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赏析

班级:13中药

姓名:赵媛媛

学号:20130221161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罗斯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生于乌拉尔沃特金斯克的一个工程师家庭。他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十分广泛,其中交响曲占有突出的位置,尤其是《第六“悲枪”交响曲》,它是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创作的顶峰之作,也成为十九世纪末叶交响乐创作的高峰。很值得我们赏析和学习。

关键词:悲怆杰作表现力

一、创作背景

1893年10月28日,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里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悲枪”交响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在圣·彼得堡首演,反应不佳。也许是由于这部乐曲惶惑不安的情绪和异样的阴暗使他碰壁。但是,当柴科夫斯基死后,此曲再演,也许是由于听众懂得了它的含义,场内一片哭泣。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交响音乐作曲家创造性生涯的最后总结。他自己说“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在构思和创作这部作品时“深深地

哭过”。首演后欣然接受弟弟莫杰斯特的建议用了“悲枪”的标题。这部交响曲虽然不是真正的标题音乐,但标题性却是十分鲜明,那就是人生的美好理想与笼罩着整个俄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导致悲剧的结局。

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部作品的时期,正是残暴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他像无数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心中苦闷仿徨、无所适从,在这段时期中,他曾苦苦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所要表达的是在铅一样沉重的天空下,那些被置于黑暗的深渊里的、面临着窒息的那个时代巨的全体俄国民众的绝望和悲哀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要摆脱那一切压迫而谋生存的人们的徒劳的热情。作为“最后的”《第六“悲枪”交响曲》,在音乐语言上既表现出柴科夫斯基对一生交响曲创作观念的总结,也体现出他对人生总结的“潜在标题性”。

二、音乐分析

全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第一乐章的调性是小调,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由三个基本部分和两个附加部分即引子和结尾组成。

这个曲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它长于表现戏剧性的、哲理性的与心理体验的内容。所以,柴可夫斯基用此曲式表现乐章的内容是大有深意的。乐章篇幅长大,规模宏伟,结构复杂,集中概括、表现了整部交响乐的内容。独奏大管—它的音质带有戏剧性,音色接近男。用它表现冷酷的、呆滞的感情非常适合。则在由低音琴轻轻地奏出的低沉和暗淡的背景上缓慢地奏出那个优郁、艰难地爬行着的动机。核心动机取材于主部主题的动机,两次模进,每次提高一个音级,最终以叹息的音调结束。

三,整体总结

作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天鹅之声”,《第六“悲枪”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不仅延续、巩固并发扬光大了他一生创作的总体特,而且有力地促成了这部交响曲的标题性内容。作为一个富有强烈道德感的艺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用那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交响曲形式,来表现自己乃至整个人类的情绪是可能的也是很自然的。伟大的列宁对这部作品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这部作品从诞生,一直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它是不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