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3) 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⑨ 商 西周 ________ 朝时已经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⑩________ 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 波斯 的织法 工人。唐朝丝织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⑪________ 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 实风格。明清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精致的⑫ 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思维拓展
1.《国语·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的 什么状况?
点播: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夯实基础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3)⑭____________ (4)隋唐:恢复和发展。 黄道婆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元朝:⑮________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的民营
花楼机 。 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⑯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思维拓展
3 . 2012 年 2 月 6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登基 60 周 年纪念日,一批专为女王登基庆典定制的礼品瓷运往英国。据 了解,这些印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的瓷盘将成为英皇室 尊贵的“国礼”。
请思考:中国瓷器被尊版)◆ 灌钢法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 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⑤________ 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商 (2)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⑥________ 朝时已经烧制出 唐 原始瓷器,⑦________ 朝时,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青花瓷 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⑧________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件(共37张PPT)

行业 厂数 投资额(万元) 行业 厂数 投资额(万元)
判断正误: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严重障碍:封建主义(封建帝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帝国主义
一、民国初期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原因: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 有利环境。 ----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体现: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法币印刷总额
10000000亿 1000000亿 100000亿 10000亿 1000亿 100亿
6000亿 14亿
660万亿 16万亿
1937年 1945年 1947年 1948年8月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 1937
= 1938
1939
的抢捆携人 情购的带们
1943
景日钱大不 。 用 前 捆 得 1945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一、民国初期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原因: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 有利环境。 (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丝织展室
华 贵 之 丝
西汉“素纱襌(dān)衣”
东汉的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 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一)种类 民 间 手 工 业
农户的家庭副业
家庭手工业
家庭消费、纳税、少量出售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民营手工业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二)发展过程
发展 春秋战国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朝中后期出现,清 朝继续发展
透雕兽首贺巩斧
翼虎纹剑
银斑纹戈
马形刀
秦朝铜车马
汉朝青铜器
东汉:“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已被中国国家 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技术
冶铜 技术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凤首瓶 (唐)
宋朝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钧红”) 宋 宋 宋 定 代 窑 八 汝 方 窑 四 天 宋 系 蓝钧窑玫瑰紫釉尊 瓶 釉 (“钧紫”) 长 颈 镶 乾隆御提诗(金字) 金 瓶
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 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次讨论课上,小朱和小骆两位同学在对我国古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
你认为它应来自于()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3.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的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技术D.发明灌钢法4.“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对比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用于出口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5.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绘有“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A.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B.汉代棉纺织水平达到了很高水平C.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D.受佛教绘画的影响6.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 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
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7.“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8.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B.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王室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9.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A.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严格限制商人活动10.(2012年广东茂名一模文综)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行业,如陶瓷业、纺织业或冶铸业;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制作PPT等;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
3.引导学生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汲取启示,认识到创新、勤劳、智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历史,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手工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古代手工业者,你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了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手工业进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业要求: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技术特点和影响;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古代手工艺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界
唐代:越窑生产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生产的 白瓷闻名,形成南青北白的风格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
的 官窑、汝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制 元代:青花瓷出现
瓷 明清:烧制出五彩瓷和珐琅彩瓷
业
2、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1)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
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
近日, 甘肃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套2800年前古 人类所用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另一为 放置在锅上用来蒸东西的笼屉(即为史书中记载的 “甑”)
2)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3)东汉青瓷 青瓷熊形灯(三国) 4)北朝:白瓷(公道杯)
பைடு நூலகம்
5)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凤首瓶 (唐)
7)元代
元:青花瓷、釉里红
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 (青花瓷器)
8)明清时期,青花瓷、五彩瓷、 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
明:斗彩、五彩瓷 清:粉彩、珐琅彩
珍品: 瓷都:
金
技 春秋时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术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地位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
、
享
誉
世
界
概括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的
制
1、发展过程
瓷
业
三 1、发展过程
、 新石器时代:烧制陶器
享 商朝:由烧陶发展到制瓷,制瓷业出现
誉
东汉:制瓷技术成熟,出现了青瓷和白瓷
表现:
苏、杭(丝织中心) 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广东佛山
出资
雇佣
充足资金的作 经营 手工工场 劳动
坊主、商人 利润
工资
破产的农民
被雇佣
出力
2、发展:清朝(表现)
一大
一细
三多
规模大
分工细 雇工多 部门多 地区多
3、评价:
(1)进步性: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是一种进步 (2)局限性: 的趋势。
古
代 手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 业三种经营形态
工
业
明代中后期: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
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1、冶铜技术
二 、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如何?
高 超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冶
出现小件青铜器
金 夏朝:
技 术
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商周时代:
2、中国瓷器的西传
唐代已输出国外 明清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非、欧 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的瓷器 清代按照欧洲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在中国的影响下,17世纪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四 1、地位
、 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彩
纷
呈
的
丝
织
业
四 、
2、发展历程:
五六千年前:出现了丝绸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一
、
什么是手工业?
素 称 发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 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达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
的
为家庭手工业.
古
代
手
工
业
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 素
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称
原始社会晚期 :
发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达
夏商周时期 :
的
较大发展,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异
商代:
彩
西周:
纷
西汉:
呈
唐:
的 丝
宋: 明清时期:
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
织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业
明代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区: 江南地区
标志: 出现了“机户出钱,机工出力”的“机房”,实质是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原因: (1)社会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有充足资金的 作坊主或商人;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用品 集中、大作坊 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 通
民间私人自主经 营
民间消费 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 交纳赋税的产 品
剩余部分出 售
①萌芽只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出现,稀疏又微弱。
②未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的根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③发展缓慢,封建制度的束缚是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 :
造型趋向灵便轻巧,纹饰趋于简
单,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
2、冶铁与炼钢技术
二
、 高 超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
的
冶
金
技
术
2、冶铁与炼钢技术
二
、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
超 的
西汉: 高炉炼铁和炒铁.
冶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 “文字狱”
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并存。官营长期占优,民营则有维 护稳定的作用。
2、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 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 欢迎。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化,最 后出现了手工工场。 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