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发展史及后代分布

合集下载

爱新觉罗族谱

爱新觉罗族谱

爱新觉罗族谱引言爱新觉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满族贵族,也是清朝的创始人。

爱新觉罗姓源于中国古代的部落制度。

本文将介绍爱新觉罗族谱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人物,以及族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爱新觉罗族谱的起源与发展爱新觉罗族谱可以追溯到9世纪,早期是满族首领爱赤斯哈之后代为忠诚的记录册。

后来,在清朝建立之后,族谱逐渐扩展为纪录清朝皇族和贵族的重要文献。

爱新觉罗族谱从最早的满族部落起源,逐渐扩展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族谱体系。

族谱中记录了数百年来爱新觉罗氏族人的出生、结婚、死亡等重要信息,形成了一部家族的历史记载。

同时,族谱还记录了族人的身份、职位、财富等社会地位的变迁,反映了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重要人物1. 爱赤斯哈爱赤斯哈(877年-944年)是爱新觉罗族谱中最早的被记载的人物。

他是满族的一位首领,对族谱的发展和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赤斯哈的子孙们信奉满族的传统信仰,并将族谱作为传承祖先智慧和财富的记载。

2.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创始人,也是清朝的奠基者。

他是爱赤斯哈的第十四世孙,承袭了族谱中的衣钵,并发扬光大。

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努力,统一了满洲地区,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3. 清圣祖-顺治帝顺治帝(1638年-1661年)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改革,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顺治帝对爱新觉罗族谱的维护和修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族谱更加完善。

4. 清高宗-雍正帝雍正帝(1678年-1735年)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中国社会得以稳定和繁荣。

雍正帝也有着深厚的学问修养,对族谱的修订和扩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族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族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不仅是家族的记载,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帝王世系(1616年—1912年,包括后金)

清朝帝王世系(1616年—1912年,包括后金)

清朝帝王世系(1616年—1912年,包括后金)清朝帝王世系(1616年—1912年,包括后金)清代(后金),1616---1912,凡二百九十六年,历一汗十一帝。

1583年,女真族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于建州起兵。

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1625年,迁都沈阳。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顺治皇帝迁都北京。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结束。

清(后金)世系表(1616——1912)(姓氏:爱新觉罗)(1)后金太祖努尔哈赤───(2)清太宗皇太极───(3)清世祖福临───(4)清圣祖玄烨┐1616~16261627~16431644~16611662~1722│┌─────────────────────────────────────────────┘│└(5)清世宗胤禛───(6)清高宗弘历───(7)清仁宗顒琰───(8)清宣宗旻宁┐1723~17351736~17951796~18201821~1850│┌─────────────────────────────────────────────┘│├(9)清文宗奕詝───(10)清穆宗载淳│1851~18611862~1874│└醇亲王奕譞─┬─(11)清德宗载湉│1875~1908│└─醇亲王载沣───(12)清逊帝溥仪1909~1912───民国灭清清亡女真族实为宋时金人的后裔。

相传其祖先叫布库里雍顺,是其母佛库伦感硃果而生,长大后定三姓之乱,被众人推为贝勒,居于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的俄朵里城,号其部落为满洲,姓爱新觉罗氏。

后元代在此设立建州卫。

布库里雍顺之后的几代,部落内乱不断,其首领范察差一点也死在其中。

又数代,至都督(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时,移迁至赫图阿喇。

后历世为(兴祖直皇帝)福满---四子(景祖翼皇帝)觉昌安---四子(显祖宣皇帝)塔克世---长子太祖。

爱新觉罗氏(黄带子)的旗籍分布

爱新觉罗氏(黄带子)的旗籍分布

爱新觉罗氏(黄带子)的旗籍分布这几天遇到好几个爱新觉罗氏后裔,都是黄带子,也都认为自己是正黄旗,实际是将黄带子和正黄旗搞错了。

黄带子是宗室,塔克世的后裔,其中有犯错降为红带子的;其余猛哥贴木儿的后裔是觉罗,系红带子,犯错降系紫带子。

实际只有皇帝本人才能是上三旗,其余皇室基本都是分在下五旗里。

清朝各帝皇子其子孙(除去死后无嗣的)所在的旗籍分布为:显祖塔克世系:正蓝旗:穆尔哈齐子孙;镶蓝旗:舒尔哈齐子孙;镶黄旗:巴雅喇第二子拜音图子孙;镶白旗:巴雅喇第六子济玛护子孙。

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镶红旗:褚英子孙、代善第二子岳讬子孙、阿济格子孙;正红旗:代善子孙(除岳讬一支外);正蓝旗:阿拜子孙、阿巴泰子孙、赖慕布子孙、多尔衮子孙、多铎子孙;正白旗:汤古代子孙、塔拜子孙;正黄旗:巴布泰子孙;太宗皇太极系:镶白旗:豪格子孙;正黄旗:叶布舒子孙;镶红旗:硕塞子孙;正黄旗:高塞子孙;镶黄旗:常舒子孙、韬塞子孙。

世祖福临系:镶白旗:福全子孙;正蓝旗:常宁子孙。

圣祖玄烨系:镶蓝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镶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正蓝旗:允禩、允禟、允祥、允祎、允祜;正红旗:允礻我、允禑、允礼。

世宗胤禛系:正蓝旗:弘昼。

高宗弘历系:正蓝旗:永璜。

镶红旗:永璋、永琪;镶白旗:永璇;正红旗:永瑆、永璂;镶蓝旗:永璘。

仁宗顒琰系:镶白旗:绵恺;镶红旗:绵忻;镶蓝旗:绵愉。

宣宗旻宁系:镶红旗:奕纬;镶蓝旗:奕;镶白旗:奕譞;正红旗:奕詥;正蓝旗:奕譓。

清文宗咸丰次子早殇。

穆宗,德宗,宣统无嗣。

此表可见于《爱新觉罗家族全书+1++家族全史+》第487页。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家族消失去了哪里?又有哪些后代?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家族消失去了哪里?又有哪些后代?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家族消失去了哪里?又有哪些后代?本文导读:为何这样讲呢?清朝的宗室按照嫡亲疏有着严格的划分,规定以黄带子和红带子为分辨的标志。

黄带子是努尔哈赤的后代,属近支,称宗室;红带子是努尔哈赤父亲的兄弟的后代,属远支,称觉罗。

黄带子是正宗的皇室宗亲,衣服上要系黄带子,红带子血缘相对远了一些,觉罗衣服上要系红带子,旁人一眼便知身份。

黄带子并非终身,电视剧中会有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错误被革去黄带子贬为庶民的情节,便是如此。

“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的意思,因此,清朝灭亡之后,为了避免被歧视,爱新觉罗氏后代纷纷改汉姓,多数改姓金,少数改姓肇。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个皇帝均无子嗣,因此如今的爱新觉罗后裔应为道光后代。

有个特别的现象,爱新觉罗后代职业多为书画家,艺术造诣极高,据统计有100多位书画名家。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代表。

启功,本姓爱新觉罗,是雍正帝九世孙,他的高祖父是乾隆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昼,即和亲王,也就是说启功是和亲王一支。

但启功先生却从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只说姓启名功,有人曾给他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他连看都不看拒收。

老先生曾言“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靠家族图名牟利,就像王羲之落款时从不写上自己是琅琊王的后代,但书圣的地位却是自己挣来的。

启功说他给百家姓增加一个姓氏:启。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当初荣辱的色彩了,如今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多达几十万人,纯正血统很难保障,渐渐与普通人无异。

真是应了那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像启功先生那样不吃祖宗饭的人有之,值得敬佩,但有些人会特别利用自己的爱新觉罗“皇亲国戚”身份吸引眼球搏出位,都是出于利益考量罢了。

爱新觉罗后人现在在干什么?他们还姓爱新觉罗吗?

爱新觉罗后人现在在干什么?他们还姓爱新觉罗吗?

爱新觉罗后⼈现在在⼲什么?他们还姓爱新觉罗吗?爱新觉罗⽒的近⽀从康熙年间开始采⽤汉⼈按辈分取名的⽅法: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圣、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如今差不多发展到“闿”字⼀辈了。

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度成为⼀个讳莫如深的词,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爱新觉罗⽒都改姓⾦、肇、毓、艾、罗、骆、赵……有学者估计,清朝覆亡时爱新觉罗家族⼈⼝应该接近14万⼈(努尔哈⾚的曾祖⽗、祖⽗的后裔也算在内),如今爱新觉罗⽒⼤致有30—40万⼈,⼴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多分布在北京、河北、东北三省。

他们对待“爱新觉罗”姓⽒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后代中书画家很多,据统计有100多位书画名家。

⽐如爱新觉罗·紫薇,是道光皇帝第五⼦惇勤亲王奕誴的第4代孙⼥。

对媒体,她表⽰:“从⼼底⾥,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感到⾃豪,因为我们这个家族⾥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这份荣耀不允许我做出与⾝份不符的事情。

”关于姓⽒与事业,她说:“画会好卖⼀些,⼈家⼀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也本姓爱新觉罗,是雍正帝九世孙,他的⾼祖⽗是乾隆皇帝同⽗异母的弟弟弘昼,但启功先⽣却从来不承认⾃⼰姓爱新觉罗,只说姓启名功,有⼈曾给他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他连看都不看,标明“查⽆此⼈,请退回”。

⽼先⽣曾⾔“不吃祖宗饭,不做⼋旗⼦弟”,真正有本事的⼈是不靠家族图名牟利,就像王羲之落款时从不写上⾃⼰是琅琊王的后代,但书圣的地位却是⾃⼰挣来的。

启功说他给百家姓增加⼀个姓⽒:启。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

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

“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

“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爱新觉罗是一个大家族。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关、鄂等。

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mukun 宗室区别开来,比如满语里goro mafa 外祖父goro mama 外祖母goro omoro 外孙,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

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起源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

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

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

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

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

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

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

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

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

历史趣谈爱新觉罗后代 爱新觉罗氏后代如今的生活状况

历史趣谈爱新觉罗后代 爱新觉罗氏后代如今的生活状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爱新觉罗后代爱新觉罗氏后代如今的生活状况
导语:爱新觉罗宝璇:载丰王爷的孙女香港声乐协会会长爱新觉罗启贤:清皇室后裔,一九三六年生于吉林,现居北京。

启贤先生自幼喜书画
爱新觉罗·宝璇:载丰王爷的孙女———香港声乐协会会长.
爱新觉罗·启贤:清皇室后裔,一九三六年生于吉林,现居北京。

启贤先生自幼喜书画,临习柳、颜法贴,尤爱秦汉隶简,但不图于传统,在博采众长中独树一帜,将隶书笔法掺入行草。

爱新觉罗启星:虽然是影坛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其清醇亮丽的形象却会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

去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她是满清皇室后裔,还未毕业,便因演出《舞出彩虹》而崭露头角,并被擅画古典美女的导演陈逸峰评价为“前途无可限量的当代新星”。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是清雍正第九代孙。

爱新觉罗·毓歌:1955年生,满族正黄旗。

北京书协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会员。

爱新觉罗.贝怡:真真正正的中国公主!目前在香港从事模特儿行业,由于其具有皇室血统,故出道以来特别引人注目.(见图)
爱新觉罗后裔部分人物名单
爱新觉罗-溥任宣统皇帝溥仪弟弟北京市厂桥小学退休教师
金毓障溥仪侄儿、溥任长子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副主席
金毓峑溥任二子北京市工业大学教授
金毓岚溥任三子北京市和平街一中语文教师
金毓琨溥任长女北京市24中退休化学老师
金毓珵溥任二女北京市第二毛纺厂退休工人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12位皇帝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

清朝12位皇帝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

清朝12位皇帝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努尔哈赤的儿子有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1609年—1647年爱新觉罗•洛格,早殇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天聪元年1627初封镇国将军。

康熙8年,晋封辅国公。

1690去世,时年64岁。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27岁亡,谥曰裕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

明年,卒。

第八子,早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人认为,清朝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

1936年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出版《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

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

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

不难看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是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后来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
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

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爱新觉罗氏的人口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

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

醇亲王载沣之子,宣统帝溥仪之弟。

爱新觉罗·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连。

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恭亲王爵。

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乾隆皇帝钦定的“永、绵、奕、载、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

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他也是中国最后的恭亲王。

爱新觉罗·恒山
1954年生于沈阳,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名人艺术研究会企业名人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艺术学院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中山金石书画会顾问,北京新时代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签约画家。

爱新觉罗·恒钛
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亲王奕宗后代。

爱新觉罗·启祥
1931年11月生于满州里,满族正黄旗人,字景辉,号长白卧龙居士,系清圣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袭和硕庄亲王允禄之九世孙、同治辅国公载勋之四世孙、光绪镇国将军毓愍之孙、爱新觉罗·恒锟之长子、即康熙帝十世孙。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约顾问编委,中韩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美术师(教授)。

爱新觉罗·启骧
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是雍正第九代孙。

爱新觉罗·毓震峰
1955年生于北京,满族。

清道光皇帝五世孙,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之子。

爱新觉罗·启新
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

清皇族后裔,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林书画院资深书画家。

其书法笔力遒劲,洒脱自然,深受业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并被相关艺术机构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