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方式技巧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古诗表达方式

古诗表达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①以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
⑴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XXX 《梦游天姥呤留别》)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XXX《登幽州台歌》)⑵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XXX《春望》)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XXX《石灰吟》)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XXX《无题》)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XXX《游山西村》)例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XXX《登鹳雀楼》)(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接待、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借代、通感、反复、顶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形。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性,把笼统的事物形象化的感化。
例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XXX《古朗月行》)例9: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XXX在玉壶。
(XXX《芙蓉楼送辛渐》)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实用)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
• 今夜鹿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虚实结合:
•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 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 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
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 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 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哀景)
托物言志
蝉
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 闹衬静”;
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 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 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1.借物抒情:通过对一种事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感叹自然: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的感叹和赞美,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3. 抒发思乡之情:许多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4. 喜怒哀乐:古诗词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包括喜悦、愤怒、悲哀、欢乐等。
5. 形容美景:许多古诗词都用美丽的词语描绘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让人感受到美的力量。
6. 描写爱情: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爱情的描写,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出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7. 对历史的回忆: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回忆和纪念,反映出对历史的重视和关注。
8. 借助人物抒发情感:古诗词中常常通过描写某个具体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9. 表达人生哲理:许多古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10. 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情感: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时间的感慨和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珍视和思考。
- 1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古诗文常见4类表达技巧思维导图(自制的高清可缩放版)

示例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 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 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 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 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铺垫 照应 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说明及作用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 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示例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 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说明及作用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示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说明及作用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 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 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说明及作用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处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 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 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示例 赏析
用典抒情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就像是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花园,表达技巧则是花园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朵。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鉴赏一番吧。
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 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酷炫的魔法,把瀑布比作银河。
你看啊,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那长长的水流,可不就像银河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嘛。
这样一比喻,瀑布就不仅仅是普通的水从山上流下来了,一下子变得超级壮观、超级神秘,好像带着一种来自天上的仙气儿。
2. 拟人。
-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可真是个“魔法师”啊,他让花和鸟都有了人的感情。
花怎么会流泪呢?鸟又怎么会惊心呢?这就是把花和鸟拟人化了。
就好像花和鸟也能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悲伤和离别之苦,它们不再是没有感情的动植物,而是成了诗人的知音,陪着诗人一起伤心难过呢。
3. 夸张。
- 辛弃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啊,这可不是真的有八百里的范围用来分肉,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这种夸张就像给画面加了个超级放大镜,一下子把那种军队里豪迈、盛大的场面给放大了好多倍。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的土地上,士兵们正在分享着烤牛肉,耳边还回荡着激昂的军乐声,那场面可真是太震撼了。
二、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前面他写了一堆的景色,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
这些景色可都是很凄凉的,就像一个个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着一场悲伤的戏。
诗人呢,其实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他可不会直接说“我好孤独,我想回家”,而是让这些景色替他说话。
就像我们有时候不直接说自己的心情,而是发个阴天的照片,意思就是自己心情不太好一样。
2. 托物言志。
3. 虚实结合。
三、表达方式。
1. 描写。
2. 抒情。
- 直抒胸臆就是心里有什么想法直接就说出来。
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表达方式技巧
1.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
一、抒情..(1)借景抒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方式....2.间接抒臆(2)寓情于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1.渲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烘托(侧面描写)(1)正——以哀景衬哀情: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①以乐景衬哀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反
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3.象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二、表现手 4.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法.(1)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5. 虚实相生(2)已逝(过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设想未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联想、想象(慎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1)先抑后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抑扬
(2)欲抑先扬: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对面写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白描: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
10.描写
(2)工笔细描: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互文:朝歌夜弦。
3.比喻:朝似青丝幕成雪。
4.通感:犹吹花片做红声。
5.拟人: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修辞手法 6.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表一7.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借代:樯橹灰飞烟灭
9.顶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0.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1.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1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修辞手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表二14.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近→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角度(2)俯→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上→下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1)外→内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顺序
表达.(2)远→近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方式描写
(1)正侧面结合:天姆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虚实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
3.方法.(3) 动静结合: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4)白描细描结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5) 远近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点面结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五觉结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 绘声绘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