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创新德育,融入于教”,内涵建设提升校园软实力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目录

一、实施背景 (1)

二、主要目标 (1)

(一)总体目标 (1)

(二)具体目标 (2)

三、工作过程 (2)

(一)队伍创新:奠定德育体系构建的团队基础 (2)

(二)内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依托 (3)

(三)教育创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保障 (4)

(四)文化创新:铸造德育特色建构的精神依托 (5)

四、条件保障 (5)

1.组织保障 (5)

2.机制保障 (5)

五、成果与成效 (6)

(一)优化环境,文化相伴 (6)

(二)组织社团,丰富内容,提升积极性 (6)

(三)以行促学,践行于己,提高综合力 (7)

六、体会与思考 (7)

“创新德育,融入于教”,内涵建设提升校园软实力

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特色建设是学校对教育规律及教育发展的个性思考,它源于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怀,源于对教师自我成长、教育自觉的关照,更源于对教育核心价值的追求。德育特色建设亦是如此,以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发展及素养提升为目标,充分挖掘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传统优势,整合学校自身、家长群体、所处地域、社区等特有资源,构建出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德育内涵建设体系从而达成育人目标。

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差、投入不足、设施落后于需要、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德育教育等诸多问题。因此,立足于目前职教教学形式,着眼于长足的社会发展,不能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有所创新,这是职业学校搞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要以企业的需求为核心,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将德育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相结合,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院是以培养汽车中、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装饰与美容等传统专业项目又注入了新的内容,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汽车后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及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学院在办学功能上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学院将按照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和社会人。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的评价模式,完善德育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新文化;构建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德育体系;构建以学

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2-1德育构建模式

(二)具体目标

通过开展对我院德育教师、班主任的培训活动及聘请校外德育教师,优化我院德育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公用学报》、校园之声广播站、器乐队等社团组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建立心理辅导站,通过网络链接、辅导讲座、互动指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校园环境设施、宿舍文化、班车文化、教室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以达到文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和增添成果宣传橱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三、工作过程

(一)队伍创新:奠定德育体系构建的团队基础

德育师资团队是中职学校德育有特色建构的主力军与中坚力量,提供了人力资源与组织保障,一支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德育队伍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资源最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对于德育教师队伍的优化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

图3-1创新师资团队

(二)内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依托

一是:纵向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体制。学院针对学生个性活跃、活力张扬的情况,鼓励、支持学生组建个性、开展社团活动,建设和完善校园之声广播站、《公用学报》编辑部、梦缘话剧社、器乐队、声乐队、青春、民族舞蹈队、学院篮球队等社团组织的建设。挖掘和开发学生内在潜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横向上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4. 专业培训,增强能力

5. 专题研讨,共同进步

6. 实践教学,改善方式

7. 聘请校外德育教师

8. 建立聘任长效机制

9. 德育讲座,传递能量

1. 德育培训,提高水平

2. 相互交流,信息共享

3. 健全机制,规范标准 专职教师 校外教师 班主任 教师队 伍

(三)教育创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保障

(1)建立心理咨询站。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展现个性的阶段,容易产生叛逆、不良的思想,需要提供一个优化的环境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行为。

(2)培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建立网络咨询辅导页面。通过网络信息化的运用,让学生们时刻了解相关的咨询服务动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文化创新:铸造德育特色建构的精神依托

“学校文化,有特色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真正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涵盖物质、制度、精神三个维度的统一体。物质文化即校园环境、教学环境、教室文化、班车文化、橱窗板报等。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良好、积极的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制度文化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学校精神风貌与文化品位,主要表现为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与合理的管理机制,我院建立起班车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发挥规范制约、整合协调、激励导向的作用。精神文化属于内化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精神结构中的核心价值追求与信念,学院张贴有相关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展示牌。以德能实体打造“德能”校园与环境,使德育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标志。同时,学院网站设有德育专栏内容,将德育动态及时、快速体现出来,制作德育成果影响光盘,宣传我院的德育建设。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示范校德育建设项目工作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制定项目建设方案、任务书、组织专家论证、落实具体建设过程、提示具体经费使用方案。

2.机制保障

严格遵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开展项目建设活动,保障项目建设各个环节活动的操作规范。

(1)建立项目责任制

主管德育工作校党委副书记为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学院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

(2)建立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有序地实施各项目的建设,实行学院与各教学部门两级管理,各负其责。实行项目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和全过程的检查、考核、监管、调控机制,保证每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3)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审核专项资金的支出,专款专用,使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按期完成,并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果。

五、成果与成效

(一)优化环境,文化相伴

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创造出高雅、向上、正能量的校园环境,耳濡目染,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能力。在教室设计板报、墙面悬挂名人名言等内容的展示牌,创造干净、整齐的宿舍环境等文化,同时定期举办的班级评比、宿舍评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下生活活动。

通过德育橱窗的展示,使我院的德育发展和成果充分展现于社会和师生中,

设置展示墙、宣传橱窗等,增强师生对学风、校风的等认同感,增加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我校更加快步的向更高目标腾飞发展。

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在心理咨询室举办各种个体、集体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社交技巧,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同时通过个体辅导,及时疏导个别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障碍,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心态,为留守少年成长环境创造温馨的心理家园,增加自信心。

心理咨询室沙盘宿舍文化

(二)组织社团,丰富内容,提升积极性

通过1年的德育特色学生社团的建设,社团育人模式作用凸显,育人作用显著。学生组织社团,开展文体、实践、专业等丰富所采的社团活动,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

生活的热情,使学生找到了自我价值,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增强了其自觉性、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对他们就业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团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社团活动几百次,每年每个社团进行招新,增添新动力,参与第26届、27届文化艺术节,参加辩论赛、评比活动,学生的社团成为了丰富其课余生活,开展第二课堂的的主要阵地,成为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以行促学,践行于己,提高综合力

通过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我院的德育校园文化得到广泛宣传和发展,在兄弟、同行院校和社会机构引起广泛的重视。2014年我院德育处、教务处、团委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前往公交8路车队参观,德育教师进校讲座,学习到我市公交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强的学生对公交事业的热爱;在西青区杨柳青敬老院进行公益活动,帮助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磨练出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参观天津市科技馆,关注行业市场动态,收获专业的知识。这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改变了我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素养,这种思想、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极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六、体会与思考

我院通过多年的德育特色建设,尤其是近一年的建设,拥有了一支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德育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实现了初见成效的多元化形式,将德育工作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以学校、学生为主体,联合社会、企业,通过学校教育、校企合作、社会体验等途径,完成了学生德育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