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萘乙醚

合集下载

[整理版]2-萘乙醚的制备及检测

[整理版]2-萘乙醚的制备及检测

β―萘乙醚的制备及检测(一)一、实验目的:熟悉威廉逊法制备混合醚的原理,掌握β―萘乙醚的制备方法。

掌握普通回流反应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掌握利用重结晶法精制固体粗产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β―萘乙醚又称橙花醚,是一种合成香料,其稀溶液具有类似橙花和洋槐花的香味,并伴有甜味和草莓和菠萝的芳香。

β―萘乙醚是一种无色片状晶体,若将其加入到一些易挥发的香料中,便会减慢这些香料的挥发速度(具有这种性质的化合物成为定香剂),因而它广泛的用于肥皂中作为香料和用作其它香料(如玫瑰香、薰衣草香、柠檬香等)的定香剂。

β―萘乙醚是一种芳香基烷基混合醚,如果用浓硫酸脱水法制备β―萘乙醚,反应中有副产物乙醚和乙烯,它们易燃易爆,安全性差。

实验室制备β―萘乙醚常采用威廉逊法,本实验用溴乙烷和β―萘酚钠在乙醇中反应制备β―萘乙醚,反应式如下:三、实验试剂及装置:四、实验步骤:1、威廉逊合成:在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克β―萘酚、30ml无水乙醇、1.8克研细的氢氧化钠,充分振摇(氢氧化钠全部溶解效果更好),在摇动下加入3.2ml溴乙烷。

2、安装回流冷凝管,用水浴加热,回流1.5小时。

(回流过程中会产生固体)3、抽滤分离:反应物稍冷,拆除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物倒入盛有200ml冷水的烧杯中(先进行蒸馏,蒸出大部分乙醇后再倒入冷水更好),冰水浴冷却后减压抽滤,用20ml冷水分两次洗涤滤饼。

4、干燥:滤饼转移到表面皿上,在蒸气浴上烘干或自然晾干。

5、称重,得粗品质量。

五、注意事项1、溴乙烷和β―萘酚都有毒,应小心使用。

2、威廉逊合成反应水浴温度不能太高,保持微沸即可,否则溴乙烷可能逸出。

β―萘乙醚的制备及检测(二)一、实验目的:熟悉威廉逊法制备混合醚的原理,掌握β―萘乙醚的制备方法。

掌握普通回流反应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掌握利用重结晶法精制固体粗产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备β―萘乙醚常采用威廉逊法,本实验用溴乙烷和β―萘酚钠在乙醇中反应制备β―萘乙醚,反应式如下:制得粗品β―萘乙醚选用95%乙醇为溶剂用重结晶法进行精制提纯。

萘乙醚的制备方案

萘乙醚的制备方案

萘乙醚的制备方案概述萘乙醚(Naphthalene ethyl ether)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溶剂和反应中的试剂。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制备萘乙醚的方案。

材料和试剂1.萘(纯度≥99%)2.乙醇(纯度≥99%)3.硫酸(浓度98%)4.盐酸(浓度37%)5.蒸馏水实验操作步骤1.将150毫升乙醇加入250毫升圆底烧瓶中。

2.将25克萘加入烧瓶中。

3.搅拌烧瓶中的混合物,使乙醇和萘充分混合。

4.在此过程中,将烧瓶连接到反应器上,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5.加热反应器至80摄氏度,并保持在此温度下1小时。

6.将硫酸逐渐添加到反应器中,保持温度在80摄氏度,并继续反应1小时。

7.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8.将冷却后的反应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

9.添加等体积的盐酸。

10.轻轻摇动分液漏斗,使两层液体充分混合。

11.使分液漏斗静置一段时间,使两层液体分离。

12.打开分液漏斗的下塞,放出底层的水溶液。

13.将上层的有机相收集到干燥的锥形瓶中。

14.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钠,并轻轻摇晃。

15.等待有机相与无水氯化钠充分接触,以去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16.使用滤纸或别针过滤器将有机相过滤到干燥的烧杯中。

17.使用旋风蒸发仪轻轻蒸发有机相中的溶剂,直至萘乙醚以固体形式出现。

18.使用橡皮球密封烧杯,确保其中的萘乙醚不受空气中的湿气影响。

结果和讨论通过上述制备方案,我们可以成功制备出萘乙醚。

其中,乙醇作为溶剂,使得萘和硫酸得以充分溶解和反应。

乙醇同时还有保护羟基的作用,防止其被硫酸氧化。

硫酸作为催化剂,在温度为80摄氏度的条件下引发萘乙醚的生成反应。

盐酸的加入用于将反应混合物中的水和萘乙醚进行分离。

最后,通过旋风蒸发仪将溶剂蒸发,得到纯净的萘乙醚。

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佩戴化学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安全眼镜和实验室外套。

2.硫酸和盐酸为强酸,注意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如接触到酸液,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_萘乙醚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_萘乙醚
表 3 无水乙醇用量 对产率的影响
无水乙醇用量 mL 0 10 15 20 25 萘乙醚产率 / % 1. 3 51. 1 72. 3 95. 4 90. 6
( KBr 压 片 ) , 2940, 2860, 1620, 1590, 1260,
- 1
2. 4
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的对产率的影响 在 20 mL ( 0. 34 mol) 无水乙醇、 0. 90 g( 0. 0225
polyethylene glyco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catalyst, the molar rat io of naphthol to bromic ether, react ion t ime and etc. on yield of 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carefully studi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naphthol to bromic ether was 1 1 and the reaction time was 1. 7 h, the yield of Key words: naphthol; bromic ether; 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95. 4% . naphthol ethyl ether; polyethylene glycol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在 20 mL( 0. 34 mol) 无水乙醇、 2. 90 g( 0. 02 mol)
在 20 mL ( 0. 34 mol) 无水乙醇、 0. 90 g ( 0. 0225 mol) 氢 氧化 钠、 2. 90 g ( 0. 02 mol) 萘酚、 1. 5 mL ( 0. 02 mol) 溴乙 烷用量不变的情况下 , 改变聚乙二 醇 400 的用量, 当聚乙二醇 400 的用量为 l mL 时, 反应产率最高 , 再增加其用量, 反应产率反而降低。 结果如表 5 所示。聚乙二醇是螺旋型结构, 可折叠成 不同大小的空, 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 , 从而加快反应 的速度。聚乙二醇 400 对此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 2. 6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 利用TLC 进行跟踪反应,

β-萘乙醚的制备实验报告(共6篇)

β-萘乙醚的制备实验报告(共6篇)

β-萘乙醚的制备实验报告(共6篇) β-萘乙醚的合成β-萘乙醚的合成1、名称:β-萘乙醚;2-乙氧基萘; 2-萘乙醚; 乙基2-萘醚; 乙基2-萘基醚;2、分子式:C12H12O3、分子量:172.234、CASRN:93-18-55、外观:白色片状结晶6、Mp/Bp:37~38℃/281~282℃×30ml÷β—萘酚(0.043mol),48ml无水乙醇,1.89g研碎的固体氢氧化钠,在振摇下加入3.39ml溴乙烷(4.92g,0.04515mol),安装回流冷凝管与水浴上加热回流1~1.5小时。

2、抽滤分离:稍冷,拆除装置,摇晃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200ml 冷水的烧杯中,冰水浴冷却后,析出固体,减压抽滤。

3、重结晶:将沉淀移入100ml的单口圆底烧瓶中,加入20ml 的95%乙醇溶液,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水浴中加热保持微沸5min,撤去水浴,待冷却后,拆除装置。

将单口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抽滤。

4、干燥:自然晾干,称重。

12、注意事项:1.β-萘酚—萘酚有毒,对皮肤、粘膜用强烈刺激作用,量取时要当心。

若触及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清洗。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若不慎溅到皮肤上,马上用清水2.也可用氢氧化钾,但所得粗产物熔点常常很低,且难以后处理;3.水浴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溴乙烷易逸出。

反应5~6小时后几乎无游离酚存在。

篇二:β-萘乙醚的合成β-萘乙醚的合成1、名称:β-萘乙醚;2-乙氧基萘; 2-萘乙醚; 乙基2-萘醚; 乙基2-萘基醚;2、分子式:C12H12O3、分子量:172.234、CASRN:93-18-55、外观:白色片状结晶6、Mp/Bp:37~38℃/281~282℃×30ml÷β—萘酚(0.043mol),48ml无水乙醇,1.89g研碎的固体氢氧化钠,在振摇下加入3.39ml溴乙烷(4.92g,0.04515mol),安装回流冷凝管与水浴上加热回流1~1.5小时。

任务4.1 定β-萘乙醚的小试方案

任务4.1 定β-萘乙醚的小试方案

(一) 烷基化试剂的种类和活性
酯类:硫酸二甲酯、硫 卤代烷类:氯甲烷、苄 环氧类:环氧乙烷、环 按活性依次排序 烯烃衍生物类:丙烯腈 醇和醚类:甲醇、乙醇 醛和酮类:乙醛、丙酮 酸二乙酯等 氯、氯乙醇等 氧氯丙烷等 、丙烯酸甲酯等 、异丙醇、乙醚等 等

C H3
CH2
NaO H
C 9H 19
C H3
O CH2CH2O H
C H3
CH
+
H3 C
C H
C H2
H2S O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H3
H H3 C N H2
+
H3 C NH C2 H5
+
H-O H
C2 H5 O H

(二)烷基化反应的类型
大多为取代反应
N — 烷基化反应 芳环上的 C — 烷基化反应(付氏烷基 O — 烷基化反应
伯碳正 离 子
2.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C H3
Al Cl 3 (1 )
+
H3 C
Cl
H3 C
C H3
+
H - Cl
H2S O4 (2 )
CH
C H3
+
C H3
H3 C
C H2
C H2
OH
C H3
+
H-O H
C H3
H3P O4 (3 )
+
C H3
H3 C
CH
C H2
H3 C
CH
C H3
C H3

(一) 烷基化试剂的种类和活性
+
) C H 2 C H 2 O H +( C H 3 2 S O 4

萘乙醚的合成

萘乙醚的合成
开放实践平台实验
微波辅助β-萘乙醚的合成
格式与要求 一、研究背景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五、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六、结果与讨论
七、思考题

八、参考文献
实验报告要求:电子版
前言

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始于1986 年,当年加拿大化学家Gedye 等发现微 波辐射下4-氰基苯氧离子与氯苄的SN2 亲核取代反应速率提高了1240 倍,并且 产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发现得到 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化学界的极大兴趣 。


萘酚与乙醇及催化量的浓硫酸共热制取 萘酚与硫酸二乙酯或乙基硫酸钾在氢氧化 钠存在下反应 上述方法均有腐蚀性或剧毒性,而且反应 时间长、产品收率较低。本实验以微波辅 助合成,同时利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浓硫酸 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从常规合成方法的 7小时缩短到15min。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初步掌
五、思考题

1、查阅文献举例说明微波辅助有机合成反应 的优缺点。
六、参考文献
Fra bibliotek [1] Gedye R.; Smith F.; Westaway, K. Ali H., Baldisera L., Laberge L. and Rousell J.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 (3): 279-282. [2] Caddick, S. Tetrahedron,1995,51(38): 10403-10432. [3] 臧勤,曹卫国,陈杰,童玮琦,陈雅丽,丁维钰。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9(1)83-86. [4] 丁金昌,吴华悦,谢晓红。合成化学。2002,10,525-526. [5] 周鹏,张芝平,张雅凤,张一宾。上海化工。2005,30(2):1618. [6] Magnus P. D. , Tetrahedron, 1977, 33: 2019-2022. [7] 李毅群。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9(3):311-313.

项目四 β-萘乙醚的生产

项目四  β-萘乙醚的生产
+ + +
R
H N+ R H R N+ R H R N+ R R
R R N: +H H R R N: +H R
+ +
R
R
亲电取代反应
生产方案展示
具体操作?
终点如何判断?
点评
1.工艺框图不够规范
2.操作描述不够具体
3.反应控制不清楚
R Cl + AlCl 3
R Cl AlCl 3
H
R
+
AlCl 4R
R +AlCl 4
+
+R
+
+
R -H
+
亲电取代反应
影响因素
– 烷基化试剂 卤代烷是最常用的烷基化试剂 – 芳烃结构 – 催化剂 以无水三氯化铝最为常用 ,价廉易得,催化活 性好,但有铝盐废液生成, “红油” – 溶剂 卤代芳烃不能作为 烷基化试剂
工艺路线选择
路线 路线1. β-萘酚与卤乙 烷反应(威廉 森醚合成法) 路线2 萘酚与乙醇醚 合成法 特点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过程对设备腐蚀 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存在着反应温 度高、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产率低 等缺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工业化 的生产效益。 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生产效率 低,易生成乙醚等副产物,产品质量低,而且 设备腐蚀严重,造成设备维护更新频繁,增 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还会对环境产生 污染。 结论 选用
不选用
技术研究进展(威廉森醚合成法)
工艺要点 产品收率 1.β -萘酚、EtBr 和四丁基溴化铵( TBAB) 的摩尔比为 1∶1.3 ∶0.06 2.反应温度:75 ℃ 84.6 % 3.反应时间 :5h 4.相转移催化剂:TBAB 1.β -萘酚、溴乙烷、TBAB存在下1∶1.3 ∶0.06 2.通入N2 3.反应温度:75 ℃ 86. 8 % β -萘酚 4.反应时间 :5h 与卤乙烷 5.相转移催化剂: TBAB 反应(威 1.β -萘酚, EtBr 廉森醚合 2.DMF 作溶剂 成法) 3.反应温度120 ℃ 92.4 % 4.回流反应6h 5.K2CO3 6.通入 N2 1.β -萘酚、溴乙烷和TBAB 的摩尔比为1.4 ∶1.0∶0.03 2.苯作溶剂 3.在NaOH 溶液中 94.2 % 4.75 ℃ 5.在27 KHZ 250w 超声发生器作用下 6.反应5h 工艺路线

实验28

实验28

四、实验步骤
1. 投料: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3.6gβ-萘 酚,20mL无水乙醇,1.1g研碎的固体NaOH, 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加入2mL溴乙烷,摇匀。 注意事项:也可用KOH制备β-萘乙醚,但 所得粗产物熔点常常很低,且后处理困难。
2. 反应:在电热套中加热回流1.5-2小时, 在回流过程中,要间歇振摇反应瓶,因为 回流时会有固体析出,振摇烧瓶可以防止 结块。然后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蒸 出大部分乙醇(回收)。 注意事项:电热套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溴 乙烷易逸出。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β-萘乙醚的制备及其结构鉴定 -
本节内容
1. 实 验 目 的 3. 实 验 试 剂 5. 产 品 鉴 别 2. 实 验 原 理 4. 实 验 步 骤 6. 思 考 题
一、实验目的
学习Williamson法合成醚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重结晶提纯法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产品简介: β-萘乙醚又称橙花醚,是一种合成香料, 用于某些日化用品;也可用作其他香料 (如玫瑰香料、柠檬香料)的定香剂。由 于这些香料的香气容易挥发,帮久置后产 品的香气会逐渐消失。加入定香剂则能减 慢香气消失的速度,从面使用权产品在较 长时间内难保持其香气。
β-萘乙醚是一个烷基芳基醚,它可由Williamson 醚合成法通过β-萘酚钾盐或钠盐与溴乙烷或碘乙 烷作用制备;也可由β-萘酚与乙醇脱水制备。本 实验采用前一方法:
OH + NaOH ONa + H2O
ONa + C2H5Br
OC2H5
+ NaBr
三、实验试剂
β-萘酚:3.6g(0.025mol); 溴乙烷:2mL(2.9g,0.027mol); 无水乙醇:20mL; NaOH(固体):1.1g; 活性碳; 95%乙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操作步骤
• 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8g氢氧化钠, 35ml无水甲醇,振摇下溶解;
回流装置
• 2.加入3.5g β-萘酚,振摇下溶解,再 加入3ml碘乙烷; • 3.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热水浴上加热 回流1.5-2h,其间间歇振摇反应瓶; • 4.改为蒸馏装置,蒸出20ml甲醇,保 存备用;
• 5.反应混合物倒入100ml水中,用玻璃 棒搅拌,使沉淀完全析出; • 6.过滤收集沉淀,用水洗2次,抽干, 得粗产物; • 7.粗产物用甲醇重结晶。
• 重结晶步骤如下:
• 将粗装置,加热回流,用 滴管从冷凝管顶部缓慢滴加水,至刚好浑 浊,再补加1-2ml甲醇,趁热过滤,滤液冷 却后析出结晶。
• 8.过滤收集晶体,干燥,称重,计算产 率。 • β-萘乙醚纯品的熔点为37-38℃。
• 五、注意事项 • 甲醇有毒性,沸点较低,防止吸入蒸 汽。
• 六、思考题 • 1.制备β-萘乙醚时能否用乙醇和β-溴萘做原 料,为什么? • 2.本实验中β-萘酚钠的生成用的是氢氧化钠 的甲醇溶液,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的水溶 液?
实验六 β-萘乙醚的制备
•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和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原理和 实验方法 • 2.熟练掌握过滤、重结晶等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OH + N aO H ONa
ONa + C 2 H 5 Br
OC 2 H 5
• 三、化学试剂和仪器 • 化学试剂: • β-萘酚,3.5g;碘乙烷,3ml;氢氧化钠, 2.8g;无水甲醇,35ml • 仪器: • 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 抽滤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