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云南人风俗的作文.doc

云南人风俗的作文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
小编整理的云南人风俗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哦!云南人风俗的作文【1】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
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
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
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
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
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
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
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
聘礼轻重不一。
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
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
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
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
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
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
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
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6篇

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6篇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我的家乡不是在云南,我是从课外书书中了解到的。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写的是云南的风俗。
文中说,云南居住的有:傣族,白族和彝族,其中居住人口最多的是傣族。
傣族的风俗节日很多,比如十分有名的泼水节和火把节等。
在泼水节当天,街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互相泼水,已表示对对方的祝福。
人们用锅碗瓢盆来向街上的人泼水,被泼到的人也通常会回泼,除非他们没有“武器”。
在那天,街头巷尾都变成了“战场”。
傣族人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喜欢起竹楼。
竹楼是架空的,文章中说这样可以防蛇,还可以养牲口。
上面一般是若干个卧室和一个客厅,客厅用来招待客人,不过卧室是不能让客人进去的。
傣族人主要的食物是竹筒饭,这种饭是用竹子做的碗装的,饭上有肉和青菜吃起来有一股竹子的香味,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食物。
他们还经常吃用荷叶包着烤的鸡,这种鸡是他们自家养的鸡,是吃虫子长大的。
他们把鸡收拾好后,就放在荷叶上,包起来,放在火塘上烤,烤熟后把荷叶打开,只闻到一股香味登时窜进了你的`鼻子里,鸡肉的颜色是金黄的,看上去十分诱人。
啊!美丽的云南,你就是祖国西南方的一颗明珠,让人流连忘返。
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篇2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
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
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
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通用12篇)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通用12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1云南的春节虽不及北京那么热闹,也不及绍兴那么多样,但却也隆重非凡。
从除夕到初七,云南一直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
云南分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占极大的部分。
在楚雄途经彝族家庭,一大块碧绿的,用草铺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它如同一块平坦的,柔软的草地一般。
抚摸着,一阵舒适随即袭来。
据彝族老人介绍说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个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好兆头”。
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入席,坐在那块草席上,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那滋味可别提有多幸福。
年夜饭中有牛肉!羊肉!鱼肉!丰盛的佳肴中透露着彝族人民对春节的喜爱和重视。
饭后,彝族的男女老少还得围着篝火翩翩起舞,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他们穿着鲜艳的礼服唱啊!跳啊!还不时端上一些“美味”。
突然,妈妈惊叫一声:“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妈妈请教,妈妈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这种花生在妈妈小时候盛行。
但渐渐也就因为太麻烦,就不再炒了。
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在记忆中对它也就淡褪了颜色。
万万没想到,在这儿竟能品尝到儿时的滋味。
妈妈激动不已!我也赶紧拿了一颗尝尝,香甜柔软的感觉沁人心脾。
因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去看精彩的斗牛,斗羊表演,但彝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时,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为我对傣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猛然间,一阵嘹亮的歌声将我唤醒。
傣族的大门就在这儿敞开了!入内,必须将鞋子脱去,其中还有许多规矩,显然傣族在少数民族中家教堪称严厉。
熬到下午2点,才开始吃中饭。
咦!这第一道花花绿绿的菜是什么?我一脸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
【精选】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4篇

【精选】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4篇【精选】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4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今年的暑假,我过得很快乐,活动丰富多彩,收获多多,最有意思也是最高兴的是到云南去旅游。
我和爸爸跟随旅游团游览了“中缅一条街”、“一寨两国”、“畹町—九谷桥”,认识了中缅两国边境,知道了什么是界碑,我第一次走到了祖国的边境线。
在秀美的瑞丽原始热带雨林,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树木、花草和奇形怪状的石头,领略了“莫里瀑布”从50米山峰飞泄而下气势;在腾冲“热海公园”,我们泡了温泉,尝到了泡温泉的滋味;在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参观,了解了火山的形成和危害;欣赏了中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落差40米,非常壮观……云南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一路游,一路有美陪伴……热带雨林云南瑞丽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原始森林、莫里瀑布、热带雨林植被奇观……热带雨林名不虚传,这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一棵棵都长得又高又茂盛。
树叶是绿绿的、长长的、宽宽的、大大的,把整个树林都遮盖起来,很阴暗、很凉爽。
树林里还有许多没见过的花,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还黑色的,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花居然没有花蕊!沿着小溪,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景点——树包石。
这是一棵大树长在石头上,它的根很长很多,把像洗澡盆那么大的石头包住了,好象生在树根的肚子里一样,真奇特。
再往上走,我们来到了山顶的莫里瀑布。
瀑布很大,落差有50米,水哗哗飞泄,溅起了一层层水雾,好壮观啊!云南的风俗作文400字篇2经过许多天的准备,我们踏上了旅途,去寻找多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云南。
我们乘机抵达昆明后,便感到了其中一个神秘的色彩,也是最绚烂、最多字的色彩,那就是——花儿。
花儿怒放,这让我们的等待也变得饶有趣味。
云南汉族春节的独特风俗作文

云南汉族春节的独特风俗作文《云南汉族春节的独特风俗》篇一:《年前的忙碌与期待》在云南,汉族的春节那可是热闹非凡,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呢。
每到春节前,家里就像被一阵忙碌的旋风席卷过。
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全家老小齐上阵,那阵仗就像要把房子翻个底朝天。
我记得有一年,我和爸妈负责擦窗子,那窗子啊,被灰尘弄得像是蒙了一层纱。
我拿着湿抹布,用力地擦,结果擦成了个大花脸,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还有就是准备各种美食。
腌制腊肉腊肠是特色之一。
奶奶总是特别有经验,她挑选的猪肉肥瘦适中。
看着那些肉被用盐、花椒等调料涂抹,再挂在院子里晾晒,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天天盼着它们快点变成美味。
炸酥肉也是个大工程。
妈妈把猪肉切成小条,裹上面粉和鸡蛋液,放入热油锅里。
那“滋滋”的声音和飘出的肉香,我一路小跑着就冲到厨房去,就想能第一时间吃到刚出锅的酥肉。
这时候奶奶就会笑着说我是个小馋猫,可谁能抵挡得住这香酥可口的诱惑呢。
这年前的忙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对春节的期待,大家喜气洋洋地做着一切,感觉连空气里都是幸福和欢乐的味道。
篇二:《春节当天的热闹团圆》春节当天啊,那真叫一个热闹。
早上大家都起得挺早。
贴春联就是件大事儿,爸爸总是仔细地在门口比划,看春联贴在哪里最合适。
他老是嘀咕着要对称,要正,可认真了。
然后到了中午,全家要一起吃团圆饭。
那餐桌上满是丰盛的菜。
新鲜的蔬菜、美味的炖鸡、还有那色泽诱人的红烧肉。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
我听着爷爷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说他小时候过年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美味,能有块肉吃都高兴得不行。
这时叔叔就会打趣说,我们现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大家都笑成一团。
饭桌上不断有欢声笑语,还有碗筷碰撞的声音,那气氛简直暖到心里去了。
吃完团圆饭,长辈们就开始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啦。
我和弟弟妹妹们眼睛都放光,恭恭敬敬地给长辈们拜年,然后迫不及待地接过红包,还互相显摆呢。
下午大家就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嗑着瓜子,看着电视里的新春节目,一片其乐融融。
云南特有风俗作文

云南特有风俗作文云南,这片神奇的高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不同民族的人们世代相传着自己特有的节日习俗,构成了云南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其中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节日。
每年六月,滇池畔的大理古城便喧嚷一片,人们用水彼此泼洒,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洁和厄运,迎接崭新的一年。
泼水的同时,还要高呼"苏祿苏祿",意为"幸福万万年"。
整个城市在这个节日里洋溢着喜庆的欢乐氛围。
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纳西族的"吐火罗"等等。
每到节日时,村落就会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到处是歌舞表演、传统游艺和当地美食。
整个城镇仿佛都置身于一个热闹喜庆的大型庆典当中。
除了节日风俗,云南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很独特。
比如,滇西一带盛行"斡苴"文化。
每逢婚嫁喜事,新郎官要先斡苴(为伴郎)一程。
斡苴行进间,其他小伙子聚集到主路上拦阻,组成一条"人马阵",以考验新郎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才智与之斗争。
斡苴成功后,才能顺利完成"娶亲"仪式。
再如东北高黎贡山腹地的"娜允",即是坚持母系氏族血统记夕的传统。
孩子出生后,姓氏沿母亲一脉相传,家族财产也由妇女主管。
这不仅彰显了当地女性地位的特殊性,也为研究人类社会母系制度提供了活的实证。
云南作为中国多民族大融合的典范,她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正是独特魅力所在。
这些源远流长的风俗文化,被当地人们代代珍视和传承,构成了云南这片土地魅力无穷的独特文化符号和标识。
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作文

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作文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也孕育了独特的风俗习惯。
作为云南省的主体民族之一,汉族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留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
一、祭祀活动在云南汉族家乡,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康宁。
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就是祭祀祖先。
每年农历的清明节,家人会前往祖坟扫墓、燃香祭拜,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此外,每年农历七月的鬼节,人们也会举行祭鬼活动,以求安抚鬼魂,避免厄运降临。
二、婚嫁习俗在云南汉族家乡,婚嫁习俗是一项极富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活动。
首先,相亲是结婚的前奏。
一般来说,父母会为子女物色合适的对象,然后通过相亲、介绍等方式让两家人相识。
如果相亲成功,双方就会开始准备结婚仪式。
在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准时抵达新娘家中,接新娘入洞房,以示婚礼正式开始。
整个婚礼过程中,伴随着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鞭炮声,新人祈求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三、街巷民俗云南汉族家乡的街巷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
尤其是在节庆日,大街小巷上都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比如在春节期间,云南汉族会在街头挂起红灯笼,张贴春联,人们络绎不绝地外出走亲访友,共享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也会在街头聚集观看表演、游玩传统游戏,增进社区和睦。
四、宗教信仰在云南汉族家乡,宗教信仰也是一项重要的风俗。
虽然汉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但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对当地汉族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在家中建立小庙,供奉神灵,祈求平安吉祥。
在一些寺庙里,人们也会烧香礼佛,祈求健康与平安。
五、节庆活动云南汉族家乡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到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举行各种庆祝仪式。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舞龙舞狮、灯笼秀、燃放烟花等活动,营造节日气氛。
云南的习俗作文600字

云南的习俗作文600字本文是关于云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写的是云南的风俗。
云南有不少的少数民族,习俗也有所不同,小编收集了云南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云南的习俗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圣诞节。
中国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
今天我将要与大家说说关于我的故乡——彩云之南的春节习俗。
云南的春节习俗与北京的春节截然不同,从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间才是春节,元宵过了,春节也便完结了。
云南没有腊月之分,也不吃腊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没有尝过北京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
先来说说大年三十这天吧!这天早上我们必须去集市赶集,购买年货和做团圆饭的食材。
小孩去山上捡松叶。
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还有把浑身上下都洗干净,因为我们那里有个禁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
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这是过春节的高潮。
大家忙做团圆饭,家家户户的烟囱直冒白烟。
团圆饭做好后,大人把孩子们捡的松叶铺在地上,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战利品被大人夸奖时,总是要骄傲地手舞足蹈。
吃团圆饭前我们还得烧纸钱祭祖,饭后才把纸灰倒掉。
等这一切准备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节的团圆饭。
吃完后,大人忙着捡碗,收桌子。
小孩子欢欢喜喜的开始他们的“鞭炮大战”,大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守着春节联欢晚会,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摆桌子打麻将。
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持续到深夜十二点,昏昏沉沉的人们点燃爆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来新的一年。
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们倒床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点时,人们又得陆陆续续从床上爬起来,做饭吃饭。
这是四点钟的“迎春饭”,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饭迎接。
吃完饭人们又回到被窝,一觉睡到大天亮……正月初一不能去别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这也是云南一大奇怪习俗。
初二我们就去逛县城,就跟逛北京的庙会一样,县城里琳琅满目的商铺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儿让我们留恋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本文是关于传统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云南有哪些传统风俗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云南传统风俗作文,仅供参考! 云南传统风俗作文【1】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
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
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
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
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
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
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
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
聘礼轻重不一。
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
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
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
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
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
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
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
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
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
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
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
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
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
傣族接亲,沿途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
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
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
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
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
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
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
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
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枪婚之俗。
一种是真抢。
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枪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
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
另一种是假抢。
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
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
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枪差不多。
云南传统风俗作文【2】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
所谓“长一间”。
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
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
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
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
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
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
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
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
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
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
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
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
有>等剧目。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
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
有>,>等剧目。
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