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敬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起点,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起点。
在古代,大部分人都心存敬畏,因为对神明的敬畏使他们不敢为非作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敬畏这个伟大的情感渐渐淡漠了。
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可以适当约束我们的行为。
敬畏的根本意义就是对于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有所约束。
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轻易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们不能撒谎。
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在生活中就会随便撒谎,而失去了诚信的品质。
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坚守道德底线。
行有所止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循各种规定和法律。
如果没有一个底线,我们可能会一直超越自己,走向极端。
我们不能贪污腐化。
如果我们一直企图获取更多的利益,不顾道义和法律,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力,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只有行有所止,我们才能保持合理的行为方式。
心存敬畏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敬畏使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加容易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感悟生活的真实含义。
当我们心存敬畏时,自然会对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人有更加感恩的心情。
我们会更加珍惜他们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也会更加懂得回报他们。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和自信。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面对这些事情。
如敬畏的小孩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他心里感到父母的爱是殷殷的,自己也会从内心接受父母的期望。
他不再以为自己比别人牛,反而觉得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回应期望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也能保持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正确导向。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心中的敬畏之心指引我们的行为,让行有所止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谈谈你对“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

谈谈你对“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的看法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句谚语说的深刻,充满着智慧。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
无畏,不是无视危险,而是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拥抱改变,勇于追求理想。
罗素·贝克曾说:“有时候,我们不要去害怕改变,而是要去拥
抱改变,它是新的生活的开始。
”只有勇敢无畏,才能获得更
多的可能性,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完美。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不是怯懦,而是要有一颗谨慎的心,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懂得节制,懂得审慎,懂得量力而行,不要放纵自己。
爱因斯坦曾说:“智慧是控制欲望和冲动的能力。
”只有敬畏节制,才能把控自己,获得自我解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总之,无畏和敬畏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都是让自己更好的境界,心存无畏,勇敢不畏,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拥抱改变,勇于追求理想;心存敬畏,节制自制,把握自我,把握原则,把握机会,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心存无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句谚语说的
是对人生的智慧,无畏勇敢,敬畏节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
自我解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在物质日益丰腴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日益得到解放。
人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然而,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更应知道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即对自己的所欲、行为的一种规范。
若一个人事事皆按所欲而行,那么最终会失去对外界事物的敬畏之心,这样不仅仅是道德的沦丧,更会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不幸。
放眼当下的疫情,不正是因为不尊重敬畏自然,而导致病毒肆虐全球吗?所以人生在世,应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从SARS 病毒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每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就了无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因:无视法规、食用野生动物、忽视自然发展规律,挑战法规,这些难道都还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殊不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
对大自然的不敬最终会反噬到我们自己。
看看疫情前,再对比疫情中的某些迹象,这说明大自然终于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小鹿撞进公园,野猪狂奔在高速,山羊啃着路边野草,那是怎样一种祥和而新颖的画面!这些都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
由此观之,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它们、敬畏它们,而我们也应行有所止,与自然和谐共处。
《李尔王》中有言,“我用本分来爱您”,那不是挂在嘴边的媚词,而是感性和理性的交织,爱国也同样需要理性和敬畏之心,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来顺应祖国未来的发展,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来守住底线,维护祖国的美丽繁荣。
放眼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伦不都需要敬畏之心来守住底线吗?莫要让那源自蛮荒时代的陋习风蚀掉人类文明的土壤。
《围炉夜话》中曾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
而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才能时刻提高我们的觉悟。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相关推荐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
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
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
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读《曾国藩家书》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幕僚叫李鸿裔,曾国藩特别钟爱他,他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
当时,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三圣七贤”,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
曾国藩仰慕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进来。
然而,只安排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却不让他们担任具体的职务。
一天,曾国藩与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巧有客人来,曾国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鸿裔独自在室中,他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了一篇《不动心说》,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
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
文中有一段用现在白话说的话是:“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
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吗?我不会。
”李鸿裔看到这里,觉得非常可笑,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
”写完后离去。
曾国藩送走客人,回到书房,看到所题的文字,叹了一声气,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
”便找来李鸿裔说:“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言行也不见得一致,这我是知道的。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人物素材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人物素材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清]曾国藩
晚清名臣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天命”即是规律,“人言”即是别人的评论,“君父”即是国君。
知道害怕和恐惧的人,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这个“害怕”是超越了自身本能的害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敬畏的一种。
曾国藩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内清外浊,内方外圆,谨言慎行,终成大业,成为一代名臣。
心存敬畏,敬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包括植物、动物,一切世间存在的事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敬,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行无所止,对天地万物失去敬畏之心,势必就会失去一个人做人的底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随意亵渎,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道德,敬畏一切应该敬畏的东西。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以一颗敬畏之初心来面对我们所生活和栖身的世界,守住做人的底线,像花一样美丽,像蚂蚁一样勤劳,活出情怀,活出人格,活出真爱大美。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人生在世,行事谨慎、谦逊自律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面对诱惑和挑战,需要心怀敬畏之心,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避免走入歧途,赢得人生的成功。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种品质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
心存敬畏,是指对自然、社会、人生百态怀有敬畏之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天地间的风景千姿百态,充满了无数的诱惑和挑战。
而这些诱惑和挑战往往让人难以自拔,失去了节制,从而陷入困境,为自己带来了难言的烦恼。
如果我们懂得心存敬畏,对待这些诱惑和挑战就会有所节制,能够理智地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
当我们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和虚拟世界,很容易陷入其中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而如果我们心怀敬畏之心,就会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过度沉迷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再当我们面临金钱的诱惑时,如果能够心存敬畏,懂得适可而止,不沉迷于财富的追逐,而是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就能避免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行有所止,是指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不走极端,不走偏离正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需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要懂得节制。
这就需要我们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走极端,不走偏离正道,以此来保持良好的品质、良好的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分沉迷于游戏、网购等虚无缥缈的事物,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理性、清醒。
再在学习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过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走极端,按部就班的稳步前行。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更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纠结于名利、利益,懂得尊重他人,维系人际关系,在处理问题时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走极端,不走偏离正道,以此来保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品质、良好的心态。
这样,我们才能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选择一个道德、理性、和谐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作文600字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作文600字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走在街头巷尾,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哎呀,真怕雷劈到我啊!”这不是真的害怕打雷,而是人们内心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就像小时候听老人说,别在河边玩,小心水鬼拖你下水,虽然我们都知道河里没有水鬼,但那种对未知和强大力量的敬畏,让我们不敢轻举妄动。
有次去庙里,看到香火鼎盛,人们虔诚地拜拜。
有个大妈特别有意思,一边拜一边念叨,“保佑我家平安,保佑我孩子考个好大学。
”看着她那虔诚的样子,我突然想到,其实人们敬畏神明,更多的是敬畏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朋友聊天,他说最近在学习编程,说感觉自己好渺小,那么多代码,怎么可能学得完?我笑着说,“这就是知识的魅力啊,永远都有学不完的东西。
”其实,我们敬畏知识,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世界之大,宇宙之广。
这种敬畏让我们保持好奇,保持学习的热情。
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心里就特别感慨。
他
们每天起早贪黑,就为了那几亩地。
有时候想想,他们其实是在敬
畏生活,敬畏每一粒粮食,敬畏每一滴汗水。
这种敬畏让我们更加
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
所以啊,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神明,敬
畏知识,敬畏生活,其实就是在敬畏我们自己。
这种敬畏让我们更
加谦卑,更加懂得尊重,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
“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关心,对爱人的忠诚,对小孩子的爱护,对朋友的真诚,对陌生人的善念,甚至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言行不拘,天地不怕,这样的人看似无拘无束,其实是心中没有敬畏,没有底线,言行没有所止。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跟对错没有关系,跟“三观”有关,跟品性有关,虽然不是敌人,但也不会有人真正当他们是朋友。
敬畏一朵花,不是因为一朵花有多么美丽和妖娆,敬畏就是敬畏,不是爱惜,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棵草一片叶一棵树,甚至是一片庄稼都一样,都有活着的尊严。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粮食,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会不会变成荒漠?人类会不会变得荒凉和无趣?
敬畏一只蚂蚁,不因为这只蚂蚁有多么弱小和无力而轻视,敬畏就敬畏,不是同情,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条鱼一条虫子一只小鸟,和一只狮子一样,都有活着的权力。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动物的存在,人类会不会失去彼此温暖和依傍的伙伴?人类会不会变得孤单和寂寞?
晚清名臣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天命”即是规律,“人言”即是别人的评论,“君父”即是国君。
知道害怕和恐惧的人,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这个“害怕”是超越了自身本能的害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敬畏的一种。
曾国藩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内清外浊,内方外圆,谨言慎行,终成一代名臣。
心存敬畏,敬畏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包括植物、动物,一切世间存在的事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敬,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行无所止,对天地万物失去敬畏之心,势必就会失去一个人做人的底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随意亵犊,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道德,敬畏一切应该敬畏的东西。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以一颗敬畏之初心来面对我们所生活和栖身的世界,守住做人的底线,像花一样美丽,像蚂蚁一样勤劳,活出情怀,活出人格,活出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