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燃烧艾草,将其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以及现代应用。
一、艾灸的历史起源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艾灸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发现,将艾草燃烧后,放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疗,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被发展和应用于中医领域。
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这些经典对艾灸的方法、穴位选择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后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艾灸的发展演变1. 古代艾灸:古代艾灸主要依靠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治疗。
当时的艾灸方法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将艾草直接放在患者身上,或者用艾绒包裹后进行热敷。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但由于技术和器械的限制,治疗效果有限。
2. 中医艾灸: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艾灸逐渐与经络学、穴位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艾灸注重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核心。
同时,中医艾灸还注重对患者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的考虑,因此治疗效果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3. 现代艾灸:随着科技的进步,艾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艾灸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艾草燃烧进行治疗,还可以利用电热灸、激光灸等先进技术进行。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艾灸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三、艾灸的现代应用艾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治疗:艾灸通过热刺激和药物成分的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 神经调节: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使用燃烧艾叶的热量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包括其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应用。
一、起源与历史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艾灸最早是由人们发现燃烧艾草可以产生独特的气味和效果,然后将其应用于身体疾病的治疗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并在中国传承至今。
在古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风寒感冒、肌肉酸痛、关节炎等。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关于艾灸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于艾灸的原理和应用都有详细的描述。
二、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疗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宋朝时期,艾灸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的医学家开始研究艾灸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提出了一系列的艾灸疗法,并将其纳入正式的医学体系中。
到了明清时期,艾灸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还被用于保健和养生。
当时的医学家开始研究艾灸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艾气熏蒸,以温经络”的观点,并将其与经络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
三、现代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目前,艾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艾灸研究机构,进行艾灸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推广。
在中国,艾灸被列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并被纳入了国家医疗体系中。
现代艾灸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艾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艾灸方法,如电灸、激光灸等。
这些新的艾灸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总结: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引言概述: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艾灸的历史起源开始,探讨艾灸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艾灸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起源于古代中国1.1 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传说,艾灸最初是由黄帝的医师岐伯发明的。
1.2 艾灸在古代的应用古代医学家将艾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等。
1.3 艾灸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艾灸在古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发展至现代2.1 艾灸的传播与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艾灸逐渐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在当地得到发展和推广。
2.2 现代艾灸的应用范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不仅可以治疗传统中医学所涉及的疾病,还可以用于调节免疫系统、改善睡眠等。
2.3 艾灸的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艾灸的应用更加便捷和精准,如电子艾灸仪器的出现,使得艾灸疗法更加普及和现代化。
三、现代艾灸的应用3.1 艾灸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艾灸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如治疗慢性疾病、调理体质等。
3.2 艾灸的美容保健作用艾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美容保健,如改善肌肤质地、减少皱纹等。
3.3 艾灸在康复理疗中的应用艾灸在康复理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轻疼痛。
四、艾灸的未来发展方向4.1 科学研究的深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艾灸的机制和疗效,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4.2 国际合作与交流艾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和疗法。
4.3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未来,艾灸疗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艾灸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语艾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疗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中。
它是利用艾叶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成分,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都有应用。
1. 艾灸的起源和历史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期,据传说是黄帝的妃子嫘祖发现了艾叶的药用价值,并将其用于治疗疾病。
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艾灸被广泛提及,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传播到其他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形成了各自的艾灸疗法和理论。
2. 艾灸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和丰富。
在古代,艾灸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肌肉骨伤、妇科疾病等,被视为一种温热的疗法。
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艾灸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在调理经络、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艾灸的疗效和机制艾灸的疗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温热作用:艾灸的热量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 草药成分: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草药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
- 调理阴阳:艾灸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4. 艾灸的应用范围艾灸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 风湿病: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草药成分的作用,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风湿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 妇科疾病:艾灸在妇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等,艾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草药成分的作用,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 呼吸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草药成分的作用,缓解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促进康复。
5. 艾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艾叶:艾叶的品质对于艾灸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应选择新鲜、干燥的艾叶。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和发展,包括它的起源、传播以及现代应用。
一、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艾灸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在古代,人们发现通过燃烧艾草对人体进行热疗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二、艾灸的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
在这些国家,艾灸被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在中国,艾灸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艾灸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艾灸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四、艾灸的应用艾灸有许多不同的应用方式。
最常见的是直接艾灸和间接艾灸。
直接艾灸是指将艾条直接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放在特定的穴位上,以产生热疗效果。
间接艾灸是指将燃烧的艾条放在一定的距离上,使热量透过皮肤渗透到穴位,起到相同的疗效。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症状,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关节炎等。
此外,艾灸还可以用于调理女性生理周期、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虽然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艾灸时应选择艾草质量好、无杂质的艾条。
其次,艾灸时应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烫伤皮肤。
另外,孕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
六、结论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保健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对许多疾病和症状具有疗效。
然而,在使用艾灸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艾灸的历史与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话题。
通过了解艾灸的起源、传播和现代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古老的疗法来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
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
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
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
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
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
中医文化之艾灸

夏季养阴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艾灸可养 阴生津,补充体内水分。
秋季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艾灸可润肺 止咳,增强免疫力。
冬季养肾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内敛, 艾灸可补肾壮阳,驱寒保暖。
艾灸与饮食调理
艾灸后宜温热食物
艾灸后身体温暖,此时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宜选择温热的食物。
艾灸期间忌食辛辣
清洁施灸部位
在施灸前,需清洁施灸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
02
点燃艾条
用酒精灯点燃艾条的一端,待其燃烧 稳定。
01
结束施灸
当艾条燃烧至尽头时,将其熄灭,清 洁施灸部位皮肤。
05
03
施灸
将燃烧的艾条置使用艾灸盒固定施灸。
04
温敷
在施灸过程中,可以用毛巾或热水袋 对施灸部位进行温敷,增强效果。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艾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量科学研究对艾灸 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艾灸在非药物疗法中的地位
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 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艾灸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艾灸疗法的普及与推广
艾灸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需求增加,中 医艾灸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 的普及和推广。
艾灸的操作方法
02
艾灸的工具与材料
01
02
03
04
艾条
艾条是艾灸的主要工具,由艾 绒制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的功效。
艾灸盒
艾灸盒是一种方便的艾灸工具 ,可以将艾条固定在适当的位
置进行施灸。
酒精灯
酒精灯用于点燃艾条,需注意 安全使用。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艾叶,将热量和草药的药性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与发展,包括其起源、发展过程、现代应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1. 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艾灸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当时的人们发现,用艾草燃烧后,对身体有一定的疗效,于是开始将其应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
2. 艾灸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疗法,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有关艾灸的记载较为详细,包括艾灸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
这些经典为后世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3. 艾灸的现代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艾灸在医疗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艾灸已经成为中医理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例如,艾灸可以用于缓解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4. 艾灸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开始关注艾灸的疗效和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提高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5. 艾灸的注意事项尽管艾灸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艾灸应由专业医生或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其次,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火源和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等意外发生。
最后,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应谨慎使用艾灸,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 艾灸的未来发展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艾灸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科学研究的深入也将进一步揭示艾灸的机制和疗效,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总结: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疗法,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
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
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
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
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
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
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
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
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
《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又,艾,生寒熟热。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别适合家庭、学校,幼儿园、医院、办公室、卫生间、宾馆、酒店、娱乐包房、集体宿舍、新装修的房屋等需要洁净空气环境的居住、工作或娱乐场所从时令上看,端午将至,盛夏即将来临,气候多雨湿热,百虫滋生、百毒齐出、病毒流传,而人的体质相对较差,极易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的大流感曾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150万人。
而且目前流感疫情也在全球蔓延,且成爆发性趋势;这个时节经常使用艾制品进行室内场所消毒、除菌很有必要。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其他使用方法】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江浙一带还将艾草制作成青团子,一般在清明节食用,可祭祖(制作方式为:将嫩艾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团子内还可加芝麻等辅料)。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艾叶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
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以驱邪祛毒。
其实,之所以要在端午节采摘艾叶,实际上是因为五月份采摘的艾比六月份的药用价值好。
端午一过,天就热了,艾叶疯长,失去了原本的娇嫩和水分。
端午采摘的药用之艾,晒干之后,“陈久方可用”。
艾叶可以用于医药,而且历史悠久。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
端午节,艾叶香。
郊外大片的艾草活泼泼地生长。
风吹过,翻起银白的浪,闪着绿色的银光。
即便没有风,也是一片碧绿的颜色,在毒辣的阳光下也不见蔫。
但在城里却少见艾叶的身影,偶尔会碰上几个农妇挑着在市场上叫卖,又或是有亲戚从乡下捎回一些,才得以尝到艾叶之香。
食用艾叶,最经典的做法莫过于做成艾糍,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糍粑。
最后用芭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糍。
艾糍里面的馅可咸可甜,像韭菜+肉末、花生+芝麻诸如此类的搭配都是可以的。
如果觉得做艾糍太过复杂,可以做个简单又原味的“野艾煎蛋”,据说还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一些地方在春天会大量采摘或收购鲜艾晒干备用,要吃艾叶就不必仅仅局限在清明至端午这段时间了。
但干艾做的菜式,口感上自是不能与鲜艾相比。
比如做艾糍,把干艾叶磨成粉末来做,与新鲜艾草做的艾糍比较,味道总差一些。
因此要尝艾叶香,可要趁着端午前了。
如今已经把艾叶泡在浴缸里,好好的做一次中国传统SPA,让弥散着药香气的水雾在身旁熏蒸,舒舒服服的排毒养颜。
然后再在愉悦的心情中,好好回味儿时的端午,除了挂在胸前的咸鸭蛋和涂在脸上的雄黄酒外,就是粘着白糖吃的粽子了……1、目前,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空气质量进一步下降,各种空气传染病的传播,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流感就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曾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伤亡数字的总和。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150万人。
因此可以说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蛇虫蚂蚁都出来了,病毒也滋长起来,关于流感的预防也因此刻不容缓。
2、人们在进行家庭卫生之时,很容易忽视对居室角落的消毒处理,对这些地方也难以进行消毒,而通过艾香烟熏进行消毒,侧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艾香烟雾可以渗透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如墙角、床底等。
3、人群高密度场所是病毒最容易滋生与蔓延的,如:娱乐场所、网吧、医院等,而这些地方使用气味较浓的消毒片及其他消毒产品很不方便也不科学,而用艾香,不管是从气味还是消毒功效来说都是最佳选择。
4、近年来,各种变异病毒的滋生,如:非典、禽流感等在全球的蔓延,这些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空气中的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感染到人体,而国内很多专家经研究证明艾香烟熏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好的疗效。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药物,艾叶在古代的应用不仅仅是通过口服和针灸来疗疾,也有不少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
而一些文学史记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记载。
可见在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而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之际有医学专家提出运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火龙养生灸不仅能补充正气芳香辟邪,更能疗病祛疾,延年易寿,且舒适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养颜改善面部晦暗肤色,使面色红润有光泽暖宫回春灸针对女性宫寒痛经、闭经、带下、便秘、月经不调、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卵巢囊肿、更年期提前、腰酸腰痛、手脚冰凉等症状效果明显痤疮、黄褐斑、面部干燥、皱纹改善明显安神醒脑灸颈椎问题、肩颈劳损、僵硬、沉重、酸痛、及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面部晦暗、粉刺痤疮、黄褐斑暖肾灸腰椎问题、腰膝酸软、手脚冰凉、性冷淡、失眠多梦效果显著抗衰老、养颜、对眼部问题有独特疗效祈福辟邪灸此灸法为中医、养生、易经、佛学完美结合的化身,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史书载记原理玄妙五年以上陈艾及名方秘制而成,艾草俗称百草之王,属纯阳之性,女性佩带此肚兜可通过神阙穴及任脉诸穴传到体内,从而达到暖三焦,扶正祛邪,消瘀散结,对于小腹疼痛,胃脘不舒,腹痛畏寒,月经不调、痛经,气血不畅,妇科炎症效果很好。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温经散寒的功效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自《伤寒论》提出“火逆”、“火劫”之说后,针法属泻,灸法属补的传统观念就奉行至今,其适应症多被定格为寒湿痹证,给人以一种印象那就是艾灸疗法只有在虚、寒、痹、久病、偏虚证时才可使用,只补不泻。
其实艾灸疗法不但分补与泻,而且临床灸治效应好坏与艾灸时补泻方法的正确运用关系是颇为密切的。
用灸补法百会穴治疗遗尿疗效甚佳。
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艾灸泻法结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压即可下降;对低血压患者采用艾灸补法,结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压均上升。
用灸泻法治疗带状疱疹可即可控制症状等等。
综观以上不同时期资料可见灸疗补泻起源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临床发挥,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是其内容更加完备。
中医基本治疗原则是调整阴阳,使之平衡。
阴与阳是相对而言的,补与泻也是相对而言。
西医治病方法是辨别疾病过程中神经系统兴奋(邪气偏盛)和抑制(正气虚弱)的不平衡,制定相对应的调治方案把其调至平衡正常水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