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描写之心理描写教案及反思
作文班教案之心理描写

作文班教案之心理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手法,丰富作文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定义:通过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情绪等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一种描写手法。
2. 心理描写的作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3. 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等。
三、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手法。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把握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如何将心理描写与其它描写手法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
2. 提问:你们觉得哪种描写手法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物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心理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等。
3. 举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作文素材,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
2.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片段。
2.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作文的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心理描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尝试将心理描写与其他描写手法相结合,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提供几个作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心理描写的运用,以及其对人物形象和作文情感表达的影响。
七、心理描写的练习1. 编写场景:给学生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以心理描写的方式,描述场景中的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心理描写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有机结合,形成生动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作为示范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生动的人物心理描写作文,引发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示范:教师展示自己写的心理描写片段,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
5. 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选取一个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借鉴。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在心理描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改进。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描写的技巧。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描写案例和练习机会。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进行心理描写。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作文内容。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心理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等心理特征。
2. 心理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增强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3. 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表情动作体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3. 示例: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片段,提高作文的质量。
2. 收集一些心理描写的优秀作文,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描写技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心理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心理描写的作品,讨论其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
3.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心理描写,培养写作习惯。
七、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心理描写案例库:收集各类心理描写的优秀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正文】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全面展开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训练。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写人心理描写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高年级学生,建议分为三节课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元素,如:情感、动作、形象和语言;3.分析实例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4.通过练习和创作,提升写人心理描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基本要素;2.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引导思考:为什么文学作品需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2.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PPT演示,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素,包括情感描写、动作描写、形象描写和语言描写。
3.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效果。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手法和细节,加深对心理描写的理解。
4.练习训练(30分钟)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和人物,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练习。
要求学生注重描写细节、感情表达和形象塑造等方面,使描写更加生动和真实。
5.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人物,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的方式,如随笔、短篇小说等,将所学的心理描写技巧融入其中。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强调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2.选取的文学作品文本;3.学生练习和创作材料。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课堂发言、作品评阅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

小学作文之心理描写教案心理描写写作指导XXXXXX【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师:著名作家XXX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在我们文学殿坛里面,其实像XXX那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彩地描绘出各色人物和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的例子多得数不清。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尝试一下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
(板书课题)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探讨,我们笔下的心理描写会更出色。
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的课堂,与以前不同,多了很多来听课的老师,你能够用一句话或用一个词来说出你的心情?(紧张、担忧……)师:其实,老师今天上课的心情也不能平静。
所以我也写了一段文字,想表明自己在上公开课之前的心理活动。
请同学们读读我的心声,评评我的心理描写写得好不好。
(幻灯片展示:我的心情很复杂。
可是上一堂公开课,是一次难得的研究交流机会,我既高兴又担心,这堂课能否上好?左思右想,最后,我还是有了信心。
)师: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心声,那能否评价一下我的心理描写写得若何?生1:好!师:很开心听到同学表扬我了,幸亏哪里?生1:直接说出本人的心情。
师:确实是老师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毫不保留告诉大家我的心情。
不过,有没有同学给我提点建议,我还有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生1:不够具体。
师:换一句话来说,老师这段文字更多是用概括叙述来代替一些具体和细致的描写。
那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评价,能否总结出好的心理描写应该具有那些方面?生1:真实。
生2:具体。
师:还需要?生1:细致。
师:一段好的心理描写需要真实、具体和细腻这三方面同时兼备,缺一不可。
那同学们当一回老师给我这段文字评分。
如果按照这三个标准,我这段文字能得多少分?生1:80分生2:70分师:我不敢再问下去了,估计分数是越来越低的。
其实,我也觉得这段文字不好,于是再把它进行修改。
修改后,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同学们再次读读我的心声,再次感受我的心理活动,再评一评,好不好?(幻灯片展示:今天天气真好,那张薄薄的教学简案,正静静地夹在我的教案本里。
作文心理描写教案

第一课心理描写教学目标:1、通过两4个例子的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几种心理活动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征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5分钟)图片导入:出示一组人物动作的图片,猜测人物的心理,看看谁能成为心理大师。
师:你从图中看到人物在做什么?怎样描述这个这动作?生:这个人正在思考。
他一只手拿着笔放在下巴处,两只眼睛正凝视着某个地方,一动也不动。
师:是的,说得很好。
接下来的几幅图片大家仔细看,并且将之描述下来。
生:……师:同学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看到他的内心活动。
说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观察是仔细的,值得表扬。
那么你平日里写作文有没有用到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呢?生:有的。
我在作文中有运有这种办法。
生:没有。
没想到这些也能用在作文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将我们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和生活感悟用在作文中,重点在描写心理活动。
(板书:心理活动)二、课堂体验:(33分钟)师:同学们通过特定的动作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果用在作文中,它就是一种特别的方法,叫做行动表现式。
下面我们做一个试验,看看大家能不能用动作表现心理,看看谁有表演天赋。
表演的好的同学有奖励哟!(两个大拇指)学生表演常见的动作有:热(用手扇风)冷(双手抱臂,发抖)害怕(发抖)开心(蹦蹦跳跳)烦恼(揪头发)伤心(抹眼泪)……师:同学们表演的真好,我特别佩服。
我发现,通过这些动作,真的能够“看”到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在生活中的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到这些动作,并且知道人们的内心。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用这些动作试着写一写人们的内心世界。
(板书:行动表现式)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小练笔:无缘无故被大家冤枉,郁闷烦恼到了极点,请写一段话。
不少于50字。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技巧,生动刻画人物内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积累心理描写素材,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 心理描写的细腻和真实感的表达。
2. 心理描写与动作、语言、神态等其他描写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作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1) 直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真挚感情。
2)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3) 心理描写与其它描写的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心理描写更加丰富和生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实践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技巧。
三、课后作业1.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体会其作用。
2.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修改完善的作文,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心理描写的实用技巧:a) 利用内心独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b) 通过人物的情绪变化反映心理活动。
c) 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心理状态。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活动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2. 心理活动描写的基本技巧。
3. 心理活动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引起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活动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技巧。
3. 示例: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效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场景,用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心理活动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讨论、展示等。
五、教学资源1. 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论知识。
2. 优秀作文片段示例。
3.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心理测试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片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效果。
在练习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创作,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总结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使他们对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深入,描写技巧运用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对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多让他们欣赏优秀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心理活动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描写之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3、了解几种常用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资料。
2、游戏道具、奖品。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情境:上课时,我故意迟到了3分钟,在此期间,也没有事先告知顶岗实习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
到教室后:1、突击检查背书情况,体会紧张不安的心理: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听课,我想让大家在老师们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同时也检查一下你们背诵第十三课和第十五课的情况,不用举手,我随意抽人背诵。
装做找人的样子停顿五到十秒针、再指名背。
提问:老师迟到的这3分钟,你们有哪些想法?听课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表情?猜猜他们是怎么想的?听到要检查背书情况,你的心情怎样?怎样想的?结果没有抽查到你,心情有何变化?被抽到的同学谈谈感受。
2、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
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3、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心理感受,你还产生过哪些心理感受?(悲喜交加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忐忑不安义愤填膺心恢意冷心急如焚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勃然大怒怒火中烧魂飞魄散惊心动魄迫不及待欣喜若狂……)原来人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4、请你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感受。
5、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
把这种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实,同学们已经在很多写人记事的课2、你们有过被火烧伤或者烫伤的经历吗?什么感觉——一个字?(疼)那现在如果一个人全身被火烧着了会是感觉?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好朋友,你是什么感觉?《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就有一段当作者看到亲爱的战友邱少云被熊熊大火包围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出示片段三,指名读。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担忧、痛苦)我的担忧和痛苦来自于战友邱少云被烈火焚烧时的惨烈景象,突出了邱少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部队的崇高精神。
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小结:从上面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心理活动描写既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又能够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学会心理活动描写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活动描写呢?三、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1、直接刻画法。
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
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
如《詹天佑》中的一段心理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内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刚才看到的桑那的两段心理描写也属于这一种。
(2)内心独白法。
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写了一段内心独白:“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
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
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
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
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
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间接描写法,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
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
也叫动作暗示法: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严监生临死前摇头,手指灯心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了他要死了还担心浪费灯油的心理。
3、梦幻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当时的思想。
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
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
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景物衬托法: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自然景物不变,但人的心情不同,景物也就不一样。
孤独时会感到寂寞,使本来动听的蟋蟀叫声产生厌恶,使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景物变得可恶;受挫时会产生悲观的心理,顿觉暗无天日。
这就是典型的境由心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以发考卷时自己紧张的心理描写为例我们往往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呢?“语文课开始了,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一)内心独白。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再如: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
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会怎么唠叨?还有,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二)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
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再如:老师开始发卷了,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双手挡住分数不敢看,我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我心想:不会吧?才是十几分啊,我完蛋了。
右手往右边移了移,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
我绝望的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写了三个鲜艳的红字,“哇,一百分!”我兴奋极了,但细细回过头想想:我昨天没有复习呀,怎么肯能考到100的?难道不是我的吗?我定睛一看,果然不是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同桌扔了一张试卷给我,说:“喏,你的,59分。
”(三)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
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四)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
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小结过渡:事实上,描写人物的心理会综合用到各种方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心理活动。
二、课堂练笔、我手写我心:提供题目,练习写作。
1.《老师表扬我的时候》 2.《妈妈出差了》3.《忘记做作业了》 4.《错怪了他(她)》5、《检查背书》6、《放学回家晚了》7、《等车》 8、《晚上突然停电》9、《考砸了》 10、《要秋游了》三、片段讲评四、总结: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心理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