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检测法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原理

酶联免疫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原理

酶联免疫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原理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灵敏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诊断、药物筛选等。

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通过酶促反应的放大效应,实现对蛋白质的灵敏检测。

一、酶联免疫分析的基本类型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酶联免疫分析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1.直接法:将酶标记的抗体直接与抗原反应,通过检测抗原-抗体-酶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抗原。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抗原含量较高的样品,如病毒、细菌等。

2.间接法:将酶标记的抗抗体与特异性抗体反应,通过检测抗抗体-抗体-酶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特异性抗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含量较高的样品,如血清、血浆等。

二、酶联免疫分析的原理酶联免疫分析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通过酶促反应的放大效应,实现对蛋白质的灵敏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1.包被: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如聚苯乙烯酶标板孔)上,使其与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2.温育:将包被后的样品放入温育箱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充分进行。

3.洗涤:洗涤未结合的游离抗原或抗体,去除未结合的物质,使后续步骤中的酶促反应更加特异。

4.加入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将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加入到洗涤后的样品中,使其与已结合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

5.温育:将样品再次放入温育箱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酶促反应充分进行。

6.洗涤:洗涤未结合的游离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去除未结合的物质,使后续步骤中的显色反应更加特异。

7.显色:加入底物溶液,使其与已结合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中的酶发生显色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8.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显色反应,使有色产物不再生成。

9.检测:用酶标仪测定各孔的光密度值,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中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它结合了酶标记和免疫反
应的原理,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含量,如蛋白质、抗体、激
素等。

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分子,例如血液、尿液、细胞等。

2.免疫反应:将一定浓度的目标分子加入到反应孔中,并加入与目标
分子特异性的抗体,使两者发生免疫反应。

3.洗涤:对反应孔进行洗涤,以去除未与抗体结合的杂质以及剩余的
抗体。

4.添加荧光标记的二抗:向反应孔中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使其与已
结合的抗体形成复合物。

5.洗涤:对反应孔进行再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荧光标记的二抗。

6.酶标记:向反应孔中加入用酶标记的物质(如酶标记的抗体),使
其与已结合的荧光标记的二抗形成复合物。

7.洗涤:对反应孔进行最后一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化合物。

8.反应染色:向反应孔中加入染色物质,使其与酶标记化合物发生颜
色反应,形成分析结果。

最终,检测结果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孔中染色物质的光密度或荧光强度
来评估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
性和高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安全等领域。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简称ELISA)利用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胶孔盘)上之抗原或抗体仍可具有免疫活性,因此设计其键结机制后,配合酵素呈色反应,即可显示特定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并可利用呈色之深浅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待测样品与键结机制的不同,ELISA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式,主要以三明治法(sandwich)、间接法(indirect)、以及竞争法(Competitive)三种为主,以下为各种方法之介绍.三明治法常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一般之操作步骤为:1.将具有专一性之抗体固著(coating)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2.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之抗原,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3.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另一种对抗原专一之一次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键结4.洗去多余未键结一次抗体,加入带有酵素之二次抗体,与一次抗体键结5.洗去多余未键结二次抗体,加入酵素受质使酵素呈色,以肉眼或仪器读取呈色结果三明治法分别以两种抗体对检体中的抗原进行两次专一性辨认,因此专一性相当高,但此待测抗原必须是多价抗原,如此才可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一性抗体,以分别进行夹心;而且此法需要足够的表位空间以进行抗原抗体的夹心,所以并不适用于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等分子量较小之标的。

间接法间接法常用于检测抗体,一般之操作步骤为:1.将已知之抗原固著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之抗原2.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之一次抗体,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原进行专一性键结3.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带有酵素之二次抗体,与待测之一次抗体键结4.洗去多余未键结二次抗体,加入酵素受质使酵素呈色,藉仪器(ELISA reader)测定塑胶盘中的吸光值(OD值),以评估有色终产物的含量即可测量待测抗原的含量。

竞争法竞争法是一种较少用到的ELISA检测机制,一般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其操作步骤为:1.将具有专一性之抗体固著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2.加入待测检体,使检体中的待测抗原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3.加入带有酵素之抗原,此抗原也可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由于塑胶孔盘上固著的抗体数量有限,因此当检体中抗原的量越多,则带有酵素之抗原可键结的固著抗体就越少,亦即,两种抗原皆竞相与塑胶孔盘上抗体键结,即所谓竞争法之由来。

酶联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旳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下列几种 方面:①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②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③定性或定量检测体内多种大分子物质; ④用已知抗体检测某些药物、激素等多种半抗原物质。
第一节 酶联免疫分析概述
二、酶标识免疫分析法及常用标识酶 1、免疫分析法分类
第一节 酶联免疫分析概述
白都是抗体。 • 例如无免疫活性旳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蛋白)就不
是抗体,尽管其构造与抗体相同。 •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内,但在其他体液及外分泌液中
也有存在。 • 抗原抗体分子之间存在着构造互补性和亲和性,使得
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极易发生结合反应,这种反应具 有高特异性(即专一性)和可逆性。
第一节 酶联免疫分析概述
• Gal催化β-D-半乳糖苷水解反应旳最适pH为7.5,转 化效率很高,且比HRP易于标识,背景值低,稳定性 好。
• Gal比活力应不少于30U/mg,5℃能保存1~2年。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一、光度酶联免疫分析 1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分 析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原理 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 ②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联结成酶标抗原或抗体; ③在测定时,使受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旳环
值也略高。 • ELISA载体旳形式有小试管、小珠和微量反应板。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3、固相载体旳包被与封闭 (1)包被(coating)指将抗原或抗体连接到固相载体
上旳过程。 • 以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为例,一般先将抗原或抗体溶
于pH 9.6旳碳酸盐缓冲液(或pH 7.2旳磷酸盐缓冲 液,pH 7~8旳Tris-HCl缓冲液)中,加满反应孔, 置4℃过夜,洗涤即可。 • 包被浓度随载体和包被物旳性质可有很大旳变化,每 批材料需经过试验与酶结合物旳浓度协调选定。 • 一般蛋白质旳包被浓度为0.1~20µg/ml。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蛋白质或其他
分子的存在。

酶联免疫法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
理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定的
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底物来检测酶的活性,从
而确定待检测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酶联免疫法主要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
接竞争ELISA等几种类型。

直接ELISA直接将被检测的抗原或抗体
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其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通过酶的底物来检测酶活性。

间接ELISA则是在固相载体上吸
附抗原后,再加入特异性抗体和酶标记的抗体,以增强检测的灵敏度。

竞争ELISA则是将待检测的抗原与酶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通
过竞争程度来检测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间接竞争ELISA结合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的特点,可以用于检测抗体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药工业等领域。

它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成本
低廉、高通量性和可定量性等,因此被广泛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药物残留、植物病原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等。

同时,酶联免疫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等。

因此,在使用酶联免疫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结合具体的实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

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它基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易操作等优点,因此在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是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在实验中,首先将待检测的抗原溶液加入到微孔板中,使其吸附在孔板表面。

然后,加入特异性的一抗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接着,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抗体,它会与一抗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可测的信号,通过测定信号的强度来确定待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浓度。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还包括两种常用的方法,间接法和夹心法。

间接法是指在待检测抗原与一抗抗体结合后,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抗体,通过二抗抗体与一抗抗体的结合来增强检测信号。

夹心法是指在待检测抗原与一抗抗体结合后,再加入抗原特异性的酶标记抗体,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的夹心复合物,从而增强检测信号。

此外,酶联免疫吸附法还可以根据检测信号的产生方式分为颜色反应法和发光反应法。

颜色反应法是指在酶与底物发生反应后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通过比色计或酶标仪来测定信号强度。

发光反应法是指在酶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通过发光计来测定信号强度。

发光反应法具有高灵敏度和低背景信号的优点,因此在一些对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因此在科研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蛋白质检测、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乙肝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原理

乙肝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原理

乙肝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原理乙肝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诊断方法,其原理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的存在。

它通过将HBsAg 或抗-HBs抗体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然后通过酶标底物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从而确定乙肝病毒感染的存在。

乙肝酶联免疫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试剂配置、标本处理、免疫反应、洗涤和检测。

以下详细介绍这些步骤及其原理:1. 试剂配置:首先,需要配置好抗原和抗体的试剂。

乙肝酶联免疫法常用的抗原有HBsAg和抗-HBs抗体,抗体则常用具有酶标记的二抗。

此外,还需配置其他试剂,如缓冲液、阻断剂和洗涤液等。

2. 标本处理:将需要检测的血清标本或其他生物体液(如尿液)进行处理,除去非特异性的干扰物质,并将其置于试剂板或其他检测材料上。

3. 免疫反应:在样本中加入抗-HBs酶标记复合物,复合物中的二抗可以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试剂的复合物。

然后,加入HBsAg或抗-HBs抗体,使之与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4. 洗涤:洗去没有结合的非特异性抗体或其他干扰物,以减少误差。

这一步骤基于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力强于非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5. 检测:加入酶标底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酶标底物随后会被酶催化,产生显色或荧光等检测信号。

信号的强度可以反映出目标物的浓度,进而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酶联免疫法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在乙肝感染过程中分别作为病毒的外壳蛋白和宿主免疫系统的产物,它们之间可以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通过将HBsAg或抗-HBs抗体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允许使用酶标底物作为信号产生体,从而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检测HBsAg或抗-HBs的存在。

乙肝酶联免疫法具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易受到样本中其他抗体的干扰、需要定期校准和质控等。

酶联免疫操作方法

酶联免疫操作方法

酶联免疫操作方法
酶联免疫操作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蛋白质的技术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酶联免疫操作方法的步骤:
1. 杂交:将待检的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如微孔板或膜。

可以通过直接插入法或被动吸附法将抗原或抗体与载体结合。

2. 阻断:在固相载体上,加入一种非特异性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BSA)或洗脱缓冲液来阻断未被固定的表面;这样可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3. 反应:加入待测样品,使其与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待测样品可能是抗原,也可能是抗体。

4.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彻底洗涤固相载体,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尤其是非特异性结合。

5. 标记:加入与待检测物质相匹配的标记物,如酶标签,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

6. 反应:与酶标签或其他标记物相互作用,生成底物反应产物。

这种反应可用于颜色变化、荧光或放射性计数等信号读取。

7.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试剂停止底物反应。

8. 测量:测量反应产物的信号强度,通过比较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来定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以上是一般酶联免疫操作方法的步骤,不同的实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联免疫检测法
一、概述
酶联免疫检测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它利用酶作为标记
物来检测目标分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易操作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

二、原理
酶联免疫检测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包括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直接和间接ELISA。

1. 直接ELISA
直接ELISA是将已知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并加入待检样本中含有目
标抗原的溶液,经过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后,再加入与目标抗原结合的
酶标记二抗,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染色反应并测定吸光度值。

其优点是
操作简单快捷,但缺点是灵敏度略低。

2. 间接ELISA
间接ELISA是将已知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并加入待检样本中含有目
标抗原的溶液,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加入与目标抗原结合的一抗,再加入与一抗结合的酶标记二抗,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染色反应并测定
吸光度值。

其优点是灵敏度高,但操作稍复杂。

三、步骤
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预处理样本: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和检测要求,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离心、洗涤、稀释等。

2. 固定抗原或抗体:将已知抗体或抗原固定在微孔板上。

3. 加入待检样本:加入含有目标分子的待检样本。

4. 洗涤:将未结合的物质洗去。

5. 加入酶标记二抗或一抗:根据实验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酶标记二抗或一抗,并加入微孔板中与目标分子结合。

6. 洗涤:将未结合的物质洗去。

7. 加入底物:加入适当底物后,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染色反应。

8. 停止反应并测定吸光度值:在反应停止后,使用光谱仪等设备测定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样本中目标分子的浓度。

四、应用
酶联免疫检测法在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
1. 临床诊断:如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感染的诊断。

2. 药物检测:如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的检测。

3. 食品安全: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

4. 生命科学:如蛋白质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水平等的定量分析。

五、总结
酶联免疫检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灵敏度高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设计和条件控制,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