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第二课时)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2 湘美版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从而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中学七年级学生;(2)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
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剪纸、折纸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是上好本节课的基础。
(3)七年级学生对于剪纸有一定的好奇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但对于剪纸艺术的知识比较缺乏,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4)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1.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
2.剪纸作品的制作。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1)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节的主要庆祝形式有哪些?(配置音频)2)引入课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2【讲授】了解新知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述罗列的庆祝春节的主要形式;2) 了解剪纸的概述剪纸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就是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所要表现的形象。
活动3【活动】问题启发,自主合作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剪纸图片,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回答并探究以下问题(大屏幕)问题一: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剪纸图片有什么寓意?问题二: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事物有这样的寓意?问题三:观察其剪纸图片,运用了哪些装饰纹样呢?问题四:如何运用这些装饰纹样剪刻出美观的剪纸图案呢?活动4【讲授】精要讲解1).剪纸图案的寓意:如,鹿寓意禄,运用谐音;2)剪纸的装饰纹样:月牙纹、水滴纹、锯齿纹、云纹等;3)剪刻的正确用法;活动5【测试】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 了解剪纸图案的寓意;2). 如何使用搭配剪纸的装饰纹样,使其美观大方;3). 掌握剪刻的正确用法。
初一美术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曾艳

课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所属模块设计·应用所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剪纸作品一件,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体会如何表现吉祥如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如何表现吉祥如意的特点。
内容分析标本课以民间美术为题材,设置了民间美术的学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学习剪纸与中国结的基础技法,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传统喜庆的节日,其间穿插大量民俗民间活动,剪纸与中国结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选择了陕北农民贴窗花、门神等剪纸图片与各种中国结营造出热烈气氛。
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剪纸窗花的折、剪等技能方法了解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表达喜庆心情。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时代气息等内容、特点,体现美术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质。
教学过程描述(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时量控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导学体验)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提问: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人民都欢聚一堂来庆祝。
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学生观看视频,回答:挂中国结、舞龙、贴窗花……。
渲染课堂活动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时量控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探究体验课件呈现剪纸的艺术品,展现不同流派、不同形式剪纸所体现出的美丽和喜气。
归纳剪纸的特点。
图片展示:马上封侯,连年有余,花开富贵,吉庆有余等剪纸,讨论:剪纸的表现手法。
归纳小结。
学生观看剪纸作品,讨论交流剪纸作品表现的不同特点。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课件

思考-练习
剪纸的多种形式
知识拓展
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拓展
练一练
练一练
谢谢观赏
二: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 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 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 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 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 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 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
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一:民间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 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 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第五课 | 两课时
01
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寓意;学 习剪纸与中国结的基本技法。
02 03
通过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 美术形式,和基本的剪纸、中国 结技法。
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对我 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非 物质文化的传承;
—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 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 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 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的工具及材料
1:纸张(大红纸、白纸等) 2:剪刀(剪出大形) 3:刻刀(刻画窗花的装饰纹样时使用) 4:铅笔、彩笔(起稿、点染色彩用) 5:胶水(粘贴、装裱用)
精版2019年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2 湘美版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从而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中学七年级学生;(2)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
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剪纸、折纸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是上好本节课的基础。
(3)七年级学生对于剪纸有一定的好奇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但对于剪纸艺术的知识比较缺乏,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4)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1.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
2.剪纸作品的制作。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1)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节的主要庆祝形式有哪些?(配置音频)2)引入课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2【讲授】了解新知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述罗列的庆祝春节的主要形式;2) 了解剪纸的概述剪纸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就是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所要表现的形象。
活动3【活动】问题启发,自主合作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剪纸图片,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回答并探究以下问题(大屏幕) 问题一: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剪纸图片有什么寓意?问题二: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事物有这样的寓意?问题三:观察其剪纸图片,运用了哪些装饰纹样呢?问题四:如何运用这些装饰纹样剪刻出美观的剪纸图案呢?活动4【讲授】精要讲解1).剪纸图案的寓意:如,鹿寓意禄,运用谐音;2)剪纸的装饰纹样:月牙纹、水滴纹、锯齿纹、云纹等;3)剪刻的正确用法;活动5【测试】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 了解剪纸图案的寓意;2). 如何使用搭配剪纸的装饰纹样,使其美观大方;3). 掌握剪刻的正确用法。
初中美术《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本单元包括两个专题:一、剪纸二、中国结。
这一单元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与中国结的基本技法。
通过欣赏与制作唤起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爱,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学生在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剪纸和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其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的基本技法,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形式类型。
(年画、风筝、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几类典型的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1.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和装扮呢?谁能说一说呢?(引出剪纸);2.①剪纸的定义( 教具)剪纸是一种镂空的艺术。
主要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画面美丽而喜庆 , 俗称“剪画”或“窗花”在民间,剪纸通常带有祈福祝愿的意思,如年年有余等②剪纸的工具及材料③剪纸的表现手法(寓意法、谐音法)课内探究1:《三多图》中刻画了哪三种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了什么样的祝福?石榴(多子)“子”同“籽”音佛手(多福)“福”近“佛”音寿桃(多寿)④剪纸形式: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和染色剪纸⑤剪纸的流派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
湘教版初一美术上册《喜庆吉祥的民间手工艺—剪纸》教案

湘教版初一美术上册《喜庆吉祥的民间手工艺—剪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研究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了解各地区的剪纸特点和风格。
4. 制作各种吉祥图案的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了解各地区的剪纸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准备1. 湘教版初一美术上册教材。
2. 剪纸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3. 剪刀、纸张等剪纸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引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和图片,介绍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折纸、剪纸的基本手法等。
3. 演示:示范剪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试着剪一些简单的图案,如花朵、动物等。
5. 总结:总结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第二课时:各地区的剪纸特点和风格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和图片,介绍各地区的剪纸特点和风格。
2. 讲解:讲解不同地区剪纸的特点和风格,如四川的彩色剪纸、山东的窗花等。
3. 比较:比较各地区剪纸的异同点,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地区的剪纸风格,自由发挥创作。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时:制作吉祥图案的剪纸作品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吉祥图案的剪纸作品和图片,介绍吉祥图案的意义和传统。
2. 讲解:讲解吉祥图案的含义和剪纸技巧,如福字、春联等。
3. 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吉祥图案,制作剪纸作品。
4. 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尝试结合不同的吉祥图案进行剪纸。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很高,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剪纸作品的制作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但在比较各地区剪纸风格时,一些学生对特点和风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喜庆吉祥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重点
基本结的编法
教学
难点
编织技巧
课前
准备
中国结、课件、线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由主备教师撰写)
批 注(由使用教师补充)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那么,大家看看今天的教室环境,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还看见过中国结?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美术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课题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总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关编织知识,学会编织中国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创新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爱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善于克服困难的好习惯。
2、观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1)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操,双手活动后,学编中国结的一种——吉祥结。
(2)探索研究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吉祥结可能怎样编?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汇报。
(3)教师归纳总结:
吉祥结的编织中,重点是基本结的编法。那么吉祥结到底该怎样编呢?请同学们一边思考一边观察编结的过程。
中国结图片
1、露一手,团结力量大
(1)同学们想办法,各抒已见,还可演示。
(2)下面,我们举行一个竞赛活动,小组同学合作,也可以走下座位,寻找自己的伙伴,大家开动脑筋,共同努力,编出更漂亮的中国结,把它设计在展板上,我们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手更巧!速度更快!作品更好!
2、展示劳动成果,享受劳动乐趣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2 湘美版

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剪纸作品一件。
情感目标: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时代气息,唤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激励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民间美术接触较少,但对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头脑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探索意识强烈,创造欲强,但对于剪纸的系统知识比较缺乏。
所以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
3重点难点剪纸的表现手法及符号语言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打开课件,播放视频《春节片段》,引出民间美术的范畴。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民间美术自古迄今祖祖辈辈历代传承,集中了群众的聪明才智,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们刚看到的这些民俗活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纳福迎祥、驱灾辟邪等,总之均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愿。
(五毒、福禄寿喜财等)我国民间美术品类广博而丰富,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玩具、泥塑是最有代表性的美术式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农家宅院衬托出红火热闹、喜庆欢乐气氛的——剪纸。
活动2【讲授】(一)剪纸的概述1、剪纸的定义剪纸主要是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多种手段创造镂空图案的艺术。
俗称“剪画”、“刻画”。
2、剪纸的分类单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纸制作的作品,以红色最为常见。
套色剪纸以阳刻为主稿,在需要套色的背面贴上色纸。
点染剪纸用宣纸多张叠在一起剪刻,再用染料点染。
作品色彩鲜艳夺目,层次丰富。
3、剪纸的流派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风格也异彩纷呈,分为南北两大流派。
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活动3【讲授】(二)剪纸的表现手法民间剪纸采用谐音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将所剪刻的图案或形象与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课件
剪纸的基本装饰纹样
1、详细讲解月牙纹、锯齿纹、学生先探究,教师再示范剪法。
2、略讲圆点纹、水滴纹、柳叶纹、云纹。
3、出示一张剪纸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运用了哪些纹样进行装饰的。
装饰纹样的组织
1、出师表两张图片,对比寻找美与不美的原因:组织无序,杂乱无章。
2、装饰纹样的组织法则:大小结合、疏密有序、主次分明。
学生作业
1、将前一节课剪的外形进行剪刻装饰,完成一件窗花的剪制。
2、作业展示,自评互评。
拓展
在民俗生活中,除了单色剪纸外,还有一些彩色剪纸,立体剪纸,皮影形象等多种形式。外国也有自己的剪纸艺术,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眼界放得更高远些。
总结
布置中国结的课前准备。
课目
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知识回顾导入
1、出示两张图片,学生分析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吉祥的。
喜上眉梢(谐音),鱼跃龙门(寓意)
2、导入课题,的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2、阴刻:将图案中的花纹剪(刻)去,形成镂空效果,要求线线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