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传统文化鉴赏:革命岁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永春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教师:班级:日期:第二主题单元一、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二、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2课时)《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课时)《开国大典》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课时)《灯光》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课时)口语交际演讲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课时)习作多彩的活动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2课时)教学总课时 13课时5《七律·长征》文本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考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考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续表
“逶迤”和“磅礴”表现了山势之雄险,写出了红 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泥丸”运用比喻和夸 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很 佳句 渺小,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翻山越 品味 岭时的大无畏精神。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解读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 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续表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 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 佳句 深的寒意。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 品味 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 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 险悲壮。诗人以两种感受互相对比,足见红军的神 勇无比。
词语 辨析
近义词:掩护———保护 沉着———从容 依托———依靠 豪迈———豪放
反义词: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胜利———失败 激动———冷静
续表
相似词释义:全神贯注———侧重于全部精神集中
词语 积累
在某一点上。 例句 他全神贯注地做着这项科学实验。 聚精会神———侧重于精神专注,注意力不分散。
文章 击敌人。
结构
第三部分(3):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顶
峰绝路。
第四部分(4~5):写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顶峰,英勇歼敌。
续表
文章
第五部分(6~9):写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
结构 地跳下悬崖。
续表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
中心 主旨
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 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杀敌后英 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永春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教师:班级:日期:第二主题单元一、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二、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2课时)《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课时)《开国大典》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课时)《灯光》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课时)口语交际演讲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课时)习作多彩的活动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2课时)教学总课时 13课时5《七律·长征》文本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重温革命岁月)

永春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教师:班级:日期:第二主题单元一、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二、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2课时)《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课时)《开国大典》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课时)《灯光》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课时)口语交际演讲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课时)习作多彩的活动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2课时)教学总课时 13课时5《七律·长征》文本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传统文化鉴赏:革命岁月 人教部编版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传统文化鉴赏:革命岁月 人教部编版 (共23页)


9. 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艰难时期,“灯”除有像 中的普 遍意外 ,也应 有时代 意义, 文章不 仅启迪 人们思 考人生 问题, 也给缺 少抗战 信心的 人鼓气 。

10. 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是不同 时期的 重要作 家倾其 心力与 才力创 作出来 的时代 精品

11. 经过不同时期淘洗的经典之作是重 要的时 代精品 ,不同 时期的 作家倾 尽了心 力与才 力
杨靖宇,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 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 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率领 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 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 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是一部描写在 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 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 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 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 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 英雄故事。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经典。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日战争胜利 谢觉哉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 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 虎待全擒肱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拚将福祉遗孙子,嘉岭山头看月圆。
沁园春·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笑倭奴痴 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南满烟云, 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白山昂首 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 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 就,当教中华瞩目中。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 上云浓。

革命岁月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

革命岁月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

革命岁月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革命岁月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一、引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岁月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伟大奋斗的时期。

革命岁月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

而我们在学习中文课文的也深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本文将根据第二单元课文的内容,结合革命岁月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度讨论和探究。

二、探讨主题一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革命岁月中人民生活的变迁。

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生活的艰苦。

他们在战火中生活,艰苦度日,但依然坚定地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物资匮乏,食不果腹,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却愈发强烈。

他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探讨主题二除了人民的生活变迁,第二单元的课文还反映了革命岁月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风云变幻,人们渴求民族独立和解放,对封建压迫和民族奴役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一些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也开始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碰撞,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和道路。

他们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有对科学和现代理念的追求和探索。

这些精英人士的觉悟和精神风貌的变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总结通过对第二单元课文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岁月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始终坚定不移。

一些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的变化,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今天,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岁月的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革命岁月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我深感震撼和感动。

立足单元整体 培植革命情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的教学与思考

立足单元整体 培植革命情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的教学与思考

F ocus on Subjects学科专$/"统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研究专辑25立足单元整体培植革命情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的教学与思考◎郭明珍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统编语文教材将具有共性的红色革命类文本集中安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更有利于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持续式、浸润式的熏陶作用。

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时代隔阂、不受阻碍地与革命传统作品对话?在与革命英雄人物对话时,学生该以怎样的姿态响应革命传统作品的精神号召?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整体教学为例,立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凭借三种策略,让学生在丰富的个体体验中读懂文本、亲近人物、培根铸魂。

一、课前强预习,多渠道认识革命英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学习,预习也是—种不可忽视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把学生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探究呢?笔者借助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等助学系统,将原来的课后任务改为课前任务,在单元教学的前一周设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任务一:自己试着阅读第二单元导读页、课文、%阅读链接”等内容,并思考课后问题;任务二:分组合作(5人一组),从第二单元"作业超市”中选做一项。

第二单元“作业超市”作业1《七律•长征#搜集红军长征资料;搜集毛泽东生平重大事迹;搜集本诗写作背景;观看长征历史纪录片;整合信息,课前5分钟汇报作业2《狼牙山五壮士#搜集晋察冀根据地资料;搜集故事发生的背景;搜集五壮士相关资料;整合信息,课前5分钟汇报作业$《开国大典》搜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观看《开国大典》视频;整合信息,课前5分钟汇报作业%《灯光#从已学过的1〜5年级的文章中找寻革命英雄人物,并搜集人物资料;搜集郝世英人物资料;整合信息,课前5分钟汇报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认识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了在实施统编版教材过程中,在突出表达要素落实的同时,这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激起了接下来听课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同步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同步阅读)

6.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既写“寂静”又写了许多声响,这是运用了怎样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声响的具体描写,渲染、反衬出夜 晚老山界的宁静。
1.《清平乐·会昌》中表示作者“自己”的两个词是( A )。(2分) A.君和人 B.君和老 C.战士和人 D.君和战士 2.《七律·长征》和《清平乐·会昌》都写了山的特点,分别是( D )。 (2分)
由图2可知,孩子们更愿意选择妈妈作为写作对象。由采访记录可知, 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孩子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孩子去看病。特别 是遇到困难时,孩子首先会想到请妈妈帮忙解决。
4.结合材料二,你想对爸爸们说些什么?(5分) (1)要摒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2)孩子智力发展的高低与
和父亲接触的密切程度息息相关;(3)在亲子交流中,父亲的教育往往更偏 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与社会责任,偏重于对孩子坚毅、果敢、顽强的 性格培养。如果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和教育,孩子可能不容易养成独立、坚 忍、责任意识和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意志品质。
写景
4.《七律·长征》中画“ ”的句子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把藐视困难的 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 不畏艰难 的高大形
象。(2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C )。(2分) A.辽宁舰 B.大海 C.航母军港 D.风平浪静的港湾
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这句 话介绍了航母军港( D )的特点。(2分)
A.很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头戴灰布八角帽
B.很干净的旧灰布制服,皮鞋,头戴灰布八角帽
C.半新的蓝布制服,皮鞋,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 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 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 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 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22
担起伟大使命, 不忘先烈遗志, 建设伟大祖国。
2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1
诵读,谈感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赠友人 朱德
北华收复赖群雄, 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 河山依旧战旗红。
2
3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 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20
与人品、人格有关的成语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21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靠革命 者的鲜血奋斗出来的,我们不能忘 记他们的付出,在新时代,我们要 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15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 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 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6
17
中华经典(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指中国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
5
抗日战争胜利 谢觉哉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 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 虎待全擒肱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拚将福祉遗孙子,嘉岭山头看月圆。
6
沁园春·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笑倭奴痴 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南满烟云, 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白山昂首 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 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 就,当教中华瞩目中。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 上云浓。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 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 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9
10
11
12
13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 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 略性转移,退出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 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 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 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 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7
杨靖宇,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 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 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率领 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 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 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8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8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是一部描写在 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 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 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 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 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 英雄故事。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经典。
19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14 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 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4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 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 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 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 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 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 李大钊 、 邓中 夏 、 恽代英 、 萧楚女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 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 蒋光慈 、 郭沫若 等 又相继重新倡导。1928年初步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 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鼓舞 了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