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摘果子
小班摘果子教案15篇

小班摘果子教案小班摘果子教案15篇小班摘果子教案1活动目标:1.能随乐曲的节拍做手腕转动的动作。
2.能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1.《摘果子》视频:(1)果农采摘果子;(2)果实丰收。
2.《摘果子》音乐cd。
活动过程:1.播放果农采摘果实的视频,激发幼儿“摘果子”的兴趣。
请幼儿观看视频,说说果园里的人们在干什么,感受果农摘果子时的喜悦心情。
2.观察、交流、尝试,引导幼儿模仿、学习摘果子动作。
(1)讨论:摘果子时手的动作是怎样的?摘下来的果子要放到哪里?小结:摘果子时,手臂要伸出去,手腕从外向里、用力地转动一下。
果子就摘下来了。
摘下来的'果子要放到筐里。
(2)鼓励幼儿伸出手臂,转动手腕,学习摘果子、放果子的动作。
(3)播放《摘果子》乐曲,带领幼儿随音乐节奏做摘果子、放果子动作。
(4)讨论:怎样摘到不同位置的果子?引导幼儿变换方位,随乐曲节奏在身体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左摘果子动作。
3.创编动作,丰富表现。
(1)引导幼儿讨论:摘果子时,除了摘果子的动作外,还会做些什么动作?是怎么做的?请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擦汗、抱筐、高兴”等动作,教师加以提炼,全体幼儿模仿学习。
(2)播放乐曲,鼓励幼儿随乐曲节奏表演创编的动作。
4.教师组合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5.播放果实丰收视频,请幼儿欣赏果实累累的画面,感受丰收的喜悦。
小班摘果子教案2一、目标:1、激发婴幼儿有参与游戏的愿望。
2、初步发展婴幼儿的跑、跳动作。
3、促进婴幼儿大脑皮层的运动能区和脑干的前庭神经核的发展。
二、准备:小猴挂饰每人一个,猴爸、猴妈挂饰各一个,果子若干,萝筐一个。
三、过程:(一)导题:1、交代身份:师A:"我是猴妈妈。
"师B:"我是猴爸爸。
""婴幼儿们都是猴婴幼儿。
"(二)游戏《摘果子》1、猴妈:"今天天气可真好,猴爸爸,咱们带猴婴幼儿们到山上去摘果子吧。
小班语言《摘果子》教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果子的名称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喜欢参与活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摘果子》:讲述了一个小动物摘果子吃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各种果子的名称和特征。
2. 歌曲《摘果子》:通过歌曲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果子的名称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水果图片、实物果子、篮子等。
2. 材料:各种果子、水果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观察各种果子,引导幼儿说出果子的名称和特征。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摘果子》,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果子名称和特征。
3. 歌曲学唱:教唱歌曲《摘果子》,让幼儿在唱歌中进一步巩固果子名称和特征。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模拟摘果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和歌曲,强化果子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更多果子,了解果子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果子,并涂上颜色。
3.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摘果子》,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和说出果子的颜色和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内容:1. 故事《摘果子》:通过故事让幼儿学习果子的颜色和形状。
2. 手工活动:制作彩色果子的手工作品,巩固幼儿对果子颜色和形状的认识。
八、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水果图片、实物果子、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
2. 材料:各种果子、水果盘、画纸等。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观察各种果子,引导幼儿说出果子的颜色和形状。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摘果子》,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果子颜色和形状。
3. 手工活动:指导幼儿制作彩色果子的手工作品,巩固幼儿对果子颜色和形状的认识。
小班语言《摘果子》教案

小班语言《摘果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教材《摘果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物们帮助小猴子摘果子,以及小猴子请朋友们分享果子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友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果树道具等。
学具:学生自带水果、分享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扮演动物角色,模拟摘果子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节。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和图片,讲述小猴子请朋友们摘果子,并分享给其他动物的故事。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分享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懂得分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友善品质。
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自带水果,进行分享活动。
教师发放分享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分享的水果名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情节、角色名称、分享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故事角色和情节:本节课的语言教材《摘果子》讲述了小猴子在果园里摘果子,邀请朋友们一起分享果子的故事。
故事中的角色包括小猴子、小鸟、小兔子、小刺猬等。
这些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性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
2. 语言表达能力:教材通过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
幼儿园小班教案《摘果子》(4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摘果子》(4篇)幼儿园小班教案《摘果子》1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愿意尝试用比较合适的动词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感知它们摘果子的先后顺序。
2、知道和朋友分享果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故事《小老鼠摘果子》PPT;视频。
经验准备:认识故事中常见的动物,能正确说出他们的名称,尤其是“海豹”。
活动过程一、倾听故事,愿意尝试用比较合适的动词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师出示单幅图画P1:果树和老鼠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如果讲到树,教师补充:这是一棵果树。
追问:树上有多少果子呢?——引导幼儿一起来数一数树上果子的数量;如果幼儿讲到老鼠,继续提问:小老鼠在想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大老鼠图片,便于幼儿观察,重点指导幼儿观察老鼠的表情])(2)教师:有一天,一只小老鼠来到一棵果树下,它看到这些果子红红的,真想吃呀!(3)师:小老鼠很想吃,可是它为什么不摘呢?(小老鼠很小,够不到)(4)过渡:可是许多小动物等不及想吃果子,它们是谁?是怎么摘果子的呢?2、教师出示《小老鼠摘果子》动画前部分,看完提问(重复上面提问):你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摘果子了,它们是谁?是怎么摘果子的?PPT:幼儿说到一个点出一个小动物,放大它摘果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A:小鸟单幅动物形象图片。
师:它是怎么摘果子的?(幼儿讲述,教师在幼儿的话上补充: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说“衔走一颗果子”?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说;加上肢体动作完整学说句子“小鸟飞过来,衔走一颗果子”;“有的小鸟忘了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了,没能成功衔走果子,我们再来试一试,好吗?”再次边说边做动作,加深幼儿对动词“衔”的理解。
)师:现在树上还有几颗果子?(点数,现在树上还有6颗果子)B:大象单幅动物形象图片。
师:是怎么摘果子的呢?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吗?大象长鼻子一伸还是没有摘到果子呀,他还要做什么动作呢?(重点帮幼儿提炼丰富词汇“卷”)——个别讲述分男、女说;集体说,引导幼儿说一说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边做动作,边说。
小班语言《摘果子》教案

小班语言《摘果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摘果子》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在果园里摘果子的经历,通过描述小猴子与各种果子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言表达和词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懂得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生词和短语的掌握,以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故事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关爱他人、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果子模型、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展示果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调动课堂氛围。
2. 故事讲解:教师出示故事书,一边讲解一边展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跟读。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果子模型,让学生观察果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果子的外观、颜色、味道等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果子,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如:“这个果子是圆圆的,红色的,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5. 随堂练习:学生按照例题,用自己的话描述手中的果子,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展示,其他成员补充描述。
每组完成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摘果子》2. 生词和短语:可爱、小猴子、果园、摘果子、互动、关爱、分享等。
3. 描述果子的语言模板:这个果子是(形状),(颜色),吃起来(味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喜欢的果子,并说明理由。
示例答案:我喜欢草莓,因为它形状可爱,颜色红润,吃起来酸甜可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表达。
小班语言活动《摘果子》案例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摘果子》案例与反思《摘果子》是一种小班语言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描述果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和分析一次小班进行《摘果子》活动的案例,并对活动进行反思,以期提供对小班语言活动的指导和启示。
一、活动目标通过《摘果子》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五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假果子,如红苹果、黄梨子、绿西瓜、紫葡萄等。
2.准备五张果子图片,与假果子对应。
3.准备白纸和颜色笔,供幼儿观察和描述果子的形状和颜色。
三、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教师将五张果子图片分发给每个幼儿,引导他们看图猜果子的形状和颜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步:观察果子教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拿出五颗假果子,让幼儿仔细观察果子的形状和颜色,并用白纸和颜色笔记录下来。
第三步:比较观察结果教师请幼儿逐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果子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不同果子的特点,鼓励他们用形容词来描述果子。
第四步:摘下果子教师将假果子挂在树枝上,并邀请幼儿模拟摘果子的动作,同时口头描述自己摘到的果子。
第五步:形容果子教师引导幼儿用形容词描述自己摘到的果子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第六步:总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和句型。
四、活动案例在一次小班进行《摘果子》活动中,我观察到了以下情况和现象:1.幼儿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对于活动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在观察果子的时候,他们仔细观察果子的形状和颜色,并尽量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果子的特点。
2.幼儿在描述果子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幼儿能够准确地用形容词来描述果子,如“圆圆的”、“红红的”、“长长的”等;有的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果子,如“这个是红色的苹果”等。
3.幼儿在模拟摘果子的动作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他们能够准确地模拟摘果子的动作,并用口头的方式描述自己摘到的果子。
《摘果子》小班教案

《摘果子》小班教案《摘果子》小班教案(通用14篇)《摘果子》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动作进行模仿。
2、知道小动物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3、感受小老鼠和海豹互相帮助摘到果子的快乐心情。
4、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5、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PPT,flash2、经验准备(1)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律动《摘果子》3、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会用叼、卷、扫等动作模仿动物摘果子的动作。
活动过程一、导入:1、律动进场(摘果子)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做的律动是什么?(摘果子)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物们是怎么摘果子的?2、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
二、逐段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1、有一天小老鼠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长了7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小老鼠看到树上红红的苹果。
(1)小老鼠会怎么想呢(观察图片并讲述:小老鼠想吃苹果)?(2)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苹果又香又甜)?(3)你觉得小老鼠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小结:小老鼠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
2、小老鼠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有只动物来摘苹果了。
(1)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鸟)(2)小鸟能够摘到苹果吗?(能)它是怎么摘苹果的?(小鸟飞过来用嘴叼走了一个苹果。
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个苹果)小老鼠看到小鸟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观察图片:小老鼠想,我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
)说着小老鼠在干吗呢?(小老鼠用胳膊像小鸟一样扇了几下。
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
)3、谁又来摘苹果了。
(大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象是怎么摘苹果的?(大象长鼻子一伸卷走了一个苹果,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苹果)小老鼠看到大象摘到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长的鼻子就好了。
小班绘本教案《摘果子》

小班绘本教案《摘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绘本教材《摘果子》,主要围绕第一章“果园里的秘密”和第二章“摘果子的乐趣”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学会表达对水果的喜爱;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水果,知道水果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通过故事情境,教育幼儿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表达对水果的喜爱,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摘果子》、水果卡片、磁性黑板、挂图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果园,观察各种水果,引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绘本《摘果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水果和人物。
3. 活动一:水果认知。
教师展示水果卡片,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
4. 活动二:观察力训练。
教师给出一些水果的局部图片,让幼儿猜测是哪种水果。
5. 活动三:表达能力培养。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说明原因。
6. 活动四:实践操作。
教师分组让幼儿进行摘果子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挂图展示各种水果,旁边标注水果名称。
2. 黑板右侧:用磁性卡片展示故事《摘果子》的主要画面。
3. 中间部分:用大字书写教学重点,如“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分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水果,并用文字描述它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参观超市的水果区,了解更多水果知识。
同时,开展以“分享”为主题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摘果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会用叼、卷、扫等动作来模仿动物摘果子的动作。
活动难点是:在提问幼儿“是哪个动物摘走了果子?”,“他是怎么摘走果子”时,不仅要求幼儿能说出词汇,还要说出完整的句子,并且还要用动作表现出来。
总之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主动探索------幼儿发现-----幼儿模仿-----教师小结。
课标理解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有所提高,模仿是这个时期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再根据《纲要》中语言的要求设计了以下目标:学习简单的动词,模仿动词所表达的动作。
渗透目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动作进行模仿。
2. 知道小动物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3. 感受小老鼠和海豹互相帮助摘到果子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PPT,flash
2. 经验准备: (1)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律动《摘果子》
3. 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会用叼、卷、扫等动作模仿动物摘果子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进场(摘果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做的律动是什么?(摘果子)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物们是怎么摘果子的?
2、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
二、逐段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1、有一天小老鼠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长了7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小老鼠看到树上红红的苹果。
(1) 小老鼠会怎么想呢 (观察图片并讲述:小老鼠想吃苹果)?
(2) 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 (苹果又香又甜)?
(3) 你觉得小老鼠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
小老鼠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
2、小老鼠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有只动物来摘苹果了。
(1)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鸟)
(2)小鸟能够摘到苹果吗? (能)
它是怎么摘苹果的?(小鸟飞过来用嘴叼走了一个苹果。
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小鸟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
(观察图片:小老鼠想,我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
)
说着小老鼠在干吗呢?(小老鼠用胳膊像小鸟一样扇了几下。
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
)
3、谁又来摘苹果了。
(大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象是怎么摘苹果的?(大象长鼻子一伸卷走了一个苹果,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大象摘到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长的鼻子就好了。
)
说着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使劲地拽鼻子,可是怎么也拽不长。
)
4、是谁又来摘苹果了?(蛇)蛇是怎么摘苹果的?(蛇绕着树爬呀爬,咬下了一个苹果。
树上还有几个苹果?)(4个苹果)
5、小老鼠是在学谁的样子?(猴子)
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上树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3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猴子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
(小老鼠想,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有多好呀。
)
小老鼠在干吗?(小老鼠慢慢的爬上了树,刚爬了一半就滑下来了。
)
6、看,谁又来摘苹果了?(鳄鱼)鳄鱼是怎么摘苹果的?(鳄鱼长尾巴一扫扫下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2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鳄鱼拿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而有力的尾巴就好了。
)
学学这些动物摘苹果的样子。
小结:
大象、蛇、猴子、鳄鱼都摘到了苹果。
可是小老鼠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
也不像猴子会爬树。
更没有鳄鱼那么长而有力的尾巴,还是摘不到苹果。
7、小老鼠摘苹果
(1) 看到树上的苹果只剩下两个了,小老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急的快要哭了)
(2) 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小老鼠摘到苹果呢?
(3) 小朋友你们看,海豹来了,小老鼠请海豹帮忙,可是海豹也没法摘到果子,小老鼠灵机一动对海豹说:你不是会顶球吗?请你把我顶在你的鼻子上往上抛,那样我就会摘到果子啦。
于是海豹把小老鼠顶在自己的鼻子上往上一抛,小老鼠顺势一跃就摘到了果子。
(海豹像顶球一样,把小老鼠顶起来,所以就摘到苹果了。
)
三、播放flash,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次故事
四、情感提升:
小老鼠为什么要给海狮一个苹果?(让幼儿们自由讨论)
师:是的,海豹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老鼠,把小老鼠送上了高高的苹果树。
这才让小老鼠摘到了苹果。
小老鼠没有忘了感谢帮助过它的朋友,所以要给海豹吃一个苹果。
师:小朋友们,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你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的方式,分享快乐的心情)师:小老鼠聪明吗?以后我们要像它一样,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请你们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教教他们小动物是怎样摘果子的,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主要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动作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图片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很集中。
语言活动《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内容简洁易懂,天真童趣。
故事中的动物朋友都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有小鸟、小猴子、大象、蛇、鳄鱼、海豹和小老鼠。
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示范、鼓励、表扬等方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用动作模仿各种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中,我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一条明线是: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来摘果子?是怎样摘果子的?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学一学,理解动词:叼、卷、咬、摘、扫,帮助他们梳理小动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条暗线是:引导幼儿观察果子的数量由多
到少的变化,小鸟摘掉了一个、大象卷走了一个、蛇咬掉了一个,果子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到最后剩几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下的小老鼠表情的变化,如:当小鸟、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样?它做了什么动作?后来小猴子、鳄鱼也来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样表现的?从小老鼠表情的变化中,让幼儿了解它心理着急、特别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种急切的心理。
故事的最后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树下一起吃苹果时,我对幼儿进行了分享教育,通过海豹帮助小老鼠摘果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
设定的目标完成了,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的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