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汇总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燃烧艾草,将其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以及现代应用。
一、艾灸的历史起源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艾灸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发现,将艾草燃烧后,放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疗,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被发展和应用于中医领域。
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这些经典对艾灸的方法、穴位选择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后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艾灸的发展演变1. 古代艾灸:古代艾灸主要依靠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治疗。
当时的艾灸方法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将艾草直接放在患者身上,或者用艾绒包裹后进行热敷。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但由于技术和器械的限制,治疗效果有限。
2. 中医艾灸: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艾灸逐渐与经络学、穴位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艾灸注重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核心。
同时,中医艾灸还注重对患者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的考虑,因此治疗效果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3. 现代艾灸:随着科技的进步,艾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艾灸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艾草燃烧进行治疗,还可以利用电热灸、激光灸等先进技术进行。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艾灸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三、艾灸的现代应用艾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治疗:艾灸通过热刺激和药物成分的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 神经调节: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使用燃烧艾叶的热量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包括其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应用。
一、起源与历史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艾灸最早是由人们发现燃烧艾草可以产生独特的气味和效果,然后将其应用于身体疾病的治疗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并在中国传承至今。
在古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风寒感冒、肌肉酸痛、关节炎等。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关于艾灸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于艾灸的原理和应用都有详细的描述。
二、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疗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宋朝时期,艾灸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的医学家开始研究艾灸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提出了一系列的艾灸疗法,并将其纳入正式的医学体系中。
到了明清时期,艾灸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还被用于保健和养生。
当时的医学家开始研究艾灸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艾气熏蒸,以温经络”的观点,并将其与经络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
三、现代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目前,艾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艾灸研究机构,进行艾灸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推广。
在中国,艾灸被列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并被纳入了国家医疗体系中。
现代艾灸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艾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艾灸方法,如电灸、激光灸等。
这些新的艾灸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总结: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引言概述: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传导到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历史、技术、效果、现代应用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一、历史1.1 古代起源: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艾草被用于驱除寒气、治疗疾病。
1.2 中医理论支持: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部份,与经络理论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通过艾灸可以调理经络,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通。
1.3 传承与发展:艾灸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不仅在中国,还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得到了应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艾灸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技术2.1 艾灸器材:艾灸的器材主要有艾柱、艾绒、艾炷等。
艾柱是将艾草压制而成的圆柱形物体,艾绒是将艾草研磨成细碎颗粒,艾炷是将艾草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炷烟。
2.2 穴位选择:艾灸的效果与穴位选择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疾病和调理效果。
艾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治疗。
2.3 艾灸技法:艾灸的技法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和温灸等。
直接灸是将艾柱直接点燃,热量直接传导到穴位;间接灸是将艾柱或者艾炷放在患者身体上,通过燃烧传递热量;温灸是用艾柱或者艾炷烧热灸罐,将灸罐放在患者身体上,使热量温热穴位。
三、效果3.1 调理经络: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气血循环,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3.2 缓解疼痛:艾灸的热量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如关节炎、肌肉疼痛等。
3.3 强化免疫力:艾灸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反抗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现代应用4.1 疾病防治:艾灸已经在许多疾病的防治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失眠、月经不调等。
4.2 美容养生:艾灸也在美容养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艾灸美容、艾灸减肥等。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应用。
一、艾灸的历史起源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代,据史书记载,黄帝时代的医学家神农氏是艾灸的创始人。
神农氏发现了艾叶的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于治疗疾病。
艾叶在古代被认为具有温通经络、驱寒散寒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和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艾灸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寒感冒、风湿病、消化不良等。
同时,艾灸也被认为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反抗力。
二、艾灸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宋朝时期,医学家朱震亨撰写了《艾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艾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艾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后,艾灸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明清时期,艾灸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医学家李时中在《医学入门》中详细介绍了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其列为“十三种治疗法”之一。
此外,明代医学家李时中还提出了艾灸与针灸相结合的疗法,即“针灸艾灸适合”,进一步拓宽了艾灸的应用领域。
三、艾灸的现代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艾灸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病、消化不良、疲劳等疾病。
艾灸可以通过热量的传导作用,温暖经络,舒缓病痛,促进疾病的康复。
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生,如艾灸美容、艾灸减肥等。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艾灸也被发现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份,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引言概述: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艾灸的历史起源开始,探讨艾灸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艾灸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起源于古代中国1.1 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传说,艾灸最初是由黄帝的医师岐伯发明的。
1.2 艾灸在古代的应用古代医学家将艾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等。
1.3 艾灸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艾灸在古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发展至现代2.1 艾灸的传播与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艾灸逐渐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在当地得到发展和推广。
2.2 现代艾灸的应用范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不仅可以治疗传统中医学所涉及的疾病,还可以用于调节免疫系统、改善睡眠等。
2.3 艾灸的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艾灸的应用更加便捷和精准,如电子艾灸仪器的出现,使得艾灸疗法更加普及和现代化。
三、现代艾灸的应用3.1 艾灸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艾灸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如治疗慢性疾病、调理体质等。
3.2 艾灸的美容保健作用艾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美容保健,如改善肌肤质地、减少皱纹等。
3.3 艾灸在康复理疗中的应用艾灸在康复理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轻疼痛。
四、艾灸的未来发展方向4.1 科学研究的深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艾灸的机制和疗效,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4.2 国际合作与交流艾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和疗法。
4.3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未来,艾灸疗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艾灸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语艾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疗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以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效刺激人体穴位,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
一、艾灸的起源与历史艾灸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艾灸的人是黄帝时代的医学家岐伯和仲景。
他们将艾灸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和《难经》等经典医书中,这些医书详细介绍了艾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在古代,艾灸时常被用于调理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传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每一个地区都在艾灸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日本的艾灸受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发展出了独特的艾灸理论和技术,被称为“艾灸学”。
二、艾灸的发展与应用1. 中国的艾灸在中国,艾灸向来是中医药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疗效。
例如,艾灸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中国,艾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和美容。
例如,艾灸可以用于调理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问题;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美容护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
2. 日本的艾灸日本的艾灸发展非常成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日本的艾灸被称为“艾灸学”,在日本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艾灸学将艾灸与针灸、推拿等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日本的艾灸主要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如肩颈痛、失眠、压力过大等。
日本的艾灸师通常具备专业的艾灸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韩国的艾灸韩国的艾灸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艾灸疗法_范文

艾灸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艾灸疗法的原理
艾草特性
01
艾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02
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03
艾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具有净化空气、消毒杀菌的作用。
04
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演讲人
艾灸疗法
01.
02.
03.
04.
目录
艾灸疗法的历史
艾灸疗法的原理
艾灸疗法的应用
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艾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01
发展:艾灸疗法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后来逐渐发展为养生保健方法
02
古代应用:艾灸疗法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寒症、风湿病、痛症等疾病
04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禁忌人群
孕妇
心脏病患者
02
高血压患者
皮肤过敏者
身体虚弱者
05
糖尿病患者
副作用及处理
皮肤过敏: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可涂抹抗过敏药膏或及时就医。
烫伤: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烫伤,应立即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措施。
头晕、恶心: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并休息片刻。
调节免疫:艾灸疗法可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改善睡眠:艾灸疗法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缓解疲劳:艾灸疗法可缓解身体疲劳,恢复精力
01
03
02
04
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01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通过将艾叶燃烧后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和发展,包括起源、传播、应用领域和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
一、起源和传播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始使用艾灸治疗疾病。
艾灸最早是由燃烧的艾叶直接接触皮肤,后来逐渐演变为将艾叶燃烧后放置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灸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地。
在这些国家,艾灸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疗法中,并且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艾灸技术和理论体系。
二、应用领域艾灸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治疗。
以下是艾灸在几个常见领域中的应用:1. 风湿病: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和肌肉的疼痛和炎症。
它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作用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缓解咳嗽、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3. 妇科疾病:艾灸在妇科领域中应用广泛,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艾灸可以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缓解胃痛、腹泻和便秘等疾病的症状。
5. 神经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头痛、失眠和焦虑等疾病的症状。
三、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研究对艾灸的疗效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以下是一些现代研究的进展:1. 疼痛管理: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作用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 免疫调节: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3. 血液循环: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4. 神经调节: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
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
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
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
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
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
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
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
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
《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又,艾,生寒熟热。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煎叶,主吐血。
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
以饭压之良。
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
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能明显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肺炎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可见艾叶确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同时,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这种平常无奇的菊科草本植物,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
假若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
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中就已经有关于艾叶预防瘟疫的记载,在以后的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
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之大。
特别是艾叶烟熏时发出的烟气及挥发油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而对人畜无害。
《华商晨报》2005年5月4日就曾报道:艾叶烟薰可防治非典;《中国医药报》2005年12月23日也曾报道:预防禽流感可用艾叶烟薰法。
由此可见艾叶烟薰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然而,怎样才能将艾叶的作用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怎样才能让它在城市人群的生活中得到更普遍的应用,经湖南省疾控中心的权威检验证明:艾叶在20立方米空间内的灭菌率达99.49%,在60立方米室内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为88.86%,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使用它既可以满足人们辟邪驱瘴的民俗需要,又可以预防流感,防治非典和禽流感。
此外,它还具有清除室内异味,驱灭蚊虫的功效,所以它特别适合家庭、学校,幼儿园、医院、办公室、卫生间、宾馆、酒店、娱乐包房、集体宿舍、新装修的房屋等需要洁净空气环境的居住、工作或娱乐场所从时令上看,端午将至,盛夏即将来临,气候多雨湿热,百虫滋生、百毒齐出、病毒流传,而人的体质相对较差,极易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的大流感曾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150万人。
而且目前流感疫情也在全球蔓延,且成爆发性趋势;这个时节经常使用艾制品进行室内场所消毒、除菌很有必要。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其他使用方法】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江浙一带还将艾草制作成青团子,一般在清明节食用,可祭祖(制作方式为:将嫩艾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团子内还可加芝麻等辅料)。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艾叶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
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以驱邪祛毒。
其实,之所以要在端午节采摘艾叶,实际上是因为五月份采摘的艾比六月份的药用价值好。
端午一过,天就热了,艾叶疯长,失去了原本的娇嫩和水分。
端午采摘的药用之艾,晒干之后,“陈久方可用”。
艾叶可以用于医药,而且历史悠久。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
端午节,艾叶香。
郊外大片的艾草活泼泼地生长。
风吹过,翻起银白的浪,闪着绿色的银光。
即便没有风,也是一片碧绿的颜色,在毒辣的阳光下也不见蔫。
但在城里却少见艾叶的身影,偶尔会碰上几个农妇挑着在市场上叫卖,又或是有亲戚从乡下捎回一些,才得以尝到艾叶之香。
食用艾叶,最经典的做法莫过于做成艾糍,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糍粑。
最后用芭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糍。
艾糍里面的馅可咸可甜,像韭菜+肉末、花生+芝麻诸如此类的搭配都是可以的。
如果觉得做艾糍太过复杂,可以做个简单又原味的“野艾煎蛋”,据说还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一些地方在春天会大量采摘或收购鲜艾晒干备用,要吃艾叶就不必仅仅局限在清明至端午这段时间了。
但干艾做的菜式,口感上自是不能与鲜艾相比。
比如做艾糍,把干艾叶磨成粉末来做,与新鲜艾草做的艾糍比较,味道总差一些。
因此要尝艾叶香,可要趁着端午前了。
如今已经把艾叶泡在浴缸里,好好的做一次中国传统SPA,让弥散着药香气的水雾在身旁熏蒸,舒舒服服的排毒养颜。
然后再在愉悦的心情中,好好回味儿时的端午,除了挂在胸前的咸鸭蛋和涂在脸上的雄黄酒外,就是粘着白糖吃的粽子了……1、目前,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空气质量进一步下降,各种空气传染病的传播,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流感就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曾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伤亡数字的总和。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150万人。
因此可以说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蛇虫蚂蚁都出来了,病毒也滋长起来,关于流感的预防也因此刻不容缓。
2、人们在进行家庭卫生之时,很容易忽视对居室角落的消毒处理,对这些地方也难以进行消毒,而通过艾香烟熏进行消毒,侧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艾香烟雾可以渗透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如墙角、床底等。
3、人群高密度场所是病毒最容易滋生与蔓延的,如:娱乐场所、网吧、医院等,而这些地方使用气味较浓的消毒片及其他消毒产品很不方便也不科学,而用艾香,不管是从气味还是消毒功效来说都是最佳选择。
4、近年来,各种变异病毒的滋生,如:非典、禽流感等在全球的蔓延,这些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空气中的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感染到人体,而国内很多专家经研究证明艾香烟熏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好的疗效。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药物,艾叶在古代的应用不仅仅是通过口服和针灸来疗疾,也有不少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
而一些文学史记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记载。
可见在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