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

降低心血管风险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使用口咽通气 管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增强机体免疫力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使用口咽通气 管后,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 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口咽通气管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呕吐和反流是常见的并发症,使用口 咽通气管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和反流物进入 气管,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总结词
口咽通气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VS
详细描述
口咽通气管的放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状 况,减轻口腔分泌物潴留的现象,提高患 者的舒适度。同时,口咽通气管的使用也 方便快捷,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 度。临床研究表明,口咽通气管的使用能 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
准备物品
准备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麻醉 喉镜、插管钳、开口器、舌钳 等器械和药品。
插入通气管
将口咽通气管插入患者口中, 使其沿舌背弯曲,直至咽喉部 。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生命 体征、意识状态等信息,判断 是否适合置入口咽通气管。
摆好体位
让患者平卧,头向后仰,尽量 张口,以便于操作。
固定通气管
用胶带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患 者唇外。
如发现口咽通气管位置不正确或出现并发 症,应立即进行处理。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与保养
01
02
03
清洁消毒
每次使用后需对口咽通气 管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 再次使用。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口咽通气管的完 好性和适用性,如有损坏 或不适宜使用的情况应及 时更换。
保养维护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

口咽通气管的放置技巧
对于清醒患者,如不配合张口,切勿急于强行插入或撤出, 一定要耐心说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操作中重视与患者交流,按照正确步骤放置,吸痰时注意 鼓励患者做咳痰动作
放置成功后,妥善固定好,以免脱出
口咽通气管的并发症
悬雍垂损伤 门齿折断 咽部出血
并发症 精心护理
应激性反应 窒息
烦躁不安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湿化 监测生命体征
口腔护理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及时吸痰,清理呼 吸道,防止误吸, 甚至窒息。吸痰前 后吸入高浓度氧, 达到清理呼吸道的 目的 。
加强呼吸道湿化
口咽管外口盖一层 生理盐水纱布,既 湿化气道又防止吸 入异物和灰尘。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
对于意识不清者,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的上 唇齿与下唇齿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臼齿处插入, 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侧,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 或以少许棉絮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吸中的运动幅度, 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记录,并备 好各种抢救物品和 器械,必要时配合 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口腔护理 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
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 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 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口咽通气管的类型
橡胶型 塑料型
黑色柔软,中央有腔,具有方便吸 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
白色半硬,中央无腔,两侧有小腔,具 有改善通气功能,但吸痰不便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口咽通气管属于非气管导管性通气道,具有操作迅速简便、易于携带、可随意调节、通气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够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通气方式,特别适合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由于急救现场的特殊性、伤病员病情的复杂性和紧急性、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通畅的气道是复苏的首要环节。
在急救过程中积极采用口咽通气管控制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是挽救患者生命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1 材料、结构、规格1.1 材料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1,2]。
我院常使用的口咽通气管有两种类型,中央单通道型口咽通气管(图1),双侧工字通道型口咽通气管(图2)。
中央单通道型中央有腔,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
双侧工字通道型中央无腔,两侧有小腔,具有改善通气功能,但吸痰效果较前者差。
中央单通道型通气管外形圆润光滑,插管及在口腔旋转时易于操作且对口腔黏膜损伤小,因此通常使用中央单通道型口咽通气管作为急救开放气道的首选。
图1 图21.2 结构包括咽部端和法兰盘端,咽部端指口咽通气道插入病人口咽的一端;法兰盘端处于牙齿和牙龈外部的一端[3],处于上下牙齿及牙龈外,可以起到防止口咽通气管滑入呼吸道的作用。
1.3 规格口咽通气管一般以公称长度“厘米”为型号标志,标识于口咽通气道法兰盘端,不同型号的口咽通气道一般在法兰盘端内口处以不同颜色区分,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中央单通道型规格为30mm -120mm,双侧工字通道型规格4号—11号。
其最小内部尺寸为2.5—5.5mm。
2 型号的选择2.1 随着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2.2 使用口咽通气道的位置要正确而且型号要合适,这样其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通气管腔的前端位于会厌的上方附近。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产建设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创伤的发生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
急救治疗创伤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首要的则是抢救生命。
近年的经验证明,住院前创伤救治能挽救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院前急救中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基本措施可概括为“ABC”的支持,即airway(气道)、breathing(呼吸)和circulation(循环)的支持。
我们依照“ABC”的支持原则,为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病死率,在院前急救中积极采用口咽通气管控制气道,解除气道梗阻;结合气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措施的实施,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4年2月,我科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病情、受伤情况、神志、呼吸变化的程度,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采用传统的体位引流与使用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两种方法抢救危重病人共64例,均为意识不清、呼吸表浅甚至休克的急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
在实验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9岁。
颅脑外伤1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脑血管意外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
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9.5岁。
颅脑外伤1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脑血管意外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
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材料我们通常使用的口咽通气管为半硬式口咽通气管和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
临床工作中多习惯使用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其型号分别为4~10号。
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呈“s”形,横截面呈管状或“工”型,是最简单的气道辅助物,易于插入,其作用在于限制舌后坠,维持开放气道。
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口咽部的解剖特点,它们应大小合适,位置准确,在相应环境中使用,也可以和面罩通气结合使用。
1.3方法(1)实验组。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选择适宜的型号,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向上抵住舌轻轻放入口腔,然后旋转180°使其凹面向下,前端置于舌根之后。
口咽通气管及简易呼吸气囊的正确应用

观察及监测
注视患者胸部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上升与下降 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正常运作 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听诊呼吸音、
生命体征、氧饱和度
带压力监测装置的呼吸气囊
李翠昌, 付志萍.介绍一种带压力监测安全装置的呼 吸复苏气囊.实用临床医学,2000, 1(1):46-47.
侧头、放置通气管 ✓ 人工气道的建立: • 面罩 • 气管插管 • 喉罩
一、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优点:
✓器具单一 ✓操作简单 ✓刺激轻 ✓无口腔黏膜损伤
一、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适应证:
✓需较长时间解除舌后坠者 ✓手法托下颌无效者
一、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禁忌证:
✓哮喘 ✓牙齿松动 ✓呕吐频繁 ✓咽反射亢进
使用面罩
将面罩扣住口鼻,单手操 作时用EC手法固定面罩: 左手母指和食指成C形按 住面罩,中指和无名指小 指(构成“E”字)则紧 按住下颚,按紧不漏气。
连接气管内管
如果患者插有气管 内管及曾做气管切 开者,应摘除面罩, 单向阀接头直接连 接气管内管接头进 行操作。
衔接 管
挤压球囊
频率 12-20次/分; 吸呼比 1 : 1.5; 潮气量 潮气量应控制在
操作步骤
✓ 评估适应证 ✓ 开放气道 ✓ 使用面罩 ✓ 挤压球囊 ✓ 观察与监测
评估
适应症:
✓ 心肺复苏; ✓ 各种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和呼吸肌麻痹; ✓ 各种大型的手术中; ✓ 转运危重患者时; ✓ 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突然氧气供应中断或压力
过低、停电、呼吸机故障无法正常运作时 )。
评估
是否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 立即通知医生。 准备并连接面罩、球囊;如有可能应备氧气进行辅助氧疗,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流源自 使储气袋充 盈。开放气道
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1 方法 选择备好型号适合的一次性口咽通气管 , . 2
其长度 以从 门齿至下颔 角为 宜。插管前 先清 除 口腔 内分泌物 、呕吐物 ,有义齿取下 ,然后托起下颌角 , 将通气管 弯头 向上 由舌面上 方压入 ,再做 10度 旋 8 转 ,放置 于 口腔 中央位 置 。 ( 也可先用 压舌板压 住 舌协助) ,最后用 2 条胶布稳妥固定于上下口角旁 。
作者单位 :180 丹东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102
入外 ,可直接 向 口咽通气管 间断滴 人生理 盐水或蒸 馏水 ,一般每次滴液不超过 3 5 l - m ,每 E湿化液 总量 t
可根据病情 、痰液粘稠度调整 ,一般在 2 0 l 5m/ d左右
;或在 吸痰时将 5 l l -O 生理盐水缓 慢滴人 ,然后 吸 m
上述措施后呼吸状况改善 ,转危为安。 23 氧疗 并加强呼 吸道 湿化 将吸氧 管直接插入 口 .
咽通气管 中给予氧气 吸入 ,氧流量以 4 6升, ~ 分为宜 , 可改 善机体缺氧 状态。吸氧 时除经蒸 馏水湿 化后 吸
2 次份 ,S0> 5 0 a , %,缺氧症状 明显改善 ,均护送人 . 9
于忙乱 、疏 忽 ,而将 口咽通气 管放置 错误 ( 气 即通 管弯头朝 向上方)或放 置方法 不 当 ( 如开始 置入时
弯头 即向下 ,则更易将舌根 推 向咽喉 壁 )【】 I,从而 人为 的更进 一步加重通 气 困难 ,危急 患者生命 。此 外 ,放置成 功后 ,应用 两条胶布 稳妥 固定 于上下 口 角旁 ,特别 是对躁动不 安病人 ,更 应加 强护理 ,以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

案例三:口咽通气管在急救中的应用
急救通气
在急救中,口咽通气管可以作为紧急通气管道,为患者 提供必要腔,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降 低窒息的风险。
便于观察病情
通过口咽通气管,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其他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它通常在口腔和咽部放置,旨在保持上呼吸道通畅,为患者 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
口咽通气管的发展历程
口咽通气管最早于1950年代由德国医生发明,并在临床实 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口咽通气管的材质、形状和尺 寸也不断改进,使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临床需求。
05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01
改善通气
口咽通气管可以扩大咽腔,增加通气量,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
者的通气质量。
02
防止呼吸道梗阻
口咽通气管能够防止呼吸道梗阻,降低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的频率和
时间。
03
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改善通气和防止呼吸道梗阻,口咽通气管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
量,缓解疲劳和日间嗜睡等症状。
研究结论
口咽通气管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麻醉、危重病患以及 需要接受口腔或呼吸道手术的患者。
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意义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优 化医疗资源,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 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
VS
应用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口咽通 气管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随着 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口咽通 气管的设计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 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 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口咽通气管给氧的临床应用

者 口腔及气道黏膜的损伤 , 提高 了抢救成功率 。 但有些问题如
怎样选择合适 患者及适宜 的放置 时间等 尚需进一 步研究 , 不 断总结经验 , 以取得更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安 刚 , 富. 薛 现代 麻醉学 技术 . 京 : 学技术 文献 出版 社 , 北 科
19 . 9 9
黏膜损伤。危重 、 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 , 多 伴有舌后坠 , 严重影响呼吸 , 放置 口咽通气管不仅可 以避免舌 后坠 , 还有利于吸痰[ 2 1 。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 , 为防止舌咬伤 ,
1 . 放置方法 : 开 口器 、 .1 3 用 压舌板将 患者 口腔打开 , 出义 取
过持续开放的气 道直接给氧 , 获得 有效通气 , 迅速提 高了血氧 饱和度 , 有效缓解 了患者缺氧症状 。 口咽通气管给氧与鼻导管给氧的比较 :口咽通气管给氧 法 口咽管能立 即开放气道 , 氧气 由 口咽部直接进入呼吸道 , 较
11 一般资料 . 20 0 7年 1 月至 20 0 8年 l 0月收治 的 3 0例不同病种的危 重抢救患者 , 男性 l , 8例 女性 l , 2例 平均年龄 7 0岁。 中慢 其 性阻塞性肺疾病 1 6例 , 支气管哮 喘发作 期 8例 , 肌梗 死 4 心 例, 重症肌无力 2例 。
面取得 良好效果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多的患者 , 可边 给氧边吸痰 , 效果非常好 。
3 讨 论
氧气吸人疗 法是 常用 的急救措施之一 ,通 过给氧以提高
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 和度 , 纠正缺氧症状 。 不同的给氧途径 对提高血氧饱 和度 、 纠正缺氧症状 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能在 口咽水平 阻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扁桃体、喉部,其中咽部是最容易发生梗阻部位,且发生梗阻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咽部的通畅程度取决于舌肌、上呼吸道肌群的张力和咽喉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变异(如扁桃体肿大,咽喉肿瘤,血肿或异物)。
凡已怀疑或已确诊有气道阻塞,或有必要避免发生者,需要采取非器械或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气道通畅。
口咽通气管的适应症
1、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2、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
3、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
4、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手法开放气道:患者平卧,肩部垫高;舌体前移,带动舌根抬高;加大舌根与咽喉壁空间。
口咽通气管的结构
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临床型号的选择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
目前有4种系统、两种类型:柔软的口咽通气管(规格:55~115mm),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规格:成人80~105mm),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10mm),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00mm)。
随着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①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
因此,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②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颗牙齿为最佳。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
1、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2、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3、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口、咽、喉)尽量一直走向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对于意识不清者,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的上唇齿与下唇齿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臼齿处插入,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5、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侧,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或以少许棉絮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吸中的运动幅度,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
口咽通气管的固定
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为,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两侧,由于胶布受潮后,粘性下降,易于脱落,再者因胶布紧贴皮肤,粘住病人的毛发而产生不适感,甚至有些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
针对这些原因,将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小孔,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解决了胶布固定存在的缺点。
口咽通气管的放置技巧
对于清醒患者,如不配合张口,切勿急于强行插入或撤出,一定要耐心说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操作中重视与患者交流,按照正确步骤放置,吸痰时注意鼓励患者做咳痰动作
放置成功后,妥善固定好,以免脱出
口咽通气管的并发症
悬雍垂损伤、门齿折断、咽部充血、应激性反应、窒息、烦躁不安。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监测生命体征、口腔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
吸痰前后吸入高浓度氧,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2、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3、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4、口腔护理: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
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效应
口咽通气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同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病人口腔及气道粘膜的损伤,并防止舌后坠,有利于吸痰,另外安置口咽通气管时,由于刺激咽部,通过兴备迷走神经可降低血管压力和减慢心率,对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降低血压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效应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多方探索,技术日臻完善,了解并正确应用口咽通气管,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节省急救人员的体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