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农艺工——水稻种植的试题

农艺工——水稻种植的试题

一、填空题1、栽培稻起源于_______。

世界上栽培稻有两种,即_______和_______。

2、水稻的生育期可分为_______生长期和_______生长期。

3、水稻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水稻主茎叶片数,一般早稻品种_______片叶,中稻品种_______片叶,晚稻品种_______片叶以上。

5、水稻主茎基部密集分布了_______个茎节,称为_______,每节叶腋中均有_______。

6、秧苗分蘖的规则为_______关系,即当秧苗长出第_______片叶时,第_______叶腋内的分蘖开始长出。

7、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为_______分蘖,由第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_______分蘖。

8、当全田有_______%穗顶抽出剑叶鞘为始穗期,_______%穗顶抽出为抽穗期,_______%穗顶抽出为齐穗期。

9、早稻比晚稻浆速度_______,籼稻比粳稻灌浆速度_______,温度高比温度低灌浆速度_______,同一穗上开花早的比迟的灌浆_______。

10、稻田有机质含量一般要求_______,全氮含量_______,其中水解性氮占全氮的_______,全磷含量_______以上。

11、新疆稻田总体上普遍缺_______,_______的含量较高,生产上常把_______作为基肥和追肥施入。

12、在插秧前,应先泡田,这样既提供了_______,又有利于_______和_______,在盐碱区,还起到_______的作用。

13、水稻地秋翻后经长时间冻融交替,可使_______,增强_______,提高_______,减少_______的发生。

14、耕翻方法包括_______的耕翻、_______耕翻、_______和_______耕翻。

15、水稻地秋翻深度为_______厘米,春翻深度为_______厘米。

16、大型机械水耙地能提高_______,增强_______,防除_______。

项目三水稻生产技术试题

项目三水稻生产技术试题

项目三水稻生产技术试题一、选择1、在水稻插秧技术中,最重要的是( )A、浅插 B.插直 C.插稳 D.保证密度1、水稻插秧时,要求插秧深度不超过( )cm。

A.2 B、3.3 C.5.3 D.83、在水稻返苗期,水分管理的要点是( )A、灌深水护苗B.保持浅水层C.间歇灌溉 D.晒田4、一般中晚熟水稻品种宜在( )晒田。

A.分蘖始期B、分蘖末期 C.拔节后5、水稻晒田的主要作用是( )A. 疏松土壤空气 B、控制无效分蘖 C.减轻盐害6、水稻原产热带、亚热带,因而形成了水稻要求()的发育特性。

A、高温、短日照B、低温、短日照C、高温、长日照D、低温、长日照7、决定水稻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一生氮素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A、返青分蘖期B、拔节孕穗期C、抽穗结实期8、稻株风干后脱粒,风选,扬净晒干。

当含水量在()以下时,方可人库。

A、13%B、12%C、11%D、14%二、填空1、我国水稻产区划分为 6 个稻作区:、、、、、。

2、水稻的一生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即以生长茎、叶、分粟为主的阶段和以长穗、长粒为主的阶段,它们划分的界限。

3、根据外部形态和新器官的建成,水稻的一生又可分为、、和 4 个生育时期。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和。

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和,是从幼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

4、水稻品种的、和简称为水稻的“三性”。

5、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和构成。

6、我国栽培稻主要有和两大类型7、根据秧苗的生育特性和生产栽培管理特点,湿润育秧可分为 3 个管理时期、、。

8、水稻移栽方法分为、和9、配置方式即水稻本田行、穴距的配置。

一般有下列 3 种方式:、。

10、根据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抛栽又分为、、等方式。

11、一般栽秧后都会出现和现象,因此,要求栽秧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匀。

12、返青分蘖期此期水分管理总的原则是“;。

13、水稻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为。

此期是与并进期。

14、拔节孕穗期此期内影响穗大、粒多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和。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穗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 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2、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 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 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稻谷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稻谷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1.稻谷种植中,施肥越多,产量就越高。()
2.稻谷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需要大量的水分。()
3.稻谷种植中,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稻谷的收获时间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随意调整。()
5.稻谷种植中,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6.稻谷种植中,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越高。()
7.稻谷种植中,采用滴灌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稻谷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四个选项分别为: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稻谷种植中,以下哪种方法是绿色防控技术?()
7.在稻谷种植中,通过______可以有效提高稻谷的抗旱性。
8.稻谷种植中,______是影响稻谷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9.稻谷种植中,采用______方法可以减少稻谷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10.稻谷种植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实现______、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B.适时收获
C.延迟收获
D.人工收割
18.稻谷种植中,以下哪种因素会影响稻谷的加工品质?()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品种选择
D.收获时间
19.下列哪种技术可以提高稻谷的储存稳定性?()
A.低温储存
B.高温烘干
C.自然晾干
D.通风储存
20.稻谷种植中,以下哪个环节是稻谷种植技术创新的关键?()
A.品种选育

作物栽培试卷(B-答案)

作物栽培试卷(B-答案)

作物栽培试卷(B)——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水稻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2、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3、小麦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外界条件适宜,便进入第二阶段光照阶段。

光照阶段的概念最初光周期现象而来,此发育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日照长度,其次是温度,即这一阶段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较高的温度,如日照长度不能满足,就不能开花结实。

小麦籽粒品质可分为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三部分。

4、马铃薯微型试管薯:又叫微型薯,它是通过采用一定的培养基,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由试管苗直接长出的“气生”薯(即直接在叶腋中长出的小块茎)便于贮藏和种质交换。

5、烟叶品质:是消费者对烟叶燃吸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劲头、吃味、刺激性等几个主要因素的综合感受和吸烟安全性的综合评价。

通常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个方面。

二、填空题(共23分,每空0.5分)1、烟草适宜的前作有水稻、小麦、油菜等。

2、确定烤烟移栽期的依据有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育苗技术、成苗因素等。

3、烟草地上部分生长的最低温度是10-13ºC,最适温度是22-28ºC,最高温度是35ºC。

4、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5、豆类作物根部均有与之共生,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根瘤菌。

6、在杂交育种或制种时,为了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根据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期。

7、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发芽等3个阶段。

8、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

粘稻胚乳含有15~30%的直链淀粉,其余为支链淀粉;糯稻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2.地膜(薄膜)保温育秧 在湿润秧田的基础上,利用地 (薄)膜覆盖保温增温,可适期早播,防止烂秧,提高成秧 率。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盖膜后秧苗管理可分为3个时期: ①密封期
从播种至1叶1心期。要求薄膜严密封闭,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迅速扎 根立苗。膜内温度要求最高不超过35℃,超过35℃要揭开两头通气降温,以免高 温烧芽,当温度下降到30℃以下时,再密封保温; ②炼苗期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其主要技术如下: (1)苗床地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管理方便、地势平坦、排
灌好的旱地或菜园土作苗床。 (2)床土培肥 要求在苗床地于头年10月底前,施用碎稻草、牲畜
粪和适量过磷酸钙,经翻耕后种上蔬菜。也可采取将稻草、牛粪等 有机肥堆沤至苗床整地前一个月翻耕混匀。
从生产实践看,壮秧栽培后返青快,起发早,生长整齐,容易形成大穗,在 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高产。
从秧苗生理看,壮秧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生长锥粗大,根、茎、蘖原基分 化数量多,质量好;大维管束数目多,水分、养分输导能力强,移栽大田后, 抗逆性和各器官出生的数量和生理功能都比弱秧好,一次枝梗和每穗粒数明显 增加,因而比弱秧增产。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类型熟期品种秧龄适宜日数
早稻
早熟 中迟熟 三熟田 中稻 晚稻
25d左右 30d左右 30-40d 30d左右 35-45d
水稻栽培学试题库
3、播种量 (1)播种量确定的原则
适宜播种量的标准,以掌握移栽前不出现秧苗群体因受光照不足而影 响个体生长为原则。 (2)影响播种量的因素 秧龄:秧龄短的中小苗播种量可稍大,秧龄长的大苗须减少播种量。 育秧季节温度:温度高少播,温度低可适当多播。 育秧方式:旱育秧一般要比湿润育秧播种量大。 杂交稻与常规稻:杂交稻用种量要少。

《大田作物栽培》题库及参考答案

《大田作物栽培》题库及参考答案

《大田作物栽培》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原种圃生产的种子,叫做()A、原种二代B、原种三代C、原种D、原种一代正确答案:D2、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与()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密切。

A、n-2B、n-1C、nD、n-4正确答案:A3、下列哪一措施不利于水稻分蘖分生()A、浅水层B、深插C、浅插D、稀插正确答案:B4、下列种植方式中,有作物共生期的是()A、单作和间作B、单作和套作C、单作和混作D、间作和套作正确答案:D5、小麦分囊的最适宜温度是(),低于0℃--2℃停止分蘖。

A、3C--5℃B、18℃--20℃C、10℃--12℃D、13℃--18℃正确答案:D6、在构成油菜的三个因素中,以()变化最大。

A、千粒重B、角粒数C、每亩株数D、单位面积的角果数正确答案:D7、陆地棉蕾铃的脱落率-般为()A、0.5B、0.6C、0.3D、60--70%正确答案:D8、小麦分蘖最适的土壤含水量是()A、40%--50%B、70%--80%C、50%--60%D、60%--70%正确答案:B9、下列选项中,属于辅助耕作措施的是()A、作畦B、旋耕C、深松土D、土壤耕翻正确答案:A10、下列玉米中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的是()A、糯质型B、爆裂型C、马齿型D、硬质型正确答案:B11、小麦-生中的阶段发育是指()。

.A、春化阶段B、生殖生长阶段C、营养生长阶段D、基本营养生长阶段正确答案:A12、()品种幼穗分化和拔节同时进行。

A、中稻B、晚稻C、早稻D、都不是正确答案:A13、玉米播种出苗时,土壤持水量适宜在()A、80%--90%B、40%--50%C、70%--80%D、60%左右正确答案:D14、玉米苗期主攻目标为()A、苗全、苗匀、苗齐、苗壮B、保护叶片C、争取粒多、粒重D、促叶、壮秆,争取穗多、穗大正确答案:A15、玉米的雌穗属于()A、复穗状花序B、总状花序C、圆锥花序D、肉穗状花序正确答案:D16、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温度最高、时间最短的小麦品种是()A、不能确定B、春性品种C、冬性品种D、半冬性品种正确答案:B17、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A、短日照作物B、定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长日照作物正确答案:A18、稗是水稻的天敌,稗的主要特征是叶片与叶鞘交界处()。

稻谷种植综合知识与技能考核试卷

稻谷种植综合知识与技能考核试卷
B.氮磷钾肥合理配比
C.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施肥量
D.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
9.以下哪些时期是稻谷生长的关键时期?()
A.秧田期
B.分蘖期
C.抽穗期
D.成熟期
10.稻谷种植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
A.增施有机肥
B.轮作
C.深耕
D.合理排水
11.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稻谷的稻米品质?()
A.品种
3. ABC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 Oryza sativa
A.放水泡田
B.灌溉
C.植被覆盖
D.大量施肥
17.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稻谷的品质?()
A.收获时间
B.干燥方式
C.储藏条件
D.以上都是
18.稻谷种植中,以下哪种做法可以提高产量?()
A.减少种植密度
B.提前播种
C.增加施肥量
D.合理轮作
19.下列哪种灌溉方式不适用于稻谷生长?()
A.漫灌
B.喷灌
C.滴灌
13.下列哪种品种的稻谷抗病性较强?()
A.粳稻
B.籼稻
C.旱稻
D.糯稻
14.稻谷种植中,以下哪种做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A.单一施肥
B.翻耕
C.增施有机肥
D.大量使用化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穗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 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2、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 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 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 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从4 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

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田。

31、够苗期: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时期或叶龄期。

32、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能够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单位面积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为灌溉定额。

33、糊化温度:稻米淀粉在热水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

34、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5、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

36、胶稠度:米粉充分糊化形成米胶特性。

37、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38、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0、库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较弱,颖花量小,出穗期单位叶面积和出穗后积累的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量小,结实率较高且稳定,茎鞘的物质输出率低的品种。

这类品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库就能增产。

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群体的总颖花量为主攻目标。

41、源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的品种。

在库容一定的情况下,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42 源库互作型:库源特性介于源限制型品种和库限制型品种之间或库容量虽大,但结实率也高,源库共同制约其产量形成,增源或增库均可增产。

这类品种源、库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措施的回旋余地也较大,栽培策略上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43、离乳期:水稻幼苗生长至3 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基本耗尽,幼苗生长不再依赖于胚乳养分,完全从异养转至自养的生长时期。

44、粒叶比: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粒数和总粒种(产量)的比值。

45、全生育期: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46、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7、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48、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49、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指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50、生殖生长期: 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51、水稻标准化栽培: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

52、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53、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4、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55、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56、腾发比:蒸腾量与科间蒸发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57、腾发量: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称腾发量。

58、脱氮损失:在淹水条件下施入的氮素经消化与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60、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61、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62、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63、无效分蘖期: 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64、无效叶面积:抽穗期存活的无效分蘖的叶面积。

65、心白:在籽粒充实过程中,米粒中心部因距离背部疏导组织和周边运输组织较远,易导致充实不良,在籽粒失水后淀粉粒间产生空隙,形成对光线的折射,从而形成中心不透明的白色部分,成为心白。

66、秧龄:一般指水稻从播种到拔秧的秧田日数或叶龄。

67、叶龄模式: 以叶龄为基准,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高产群体叶龄模式和栽培技术叶龄模式。

68、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一般是衡量水稻生育进程的一种指标。

叶龄指数是指已出叶片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叶龄指数(%)=当时已出叶数/主茎总叶片数×100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如一个总叶数14的品种,主茎叶龄为10.5时,叶龄余数为3.5,即表示还有3张半叶未抽出,或者说倒数第4叶已抽出一半,因此叶龄余数可用倒数叶位的叶龄表示。

应用叶龄余数法,可使主茎总叶数差异不同的品种,基本上有一个统一的叶龄指标来用于诊断幼穗分化和节间伸长时期。

69、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70、叶蘖同伸规则:n 叶抽出,n-3 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叶叶枕上下间的距离,倒1叶未抽出时为负,抽出后以正值表示。

72、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73、颖花根活量:抽穗期单位根活量(根量与活力)承载的籽粒数(重)。

74、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75、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该叶龄前发生的分蘖一般成为有效分蘖,在该叶龄期后发生的分蘖为无效分蘖,这个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转换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般为N-n。

76、有效分蘖期: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时期称有效分蘖期。

77、有效叶面积: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

78、有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79、有效总茎蘖数决定期: 生产上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称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

80、幼苗期: 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 叶期称幼苗期。

81、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82、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83、蒸腾比:蒸腾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84、整精米率:整粒精米重量与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85、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86、库容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

87、重叠生育型: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

88、衔接生育型:拔节和幼穗分化基本同时进行的水稻类型。

89、分离生育型: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的水稻类型。

90、拔节期: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

91、孕穗期: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

92、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93、生理需水: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94、发芽率:水稻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概率。

95、水稻三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96、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