)、隧道运营期间的通风、照明设计;
(7)、隧道防排水设计;
(8)、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研究方法及措施: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和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确定隧道的几何线形和结构构造;再依据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的思想,采用静力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工程类比法等方法对隧道衬砌等进行设计计算,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
4.研究工作进度
第4周:准备和熟悉隧道勘察报告;
第5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第6~8周:隧道埋深及荷载的确定和计算;
第9~11周:完成隧道结构构造设计;
第12~13周:隧道施工设计;
第14~15周:绘制施工图;
第16周:审查图纸及修改;
第17周:文档整理、毕业答辩。

5. 主要参考文献
[1]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G50010-2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4]JTG/T 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北京:[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公路隧道火灾及烟气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6]《公路隧道设计细则》答疑[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7]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8] 沈建国,童华炜,石山,靳善增我国现行公路隧道照明规范亟待修正——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减排探讨[C] ,2011
[9] 郑道访,对《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有关通风条文的探讨[C],1998
[10] 李围.隧道及地下工程ANSYS实例分析.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
[11] 刘涛、杨凤鹏.精通ANSY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