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告知术前禁食 、 禁水 、 备皮对手术治疗 的重要性 。争取患者家属 的配合 , 调 动患者积极 配合的主观能动性。 2 . 2 手术用物准备 腹腔镜下子 宫切除术 是 Ⅱ类切 口的手术 , 手术 可安排在万
子宫肌瘤切除术 以其创伤小 、 恢 复快 、 腹部无切 口、 美观等优势 ,
・
9 0・
T O D A Y N U R S E , M a r c h , 2 0 1 ,  ̄ N o . 3
腹 腔镜 下子 宫肌 瘤 切 除 术 的手 术 配合
孙 宏 艳
摘要 总结 了 1 0 0例 腹腔镜 下子宫切除手术的配合经验 , 主要 包括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 配合要 点 , 器械设备
硅胶负压球 。 2 . 3 巡 回 摆放 膀胱截 石位 。建 立人 工气腹 , 在1 5 m mH g 左 右 的压 力下放 置 1个 1 0 a r m T r o c a r , 2个 5 m m T r o c a r 。在腹腔镜监 视下 , 利 用穿 刺针 于子 宫底 部肌 层注 射2 0 U缩宫素 , 切 开覆盖 肌瘤 的子 宫表 层 , 分离 、 暴 露 瘤体 , 钝
子宫 肌 瘤 是 妇 科 最 常见 的 良性 肿 瘤 , 发生率为 2 0 % ~ 3 0 %, 在4 0~ 5 O岁 的女性 中更是 高达 5 0 %一 6 0 %l 1 J 。腹腔镜
镜下切除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点, 同时及时解答患
者的问题, 使患者减轻紧张、 焦虑。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
2 . 3 . 1 术前准备 手术开始前再次 检查 器械及 仪器设 备 , 核 对患者 后接患 者 进入 手术 间 。置 1 8 G留置针 , 开通 静脉 通路。麻醉 开始 前 , 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例讨论

04
排尿情况:观察患者排尿次数、 尿量及颜色,预防尿潴留
06
心理状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康复计划
1
2
3
4
术后卧床休息, 保持伤口清洁, 定期复查,监测 饮食清淡,避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感染
病情恢复情况 免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预防
01
预防出血:观察出 血情况,及时处理
02
03
预防肠梗阻:观察 排便情况,及时处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病例讨论
演讲人
目录
01. 病例背景 02. 手术过程 03. 术后护理 04. 病例总结
病例背景
1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45岁
02
性别:女性
03
病史:子宫肌瘤病史5年
04
症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痛,贫血
05
检查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瘤,最大直径5cm
06
治疗方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病例讨论有助于提高医生对腹腔镜下子宫肌 瘤剥除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病例讨论,可以总结手术经验,提高手 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病例讨论有助于发现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改进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进一步研究方向
01
腹腔镜下子宫肌 瘤剥除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手术效果
切除子宫肌瘤, 解除患者病痛 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保留子宫,不 影响生育功能
手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术后护理
3
术后观察
01
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 呼吸等指标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 肌瘤) 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 肌瘤) 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正文子宫(肌瘤)分碎术是指在腹腔镜下借助高速旋转的电动分碎器旋切子宫或肌瘤后将其从腹腔内取出,完成“子宫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
医疗器械的使用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并发症。
该手术方式可使良性肿瘤患者获得微创手术效果,但是无论是良性的子宫肌瘤还是误诊为“良性”的子宫肉瘤,经无保护措施的子宫(肌瘤)分碎术可能导致肿瘤细胞与组织碎片的播散种植。
多数患者可能因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而被迫再次手术。
对于子宫肉瘤患者来说,误用分碎术势必将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医源性负面影响。
鉴于此,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的组织下,由全国35位妇科肿瘤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有关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专家共识。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详细介绍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并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指导应用。
本文就该《共识》进行解读。
分碎器从获批临床使用到禁用,再到起死回生———国内首个《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近30年,腹腔镜手术蓬勃发展,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解决将较大肿物从腹部微小切口取出耗时且复杂的这一难题,提高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腹腔镜电动分碎器于1991年应运而生。
1993年Steiner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电动分碎器的使用,并指出该设备是安全有效的。
1995年腹腔镜电动分碎器获得FDA批准应用于临床。
随着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广泛开展,其安全性问题开始凸显。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等良性子宫肿瘤的术前鉴别诊断。
国内外文献报道,大约0.29%~0.63%患者被误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进行切除,术后病理才确诊为子宫肉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摘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适用于可以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检查,包括清洁肠道和规范化验等。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切除。
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休息、饮食的调整以及定期复查等。
术后应留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复查和注意事项都是不可忽视的,术后饮食指导也需要遵循,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需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术后并发症、术后复查、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饮食指导、概述、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
1. 引言1.1 概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病人无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痛经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可以有效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宫,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选择。
手术适应症包括:子宫肌瘤引起明显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贫血、腹痛等;子宫肌瘤直径大于5厘米;患者希望保留子宫或保留生育功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
手术禁忌症包括:急性感染症;明显中心性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或病理性子宫出血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的全面检查和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肌瘤的位置和大小来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同样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2 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是指患者存在哪些情况可以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
常见的手术适应症包括:1. 子宫肌瘤引起明显症状:如月经紊乱、周期性腰腹痛、阴道流血等严重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方法,其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局部切除或者剔除。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本文将介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原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价,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术后恢复情况一项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术后一般可以在2-3天内出院,恢复期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缩短了约一半。
术后疼痛感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子宫功能保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对子宫的创伤更小,对子宫功能的保护更好。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手术组的子宫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保护子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些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术后的生育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对子宫的影响更小,术后生育的可能性更高。
在一些关于术后生育的研究中发现,腹腔镜下手术组的生育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恢复、子宫功能保护以及术后生育等方面的效果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肯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将会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治疗体验。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80例临床效果分析

本 院 开 始 引进 妇 科 腹 腔镜 手 术 ,取 得 了较 为 满 意 的 临 床 疗
效 . 将 结 果报 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用 S S 30软 件 进行 统 计 学分 析 ,计 量 资 料 采用 t P S1. 检 验 , P 00 以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腔镜 子宫 肌 瘤摘 除 术患 者 4 O例 的 临床 资料 , 同时 期 行开 腹 式子 宫 肌瘤 切 除术 患者 4 与 0例 相 比较 。结 果 : 腔镜 下 腹 子 宫 肌瘤 摘 除术 的手 术 时 间 、 出血量 、 排气 时 间 、 院 时 间及 术 后并 发症 均 优 于开 腹 式子 宫 肌瘤 切 除 术 ( < . ) 而 住 P 00 ; 5 在切 除肌 壁 间肌 瘤方 面 无优 越 性 。 论 : 腔镜 下 切 除子 宫 肌瘤 , 结 腹 尤其 是 浆膜 下 肌瘤 术 后康 复快 , 值得 在 临床 上进 一
均 为 1 0 mi 术 中 出 血 量 为 3 0 4 0 m . 均 为 3 0ml 6 n, 0 ~ 0 1平 5 ,
患者 4 0例 , 年龄 2 - 6岁 , 25 平均 3 4岁 , 中 , 其 浆膜 下肌瘤 2 例 , 8
肌 壁 间肌 瘤 1 2例 : 开腹 式 子 宫 肌 瘤 切 除术 患 者 4 0例 , 龄 年 2 - 5岁 , 45 平均 3 2岁 , 中浆 膜下肌瘤 2 例 , 其 6 肌壁间肌瘤 1 4例 。
两 组患 者 既往 均无 手 术史 ,一般 资 料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具
有 可 比性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研究

【 中 图分 类 1 R 7 1 3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0 7 3 7 7 ( 2 0 1 3 ) l 1 - 1 5 5 5 — 0 1
开腹手术组 1 0 9例 病 人 中 已有 生 育 7 2例 。两 组 病 人 年 龄 、 生
育情况 、 肌 瘤 生 长部 位 比 较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 手术在 月经干净后 卵泡期 进行 。
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腹 腔 镜 组 术 后 排 气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 0 0 7年 1 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在 我 院
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的 2 6 8病 例 ( 未包括 粘膜 下肌 瘤病 人 ) 。 其 中腹 腔 镜 子 宫 肌 瘤 切 除术 1 5 9例 ( 腹腔镜 组) , 开 腹 子 宫 肌 瘤 切 除术 1 0 9例 ( 开腹组 )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行 B超 及 妇 科 内 诊 检 查, 手术后 1 年 均行 B超 复 查 。腹 腔 镜 手 术 组 年 龄 ( 3 8 ±2 ) 岁,
子宫肌瘤约有 2 O ~5 O 常 见 症 状 是 子 宫 异 常 出血 、 腹 部
血块 、 疼痛 、 不孕 、 继 发贫血和心脏功 能障碍等 l J 】 。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切 除 术 已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 而 作 为 传 统 的 开 腹 子 宫 肌 瘤 切除术 , 在 临 床 工 作 中 依 然 有 它 的优 势 。 本 研 究 比 较 腹 腔 镜 子 宫 肌 瘤 切 除 术 与 开 腹 子 宫 肌瘤 切 除 术 的 临 床 疗 效 差 异 , 现 报 告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发布时间:2023-03-28T03:26:39.00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戴玉[导读]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戴玉鸡西市妇幼保健院 1581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8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根据随机、单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采取经腹行子宫全切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子宫肌瘤给予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优势显著,不仅创伤小、并发症少,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TLH) on patients with hysteromyoma. Methods 8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and single-blind method,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abdominal hysterec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laparoscopic subtotal hysterectom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steromyoma, which not only has less trauma and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mproves the prognosis, and has the value of popularization.[Key words] Laparoscopy; Total hysterectomy; fibroid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病症,大部分是良性肿瘤,恶变的几率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解剖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内,分底、体、颈 三部分,呈倒梨形,子宫体两上角与 输卵管相通,下方经内口与颈管部管 道相连。子宫居于膀胱和直肠之间, 子宫颈两侧则为子宫动、静脉及输尿 管终末端。
子宫借盆膈、尿生殖膈及其周围结缔 组织来固定,同时也为腹膜形成的韧 带所支持,使子宫呈前倾及前屈位。
子宫主要韧带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临床症状包括子宫不正常出血、继发 贫血、盆腔压迫症状和疼痛、生殖功 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健康。
概述
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生率为 20~30%。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出血 多、恢复慢,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 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所以在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清点手术器械及物品数目。取出腹腔 镜镜头、手术器械,放出腹腔内CO2。
递齿镊、4#线,大皮针缝合伤口,酒 精纱布消毒,纱布覆盖。
谢谢观看!!
修复子宫创面
递1-0可吸收线,持 针器缝合创缘。根 据创面大小将缝线 剪适当长度,便于 缝合。
置入粉碎装置,用大抓钳抓住肌瘤将 瘤体粉碎后取出
检查盆腔内有无脏器损伤或出血,递 分离钳协助检查,电凝止血。递输血 器冲腹腔,吸引器吸净腹腔血块和冲 洗பைடு நூலகம்。
放置引流管,连接引流袋。4#线,大 皮针固定。
3.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 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 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琢渐增大变形, 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 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 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 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 管、膀胱。
脐轮上缘或下缘切开皮肤1cm,递布 巾钳2把置入10mm套管,连接气腹, 置入30°镜头。检查腹腔。 CO2气腹压维持12-14mmhg。
于耻骨联合上偏左3-4cm,做一切口, 置10mm穿刺套管。两侧下腹(相当于 麦氏点水平)做切口,置入5mm穿刺 套管。
递无损伤抓钳、2把分离钳、电勾
电勾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分离肌瘤 包膜,分离钳抓住子宫肌瘤并顿性分 离,完整分离剔除出瘤体。
物品准备
腹腔镜及配套光源、传导系统、CO2 气腹装置、腹包、手术衣、1-0可吸收 缝线、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碘伏、 酒精、手消毒液、手套、镜套、腔镜 附件、4#丝线、输血器、吸引器管及 其装置
麻醉方式
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体位
患者仰卧,头低脚高15-30°,膀胱截 石位,放置举宫器,留置导尿。
建立气腹
适应症
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cm。 单个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 ≥4cm,但≤10cm。 多发肌瘤者肌瘤数量≤10个。 有中期妊娠流产史的继发不孕病人。 有子宫肌瘤的不孕不育症病人包括习惯性流 产者。 因肌瘤导致出血性贫血的希望保持生育能力 的病人。 术前以除外肌瘤恶变的可能。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的主要韧带, 可限制子宫向左右两侧移动。内有子 宫动、静脉输卵管、神经、淋巴等。 子宫主韧带:位于盆底与子宫阔韧带 之间向下附着于盆膈上筋膜。此韧带 可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脱垂。
子宫主要韧带
子宫圆韧带:为一对扁索状韧带,全 长10~12cm,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 成。起于子宫两侧外角,止于大阴唇 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 子宫骶韧带:从子宫颈两侧向后,向 直肠两侧止于第2~3骶椎,其作用为后 牵子宫颈,以维持前屈位。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分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周围 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 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 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 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 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分类
禁忌症
子宫有恶性肿瘤之征兆。 妊娠子宫。妊娠期子宫、盆腔出血,术中出 血多;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易形 成血栓及栓塞。 直径<3cm的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尤其是 子宫肌壁间多样性“碎石样”小肌瘤,术中 探查时难以发现肌瘤位置,容易遗漏。 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数量超过10个 瘤体过大,影响术野暴露,一般认为超过 12cm或子宫体积超过妊娠16周大,不宜手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