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原理和测试(阿尔创)
直放站原理介绍

四、数字基站拉远直放站工作原理
近端机与远端的连接
星型结构、链型结构、环型结构及混合型结构
①星型结构:即一台近端直接带多个远端 (暂定为一拖二)
RRH
OPTIC1 OPTIC1
BTS
LIM
OPTIC2 OPTIC2
RRH
四、数字基站拉远直放站工作原理
②链式结构
此种方式特别适用于铁路、地铁、隧道等的覆盖。
BTS
LIM
OPTIC1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O P T I C 1
RRHO
P T I C 2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四、数字基站拉远直放站工作原理
③、环型结构: 网络具有网络自愈能力,在一段光纤出现故障时 可以进行链路倒换 。
OPTIC1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BTS
LIM
OPTIC2
四、数字基站拉远直放站工作原理
④、混合结构: 星型组网和链型组网方式的组合,适用于大型方 案的应用。
O P T I C 1
RRH O
P T I C 2
下行链路
下行下变频 合路器 入 TX1/ RX1 数字滤 波处理 光 发 光 收 数字滤 波处理 下行数字处理及数字光传输 下行上变频 下行功放 双工器
TX/RX1
基站端 上行上变频 TX2/ RX2
数字滤 波处理
光 收
光 发
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的原理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的原理现代都市中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移动通信的无线电信号在其间受到阻挡而衰减,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很难进行正常的通信。
怎样改善该类型覆盖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质量无疑成为城市网络覆盖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现今的CDMA网络中,用于改善如上问题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引入直放站和采用室内分布系统。
1.直放站工作原理什么是直放站?直放站,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属于中继放大设备。
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入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出去,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
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在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滤波器对所拾取的信号进行处理,将滤波后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
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CDMA直放站应用于CDMA移动通信网络中,双向中继无线信号延伸无线覆盖区,实现对特殊地形的覆盖,消除覆盖盲区,调配小区业务,平衡各小区的话务量,在“导频污染”地区强化主导频等等,以达到低成本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的目的。
CDMA移动通信中无线直放站主要由施主天线、重发天线、馈缆系统、直放主机、电源及保护系统以及防雷、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了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原理图。
图表1-1 CDMA移动通信无线直放站原理图1.1直放站常见分类根据使用场合及功能上的差异,通信系统常见的直放站类型主要有:无线同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和移频直放站(1)无线同频直放站下行从基站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向用户方向覆盖;上行从用户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发送给基站。
在上、下行回路中,各使用了多级滤波器,滤除带外噪声和杂散信号,提高上、下行信道之间的隔离度。
(2) 光纤直放站将收到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又恢复成电信号再发出。
直放站工作原理介绍(一)

耦合端 -25dBm
5dB耦合器 耦合器
输出端 36dBm 4w
5dB耦合器 耦合器
输出端 0dBm
耦合端 0dBm
输入端
5dB耦合器 耦合器
输出端 -25dBm
耦合度=5dB,隔离度= 20dB 定向度=耦合度+ 定向度=耦合度+隔离度 定向度=25dB
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
直放站工作原理介绍
(一)
1
amplifier) 放大器(amplifier):用以实现信号放大的电路。
功率/电平(dBm): 功率/电平(dBm):
衡量放大器的输出能力,一般单位用w、mw、dBm来表示。 注:dBm是取1mw作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 换 算 公 式 : 电 平 ( dBm ) =10lg mw 5W → 10lg5000=37dBm 10W → 10lg10000=40dBm 20W → 10lg20000=43dBm 从上不难看出,功率每增加一倍,电平值增加3dBm。
f5f3Biblioteka f1f2f4
f6
三阶互调分析频谱图
5
插损: 插损:
当某一器件或部件接入传输电路后所增加的衰减,单位用 dB表示。
滤波器(filter): 滤波器(filter): (filter)
通过有用频率信号抑制无用频率信号的部件或设备。 。
选择性: 选择性:
衡量放大器工作频带内信号的增益及对带外辐射信号的抑 制能力。-3dB带宽即增益下降3dB时的带宽、-40dB、-60dB 同理。
2
增益(dB): 增益(dB):
指放大器在线性工作状态下, 指放大器在线性工作状态下,最大输入信号电平时的放大 能力,即放大倍数,采用分贝作为计量单位(dB)。 能力,即放大倍数,采用分贝作为计量单位(dB)。 :(A为功率放大倍数) 即:(A为功率放大倍数) 2W信号放大到20W输出 其放大倍数为10 信号放大到20W输出, 10倍 如:把2W信号放大到20W输出,其放大倍数为10倍。 dB=10lgA=10lg10=10*1=10 放大10dB 2W=33dBm 20W=43dBm 即 放大10dB
直放站原理

- 24 -
直放站性能参数
三阶交调 三阶交调是指两个不同频率信号,在某一系统内叠加而产 生的新频率的信号。是一个衡量线性度或失真的重要指标。 GSM系统一般要求小于-36dB。 电源 直放站常用的电源包括:AC220V、DC24V、DC-48V 接头 直放站常规接头为N型母头。
- 25 -
目录
引子 直放站原理 直放站分类 直放站结构 直放站性能参数 直放站优缺点
2011年室分工程系统培训
之直放站原理篇
目录
引子 直放站原理 直放站分类 直放站结构 直放站性能参数 直放站优缺点
-2-
引子
直放站是什么? 直放站怎么工作的? 直放站有什么作用? 直放站有什么优缺点?
-3-
目录
引子 直放站原理 直放站分类 直放站结构 直放站性能参数 直放站优缺点
-4-
直放站原理
ANT
上 行 滤 波 上行推动级 上行低噪放 器 调制解调器
监控单元 监控单元 AC220V 电 源 监控备用 锂电池
GSM MODEM
AC220V 或DC-48V
电
源
监控备用 锂电池
- 18 -
直放站结构
移频直放站
下行支路
选频模块
DT 耦合器
选频模块 选频模块
下行支路
选频模块
选频模块
上行支路
GSM MODEM
覆盖区
BTS 近端机
光纤
远端机
光纤直放站
- 11 -
直放站分类
传输方式--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微 波拉远直放站
移步直放站
- 12 -
直放站分类
传输方式--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微 波拉远直放站
直放站结构原理

直放站设备原理1 直放站简介移动通信直放站是对移动通信信号直接放大的一种同频中继站。
它不改变原信号的频率,也不对信号所携带的信息作任何处理。
当然它会引起一些波形畸变和相位偏移。
在正常情况下这对通信没有明显得影响,但这也正是直放站要避免的问题,尽量使波形畸变更小和相位偏移更小。
我们知道GSM通信由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组成,又因为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频段与方向不同,所要求的信号强度也不同,因此直放机必须具备对上下行信号分别进行处理的能力。
1.1 直放站系统直放站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两个接口。
图9-1 直放站系统第一部分是基站(微蜂窝)。
它的功能是提供下行信号接受上行信号,并对信号作一定处理。
第二部分是直放站。
它是直放站系统的核心设备。
它的功能是对上下行信号作放大处理。
第三部分是目标覆盖区域。
在系统未开通前,目标覆盖区域为移动通信盲区,或目标覆盖区域通话效果很差。
第一个接口是基站(微蜂窝)与直放机的接口。
该接口担负基站与直放机之间的通信任务。
基站的下行信号经过该接口到达直放机;手机的上行信号经过该接口传到基站。
根据实际情况,该接口可以是无线接口也可以是有线接口。
无线接口是通过基站收发天线与直放机收发天线之间的通信实现的。
直放机收发天线通常是收发合一的,一般由高增益的定向天线来担任,如八木天线,平板天线,栅格天线等。
有线接口则是通过电缆将微蜂窝与直放机直接相连而成。
第二个接口是直放机与目标覆盖区域的接口。
该接口只能是无线接口。
它通过重发天线将下行信号发射到空间,供手机接收;同时收集手机上行信号送至直放站。
1.1.1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施主天线(或通过电缆)接收基站下行信号,然后通过环形双工器送入下行滤波器,下行滤波器将滤除下行信号中的部分带外噪声。
之后下行信号进入下行低噪放,下行低噪放具有抑制带内噪声,提升有用信号电平的功能。
低噪放具有60dB的增益。
低噪放的输出再通过下行滤波器滤除带外噪声后由下行功放放大。
直放站的指标调试及整体测试

直放站的指标调试及整体测试直放站由于其投资少,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弱信号区域或信号盲区,已成为无线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这里介绍了直放站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地分析了直放站的各项调试指标,最后还讨论了直放站安装完成后衡量其工作性能必需测量的4项整体指标。
随着挪动通信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挪动用户对蜂窝挪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挪动通信直放站以其有效性和经济性得到广泛应用。
与基站相比,直放站由于其投资较少、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灵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一些弱信号区域或盲区,如电梯、地下车库、宾馆、山上风景区、地铁、隧道等场所,并能有效地改善这些地区的通信质量。
目前,直放站已经成为无线网络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延伸网络覆盖间隔的一个优选方案。
直放站的设计与安装是否合理,对其各项指标的测试就显得及其关键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直放站的工作原理直放站〔Repeater〕的根本功能是一个射频功率增强器,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继设备。
在挪动通信系统中,直放站位于基站与挪动台之间,中继传输两者间的双向射频信号,用来填补基站覆盖盲区或延伸覆盖区。
直放站与基站不同,没有基带处理电路,不解调无线信号,没有容量扩展,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直放站应用原理图2、直放站的指标调试为使直放站安装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尽可能小地减少对其它挪动网络造成干扰,就必须在直放站安装时对以下技术指标进展严风格试。
2.1根本工作频带GSM900直放站的工作频带应满足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
为适应部分站点的特殊需要〔如抑制竞争对手信号或抑制干扰〕,要求宽带直放站的带宽在2~19MHz范围内可调,详细工作频带的设置按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
2.2带内平坦度在直放站输入信号和增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直放站输出端测试在直放站有效工作带宽内的不同频率上最大和最小输出信号的差值〔峰峰值〕。
直放站工作原理介绍

16
应用
17
移频传输直放站
900M→1.5GHz 变频器 BPF 1.5GHz PA
1.5G→900MHz 变频器 BPF BPF 1.5GHz LNA
双工器 微波天线
微波近端机
1.5G→900MHz 1.5GHz LNA 变频器 BPF 900MHz PA 重发天线
双工器 1.5GHz PA BPF
6
应用
7
频段选择直放站
频段选择直放站原理图: 频段选择直放站原理图:
LNA 频段选择器 PA
重发天线 施主天线 DUPLEXER DUPLEXER
频段选择器 LNA
PA
8
工作原理
施主天线将接收到的基站下行信号送到双工器,双工器对信号进 行滤波后将上行信号送到低噪声放大器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 号含有杂散信号这时必需对信号再次进行滤波,为了不影响后级的工 作效率及对其它信号有好的抑制度,必须选择一个有好的波形矩数的 滤波器才可以达到要求,在这么高的频率一般普通的滤波器没办法达 到要求,我们采用中频频段选择器在中频进行滤波才可以达到要求。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中心工作频率可使整个工作频段上移或下移,这样 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将滤波后的信号送到大功率放 大器进行放大,最后信号经双工器再次滤波后从重发天线发射出去对 欲覆盖区进行信号覆盖。移动台的上行信号以同样的工作原理反向进 行放大工作。
9
频率选择直放站
频率选择直放站原理图 :
LNA 信道选择器 分 路 器 信道选择器 合 路 器 PA
重发天线 施主天线 DUPLEXER DUPLEXER
信道选择器 合 路 器 PA 信道选择器 分 路 器
LNA
10
直放站

一.直放站工作原理GSM/CDMA直放站监控系统(监控模块)是监控中心与各部件配合工作的核心控制模块,主要实现各监控点(直放站)的数据采集与传送。
直放站工作原理及监控系统原理如图2、图3所示。
图2直放站工作原理图图3直放站监控系统框图二.室内直放站布线1.室内覆盖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2.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可分为三种: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是以室内微蜂窝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有线接入方式。
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内,在市区中心使用较多,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是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无线接入方式。
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盲区,在市郊等偏远地区使用较多。
直放站(Repeater)在室外站存在富余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Repeater)将室外信号引入室内的覆盖盲区。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改善高话务量地区的室内信号覆盖,微蜂窝是最佳解决方案。
与宏蜂窝方式相比,微蜂窝方式是更好的室内系统解决方案。
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高出许多,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甚小,并且具有增加网络容量的效果。
但微蜂窝在室内使用时,受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使其覆盖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大型写字楼等,如何将信号最大限度、最均匀地分布到室内每一个地方,是网络优化所要考虑的关键。
且微蜂窝方式的弱点在于成本较为昂贵,需要进行频率规划,需要增建传输系统,网络优化工作量大。
因此,对宏蜂窝方式亦或微蜂窝方式的选取,需要综合权衡移动网络和运营商的多方面因素才能定夺。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宏蜂窝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工程施工方便,并且占地面积小;其弱点在于对宏蜂窝无线指标尤其是掉话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vice Antenna
qs[deg] Cable Loss : Ls
Repeater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设备调整与调测
根据最大工作增益低于收发隔离度约13dB,调整直放站增益 使用频谱仪测试直放站输入输出功率
调整增益时,在动态范围内按照从小到大步进调整的方法进行, 但不能超过最大增益Gmax,否则容易使直放站产生过压和自激现 象。 天线的隔离决定了直放站增益的大小,间接决定了直放站是否可 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影响着直放站的覆盖范围。另外,直放站 安装后,隔离度并非不再变化,它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产生 波动。
直放站基本原理及测试
2004、9、12
直放站概述
基本功能—— 同频放大,信号功率增强
下行链路中,从现有覆盖区域内拾取基站信号, 通过带通滤波器,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 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
上行链路中,从被覆盖区域内拾取手机信号以 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 到相应基站。
目的: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站址选择及定位
直放站应安装在基站覆盖边缘(-85~-95dBm) 避免距离基站太近、形成多径干扰 避免距离基站太远,接收信号太小,输出功率不足 业务天线需设置在盲区外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站址选择及定位
确定施主天线及重发天线的安装
测量收发隔离度
天线隔离度要求 ≥ 增益 [上、下链路] + 13dB 天线隔离度 [dB] =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工程设计确认
通过仪器测试及实地通话测试,确认工程方案是否达到原设计要 求,如与原来有较大的出入,需对以下工作重新调整。
◆ 必要时重新确定直放站站址; ◆ 重新调整设备及天馈,使收发隔离度达到预定值; ◆ 重新调整直放站的各项工作参数(如增益等),使其达
到最佳工作状态。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实际安装中,直放站输出功率很难达到+30dBm以上。
空旷区域,直放站的增益很难达到80dB以上。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3) 交调和杂散发射
• 三阶互调、带内噪声、互调抑制 • 带外噪声、无用发射、杂散发射
互调产物、互调抑制比
具有某一特定频率关系的两个或多个 带内信号,由于内部器件的非线形而 互相调制产生的,一般考虑三阶互调 产物。
输出功率: 下行主要考虑覆盖,上行保证基站满意接收。
增益: 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到额定输出功率。
增益调节范围及自动电平控制: 为了保证输出功率稳定和避免输出非线性 。
输入电平 既要保证输出功率,又要保证功放不饱和。
输出功率与增益
覆盖主要取决于直放站反向信道低噪音放大器的性能, 而不取决于直放站的最大输出功率。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前期勘测及理论测算
在基本确定了设备的功率、重发天线的高度后,可对信号覆盖范围作一个 初步的测算
使用拓村经验公式
Lm=69.55+26.16lgf-13.82log(hb)-a(hm)+[449.96.51log(hb)]log(d)
其中: a(hm)为修正因子, 中小城市:a(hm)=2.53hm-3.8; 大城市:a(hm)=3.2[lg(11.75km)]12-4.97 Hb为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为移动用户天线高度,取hm=1.5m, 则a(hm)=0,通过路径损耗Lm可以测出 覆盖距离。
total noise level at BTS given 1 repeater (8 dB NF) repeater noise (NF = 5 dB) at BTS.
total noise level at BTS given 1 repeater (5 dB NF)
-110
Noise at BTS (dBm) -1 2 -1 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dB 6-11dB
一般取直放站1dB P0 压缩点回退6--11dB所 对应的输出功率
pin
三阶互调截获点
IP3 = P0 + IMD
OIP 3
P0
用于衡量放大器抑制 三阶互调产物的能力。
IM3
pout
三阶互调输出特性曲线 三阶互调截获点 放大器特性曲线
IMD
IIP 3
pin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直放站要充分发挥其性能需具备的条件
要有好的天线 (旁瓣抑制高) 要好的地形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施主天线和服务天线间的隔离 选择适当的施主小区 正确的频率规划 恰当的参数设置
谢谢!
(23-07)
BTS
直放站的种类
• 传输信号:GSM/CDMA • 安装场所:室外型和室内型 • 传输带宽:宽带(带宽可调)和选频(信道选择) • 传输方式:直放式、光纤、移频 • 耦合方式:空中耦合、直接耦合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1) 工作频带、带宽、带内波动和带外抑制 (2) 额定(最大)输出功率、额定(最大)增益(及增益调节范围、自动增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路测优化 根据网络规划、覆盖要求、路测覆盖范围,调
整转发天线的水平角度、俯仰角度和直放站增益, 达到直放站理想覆盖。
在覆盖公路、隧道等带状区域时,可调整角反 射器角度,通过控制波束宽度来满足对该区域的 理想覆盖。
路测时,应识别基站信号、经直放站放大后的 信号、相邻基站信号,并作好相关记录
Noise Margin (dB)
-130
增益和信噪比的关系
直放站饱和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Repeater -50 Output
-60 -70 -80 -90 -100
-110 Noise
-120 Off
-130
70 dB Gain Off
80 dB Gain
Off
D [km] qp[deg]
馈线损耗[Ls] – 业务天线旁瓣增益 qs [dBi]
Pick-up
+电波损耗Lo Nhomakorabeas[dB]
–
施主天线旁瓣增益
qp
[dBi]
+
Antenna Cable
馈线损耗[Lp]
Loss : Lp
避免天线安装在可见范围内 收发天线垂直分开也有助增加隔离度 建议使用高增益定向天线 使用定向性好,在qs和qp方向上增益低
GSM、CDMA光纤射频直放站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F1 业务天线
MS F1
光纤近端机
光纤远端机
基站
MS
光纤直放站组网原理图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GSM、CDMA移频直放站
F1
b
BTS
a g
F2
直放站业务区
F1
近端机
远端机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前期勘测及理论测算 站址选择及定位 确定施主天线及重发天线的安装 测量收发隔离度 设备调整与调测 路测优化 工程设计确认 直放站上下行平衡的说明
直放站工程设计与调测
前期勘测及理论测算
◆ 根据覆盖要求确定设备具体安装站址,准备 前期的基础 工程,如铁塔、机房、供电、接地等;
◆ 确定需要转发的基站载频号,并测试接收点信号 场强值;
◆ 根据场强值初步确定使用设备的类型,天线的使 用类型,天线的安装高度及位置;
◆ 通过计算预测设备的工作增益、最大输出功率值; ◆ 根据设备的输出功率及重发天线的类型预测设备 开通后的覆盖范围及覆盖效果。
益控制范围)及输入电平。 (3) 交调和杂散发射 (4) 传输时延信号通过直放站后,可能产生传输时延。 (5) 噪声 (6) 电压驻波比 (7) 操作维护管理、监控要求 (8) 安全要求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1) 工作频带 增益
宽 带(或带宽可调) 信道选择(选频)
频率
直放站的主要作用
• 扩大基站覆盖范围、室外盲区覆盖 • 提高信号质量,改善通话效果 • 室内覆盖信号源、话务量重新分配 • 减少基站数量
直放站应用场合
话务量重新分配(一)区域分配
高话务小区 低话务小区
话务量重新分配(二)时域分配
写字楼
(07-
17)
饭馆、剧院、健身房等场所
(18-23)
俱乐部
三阶互调产物 IM3
2f1-f2 f1 f2 2f2-f1
IMD = IM3 - P0
P0
三阶互调产物 IM3(dBm)
IMD (dBc)
2f1-f2 f1 f2 2f2-f1
载波功率电平与最高互调干扰 功率电平之比,衡量直放站抑 制各种干扰的能力
OUT P
输出功率1dB压缩点 用于衡量功放的线性
(4)传输时延信号通过直放站后,可能产生传输时延。
• 时延扩散(15 µs ,A+B-C小于3公里)
Repeater(时延5µs)
A
B
BTS
C
MS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5) 噪声
Noise level at BTS v/s Noise Margin
repeater noise (NF = 8 dB) at BTS. -90
90 dB Gain
直放站的基本技术要求
(6)电压驻波比 保证有效的功率传输
(7)操作维护管理、监控要求 按照运营商要求
(8) 安全要求 接地、防雷、耐压、绝缘、电磁兼容等要求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GSM、CDMA无线射频直放站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GSM、CDMA无线射频直放站组网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直放站上下行平衡的说明
上下行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