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揠苗助长》精选教案

合集下载

《揠苗助长》教案(20篇)

《揠苗助长》教案(20篇)

《揠苗助长》教案(20篇)《揠苗助长》教案 1一、教学设计思想: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

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3、点击课文自学。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①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②完成课堂练习。

4、指导朗读(1)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3)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揠苗助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成语“揠苗助长”的含义和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成语“揠苗助长”的含义和由来。

2.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苗菜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苗菜生长需要的时间、条件和过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讲解成语“揠苗助长”(10分钟)1)让学生回忆并总结苗菜的生长过程。

2)通过讲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来历,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含义,即不顾事物的自然规律,强行干预,适得其反。

3.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揠苗助长的具体场景,例如:考试中着急,生活中焦急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场景是否存在着揠苗助长的现象,并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出反面例子,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帮助别人或解决问题。

4.合作创作(25分钟)1)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创作,以“揠苗助长”的故事为题目,创作一个短小的小故事。

2)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故事展示揠苗助长的后果,并表达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5.展示与点评(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讲述他们创作的故事。

2)其他学生和老师对于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肯定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6.巩固与拓展(25分钟)1)请学生以揠苗助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理解。

2)在文章中要求学生解释揠苗助长的内涵,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揠苗助长现象,并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事物和他人。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含义和由来。

在小组创作和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挥了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形成了批判思维。

揠苗助长教案(优秀6篇)

揠苗助长教案(优秀6篇)

揠苗助长教案(优秀6篇)《揠苗助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3、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难点:懂得寓言中的启示。

“寓、截”的识记。

“费、望、算”的书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学习第一则寓言)1、读:(边读边标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自己感觉怎样?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破坏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的《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能力等。

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读悟寓意,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这是寓言的具体解释,你能读读吗?(学生读屏幕上文字)。

你读过、听过寓言吗?(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寓言的名字)大家看这几幅图: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掩耳盗铃、自相矛盾,这些都是寓言,有趣吗?27课就为大家讲述了两则寓言(板书课题:27、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大家先闭眼睛听一听。

二、初读感知读读认认1、提出自读要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不同方法学会,与同桌指认交流。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

3、交流识字方法,扩词。

读读写写1、课件出示:焦,费,望,算。

学生认读,组词。

2、指导“费、算”笔顺,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汇报书写应注意之处。

4、学生会仿写、练写。

再次读课文。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学生检查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自读、思考:这则寓言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三、细读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文。

b、抓住重点词句汇报读懂的内容,随机板书相关内容。

c、演一演。

d、体会句子的含义。

e、感情朗读。

2、第三自然段:a、出示插图,引导观察,图中的人正在做什么?b、课件出示二、三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焦、筋、疲”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谁能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会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揠苗助长。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揠”这个字笔画多,不好写,也不常见,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的?可以通过偏旁以及后面的“助长”来猜一猜,还可以根据生活中讲到的拔苗助长来理解,也可以看图来理解。

在理解重点字的基础上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讲清故事。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不过要求有些特别。

⑴我说一个词语的意思,你猜猜是哪个词语?第一个:自己跟自己说话。

(自言自语)第二个: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筋疲力尽)学生认读两个成语,教师书写“筋疲力尽”。

⑵接下来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谁能根据老师说的一个关键词,读出相关的段落?教师依次说:揠苗助长的原因、这个种田人是怎么做的、他怎么跟家人说的、揠苗助长的结果3.在学生读完一段后,引导学生写出本段的一个关键词。

长得快些往高里拔一大截枯死了4.根据关键词来讲故事。

三、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过渡:最终,禾苗都枯死了。

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源于这个人的一种心态,读一读第一段,你能不能找出写他心情的词语来?(焦急)1.紧扣“焦急”,明白急于求成心太急。

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⑴认读词语:焦急。

说到急,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着急、急忙、急切)这个“焦急”可就不一样了,大家知道“灬”表示什么意思吗?火在下面烤着,该有多着急呢!谁理解了?⑵真正理解的同学应该能够读出“焦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认识“焦、喘”等 5 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筋、疲”这 2 个生字,会写“筋疲力尽、明白”这2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 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题目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文中识词,扫清阅读障碍(1)聚焦第一自然段①读好多音字“长(zhǎng)得(de)快些”(2)“我得(děi)想个办法帮它们长(zhǎng)。

”(3)②理解“自言自语”,指导朗读(4)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检查反馈“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朗读全文4.围绕题目质疑种田人为什么揠苗?他是怎么揠苗的?揠苗的结果怎么样?初步质疑,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读懂故事1.品读“为什么揠苗”读中感悟体会“巴望”、感受“焦急”①在时间中感悟②在比较中感悟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3)③在识字中感悟——“焦”(4)④在语言中感悟(5)指导朗读,体会心情(6)交流: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 2.品读“怎么揠苗”(1)读中感悟①种田人是怎么揠苗的?体会卖力、辛苦。

②启发想象,指导朗读(2)理解“筋疲力尽”,指导书写(3)①结合,理解“筋疲力尽”(4)②指导书写:“筋”“疲”(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6)回顾梳理,感受心情变化3.品读“揠苗的结果”,回扣全文4.回归整体三、联系生活,理解成语1.感悟道理联系课文说一说禾苗都枯死了,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联系生活想一想明白道理:不顾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2.把道理与课文建立联系3.联系生活,深化理解四、推荐阅读,深化寓言特点1. 深化寓言特点:故事短小,蕴含道理。

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五个生字“寓、焦、喘、截、揠”,会写“焦、望”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教学重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三、课前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看图片猜故事引入1、看图片,猜故事名(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2、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叫----(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题、齐读课题)3、师:读着这个词,小朋友肯定想到我们去年学过的一个词了、(坐井观天)对,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那揠----就是拔的意思。

过渡语: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1、师:请小朋友翻开第27课,认真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句式“古时候有个人__,就把禾苗__,结果__”(三)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1、师:故事中的农夫,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把禾苗拔高,可禾苗还是枯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他种下禾苗后说起。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农夫种下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

2、交流:(巴望、焦急)师:“望和焦”都是要会写的字,谁有好办法记一记它。

(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一次)3,你们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农夫巴望、焦急的心情呢?默读第一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4、交流:预设:(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小眼睛再亮一点,看看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到(巴望、天天)师:给“巴望”换一个词。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精选8篇)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精选8篇)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精选8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前构思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

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分析感悟理解本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取教学方式都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操作中朗读理解感悟等目标均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讨论“巴望”能否换成“盼望”“希望”和理解“总算”等词语时,学生们能很快达成共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3、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4、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揠苗助长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
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人和做事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
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学习难点:
理解蕴含在寓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习过程:
板块一回顾复习,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
深刻道理。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想一想:“揠苗”是什么意思?
2.指名分段读文,集体正音。

3.理解“揠苗”。

指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4.是谁揠苗助长呢?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结合句式说一说
课文内容:
(出示:因为农夫,所以,结果)板块三品词析句,理解故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感悟农夫的急
1.思考: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呢?(焦急)
(1)识记生字:“焦”。

(3)出示句子,朗读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理解“自言自语”。

2.找出文中其他词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巴望、天天)
2.理解“巴望”,换词比较感悟。

3.“天天”:告诉我们他每天都去。

烈日当空时去吗?狂风暴雨时去吗?他这样每天都去,是为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盼望、急切的心情。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焦急?
2.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像)
3.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焦急。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禾苗在慢慢长高,但在农夫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这下农夫还闲得住吗?得想办法让禾苗快长起来呀!
(3)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结合字词体会焦急。

(急忙跑、一直、筋疲力尽)
2.随文识字:筋、疲,理解成语“筋疲力尽”。

3. 训练说话:
我们仿佛看到了炎炎烈日下,农夫弯着腰在拔禾苗,儿子送水来给他喝,他对儿子说:“____________。


傍晚,太阳快落山了,老婆叫他回家吃饭,他对老婆说:
“__________。

”尽管他口很渴,肚子很饿,但他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

干了一天,农夫感觉怎么样?(筋疲力尽)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4. 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累和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体会农夫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得意!
3.识记生字“喘、截”。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他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啊,可是结果呢?
2.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板块四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你想对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总结。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

板块五巩固词语,书写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认读巩固。

2.指导书写生字:筋、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