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教学材料

合集下载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日益复杂。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至关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学习疾病的流行规律,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疾病监测(1)学习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疾病监测的方法,如病例报告、监测系统等;(3)分析疾病监测数据,发现疾病流行趋势。

2. 疾病调查(1)学习疾病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3)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

3. 疾病分析(1)学习疾病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2)掌握流行病学模型的应用,如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等;(3)分析疾病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4. 实验设计(1)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等;(2)掌握实验研究方法,如随机化、盲法、重复等;(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习中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实践。

3. 实习后期,结合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五、实习成果1.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2. 熟悉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 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习心得1. 实验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石,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实习过程中,要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流行病学课件:0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课件:0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二、基本原则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对照
2. 随机
3. 重复
4. 盲法
5. 伦理
①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 限度收益和尽可能避免损害。
②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批准、知情同意
三、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分期
研究对象
评价目的
Ⅰ期 志愿者10-30人 (初步)
Ⅱ期 病人100-300人 (探索性)
总原则:
受益 症状体征明显 尽量避免孕妇 依从性好
(四)结局的确定和测量
结局:干预可能导致的事件或观察指 标的变化
一种干预可能会影响多种结局 痊愈、好转、死亡、不良反应等 某些指标或变量的变化
健康直接相关结局 健康间接相关结局
(四)结局的确定和测量
1)选择效应指标的原则 客观、真实、可靠、方便
卯 4C 人1 B 3D 2A
时辰 子 午酉 D AB A DC C BA B CD
表9 处理随机化后的拉丁方
时辰 卯 子 午酉 4Ⅰ Ⅲ ⅣⅡ 人1 Ⅱ Ⅳ Ⅲ Ⅰ 3Ⅲ Ⅰ ⅡⅣ 2Ⅳ Ⅱ ⅠⅢ
表8 处理随机化前后的字母与处理的对应
随机化前的字母
A
B
C
D
随机数
16
随机化后的处理

77
23
02


B 18 02
1
A
9 49 14
B 19 57 16
B
10 18 5
A 20 35 12
B
区组随机化
表2 18个研究对象的区组随机化的分组结果
区组
编 号
随机 数
从小 到大 顺序
分 组
区组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VS
实例2
某医院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研究:该研究选择了某医院心内科20152020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 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 结果等信息,探讨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 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研究实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通过查阅医院病历系统、人口普查数据、癌症登记系统等途径收集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理、整理和分组,包括缺失数据处理、异常值处理、变量转换等, 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实例的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
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理特 征、治疗方式等,并计算相关
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等。
相关性分析
探讨甲状腺癌发病趋势与人口学 资料、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因 素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和 回归系数等。
生存分析
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算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并探 讨影响因素和预后因素。
研究实例的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和影响因素,以 及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结果讨论
将研究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 的差性流行病学
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在人群中 的分布特征,揭示疾病在人群
中的存在状况和分布规律。
分析性流行病学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中疾病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探讨疾病病因 和影响因素,为病因假设提供证 据。
实验性流行病学
通过随机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评 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关注的是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而非仅仅关注个 体患者的特征和结局。

《流行病学》实习课学习教案

《流行病学》实习课学习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流行病学》实习课教课方案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初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版社版次第1版授课内容:疾病频次的测量课前准备:1.同理论课教师沟通,认识理论课的内容。

准备本次课班级名单调份。

目的:1.掌握发病率、生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时点生病率等常用指标的见解、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熟悉生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指标在分子、分母上有何差异,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在流行病学的各样方法中,怎样运用各样频次指标。

重点:1.发病率和生病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次测量常用指标应用条件。

第一阶段:理论课内容简要回首(45’)一、疾病频次测量(20’)重点:发病率与生病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两指标的差异(分子、分母及应用的差异)(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1、见解:表示在一准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次。

此指标可用来描绘疾病散布。

裸露人口: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分子:一如时期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2、应用:1)、用作描绘疾病散布2)、反应疾病发生比率3)、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二)生病率(prevalence rate)1、见解:某特准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率(但不钖死亡及痊愈者)。

商议发病的因素,提出病因假定和讨论预防举措的收效,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分类(按察看时间):1)、时期生病率2)、时点生病率3、影响生病率高升因素:1)、病程延伸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伸3)、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疗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4、影响生病率降低因素:1)、病程缩短2)、病死率增高3)、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5、应用:1)、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2)、为医疗设备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备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花销的投入等供应科学依照。

流行病学及实习材料及答案讲课课件

流行病学及实习材料及答案讲课课件
这可看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对照,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了整个地区的现成发病或死亡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
析。 访资料,而且他们的职业和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 使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增加可比性。如在英国医师会 员中选择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研究吸烟的危害。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设立非暴露是为了比较,没有比较就看不出 暴露的作用,故其重要性不亚于暴露组。
其优点是观察随访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缺点是 需费力去另外选择一个人群进行随访。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⑵人群对照:
这可看作不设对照,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 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了整个地区的 现成发病或死亡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⑶内对照:
先选择一组人群,将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 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即为非暴露组。就 是说在选定的研究对象内部就形成了对照组, 而不需另外设立对照组。
2.暴露人群的选择
⑶一般人群:即某地区的全体人群,选择其中暴露 于所研究因素的人做暴露组。研究的因素和疾病往 设立非暴露是为了比较,没有比较就看不出暴露的作用,故其重要性不亚于暴露组。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往在一般人群中比较常见,如人们生活环境中所存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这可看作不设对照,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了整个地区的现成发病或死亡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
缺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执行难度较大。
应用条件
➢ 已有明确的假设需验证; ➢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5‰; ➢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 可靠的测量手段; ➢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 足够的人、财、物力。

流行病学实验教案模板及范文

流行病学实验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随机化分组和对照设置。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识别和防范。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相关教材。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流行病学?什么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2. 引导学生思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1. 解释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

2. 阐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如治疗试验、干预试验和预防试验。

三、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随机化分组:介绍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和区组随机分组方法。

2. 对照设置:讲解空白对照、阳性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和交叉对照。

3. 实验步骤: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到结果解释。

四、案例分析1. 展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案例分析材料。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识别和防范1. 介绍常见偏倚,如失访、退出、干扰、沾染和霍桑效应。

2. 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偏倚。

三、总结与讨论1. 总结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解答。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案。

2. 下一节课进行方案展示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案。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ppt课件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9
缺 点

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 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制了结果应用于 其他患者的普遍性

容易失访 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

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ppt课件 40
4、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伦理问题
可行性问题 随机化分组问题 报告研究结果要注意的问题 CONSORT指南: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容易随访的人群
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 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
ppt课件
34
选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
选择原则

尽可能选择终点指标 中间指标与终点指标要有相关性 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测定方法 安全、经济、可行


易于观察
测量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ppt课件 35
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ppt课件 14

交叉对照(cross-over control) 对两组受试对象分别使用不同的处理措施,然 后将处理措施相互交换,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
组1
组1
组2 洗脱期
组2
时间方向
ppt课件 15

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将一组受试对象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施加 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个阶段的两种处理 效应的差异。一般在前一阶段结束后应有一段时
表1 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分析表 结果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有效 a c a+c 无效 b d b+d 合计 a+b c+d N
两组疗效比较常用卡方检验
ppt课件 36

某医生欲评价莫西沙星的药物疗效,采用随机对 照试验方法,选择经病菌培养证实支原体阳性的 泌尿道生殖系感染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莫西沙 星,称为洗脱期(通常取试验药物的5个半衰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报告围绕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展开,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二、实验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原理与实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并揭示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流行病学主要包括观察性实验和干预性实验两大类。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

1.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 队列研究:通过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比较两组在暴露因素下的疾病发生率,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信息,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卫生学等。

1. 生物统计学: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为研究提供量化的结果。

2. 分子生物学:通过检测和研究病原体基因、宿主基因等,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

3.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技能。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文献,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9%,χ²=17.6,p<0.05。 (3)两组中HBsAg(+)、HBsAb(+)和抗HBc
(+)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别。 (4)计算保护率(78.8%)和效果指数(4.7)。
2020/4/16
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的比较
感染 未感染 合计
对照组 27 168 195
疫苗组 7 231 238
➢最初血清学阳性的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可 提高HBV标志的转阴率。
2020/4/16
单元2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一、疫苗效果评价 包括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评
价方法一般采用严格的现场实验。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 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 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 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 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 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 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 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200 59.7 135 40.3
2020/4/16
不满意,因为: • 应对两组的性别构成、月龄进行统
计学检验,看有无差别,分别按表 一和表二进行卡方检验。 • 同时应对两组的HBV构成进行比 较。
2020/4/16
对最初血清学阴性者还需分析:
(1)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93.3%)。 (2)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2.94%、
合计 34 399 433
2020/4/16
比较两组中HBsAg(+)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 别
对照组 疫苗组 合计
(+)
14
4
18
HBsAg
(-)
181
234
415
合计
195
238
433
χ²=8.1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020/4/16
对最初血清学阳性者还需分析:
➢实验前后两组HBsAg携带率有无差别(见 表一和表二)。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教研室
2020/4/16
重点:
● 实验流行病学定义; ● 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的区别; ●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2020/4/16
2020/4/16
2020/4/16
2020/4/16
2020/4/16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
2020/4/16
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
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
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 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 30/10万~75/10万。
2020/4/16
有必要,原因:
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 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 现场实验。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 病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 行必要的基础研究。
2020/4/16
2020/4/16
问题3: 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
算方法是否正确?
2020/4/16
实验组发病率
2020/4/16
小结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常常可以作为一 系列检验假设的最终手段而据以做出肯定性 结论。也就是说,足够大的,随机的以及周 密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实验研究,或者可以 提供一个明确的阳性结果,或者可以提供一 个可靠的无效的结局,因而可以对研究结论 提供最强的、最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
(+) 20 HBsAg (-) 52
合计
72
14 34 83 135 97 169
χ²=4.58>3.8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020/4/16
问题六:
你认为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 结论?
2020/4/16
可得出以下结论:
➢最初血清学阴性的儿童注射疫苗后可有效 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
2020/4/16
表一 实验前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 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
14
HBsAg (-)
58
合计
72
疫苗组 26 71 97
合计 40 129 169
χ²=1.24<3.84,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020/4/16
表二 实验后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疫苗组 合计
2020/4/16
2020/4/16
六、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⒈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有效率=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的总例1数00%
治愈率=
治愈人数 治疗人数100%
N年生存率= 随N年 访存 N满年活的的病病例例1数 0数 0%
2020/4/16
⒉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保护率= 对照对 组照 发 实 组 病验 发 率组 病发 率 1病 0% 0率 效果指数= 对照组发病率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 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 露H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 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 名或以上。
2020/4/16
问题1:
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 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
2020/4/16
二、实验设计
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 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按随机分配的原 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 剂,见(实习指导)图7-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 ,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2020/4/16
问题4:研究人群的特征见下表,你对疫苗组和 对照组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
性男 别女
对照组( n=267)
疫苗组(n=335)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
(%)
136 50.9
157 47.5
131 49.1
176 52.5
月 1-12 146 54.7 龄
13-24 121 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