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gt;gt;gt;gt;点击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首先,世界人民一天也不要放松警惕性,帝国主义是现代化的策源地,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有战争的危险,世界人民要建立有效的全球安全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为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而斗争。
gt;gt;gt;gt;点击阅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1)(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2)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3)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4)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苏联随即表示赞同。
gt;gt;gt;gt;点击阅读: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请关注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这一历程包括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重要内容。
这些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重要知识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盼望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 农村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 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
-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没有活力。
- 开始时间:1985年。
- 内容:-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知识也成为了我们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一种知识。
在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历史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1.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文明之一。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黄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此外,黄河文明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
了解黄河文明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2.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八年级历史中,我们需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了解它们的起源、基本思想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了解它们的发展和成就。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秦朝的建立、统一战争和统治制度等,了解秦始皇的各项改革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汉朝的外交政策和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杰作《三国演义》的背景。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各个势力的形成、发展和战争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三国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很发达。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唐宋八大家、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
7.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
八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他早年到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但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 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孙中山的思想转变与革命理论发展。
- 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辛亥革命。
- 革命志士的奋斗。
-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起义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 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
女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发动了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武昌起义。
-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学科网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
时间: 背景(1)(2)(3) 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意义(1)(2)(3)
二、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A对农村的改革 时间: 形式:间: 重点: 三个方面: (1) (2) (3) 深入发展:
5、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发展: 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
学科网
建设时期:
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七、列表归纳中共会议的内容:
会议
中共一大
1921
学科网
比较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1987年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影响。 (1)1958年总路线: 内容: 影响: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困难。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 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影响:给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对外开放
时间: 目的: 根本目的: 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5个)
沿海开放城市(14个) 经济开放区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内地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 •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意义: 3、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内容: 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一国两制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举例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 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经济发展等。
二、非选择题 6.(2022·贺州)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 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 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 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 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 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4.(2022·梧州)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是 ( D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历史 配RJ版 八年级 下册
目 录
CONTENTS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01
单元时间轴
02
单元知识归纳
03
单元提升训练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单元时间轴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以供研究参考。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
-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 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希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罗马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印度与中国的古代文明
2.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教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 教的起源和传播
- 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起因
-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 哥伦布的航海事迹和影响
- 大航海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4.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要素
- 商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5. 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 封建社会的瓦解原因和过程
- 农奴制度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影响
- 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斗争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175)。
202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元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本次会议后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5)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和逐步形成的。
(二)伟大实践: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重点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2.对外开放
【重点解析】经济特区“特殊”在哪里?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它的社会制度没有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解析】比较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
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经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我国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的?▲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过程:⑴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⑵后,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重心和金
融中心。
⑶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⑷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
4、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分三个方面进行:(1)把原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适应政企分,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列举建国以后,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⑴190年----19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
⑵193---196年,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⑶198年,农村掀起人民公社运动,出现了浮夸风等左的错误,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1961年,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⑷1978年至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迅速发展。
⑸启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把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
师?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⑵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⑶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⑷中共“十三大”:1987年,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的党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1992年南巡讲话的内容、意义?
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⑵特区姓社不姓资;
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
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标准:
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⑵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⑶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