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s h o r t e r i n t h e l a p a r o t o my ro g u p ( P<0 . 0 5 ) . T h e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o g u p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a n l a g e s i a w a s s i g n i i f -
my . Me t h o d s Amo n g 6 6 e a s e s o f u t e i r n e i f b r o i d s p a t i e n t s ,3 2 c a s e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u r g e r y ,3 4 c a s e s l a p a r o t o my . Ob -
P r o v i n c e , Z o u p i n g 2 5 6 2 0 0 ,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a n d a b d o mi n a l h y s t e r e c t o m y my o m e c t o —
f 关 键词】子 宫肌 瘤 ; 腹 腔镜 ; 开腹 手 术
【 中图 分类 号】R 7 3 7 . 3 3
【 文献 标 i q ̄ , q - 】B
【 文章 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1 3 — 0 0 3 7 — 0 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是否正常 , 管道保 持通 畅 , 电子镜 头放 入 2 戊 二 醛溶 液 内浸 泡 并 用 低 温 等 离子 消 % 毒 。插上 电源 正确连 线 , 保持 正常 运转 。
然 后 常 规 消 毒 铺 巾 , 据术 式递 上所 需 举 根
后也会存 在复发 , 肠道粘连等一系列 的问
题 。 本组 结 果 显示 , 后 并 发 症 中观 察 组 术 有 1 术 后 粘 连 , 对 照 组 中 2例 术 后 粘 例 而
查 无 异 常 之 后 , 切 口进 行 缝 合 ( 体 对 具 略) 。③观察组 : 腔镜治疗 术前 先进行 腹
腔器官等结构和功能影 响较大 , 对未育女 性 意 味着 从 此 失 去 生 育 能力 。 对于该类 病症 患者采 取其 中观 察组 采取腹腔镜下子 宫肌 瘤剥离 术和 开腹肌 瘤剔 除术 两种 治疗方案 , 并对其进行分析
疗 子 宫肌 瘤 的 t 疗 效 对 比 。方 法 : 治 临床 收
子 宫肌 瘤 患 者 6 4例 , 治 疗 方 法 的 不 同 依 分 为观 察 组 (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离术 ) 腹 和 对 照组 ( 腹肌 瘤 剔 除 术 ) 6周 后 比 较 开 ,
两组 的 临床 疗 效 , 析 临床 价 值 。 结 果 : 分 两组 在 住 院 时 间 、 术后 并发 症 和 临床 症 状
2 1 0. 24
妊娠
合 并子 宫肌 瘤 临床 诊 治
d i i . 9 9 j sn 0 7 —61x 0 2. o : 0 3 6 / .i .1 0 s 4 .2 1
器械仪器准备 , 检查器 械性 能及 相关 开关 子宫肌瘤是女性 生殖 器官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良性 肿 瘤 。 其 危 害 主 要 是 引 起 感 染 、 脓 、 连或 炎症 , 的 还 导 致 不 孕 或 化 粘 有 流 产 , 宫 肌 瘤 虽 为 良性 肿 瘤 , 仍 有 少 子 但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三
22
表 3 腹腔 镜组 与开 腹组 术 中及 术后 情况 比较
・
1 47 ・
3 讨
论
功 的关 键 。 。而 开腹 手术 能通过 手 指触 摸检 查 发 现小 的肌 。
壁间肌瘤 , 术后复发比腹腔镜低 。既往有手术史、 单个肌瘤
子 宫具有 内分 泌功 能 , 以产 生多 种 生物 活 性 物质 , 可 在
子宫 肌瘤是 女 性 生 殖器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良性 肿瘤 , 多 见 于 3 ~5 岁 女 性 , 4 ~5 岁 发 生 率 最 高 , 0 0 以 0 0 占 5 .% ~ 0 , 中 3 ~ 0岁妇 女 中 2% ~ 5 患有 子 宫 12 6% 其 5 5 0 2%
肌瘤。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是开腹的子宫全切除 术、 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 , 中经腹子宫次全 其 剔除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近十几年来随着妇科普查
12 1 开腹 ..
血。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 常规开腹进入腹腔 ,
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浆肌层剔 除肌瘤 , 缝合残端肌层止
122 腹 腔镜 .. 麻 醉成 功 后取 膀胱 截石位 , 阴道 内置举 宫
留, 例腹部伤 口延期愈合 , 1 见表 3 。
作 者简介 : 红琳 (93~)女 , 罗 17 , 本科 , 主治 医师 , 究方 向: 科肿 瘤 。 研 妇
11 一般 资料 . 观察对 象为 20 年 1 月 至 21 07 0 00年 1 月 2
我 院收治 的子 宫 肌 瘤患 者 , 中腹 腔镜 下 子 宫 肌瘤 剔 除术 其 2 例 , 选择 同期 行开 腹 子宫 肌 瘤剔 除 术 的 4 例 , 8 随机 2 术前 常规 B超检查 了解 子 宫肌 瘤 部位 、 小 、 目、 大 数 最大 肌 瘤 直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而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便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将手术器械引入腹腔,通过腹壁上的小孔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
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则是传统的腹部开放手术,通过腹壁切口将子宫肌瘤切除。
两种手术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那么在临床效果上又有何不同呢?首先从手术创伤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传统的经腹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周期更短。
腹腔镜手术在手术中仅需在腹部开3-4个小孔,而经腹手术需要开较大的腹部切口。
腹腔镜手术减少了腹部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这是腹腔镜手术相对于经腹手术的明显优势之一。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效果是相似的。
两种手术都可以将子宫肌瘤切除,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而且由于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腹腔镜手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各种大小和位置的子宫肌瘤,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手术需求。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经腹手术并无明显差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技术难度有一定差异。
腹腔镜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入腹腔进行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手术时间可能较长。
而传统的经腹手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院设备和技术水平来进行判断。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比较

目 2 4 例 , 个 4 4个 2 ; 为 个 o 3 例, 例 肌瘤体积 9 m 0m
× 0mm× 0m 8 8 m—l m× 0n 0m 1 l 8m 有腹部 手 m× m;
两组均成功完成肌瘤剔除术 , l 无 例中转开腹; 除 B组 有 2例 伤 口愈合 不 良外 , 后 均 无并 发 症 ; 术 两组术 中 、 后 情 况 比较 见 表 1 术 。术 后 病理 检 查 显
子 宫肌 瘤 是 女 性 生 殖 器 官 中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切 口( 度略小 于肌瘤 直 径 ) 用 电凝 钳 分离 肌瘤 假 长 , 包 膜 , 径小者 用有 齿抓 钳钳 出、 直 大者 采用 粉碎 器粉
瘤, 中 4 5 其 o一 O岁 妇女 的发生率 高 达 5 . %~ 12 6 % … 。随着微 创 医学 的发 展 , 腔镜 下 肌 瘤剔 除 0 腹
将 2O 子宫 肌瘤 患者随机分为 A组 4例
两组 均成 功完成肌 瘤剔除术 , 无
和 B组各 1O例 , 2 B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 A组行腹腔镜下肌瘤剔 除术 , 观察两组手术成 功率 、 手术时间、 术 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 、 住院时间 、 病率 ( 口愈合不 良等并发症 ) 伤 等。结果
手术时间 ( ) nn i
术中出血量 排气 时间 术后病率 ( 1 m) () h ( ) %
0
术后住院 时间 ( ) d
4 2±15 . .
A组 6 . 2 . { 0 . 7 . 7 4± . 0 0± 10I 5 7± 6 2 l . 2 2 l
B组 5 . 2. l33± 77 2 . 57 97± o9 5. 9. 59± .
检 验 , ≤0 0 J .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价值比较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价值比较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高,多需通过手术予以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宫肌瘤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共计68例,32例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分析结果发现,与开腹手术患者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可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具安全性,给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
一、子宫肌瘤及其发病原因子宫肌瘤为育龄期女性常见良性肿瘤,青春期女性发病率低,在绝经之后肌瘤可消除或萎缩,统计显示该病发生率为25%左右[1]。
一般情况下,患者肌瘤多有包膜,为白色,和周围的正常子宫组织之间有明显分界。
子宫肌瘤大小、生长位置、瘤体数量和患者临床表现之间密切相关,一般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较大肌瘤可导致患者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加等表现。
现阶段临床研究领域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领域内专家公认观点是,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孕激素、雌激素密切相关,一般生育时间晚、妊娠期应用激素、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
子宫肌瘤癌变风险较低,为0.4%~0.8%左右[2],但仍需保持警惕。
病情进展下,子宫肌瘤患者承受的困扰逐渐增加,故而对此类患者应尽早以B型超声或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之后根据患者生育情况、基本情况展开个体化治疗。
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一)疾病治疗方法在为子宫肌瘤患者展开治疗时,需结合肌瘤大小、数量、位置、患者生育情况等展开个性化治疗。
目前子宫肌瘤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过去常用的抗孕激素药物如米非司酮、雄激素及他莫昔芬等药物虽可促使子宫肌瘤缩小,但易引发较多不良反应,故而近年来药物治疗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减少,手术为该病主要且常用的治疗方法。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子宫肌瘤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 , 应首选腹腔镜 手术治疗 , 因为腹 腔镜手术 与开腹手术相 比, 不但具
有 术 中 出血 少 、 院时 间短 、 后 恢 复 快 等 优 点 , 且 术 后 复 发 率 低 , 费用 也 少 。 住 术 而 且
【 关键词 】 子宫肌瘤 ; 腹腔镜 ;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 镜组虽
【 摘要】 目的
组 (8例 ) 6 和开腹组( 0例 ) 分别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 对手术和术后 患者恢复情况进 行 比较 。结果 7 , 并 腹组。结论
然 手 术时 间 比开 腹 组 长 , 术 中出 血 疼 痛 、 门排 气 及 复 发 率 方 面 均 优 于 开 但 术 住 并 肛
【 e od 】 Ue n bo s L pr cp U r e ym e m K yw rs t ei i ; aa s y i r frd oo t n o et y e m i o
子 宫 肌 瘤 是 女 性 生 殖 器 官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生 率 达 发 2 % 一3 % 。 其 手 术 治 疗 有 子 宫 肌 瘤 剔 除 术 及 子 宫 切 除 0 0
Qn ig—go TeP ol optlnS eu g,aceg2 4 0 C ia u. h e e H si h)n Y nhn 2 30, hn p k ai
【 bt c】 O j t e T m a z c n a v u o l a s p ym c m . to s 3 a et wt u r A s at r be i o u m r e l i l a e fa r c i m o et y Me d 18p tn i t - cv s i ic l p o o c o h i s h e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

·临床研究·2012年6月第19卷第18期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女生殖器官良性肿瘤,本病确切病因不明,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
育龄妇女中甚至有1/5罹患本病[1]。
采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疗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笔者对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本院同期8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
现将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来自于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妇女,年龄22~48岁,平均(32.6±7.1)岁。
单发肌瘤32例,多发肌瘤48例。
肌瘤直径2~10cm。
另选择本院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妇女80例作为对照,年龄24~49岁,平均(31.4±5.8)岁。
单发肌瘤35例,多发肌瘤45例。
肌瘤直径3~10cm。
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
1.2手术方法1.2.1开腹组按照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操作。
1.2.2腹腔镜组常规术前准备,采用全麻,患者取仰卧位,腹部做3点或4点穿刺,腹腔镜监视下将脑垂体后叶素6U用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注入肌瘤之切口部位,沿子宫纵轴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达瘤体,将肌瘤完整剥除。
缝合瘤腔时,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瘤床,使切缘内翻卷折充填瘤窝,并于创面喷涂生物蛋白胶。
切除的肌瘤用电动筒状旋切刀粉碎取出。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术后盆腔粘连、复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游柳婵罗笑卿叶菀华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东莞523000[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7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8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
结果:腹腔镜下7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30例,肌壁间肌瘤36例,阔韧带肌瘤4例,术中出血10-4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d,开腹手术82例浆膜下肌瘤28例,壁间肌瘤48例,阔韧带肌瘤6例,平均出血60ml,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d。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410.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319-02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占妇科手术的第一位,挖除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镜下手术研究倍受关注,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7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82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腹腔镜组70例,年龄28-51岁,平均39岁,月
经量增多20例(28.5%),无症状50例(71.5%),开腹手术82例,年龄37-45岁,平均41岁,月经量增多30例(36.6%),无症状52例(63.4%)。
1.2 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以减少术中出血。
1.2.1 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及持续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2.2 手术步骤:腹腔镜组,患者取膀胱结石位,阴道置举宫器,导尿,于脐上缘切开皮肤10mm气腹针穿刺,确定进入腹腔后,以co2气体形成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3mmhg沿此孔刺入10mm套管针(trocar)。
由此套管进入腹腔镜,电视监视下,在下腹两侧相当于麦氏点处分别行5mm及15-20mmtrocar穿刺,置入套管为器械操作孔,根据肌瘤的部位采用不同术式,带蒂浆膜下肌瘤用双极电凝后剪断,瘤蒂细者创面直接电凝止血,瘤蒂粗者创面用无损伤线缝合,壁间肌瘤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单极切开肌瘤处的包膜,抓钳钳住肌瘤,剔除肌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可吸收线双层缝合,剔除肌瘤用电动粉碎器旋切取出,0.9%氯化钠冲洗盆腹腔,检查创面有无出血,取出器械排除co2气体,拔出套管,缝合穿刺孔筋膜及皮肤,术毕。
开腹手术组:常规开腹进入腹腔,在肌瘤突出处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关腹,术毕。
两组均于肌瘤剔除术前在其周围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或缩宫素稀释液以减少术中出血。
2 结果
腹腔镜组:均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中转开腹。
浆膜下肌瘤30例(42.8%),肌壁间肌瘤36例(51.4%),阔韧带肌瘤4例(5.7%),肌瘤直径小于6cm50例(71.4%),大于等于6cm20例(28.6%),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10例(14.2%),小于3个60例(85.8%),术中出血量10-4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
开腹手术组浆膜下肌瘤28例(34.1%),肌壁间肌瘤48例(58.4%),肌瘤直径小于6cm20例,大于等于6cm62例(75.7%),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60例(73.1%),小于3个22例(26.9%),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d。
3 讨论
3.1 本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
本组资料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同时亦可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
因此,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无疑是以保留子宫的理想术式[1,2,3]
3.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子宫肌瘤大小数目的选则,如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由于切口相对较大或较多,电凝止血困难,需要多层缝合,开腹手术较适宜,因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问题是肌瘤剔除后创面的止血和切口的缝合[4],本组资料中腹腔镜组有2例肌瘤直径大
于等于10cm和4例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的病例,术中出血分别为380ml和400ml,手术时间分别为160min270min,提示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5]。
肌瘤部位的选择对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近浆膜肌瘤,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最佳。
肌壁间近黏膜肌瘤,因切口深止血困难多层缝合困难可能造成伤口血肿影响愈合,故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6,7],开腹手术优于腹腔镜手术。
因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与否应视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及数目而定,另外由于腹腔镜建立气腹,呈头低臀高位,对肠道的干扰少,故术后即可给予半流食,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只需4d左右即可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只要病例选择恰当,术者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镜下缝合技术,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妇科腹腔镜手术现状、争议和发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 6(31):323
[2] dubuuisson jb,chapron c.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operative procedure and results. ann n y acad sci,1994,30:450 [3]
barang,larael,rizkk,et.al.myomectomyusinglaparoscopy,23-c ases.contraceptfilesex,1993,21(1):45
[4]林金芳,冯冲,丁爱华等。
实用妇科内镜学第一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0. 2001,11. 263.
[5] harry r, renneth a ,thompson,et al lapauoscopic myometomy : anaoternative to lapauotong myomectomy or hysterectomy gymaecological endoscopy,1997,6:7-12 [6] dbuisson jb, charlesc, xavierc et al.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here do we stand gynaecological. endoscopy,1995,4:83-86
[7] lisoletle m, erick ar, semmk. myomeectomy by laparoscopy; a report of 482 cases. gymaecological endoscopy,1995,4:259-264
作者单位: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