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改革》初中历史部编版1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33张ppt)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 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 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 面墙可以依靠了!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 额高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胜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1.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 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2.改革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
材料反映了什么?
19世纪中叶改革前,俄国仍然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但俄国 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也了一定发展。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颁布《法律大全》,取消了农民的一 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
农奴的房屋
睡觉的农奴的孩子
以上材料说明农奴哪些情况?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1.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
经济和军事实力。
③影响不同: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意义;认识两次改革的性质,理解它们在俄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内容探究】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俄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提示:2.教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4.“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提示:影响: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及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5.引导学生观察“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共22张PPT)

124次
156次 143次 351次 591次
1850年~1861年
对外战争的失利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 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 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 搏斗。” ——恩格斯
封建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工业革命, 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阅读材料:
• 地主有权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民。 • 地主有权在领地内对农民进行判决、鞭打、拷问和给他 们带上镣铐、锁链。 • 地主破产时,其债务由农民来偿还。 • 地主有权干涉农民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 地主有权交换、赠送和买卖农民。 •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1879年
99
187
11600
42000
7954
51937
——刘祖熙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二、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 织布业。
**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 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 至36,700万普特。
**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1903年已近9千个
**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课题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必然性。
2.改革的过程及特点。
3.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俄国改革与其他国家改革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如农民起义、战争损失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然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的过程及特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
《俄国的改革》PPT部编版历史课件1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
1879 年
187
11600 42000
7954 51937
改革之思
名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
人
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评
——列宁
史
积极影响: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 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俄国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革之策
亚历山大二世
1861
改革之策
法令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 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 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如果你是俄国的一名农奴、 工 场主或地主,你对这个法令的态 度是什么?为什么?
改革之果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2.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 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 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 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最弱小无力对抗
3.《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 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 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 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国社会在 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 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张建华《俄国史》
当时的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背景)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俄国的改革设计说明本课的两大主要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17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沙皇彼得一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强化了农奴制和专制统治。
19世纪以后,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通过对这两次改革的学习,学生可以感知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探究这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过程中,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等基本史实。
2.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3.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理解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重要手段,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大国崛起》(纪录片)。
(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先让学生依据他们看过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如《大国崛起》,说一说他们眼中的俄国,然后引导学生从史料实物中认识历史,并提醒学生本节课将从一些更为真实的史料着手进行学习。
二、预习检查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俄国的兴起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它的成长之路吧。
教师活动:展示脉络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使学生对俄国的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初中历史部编版《俄国的改革》优质课件1

改革影响
加强俄国经济、军事力量,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制约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俄国与西欧各国的差距日渐扩大。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 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解放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 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 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篇》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结论:地主阶级仍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 所有制依然存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 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 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 共2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 共21张P PT)
归纳小结
俄国的 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和影响
彼得一 世改革
改变 政治上;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 俄国落 军事上; 强,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 后面貌,经济上; 俄国近代化进程。但农奴 实现富 文教上; 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 国强兵 社会习俗上;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合作探究2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
此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 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 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 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 备让人将牛拉走。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 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 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 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牛津大学(17世纪)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 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
军 A、实行征兵制
按照欧洲方
事 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 式改革军队
经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济 B、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A、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政 治
B、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C、按功劳和才能选拔官员
文 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文化教育 化 教 B、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和生活方式 育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 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刘祖熙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 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 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 面墙可以依靠了!
教学目标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影响。 4、体会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并带来深远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 进程,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 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历史转折点
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 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 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 士雕像。从古罗马以来,帝王 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独这尊雕 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 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 。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 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在克 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 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 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 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 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 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做 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合作探究2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
此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 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 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 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 备让人将牛拉走。
思考:你认为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1)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 洲强国。 (2)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 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 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 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 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 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合作探究1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现代化海军、炮兵、骑兵与科学院Fra bibliotek剪胡子
由于彼得一世进行欧化 改革,为适应欧化改革 的需要,利于人们生活 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西化 ,彼得大帝强制推行西 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适 应其把俄国建设成西方 强国的愿望。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 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 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 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 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 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篇》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结论:地主阶级仍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 所有制依然存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 ,全面推行改革。
1、从英国之崛起看待19世纪的世界发展形势 从国际视野看:发展__资_ 本_主__,义是近代世界的主旋律。
同时,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 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影响
加强俄国经济、军事力量,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制约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俄国与西欧各国的差距日渐扩大。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 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解放农奴。”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欧洲最为古老和最为庞 大的部族集团——斯拉夫人的一个东部支系。东斯拉夫人 诞生在乌克兰境内著名的第聂伯河沿岸。)的一支,9世纪 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 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 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 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在沙皇的 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 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