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激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激光治疗的操作规范及管理讲解

激光治疗的操作规范及管理激光治疗具有相当的风险性,因而有必要在各方面严格遵循质控要求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及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并避免医疗事故。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1激光从业医技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
(2从事皮肤激光治疗的医师,应有一定的皮肤科临床经验。
(3从事皮肤激光治疗的医师均应经过正规培训,掌握激光的基本知识、激光的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
(4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再教育。
【操作规程】(1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告知激光手术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的期望值达到合理水平,患者术前均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根据需要清洁手术区、常规消毒,必要时还应予以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
麻醉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规范的原则。
(3根据对患者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激光器和激光参数进行治疗。
治疗时,对周围正常皮肤要给予妥善防护,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目镜以保护眼部。
(4治疗完毕后,根据需要在创面上外用保护剂,以预防感染。
(5术后应避免感染,可外用和(或)口服抗生素,治疗区应避免搔抓,避免剧烈运动。
美容激光或光子嫩肤术后应避免日晒。
(6患者术后如有意外情况,应尽早与医师联系并复诊。
【激光器的分级】激光器按其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4级,这主要是参照美国辐射卫生局制定的标准。
I级激光器:在通常操作的情况下,这一级激光器对人体无辐射危害,因而可以免除控制措施,也不必使用警示标志。
Ⅱ级激光器:又称为低功率激光器。
在使用时,只要仔细操作即可,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在机器的外罩上要使用警示标志。
Ⅲ级激光器:又称为中功率激光器,其中Ⅲ-A 类型对人体有低度危险性,Ⅲ-B 类型对人体有中度危险性。
由于本级激光器对人体可造成直接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禁直视激光束,同时尽可能减少激光反射。
机器的外罩上应使用警示标志。
Ⅳ级激光器:此类激光器输出功率高,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
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使用警示标志。
激光临床应用手册电子版

激光临床应用手册电子版激光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医学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激光设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风险,特编写此《激光临床应用手册》电子版,以便随时随地查阅。
本手册包含激光在不同病症治疗中的应用指南和操作步骤,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加熟练地运用激光技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一、激光原理介绍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一种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的相干光的特殊光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单一波长和方向性好等特点。
在临床应用中,激光的原理是基于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束对不同组织和细胞产生热效应、生物光效应或机械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激光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1. 激光祛斑:激光祛斑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瞬间作用于斑点组织,破坏色素颗粒,促进色素代谢,达到祛斑的效果。
2. 激光去疤:激光去疤主要适用于疤痕组织的修复,通过激光对疤痕处进行刺激,促进胶原蛋白再生,逐渐使疤痕变淡、平坦。
3. 激光除毛:激光除毛是通过激光照射毛囊,将激光光能转化为热能,破坏毛囊,达到长期去毛的效果。
三、激光在眼科治疗中的应用1. 激光近视手术:激光近视手术是通过激光雕刻角膜,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正视力。
2. 激光青光眼治疗:激光青光眼治疗通过激光切除部分虹膜或睫状体组织,减少房水排阻,降低眼压。
3. 激光白内障手术:激光白内障手术采用激光对晶状体混浊处进行氟碘激光照射,使晶状体恢复透明。
四、激光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激光微创手术:激光微创手术是通过激光切口、凝固、蒸发等作用实现肿瘤的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 激光光动力疗法:激光光动力疗法是将光敏剂注入体内,再用激光照射激活光敏剂,破坏肿瘤细胞。
3. 激光介入治疗:激光介入治疗适用于肿瘤的凝固、消融,具有无创、恢复快等优势。
五、激光术后护理1.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准备工作
1.确认患者的诊断,包括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并解释治疗的目的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2.检查患者的眼底,包括眼底彩照、OCT扫描等,以确定激光光凝的适应症和治疗指标。
3.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药物,包括激光光凝设备、生物显微镜、拖拉机、麻醉药物等。
4.消毒手术器械和操作区域,保持洁净。
二、操作步骤
1.注射麻醉药物:通过滴眼或者局部注射方式给予患者麻醉,确保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2.定位病灶: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眼底,确定需要激光光凝治疗的病变部位。
3.设置激光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组织深度,设置激光的功率、持续时间、波长等参数。
4.实施激光光凝:使用激光光凝设备进行激光照射,保证照射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避免误伤正常组织。
5.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激光光凝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
三、术后处理
1.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眼部清洁、用药、饮食等,提醒患者注意病情变化。
2.复诊随访:安排患者进行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3.记录和报告:对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科室
负责人,以便他们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指导。
以上是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医务人员
在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治疗的有效性。
眼科临床诊疗参考及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诊疗参考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提高眼科临床诊疗质量,规范眼科医生的诊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眼科诊疗技术发展现状,制定本参考及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诊疗工作,眼科医生、技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
二、眼科诊疗基本原则1. 全面了解病史,仔细询问症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2.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析可能的病因,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3. 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前,向患者充分说明诊疗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
4. 注重眼科疾病整体治疗,兼顾患者全身状况。
5. 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眼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1. 角结膜疾病诊断要点:- 角结膜异物、炎症、溃疡、感染等表现。
- 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地形图等检查。
治疗要点:- 局部抗感染、抗炎治疗。
- 角膜溃疡需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
-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青光眼诊断要点:- 眼压升高、视野缺损、视神经损伤等表现。
- 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头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 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断剂、前列腺素衍生物等。
- 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滤过术等。
3. 白内障诊断要点:- 渐进性视力下降、屈光改变、眩光现象等。
- 裂隙灯检查、眼部B超、角膜曲率等检查。
治疗要点:-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药物治疗:如抗氧化剂、营养剂等。
- 手术治疗: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4. 眼底疾病诊断要点:-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脱落等表现。
- 眼底镜检查、眼底摄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
治疗要点:-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VEGF治疗、激光治疗等。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眼科操作规范1. 眼科检查- 遵循眼科检查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用药指南。
医用激光手术器械安全操作手册

医用激光手术器械安全操作手册I. 引言医用激光手术器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最大化,正确的操作方法与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本手册旨在提供给医疗从业人员关于医用激光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II. 医用激光手术器械介绍医用激光手术器械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各类医疗手术的专用设备。
激光器能产生高强度的激光束,通过切割、烧灼或者蒸发等方式对组织进行精确处理。
常见的医用激光手术器械有激光刀、激光照射装置等。
III. 操作前准备1. 清洁与消毒在操作前,必须确保医用激光手术器械的表面清洁,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根据激光器械的具体要求,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清洁与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 环境准备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激光器械使用的要求。
所有的杂物和易燃物必须远离激光工作区域,保持室内清洁、整洁、无尘。
同时,确保手术室内的光线、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处于适宜范围。
IV. 激光器安全操作1.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激光手术过程中,医疗从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面罩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减少激光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 安全开关与控制在使用激光手术器械之前,务必确保手术设备的安全开关功能正常,并熟悉激光输出控制器的操作方法。
只有在确保手术器械安全且操作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激光手术操作。
3. 手术区域的防护在进行激光手术时,必须正确设置手术区域的防护措施。
通过使用防护罩、安全盖板等设备,减少患者周围组织受到激光辐射的可能性。
V. 操作规范1. 操作要轻柔在进行激光手术操作时,医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稳定且轻柔的手势。
过度使用力量或者猛烈的移动可能导致手术区域的不良后果。
2. 维持清洁视野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区域的视野清晰是极为重要的。
定期检查激光手术器械是否有烟雾、碎片等物质侵入,必要时及时清理,以确保手术质量。
3. 调整激光参数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合理调整激光器械的输出参数。
青光眼手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青光眼手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其轴突的损伤,涉及视盘与视网膜组织的重塑,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世界有超过七千万人患有青光眼,其中约10%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失明,是全球不可逆性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眼压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药物、激光、手术是最常用的降低眼压方法,其中手术的降眼压效果确切、有效、平稳。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临床中一些常见的青光眼手术治疗方式。
虽然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的治疗中,还是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眼部情况和自身状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优的眼部治疗效果和最佳的患者满意度。
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适应证】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或前驱期及间歇期,仅用毛果芸香碱滴眼,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者,或前房角功能性小梁开放》1/2周时。
2.瞳孔阻滞因素存在的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瞳孔阻滞引起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如瞳孔缘广泛后粘连,虹膜膨隆;无晶状体眼虹膜与玻璃体粘连,瞳孔区玻璃体疝;玻璃体腔注入气体、硅油引起的瞳孔阻滞等。
4.由于激光虹膜切除术的效果可与手术虹膜切除术相媲美,而且更为方便,因此大多数需做虹膜切除术者已选择激光虹膜切除术,但在下列情况下仍需做手术虹膜切除术。
(1)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患者不能安坐在激光器前或不合作无法行激光虹膜切除术时。
(2)因角膜浑浊不能看清虹膜时。
(3)激光虹膜切除术未能将虹膜穿通时。
(4)因慢性炎症等原因,激光虹膜切除孔反复关闭时。
(5)因条件所限,无激光器时。
【禁忌证】1.非瞳孔阻滞因素引起的青光眼。
2.晚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3.前房角广泛性粘连关闭者。
4.眼前节有急性或严重炎症者。
【术前准备】1.滴用1%或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2.滴用抗菌药物眼药水。
3.检查前房角,证实前房角未关闭,或关闭范围不超过1/2周。
临床眼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肖惠明

临床眼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肖惠明摘要:一、引言二、临床眼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概述1.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性2.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3.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流程与步骤三、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具体方法1.眼部清洗与消毒2.眼科检查与诊断技术3.眼科治疗技术4.眼科护理器材的使用与维护四、眼科护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2.患者生理与心理护理3.家庭眼科护理指导五、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1.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质量标准2.护理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3.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持续改进策略六、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教育1.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需求2.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方法与内容3.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教育与学术交流七、结论正文:一、引言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在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患者视力康复和生命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临床眼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规程旨在指导眼科护理人员规范开展眼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二、临床眼科护理技术操作概述1.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性眼科护理技术操作涉及眼部清洗、消毒、检查、治疗等多个环节,是眼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规范的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视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2.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根据患者病情和眼部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3)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注重患者心理护理。
3.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流程与步骤(1)接诊患者,了解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2)准备眼科护理器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进行眼部清洗、消毒、检查、治疗等操作。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5)做好护理记录,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与协作。
三、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具体方法1.眼部清洗与消毒(1)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眼部清洗液进行眼部清洗。
激光机操作规程

激光机操作规程
《激光机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1.1 为了保障激光设备的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激光设备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
维护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二章激光设备的安全操作
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相关操作证书方
可操作激光设备。
2.2 在使用激光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确保自身安全。
2.3 在操作激光设备时,严禁使用金属制品或其他易反射材料,以免造成激光反射伤害。
第三章激光设备的日常维护
3.1 维护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维护手册进行维护和保养,不得擅
自更改设备结构或参数设置。
3.2 定期对激光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
异常情况。
3.3 在维护过程中,必须切断设备电源并进行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章激光设备的紧急处理
4.1 在发生激光设备故障或事故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切断设
备电源,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
4.2 一旦发生激光事故,必须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通知急救人员前来处理。
第五章管理规定
5.1 管理人员必须负责对激光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5.2 所有使用激光设备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6.1 本规程由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经相关领导审批后生效。
6.2 本规程的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以上即为《激光机操作规程》的所有内容,希望所有使用激光设备的人员严格遵守,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激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适应证】1. 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 有大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禁忌证】1. 全身情况不佳,血糖失控,肾功能衰竭。
2. 糖尿病黄斑病变。
3. 眼部缺血综合征【术前准备】1. 检査裸眼和矫正的远、近视力,以及眼压、角膜、瞳孔、前房、虹膜及晶状体。
照彩色眼底像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进行视野、Amsler表、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和暗适应等检査。
2.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激光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或改善现有视力,降低恶化的危险,在治疗中与治疗后视力可能有波动、轻微眼痛。
以后病情也可能复发,光凝后需定期复诊。
患者同意后在知情书上签字。
3. 除外闭角型青光眼后滴用散瞳药,使瞳孔充分散大。
4. 将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投射到医师能看见的地方,以便医师做激光治疗时能够随时对照患者眼底与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激光光凝。
5. 清洁和消毒所用接触镜。
6. 调试激光机。
最常用的激光为氩离子激光、氩绿或蓝绿激光。
7. 安排好患者的体位,固定其头额。
【麻醉】1. 眼球表面麻醉。
2. 合作差的患者可球旁注射2%利多卡因2-3ml。
【操作方法及程序】1. 让患者坐在激光机前,安置三面镜。
2. 嘱患者必须始终固视激光机上的注视灯。
3. 播散性光凝从视盘外1DD(视盘直径)至赤道附近的大宽环形区,保留视盘黄斑束与颞侧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后极部不做光凝。
视网膜光凝斑形成一椭圆形圈,距黄斑中心上、下与颞侧各2DD,距视盘鼻侧1DD,往周边至赤道。
4. 光斑分布均勻,两个相邻光斑之间距离1个光斑直径。
在视盘鼻侧4-5DD范围内的光凝斑,尽量平行神经纤维的走向。
当治疗视网膜内微血管不正常、出血和(或)微血管瘤,可局部调整光斑的分布,以免多个(5-10个)光斑重叠融合。
5. 视病变需要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如氩绿、氪黄或氪红等。
大面积播散性光凝的光斑直径为500fxm,完成1 200点-1 600点。
屈光间质不清时则用200)Ltm 的光斑。
颞侧血管弓内以200Mm的光斑为宜。
时间0.1-0.2s。
功率为300-400mW,以视网膜出现中白外灰反应(中度)为度。
6. 全部PRP需分次完成,一次完成太多,脉络膜渗出性反应重。
可将全视网膜光凝分成4次进行,先做鼻上(或鼻下),1周以后再做颞下(或颞上);1周以后在再做鼻下。
最后再做颞上光凝,这样分成4次进行对角线式的光凝,可以避免黄斑区在短时间内受到激光光凝术后的水肿等影响。
如果患者除了应当做PRP外,还需要做黄斑区格子样光凝,则应当先做黄斑区格子样光凝,1周以后再分次做PRP,否则容易引起黄斑病变加重。
【术后处理】1. 对光凝视网膜周边部的患眼,激光可能接触到虹膜,因此光凝治疗后滴散瞳药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3d。
2. 注意眼压的变化。
3. 注意玻璃体有无出血。
4. 术后一般勿提重物。
【注意事项】1. 全视网膜光凝并非将全视网膜均予以光凝,而是播散性光凝从视盘外1个视盘直径至赤道附近的大宽环形区,保留视盘黄斑束与颞侧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后极部不做光凝。
2. 激光光凝时注意避免误伤黄斑区。
二、部分视网膜光凝治疗【适应证】1. 缺血性视网膜分支或半侧静脉阻塞。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部分象限缺血。
3.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4. 黄斑水肿。
5. 视网膜血管炎局部有大片无灌注者。
6. Coats病较为局限者。
7. 视网膜血管瘤。
8. 脉络膜血管瘤。
【禁忌证】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 新鲜眼内出血。
3. 活动的眼内炎症。
4. 屈光间质浑浊看不清眼底。
【术前准备】1. 参照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操作常规。
2.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请签署知情同意书。
【麻醉】眼球表面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复习近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片,确定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位置和范围。
仔细查看有无早期新生血管。
2. 通常用氩绿或氪激光,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域,全面予以播散性光凝。
对于新生血管除播散的光斑外,还用密集光凝从其远端四周包围。
3. 位于视网膜周边部的光斑可以较大,可用直径为500pm 的光斑,视网膜后极部用较小的光斑,直径为100-200^111,曝光时间0. 1-0. 2s,功率300-500mW,以视网膜出现中白外灰反应(中度)为宜,不宜过度以免伤及Bruch膜或引起血管反应而致出血。
4. 新生血管在视网膜平面内者,一般于光凝后3-4周开始退缩。
对于管腔仍然开通的新生血管,可在仔细鉴别其供养血管后,谨慎地予以直接光凝,光凝斑需大于供养动脉的管径,光斑500fim,时间0. 2-0. 5s,功率300-500mW,使管径变窄,但血流不易立即中断,2-3周后,供养动脉可窄狭或节段,最后可萎缩。
【术后处理】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注意事项】1. 对于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膜或条带,不宜尝试以激光封闭其上的新生血管,否则不仅血管不易封闭,反而可能加重纤维血管膜的收缩,甚至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 激光光凝治疗时避免伤及黄斑区。
三、黄斑水肿激光光凝治疗【适应证】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
3. 分支或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4. 其他血管性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禁忌证】1.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2. 瞳孔不能散大。
3. 眼部有活动炎症。
4. 牵引性黄斑水肿。
5. 继发于眼内肿瘤的黄斑水肿,应当先考虑肿瘤的治疗,不能只治黄斑水肿。
【术前准备】1.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激光光凝治疗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可能的并发症,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进行。
2. 激光治疗前应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3. 滴用散瞳药,使瞳孔充分散大。
4. 术前应准备好激光器。
【麻醉】1. 眼球表面麻醉。
2. 合作差的患者可球旁注射2%利多卡因2-3ml。
【操作方法及程序】1. 黄斑局部水肿(1) 对黄斑区微血管瘤及其他局部渗漏处做局部光凝,氩绿或氪黄、绿激光均可。
对于散在孤立的微血管瘤逐一光凝,可用100-200fxm光斑,时间0.1-0.2s,功率200-250mW,直接击射,使瘤体本身发暗或发白。
对成簇的微血管瘤,可用200-500/xm较大的光斑。
以后需要补充治疗单个微血管时,可用l00fxm 左右光斑使瘤体本身发暗或发白。
(2) 对已经靠近黄斑中心凹500pm附近的病灶,需慎重处理。
若视力下降已低于0. 5,且视网膜水肿与渗漏持续不减,可谨慎地予以光凝。
缺血性黄斑水肿有旁中心凹毛细血管闭锁,不适宜光凝,以免加重病情。
2. 弥漫性黄斑水胖(1) 水肿或无灌注区距黄斑中心2DD内,可做格栅样或大C 形光凝。
光斑直径l00fzm,功率100-150mW,时间0. 1s,以看不出光凝反应或仅见淡灰色光斑(轻度弱)为宜。
每两个光凝斑间距离约为一个光斑。
光凝斑位于视盘黄斑束,距黄斑中心凹勿近于500fxm。
(2) 用810红外激光以中心凹为中心做4圈同心圆,共48点阈值下低能级光凝。
【术后处理】1. 术后定期复査视力、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如有需要,再补充激光光凝。
2. 术后全身治疗不间断,保持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3. 眼部滴用抗菌药物和散瞳滴眼液。
有青光眼史者慎用散瞳药。
【注意事项】1. 黄斑部光凝所用的激光一般选用黄光和绿光激光。
2. 黄斑水肿的定位要借助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
3. 黄斑部激光光凝的功率应由弱开始,逐渐增加。
4. 黄斑水肿合并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需要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如果病变允许,最好先做黄斑部激光光凝,再做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5. 视力较差或黄斑部毛细血管广泛破坏和消失的患者,最好不做黄斑部激光光凝治疗。
6. 准确地向患者说明激光治疗的目的和预后。
激光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斑渗漏和水肿,有助于保存视力,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有时虽经激光光凝治疗,但黄斑水肿仍不消退,视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四、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治疗【适应证】1. 视网膜裂孔合并裂孔瓣。
2. 视网膜裂孔周围合并约1个视盘直径范围的视网膜下液。
【禁忌证】伴有较多视网膜下液时。
【术前准备】1.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激光光凝治疗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可能的并发症,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进行。
2. 充分散大瞳孔。
3. 准备好激光器。
【麻醉】眼球表面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安放三面镜或检影镜等角膜接触镜,镜内放人少量甲基纤维素等透明黏弹剂。
2. 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和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均可以用于封闭视网膜裂孔。
3. 光斑大小为200-500fxm,曝光时间可在0.2-0. 5s,开始时所用的功率较低,根据视网膜的光凝反应逐渐增高,至视网膜出现白色反应。
4. 光凝的光斑略重叠,围绕裂孔周围1-2排。
5. 撤下接触镜。
结膜囊内滴入抗菌药物滴眼液。
【术后治疗】术后定期检查眼底,注意视网膜裂孔封闭状况。
【注意事项】1. 激光功率过高,会产生过强的白色反应,可以导致光凝部视网膜坏死,形成新的视网膜裂孔,或导致玻璃膜穿通,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2. 儿童视网膜裂孔可在全身麻醉下使用间接眼底检查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
五、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激光光凝治疗【适应证】老年性黄斑变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距黄斑中心凹距离>200)1011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禁忌证】1. 近视性黄斑变性、黄斑中心激光损伤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2.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3. 尚未证实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老年性黄斑变性。
4. Stargardt 病。
5. 患眼无注视能力,另眼视力更差。
6. 高度近视眼且有较大的后巩膜葡萄肿者。
【术前准备】1. 参照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2.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复习近2周内所做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需要时还应做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用以准确定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4. 用Amsler方格表或视野计检査中心视野。
5. 散瞳查眼底,对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和视野的中心暗点,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位置看清并熟记。
6. 调试激光机。
【麻醉】眼球表面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安放角膜接触镜。
2. 所用的激光参数为:光斑100-300Mm,时间0.2-0.5s,功率300- 500mW。
3. 光凝后使灰白色光凝斑覆盖于整个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上。
有时,使光凝斑涉及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边缘外一圈正常的视网膜。
【术后处理】滴抗菌药物滴眼液和散瞳药1-2d,每日3-4次。
【注意事项】1. 激光光凝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检查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特别是炎性疾病所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