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2019-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朝代:明代作者:杨慎原文:《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
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
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
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意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东逝水意思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该诗句语出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全词原文如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白话文释义: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
不过,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持续在演进的。
历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败者,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
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
“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两句,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
他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
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
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
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
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扩展阅读:杨慎的简介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
然而,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不断在演进的。
历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败者,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
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
“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两句,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
他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
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
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
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
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扩展阅读:杨慎的简介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 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 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 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 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 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 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 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 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 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无穷,令人 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 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 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 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 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 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 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 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 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 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 的价值。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杨慎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 qiáo )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明 杨慎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 •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 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 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 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 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 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杨慎临江仙》注释、翻译、赏析

《杨慎临江仙》注释、翻译、赏析《杨慎临江仙》解释、翻译、赏析杨慎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导读】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
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
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因“议大礼”案触怒嘉靖皇帝,受杖刑,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三十余年,最后死在云南。
杨慎存诗约二千三百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
其中思乡、怀旧的诗较多,此外一些诗作表现了人民的疾苦,还有一些诗描写云南风光,很有特色。
他的著作很多,除诗文外,杂著多至一百多种。
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及杂著多种。
“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谢新恩”、“雁后归”、“庭院深深”等。
【原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①。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②,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释】①淘尽:荡涤一空。
②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诗】滚滚滔滔的长江水一直流向东,层层波浪不知淘尽了多少英雄。
当年是非成败转眼都灰飞烟灭,留下的是每天夕阳映红的青峰。
江边小洲捕鱼打柴的白发老翁,看惯了秋夜的明月与春日和风。
举起杯浊酒庆贺我们老友重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与笑谈之中。
【赏析】这是杨慎所做《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佳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下片写江上渔樵闲话,娓娓动听。
“白发渔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
词的一、二句写老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
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
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
“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杨慎《说三代》)。
“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正显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怀和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
最后两句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
我们不难发现,在老翁身上有许多同渔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这首词可称为“史论”。
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体裁:词
年代:明
作者:杨慎
作者小传: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
杨廷和之子,字用修,号升庵。
新都(今属四川)人。
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
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
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
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
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
《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
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
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
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
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
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
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
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
《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
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
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
"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
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
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
"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
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
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
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
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
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
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
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
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
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
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
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
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
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
《汉杂事□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
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
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
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
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
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
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
杨慎的著作很多。
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除诗文外,杂著多至100余种。
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
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
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
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
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
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