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绿色建筑实践案例,探讨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沃尔玛绿色超市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绿色超市项目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高效节能照明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沃尔玛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绿色超市还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案例二: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是一座绿色建筑的科研机构。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研究中心还通过展示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向公众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价值。
案例三:德国柏林国际机场德国柏林国际机场是一座绿色建筑的交通枢纽。
该机场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如太阳能光伏板、地热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机场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还提供了更舒适、健康的旅行环境,提升了旅客的满意度。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然而,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和策略,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个人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选择绿色建筑产品和服务。
总之,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优秀绿色建筑实例

世界优秀绿色建筑实例
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1.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像素大厦”:这栋建筑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碳中和办公建筑,所有的电力和水都是就地自行产生的,并且获得了美国LEED标准下的102个要求,是迄今为止全球LEED最高得分。
2. 澳大利亚悉尼的“悉尼垂直花园”:这座建筑由两座相互连接的塔组成,悬停的悬臂支撑着更高的塔楼最豪华的顶层公寓,设计独特。
3.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巴西明日博物馆”:其灵感来自于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的凤梨花,独特的悬挑屋顶、反射水池和骨骼结构是里约热内卢的明日博物馆对科幻、未来的最佳体现。
4. 加拿大温哥华的“温哥华会议中心”:它是同类建筑中第一个获得双重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先地位)白金认证的建筑。
5. 美国马萨诸塞州福尔河地区的“John 健康科学大楼”:这栋建筑总建筑面积50,628平米,利用循环经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足迹。
6. 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院的“Glyndebourne槌球馆”:这座建筑结合当地废物材料和可逆设计,允许建筑物拆卸并重复使用其组件。
7. 中国上海的“天安千树”:位于苏州河畔,这些柱子中含有雨量传感器,可为外部植物智能灌溉。
8.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设计的“SDE4大楼”:这是一个占地8500平方米的6层多学科空间,也是新加坡第一个新建的净零能耗建筑,SDE4大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巨大的悬挑屋顶,上面装有1,200多个光伏面板,利用太阳能来满足整栋建筑的供电需求。
9.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新机场航站楼:也是一座绿色建筑,采用了多种节能和环保设计。
这些绿色建筑实例不仅展示了人类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内一些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
1.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也被称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座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地源热泵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环保,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这座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高效节能玻璃、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高效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深圳万科云城深圳万科云城是一座大型住宅小区,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小区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绿色屋顶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小区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是一座大型教育建筑群,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典型案例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典型案例那咱就来说说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典型案例吧。
一、上海建科中心。
1. 节能设计超酷。
这建筑的外表皮就像一个超级节能的护盾。
它采用了可调节的遮阳系统,就像给大楼戴上了一副能自动调节光线的墨镜。
夏天太阳大的时候,遮阳板自动调整角度,把强烈的阳光挡住,这样室内就不会被晒得滚烫,空调就不用拼了命地制冷,能省好多电呢。
建筑的屋顶也不简单,那可是一片绿色的小天地。
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这绿色屋顶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冬天,它就像给大楼盖了一层温暖的被子;夏天,又像一把大伞,把热气挡在外面。
2. 水资源循环利用超棒。
这里有一套很厉害的雨水收集系统。
一下雨,雨水就像被邀请的客人一样,被收集到专门的水箱里。
这些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用来浇灌屋顶的植物、冲洗厕所之类的。
就好像大楼自己有个小水库,把大自然的馈赠合理利用起来,不浪费一滴水。
3. 室内环境超健康。
室内通风设计得非常巧妙。
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让新鲜空气在楼里欢快地流动。
不像有些大楼,里面的空气总是闷闷的。
而且建筑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环保材料,没有那些会释放有害气体的家伙,在里面工作或者参观就像在森林里呼吸一样清新舒畅。
二、成都的中建滨湖设计总部。
1. 被动式节能超厉害。
这个建筑很会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节能。
它的朝向和布局就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棋局。
建筑的朝向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阳光,冬天让阳光多多地照进来,就像给大楼做免费的阳光SPA,室内暖烘烘的。
而夏天呢,又能巧妙地避开强烈的直射阳光。
墙体的隔热性能也很强。
就像给大楼穿了一件厚厚的隔热服,外面再热,里面还是能保持相对凉爽的温度,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频率。
2. 可再生能源利用超有创意。
在大楼的周边或者屋顶,有不少太阳能光伏板。
这些光伏板就像一群小太阳收集器,白天的时候把阳光转化成电能,给大楼提供照明、办公设备用电等。
感觉大楼就像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电站,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前列呢。
工程施工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享

工程施工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享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在工程施工领域正逐渐成为主流。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案例,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工程施工中实现绿色理念的。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令人瞩目的摩天大楼,也是绿色建筑的杰出代表。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绿色技术和措施。
首先,大厦的外观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了双层幕墙结构。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空调能耗,还能增加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外幕墙采用了超白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隔热性能,内幕墙则使用了可调节的遮阳板,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灵活控制室内光线和温度。
其次,大厦在能源利用方面表现出色。
安装了大规模的风力发电设备,利用高空的强劲风力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
同时,还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土壤的温度调节,实现高效的供暖和制冷。
此外,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也被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优先选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的密封性和保温性能,降低了能源泄漏的风险。
案例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将植物与建筑完美融合的绿色奇迹。
这个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生态和可持续性。
花园中的植物大多是本地物种和适应热带气候的植物,减少了对灌溉和养护的高要求。
建筑结构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不仅美观,而且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建筑的通风系统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自然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了机械通风的能耗。
在能源方面,大量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花园的照明和设备运行提供电力。
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也十分完善,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关于绿色建筑的案例

关于绿色建筑的案例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
以下是一些关于绿色建筑的案例:
1. 南京绿地缘江国际生态城: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是一个集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城。
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绿色建材等,以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斯达尔市的零碳城市:该项目是一个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的城市,目标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零排放的城市。
项目包括办公楼、住宅、商业中心、公园等设施,都采用了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3. 德国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该教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在二战中被摧毁。
重建的教堂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装置、绿色屋顶等,以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4. 印度班加罗尔的IIMB-IBS中心:该中心是一座集教育、培训和会议于一
体的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绿色建材等。
该中心的建成也对印度的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些案例只是世界各地绿色建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的绿色建筑出现。
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案例案例一:垂直森林大厦。
这个建筑可太酷了,就像把森林搬到了城市里的大楼上。
设计师脑洞大开,整栋大厦的外立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植物。
你想啊,住在这楼里的人,早上一推开窗户,就像住在树屋里一样,能闻到清新的植物香气,还能看到小鸟在窗外的树枝上跳来跳去。
从绿色建筑的角度看,这些植物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
它们就像一个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大楼里的空气质量超级棒。
而且,植物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呢。
夏天的时候,大楼就不会被太阳晒得滚烫,这样就能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省能源。
在雨水收集方面也很厉害,植物的叶子和土壤可以储存一部分雨水,慢慢释放到大楼的水循环系统里,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案例二:太阳能小屋。
有个参赛作品是太阳能小屋,这小屋长得就像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它的屋顶和外墙都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就像小房子的能量翅膀。
白天的时候,太阳能板把阳光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这样一来,小屋里的照明、电器设备啥的都可以用这些清洁能源供电。
这小屋的设计还很注重保温。
墙壁采用了特殊的隔热材料,就像给小屋穿上了一件保暖的厚衣服。
冬天,屋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出去;夏天,外面的热气也不容易进来。
窗户的设计也很巧妙,采用了双层玻璃,中间有特殊的气体填充,既能隔音又能保温隔热。
而且小屋的布局很紧凑合理,没有多余的空间浪费,让人在小小的空间里也能生活得很舒适。
案例三:生态水上社区。
想象一下,一个建筑群落建在水上。
这个竞赛案例中的水上社区就像漂浮在水上的绿色小岛。
建筑的基础结构采用了环保型的浮力材料,确保整个社区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
社区里的房屋设计都考虑到了与水的互动。
屋顶是倾斜的,上面覆盖着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吸收雨水和净化空气。
房屋的外立面有特殊的通风系统,利用水的温度调节室内温度。
比如说,夏天的时候,水面温度比较低,通风系统能把凉爽的水汽引入室内,让屋里很凉快。
在交通方面,居民们主要靠水上交通工具出行,像小船之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物理学研究表明,使用者对于建筑 空间的热舒适性不是一个恒定的指标而是一 个区域,并且这个区域还由于季节、服饰、 使用者的不同发生一定偏移。这也就是说, 单纯使用机械空调措施并不能满足使用者舒 适度的要求,而且大量消耗能源。营造缓冲 空间就是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区别,针对不 同使用频率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处理的设计 原理。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常常把辅助空 间或不能使用的消极空间作为缓冲空间来保 证主要使用空间的舒适度,主要表现为几种 策略:
托马斯·赫尔佐格更关注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基础上自身的节能程度、技术的精确性和高 效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来达到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托马斯说:“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和阳光,其真正的目标是为了节 省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中庭空间能量交换图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3) “温度洋葱”的措施
•
就是按照不同的使用温度要求,
把不同使用空间从内向外依
次布置。通过设置具有梯度的空间, 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在Pfalz的小别墅项目中,将
需要保持较高温度的洗澡间置于
建筑最深处,其他空间依次布置, 最外层还设置太阳房作为室内外
狭窄渠道后速度骤然增加的现象)而大空间出风口的上部常设有阻流式封盖
板,其作用不仅是遮挡保护出风口,还由于其一定距离,且设计成中间下部
凸出的形式,形成文丘里效应极大促进室内空气流出。另外,在进行通风设
计时,由于大厅规模及使用性质不同,进风口的位置也选用了不同的形式
(一般进风口在建筑下部)。如汉诺威26号展厅项目中,新风从距离底面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1)北向光线的利用
•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
太阳热量。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
作用,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作
品中被大量使用把北向光线均匀引
入室内。
在汉诺威26号展厅中,为了给高 大展览空间提供质量的均匀照明,
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 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反射 板”而引入更远的公共区域,
使用时再 供能
使用频繁,持续供能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根据空间使用频率鲜明
划分空间。与卫生间节 水方式类似。
(2)中庭空间的营造
一:中庭空间由于温室效应能在冬季发挥重 要的保温作用。
但常常因夏季过热需降温பைடு நூலகம்消耗大量的能源。
赫尔佐格策略: 利用空间高度以形成足够的温差来带走热气
流,同时维护 • 结构一定要真正起到遮阳的作用
自然通风是在满足建筑换气量的同时并不增减额外能耗而是建 筑降温,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相对于现今大量使用的机械通风和 制冷来说,自然通风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低效的缺 陷。
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织自然通风, 另一方面也把机械通风作为必要的补充,进而满足室内舒适度的要 求。这里重点分析其组织自然通风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一般建筑 的通风,大厅型空间的通风,高层建筑的通风。
诺曼福斯特
一:适宜的室内温度,湿 度
二:尽可能多的自然采光 (减少人工照明能耗。)
三:自然通风(减少机械 通风能耗)
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 行总部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中庭自然采光。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室内绿化 与中庭采 光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生态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的作品
托马斯·赫尔佐格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中除了运用各种新材料、新构件、新系统之外,也一直 在研究和开发更新、更生态、更合理的材料、构件和系统,如:佩托卡波那外墙体系、菲舍尔立 面组装系统、日光栅格系统等。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1)一般建筑的通风
•
小体量建筑的自然通风往往采取直接利用外窗进行空气交换的方式。同时,
也有利用内部空间的得热不同,即热压通风(由于空间内不同的温度而产生了
热空气向冷空气处流动的现象)而进行的通风设计。
在著名的雷根斯堡住宅中,南向的玻璃温室,在冬季,发挥白天收集储存热
量、晚上释放热量、阻隔室外寒气的缓冲空间作用;在夏季,则因下部空气受 热升温而向北侧上部出气口运动的气流,并把室内多余热带走。
• 在霍次大街住宅开发项目中,在寒冷冬季,中庭
收到太阳辐射而温度升高,能大幅度的减少临近住宅 的取暖能耗;而夏季余量能够透过大厅屋顶上的开口 排出室外,同时凉爽的空气从底层进入,以保证建筑 能在夜里冷却下来。中庭空间发挥了良好的热缓冲的 作用,从而使住宅空间的热环境相对稳定,从而节约 能源供给。
霍次大街住宅中庭
缓冲空间,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2 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能源,
还是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要求。伴随着 现代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建筑空间往往忽视了对 自然光的利用。
但是,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随着过多的 热量引入。因此,协调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 格作品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北 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换。
从而使光线均匀分布。
在林茨的设计中心项目中,通过
在屋顶上的一种塑料格栅,将北面
光线反射、折射进入室内,而将南 侧直射光线过滤,这样就使展示区 获得高标准的采光,且不牺牲室内 热舒适度,也不增加额外能耗。
汉诺威26号展厅
折射,反射改变光线线路,特定材料 使光线均匀分布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林茨的设计中心
3 自然通风的组织
夏季白天(反射遮阳,空气流 通带走热量)
冬季白天(储蓄热量)
夏季夜晚(热压通风--热----冷流动)
冬季夜晚(释 放白天储热)
雷根斯堡住宅冬绿色夏建通筑风经分典析案图例
(2)大厅型空间的通风
•
大体量的建筑空间仅靠热压通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的促进自然通风,
风压通风常常与热压通风一起发挥作用。在(气流从开阔高出通风口处进入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1)鲜明的空间分区
•
赫尔佐格的作品总是把使用频率较少的辅助空间置于北向,利用保温良好的材料形
成封闭空间。这样的缓冲空间既可以遮挡北来的寒风侵袭,也由于分时供能而最大现对
的节约了能源。在青年教育中心的平面布局中,经常使用的客房空间置于在南向,而辅
助的卫浴布置在北向,仅在使用时快速升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