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历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并对其进行简要概述。
政治大事:1. 奠定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汉朝的崛起(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朝,开创了长达400年的汉朝时代,这个时期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 唐朝的繁荣(618-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北宋的兴盛(960-1127年):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繁荣,科技进步,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5. 明朝的建立(1368年):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结束,明朝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经济大事:1. 农业革命(公元前5000年):中国采取了农耕经济,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渐兴盛。
2. 秦朝的统一货币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并采取措施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3. 维新政策(公元前9世纪):西周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开放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商业发展。
4. 瓷器的发明(公元前16世纪):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的发明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产业。
5. 丝绸之路的开通(公元前130年):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大事:1. 诗经的编纂(公元前6世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开端,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件事情,这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损失。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1. 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由大禹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有历史记载的时代,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以卜辞和祭祀为主要内容。
2. 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由汤建立。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中心的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文化以金文和祭祀为主要特点。
3. 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
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 - 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内,中国分裂成多个国家,国家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商业和贸易也进一步繁荣。
文化上,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兴起,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朝的政治制度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主,文化以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为特点。
6. 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统一的封建王朝,由刘邦建立。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上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了文学、艺术和科技。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国家分裂成多个王朝。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继续发展,商业和贸易也进一步繁荣。
文化上,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8. 隋朝建立(581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杨坚建立。
隋朝的政治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上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
中国近代政治史

(2)领导:
以 孙中山 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3)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以革命党人为主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秋 瑾
黄花岗起义烈士公园
林 觉 民
1911(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晚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2、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1864年
(2)领导:以 洪秀全 为代表的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朝田 亩制度》
1840 1842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主犯)
美俄(帮凶)
列强主要罪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英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行
军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城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
市,抢占香港岛
领土。
中国人民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爱国将领抵抗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
上。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 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 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 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
的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政权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事件,包括清朝的衰落和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共党的崛起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内外交困。
在这个
时期,一系列的变革思潮涌现,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然而,这些变革努力并未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华民国面临着民族分裂、军阀混战等问题,政权并不稳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革命的斗争。
1949年,中共党获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成为首任主席。
建国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改革。
1950年代实
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直
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对中
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的重要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转型剧烈,国家建设与政治改革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挑战,如政治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社会治理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间节点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复杂,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时间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
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推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这些政策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代的统一,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公元220年:三国鼎立公元220年,东汉末年,中国进入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
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对峙,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三国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时期中,诸葛亮、曹操、孙权等各地的杰出人物相继涌现,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战略传世之作,对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在北方创建了隋朝,结束了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朝统一了北方诸国,由此进入了隋唐时期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隋朝统一的北方,为后来唐朝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
四、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从北方迁至南方,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北宋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科技进步,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思想发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考研政治历史时间轴事件总结

考研政治历史时间轴事件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事件、文件、运动总结(以时间轴)1840.6-1842.8,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1年,林则徐编成《四洲志》,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5,三元里人民在广州北郊抗击英国侵略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的武装斗争。
1843年,魏源变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1843.7.10,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7,中美签订《望厦条约》1844.10,中法签订《黄埔条约》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出现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3年,颁布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通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随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
1898年,绘制《时局图》,形象的描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被瓜分的危局。
19世纪90年代后,进行“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开始宣布变法,9月21日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900,八国联军,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搏斗。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表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斗争方式,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8000年:
史前社会
公元前4000年: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公元前3000年多)
公元前3000年:
传说中的炎、黄、尧、禹时期(约前3000-前2000)
禹建立夏朝(约前2070)
公元前2000年:
商朝建立(约前1600)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前1046)
西周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前1046-前771)
公元前1000年: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公元前500年: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
诸国改革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前356)
秦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前221)
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推进大一统
公元1年:
魏晋南北朝(220-589)三国鼎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484)
500年:
隋统一中国(589)
隋唐时期(581-907)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79)
1000年:
宋辽澶渊之盟(1005)
王安石变法(1069-1085)
元朝大一统(1279-1368)
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集权(1380)
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
1500年:
张居正改革(1572-1582)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清军入关(1644) 1700年:
乾隆盛世(《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闭关政策、专制集权的加强等) 1800年: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洋务运动(60-90年代)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戊戌变法(1898)
1900年:
义和团运动(1900)
清末新政(1901)
辛亥革命(1911)
中华民国成立(1912)
五四运动(1919)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北伐战争(1925-1928)
抗日战争(1937-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1950年:
抗美援朝(1950-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970年: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1971)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华(197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
1980年:
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方针(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1989)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1997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1998)
中国、俄罗斯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