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多选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上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上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物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A.双手摩擦能生热B.烧水时水温升高C.锯木材锯子发烫D.钻木取火【答案】B【解析】解: A.搓手取暖时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A错误;B.用煤气烧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 B正确;C.锯木头时锯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温度升高,所以锯条发热,此过程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C错误;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错误.故选: B.2.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B. 一块0\^circ C 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C.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D.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解析】解:A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因为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circ C 的冰仍具有内能,故B错误.C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故C错误.D、对物体做功或吸收热量,都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3.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B. 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C.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答案】A【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A 、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乙需要的时间较长,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较少,乙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4讲光的反射及折射(解析版)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4讲光的反射及折射(解析版)

第04讲光的反射及折射(解析版)一、多选题1.(2023·山东青岛·九年级校考竞赛)如图所示,平面镜M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若把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平分线上,且OS的距离为10cm,光源S的像S′(图中未画出)则()A.O与S′的连线为竖直方向B.S与像S′的距离为20cmC.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3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6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答案】AC【详解】AB.如下图所示,作S的像S',SS'关于镜面对称,依题意可知,∠MOS=30°,则∠SOM,∠S′OB=90°。

所以O与S′的连线为竖直方向;在直角三角形∠AOS中,依题意可知OS的距离为10cm,所以SA的距离为5cm,S与像S′的距离为10cm;故A 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由图可知,SS′等于OS,所以S′以速率3m/s 沿SS′连线远离S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竞赛)身高1.5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运动,路灯在行进线路的正上方,某时刻人影的长度为0.6m,前进4m后,影长变为1.4m,则路灯的高度可能为()设路灯的高度为'h ,如图b 所示,当小明向右运动时,根据三角形相似原理,则有''1.50.6h x ''1.5 1.4h x 联立③④解得:'3x m ,'9h m ,故AD 符合题意,故选AD 。

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B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的位置不变C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解答;(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 多选题和判断题100道(附答案)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 多选题和判断题100道(附答案)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多选题和判断题100道(附答案)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如图所示为一个医用水银体温计。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B.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37.2℃C. 可以用该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 读数时该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2.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的理解,正确的是()A. 甲图可能表示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跟加热时间的关系B. 乙图可能表示在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跟放热时间的关系C. 丙图可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跟时间的关系D. 丁图可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3.(2020顺义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升高B.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无关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其温度有关4.根据右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20℃的酒精是固态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C.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会凝固结冰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5.(2021海淀一模)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橡皮筋容易被拉长,是由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C.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6.(2021房山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C.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7.(2022西城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就越多B. 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C. 组成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8.(2020东城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9.(2020北京中考)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10.(2020平谷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精的热值和比热容都不随质量变化B.汽油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D.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11.(2022门头沟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 热传递时,热量一定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 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3.(2020朝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C.沙漠的昼夜温差很大,是因为沙石的比热容较小D.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小14.(2022海淀二模)对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用橡皮条摩擦铜管,铜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使铜管的内能增大B. 乙图:水蒸气将橡皮塞顶出,说明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C. 丙图: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显著,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 丁图: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属于扩散现象15.如图5所示的四个热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图乙: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图丁:其它条件相同,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能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16.(2021通州一模)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7.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D. 一杯水的温度升髙,内能一定增大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B.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C. 烧杯中的水不断地蒸发,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在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C. 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D.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0.(2020朝阳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一杯水用了一部分,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C.水蒸气的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D.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斥力21.(2020东城一模)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球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当在天平的左盘放2个甲球,右盘放3个乙球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球()A、质量之比2:3B、 B.体积之比2:3C、密度之比2:3D、密度之比3:2正确答案: D2、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正确答案: D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讨论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D.音调、响度和音色正确答案: C4、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正确答案: B5、甲、乙两同学沿平面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正确答案: D6、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正确答案: D7、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正确答案: B8、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正确答案: B9、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正确答案: C10、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初中物理常识多选50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常识多选50题(附答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B. 所有电磁波的频率都是101.1MHzC. 人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D.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2.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C. 手影D. 水中倒影3.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端午深情,粽叶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 B. 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内陆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 北方冬天室内用暖气取暖,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室内空气的内能4.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像”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5.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A. 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B. 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D. 生活中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6.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现象,下列解释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 高原地区大气压比沿海地区低 B. 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里是利用大气压 C. 没有大气压,水泵同样可以把水抽到高处 D. 茶壶盖上的小孔被堵住,壶里的水就很难倒出来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B. 医生用听诊器其实是改变声音的音色C.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站在田野听到远处微弱的音乐声,说明距离声源较远 8.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B. 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 0.8mC. 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 5cmD. 成年人正常体温 37℃ 9.现代生活中,用电器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磁起重机的原理和电动机的原理是一样的 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 电饭煲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D. 换向器的原理是当线圈刚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10.生活中一些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例如提水桶。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多项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多项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1.有一次,小华在将台灯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插座时,室内电灯突然全部熄灭,原因可能是()A.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B.台灯的灯丝断了C.台灯的灯座内短路D.台灯的插头内短路2.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灯泡的开关要与火线相接B.雷雨天不能躲在大树下避雨C.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总开关上,后面依次是电能表、保险装置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立即切断电源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B.发现家用电器电线绝缘部分破损时,要及时更换C.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日光灯D.有人触电时,要先切断电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4.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移动插座与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关系B.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C.在家庭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D.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是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B.不能用湿布擦洗正在工作着的用电器C.使用测电笔进行测试时,手应接触笔帽上的金属体D.发现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棍将电线与人分开6.关于试电笔的使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持笔方法是()A B C D7.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B.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C.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D.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电能表直接测量的是家中正在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功率B.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丝)熔断后可以用粗铜丝代替保险丝C.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丝)熔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电路的总电功率过大造成的D.家庭电路中原有用电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再增加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家庭电路中的总电功率一定会增大9.生活中离不开用电,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图5中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做法是)( )10.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的插座与用电器是串联的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适用三孔插座C.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一定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D.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11.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试电笔,手应触碰笔尾金属体B.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中出现短路现象C.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安全电压为36 V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可以接地,也可以不接地12.关于我国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B.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都是串联的C.只有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D.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

初中物理力学多项选择题

初中物理力学多项选择题

初中物理力学多项选择题1.下列事物的相关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108km/s C.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电影时倒塌的房屋用密度小的泡沫制作B.由于空气密度的变化而引起空气的流动形成风C.由于水的反常膨胀,冬天水面结冰但河底的水保持4o CD.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正在匀速上升的氢气球上掉下一重物,重物将先上升后下降B.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目的是增大惯性C.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目的增大起跳时的动能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出来的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C.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使劲竖直向上跳,则不会落在原地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连续地转动也与惯性有关5.关于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是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假如没有摩擦,人将无法行走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滑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它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B.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C.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灯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下面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坐在软沙发上比坐在硬木板上舒服,这是因为人陷在沙发中,和沙发的接触面积较大压强较小B.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锅炉水位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D.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变9.潜水艇从水面下15米深处上浮到10米深处,它受到的浮力和压强是()A. 浮力不变B.浮力变小C. 压强变小D. 压强不变10. 关于压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云贵高原的大气压比北京低所以国家队运动员要在云贵地区进行高原训练B. 人类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大气压值小于标准大气压值C. 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为拦河大坝要上窄下宽D. 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深海潜水必须穿潜水服11. 如图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在甲、乙两杯密度不同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盐水面上,而鸡蛋在乙杯中悬浮在盐水中,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鸡蛋在甲乙两杯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B. 在甲杯中加盐可以使鸡蛋下沉,在乙杯中加水可以使鸡蛋上浮C. 在甲杯中加盐可以使鸡蛋上浮,在乙杯中加水可以使鸡蛋下沉D. 两杯盐水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B.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C.抽水机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D.气压越大时液体的沸点越低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它只受重力的作用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5.甲、乙二人的体重相同,同时从一楼开始登楼,甲比乙先到三楼,则他们二人.A.做的有用功相同B.乙的功率较大C.甲做的功较多D.甲的功率也较大28.下列单位中是功的单位的是()A.W·s B.J C.J/s D.N·m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B.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高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增大动能B.载重汽车爬坡时,一般都走得较慢,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牵引力C.建水电站要筑大坝,其作用主要是增加水的动能D.机械手表是利用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做功的18.物理课上,物理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滚摆实验时,我们看到滚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滚摆运动到最高处时,动能为零B 滚摆下降过程中,动能减小C 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逐渐减小D 滚摆运动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始终不变19. 如图所示的各类杠杆中,属于省力的是A.起子B.道钉撬C.筷子D.钢丝钳20.右图是电工常用的胶把钢丝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钢丝钳的剪口较薄,可以增大压强B.钢丝钳的钳口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C.钢丝钳的胶把是绝缘材料,可以避免触电D.钢丝钳是一个杠杆结构,可以省距离21. 自行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车把是一个省力杠杆B.脚踏板是一个省力杠杆C.前闸把手是一个省距离的杠杆D.后闸把手是一个省力杠杆热和能拔高练习一、选择题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B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C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有关D 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4、一杯酒精倒去一半后,余下酒精的()A.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C.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6、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A.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C.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一定增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汽油机工作时,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尘土飞扬”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8、如图9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说明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说明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了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说明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10、“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初中物理九年级多项选择题(答案)

初中物理九年级多项选择题(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能、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B.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微观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2.小明以塑料管为连接轴将两个玩具电机的转轴连接起来,并连接如图11所示的电路。

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电机转动B.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C.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灯泡亮度发生改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越快,其速度一定越大B.电流做功越快,其功率一定越大C.物体吸热越多,其比热容一定越大D.导体电阻越大,其两端电压一定越高4.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的结构如图所示,线圈与接线柱相连。

当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带动指针向右偏转,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B.此电流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当通以相反方向电流时,电流表指针仍向右偏转D.此电流表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2题图 4题图 5题图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司南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指南针,如图所示。

它由青铜盘和磁勺组成,磁勺放置在青铜盘的中心,可以自由转动。

由于受地磁场作用,司南的磁勺尾静止时指向南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周围存在磁感线B.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磁勺能够指示方向,是利用了地磁场对磁勺的作用D.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C.将两段表面平滑的熔丝紧密接触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D.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穿越大气层时,烧蚀层烧得通红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大内能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8.关于图所示的电和磁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演示的是电流的磁效应B.乙图实验演示的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C.丙图实验演示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D.丁图实验演示的是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10.图所示,关于电和磁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演示的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乙图实验演示的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C.丙图实验演示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D.丁图实验演示的是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可能没有电流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C.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决定甲 乙 丙 丁学生电源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和R2是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R3.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时, 电压表的示数在U/2至U/3之间变化. 则: ()A.R1与R2之比是1:2 B.R1与R2之比是1:1C.R2与R3之比是1:1 D.R2与R3的电功率之比是2:32.( 2分) 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正电荷全部在体积很小的原子核里B.原子的全部质量集中在体积很小的原子核里C.很轻、很小的一个电子,携带着原子的全部负电荷D.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电量数值相等3. ( 2分)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则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 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实像则相反C.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 虚像都是与物5. ( 2分)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C.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D.司机用观后镜观察车6. ( 2分) 下列情况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把水与面粉搅匀和成面团B.狂风卷起地面的砂土满处飞扬C.一瓶开口香水的香味很快充满整个房间D.糖块慢慢地溶在水里不见了7. ( 2分) L1、L2两盏电灯, 额定功率相同, 而额定电压U1>U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正常发光时, I2<I1B.两灯灯丝电阻之比R1/R2<1C.两灯串联使用时, 实际功率>1D.两灯并联使用时, 实际功率>18. ( 2分) 现有四个金属球编成1号、2号、3号、4号. 1号球是实心的铝球, 2号球是实心的铁球, 3号球是实心的铅球, 4号球是空心的铅球. 已知: 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 ρ铅=11.3×103千克/米3.在这四个球中任取一个测其质量为117克, 体积为15厘米3, 那么它可能是: ( )A.1号球B.2号球C.3号球D.4号球9. ( 2分) 下面有关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g的乘积.B.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C.正在上浮的物体, 在露出水面前, 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D.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如果浮力小于重力, 物体就下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里的自由电子B.发生中和现象时, 正负电荷同时消失C.绝缘体不能够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 不能自由移动D.直流发电机工作时, 线圈中产生的是直流电11. ( 2分) 把"110V 20W"和"110V 40W"的两只灯泡串联起来, 接在110伏的电路中, 结果这两只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 ( )A.每只灯泡的额定功率都变小了B.每只灯泡的额定电压都变小了C.电路电压是110伏, 每盏灯的实际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D.电路电压无论多大, 也不能使两灯同时正常发光12. ( 2分) 分别用铜、铁、铝三种金属(ρ铜>ρ铁>ρ铝)制成的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正立方体. 若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最大13. ( 2分) 如图所示, 碳棒甲、乙浸在硫酸铜溶液里, 通电后, 碳棒甲的上面析出了紫红色的铜,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N是电源的负极B.M是电源的负极C.负离子向碳棒乙移动D.铜离子向碳棒乙移动14. ( 2分)关于金属导体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中有大量的多余的电子B.金属原子对最外围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差,所以金属中有大量可以自由运动的电子C.没有外加电压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不运动D.没有外加电压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形成电流15. ( 2分)冰在熔化过程中, 科学的说法是:[ ] A. 吸热, 温度升高, 体积增大 B. 吸热, 温度不变, 冰的质量减小C. 放热, 体积不增大也不缩小D. 吸热, 温度不变, 体积减小16. ( 2分) 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验电器甲带正电, 乙带负电,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两个金属球连接, 则金属箔的张角变为零, 这种现象说明[ ] A.正电荷从甲转移到乙 B.负电荷从乙转移到甲C.正、负电荷抵消了D.正、负电荷发生了中和现象17. ( 2分)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 若一物体在距焦点2厘米的主轴上, 则该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 A.放大正立的虚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虚像18. ( 2分)下列情况, 哪种主要是利用辐射方式传热的[ ] A.煎鸡蛋 B.冬天晒太阳取暖C.用暖气片取暖D.放在热汤里的汤羹变热19. ( 2分)用手握住一啤酒瓶, 啤酒瓶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 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啤酒瓶能静止在手中, 是由于受到了静摩擦力的作用B.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 瓶子所受静摩擦力随着增大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 瓶子所受静摩擦力并未增大D.向空啤酒瓶注水的过程中, 瓶仍静止, 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 瓶所受的静摩擦力将增大20. ( 2分)关于托里拆利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管子竖直时, 管内水银柱高76厘米, 当把管子倾斜时, 进入管子的水银会增多一些B.当把管子由水银槽内上提1厘米(但管口不露出水银面)时, 管内水银面将会相对管壁下降1厘米C.使用粗细不同的管子所测得的大气压值不同D.如果在水银槽内再加些水银使液面上升1厘米, 则管内水银面将上升1厘米21. ( 3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物体A、B、C,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已知C对容器底部有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B受到的浮力一样大B.物体B、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C.三个物体的重力相比较D.三个物体的密度相比较22. ( 3分)关于内燃机做功冲程的正确叙述是:[ ]A. 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热能减少B. 活塞向上运动, 燃气膨胀做功, 机械能减少C. 燃气膨胀做功, 活塞向下运动, 机械能增加D. 整个过程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3. ( 3分) 如图所示, 容器内盛有水, 在一试管下面挂一小金属块, 浮在水面上, 现将小金属块取下放入试管中, 试管仍浮在水面上, 则[ ]A.液面下降 B.液面上升C.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D.试管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24. ( 3分) 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和上面的横杆都是等臂的,天平右盘放上20克的砝码,要保持天平和横杆的平衡,则[ ]A.甲、乙的质量都是20克B.甲、乙的质量都是10克C.甲的质量是5克,乙的质量是15克D.甲的质量是15克,乙的质量是5克25. ( 3分) 飞机在两城间飞行, 顺风时需5小时30分钟, 逆风时多用半个小时, 若风速是10千米/小时, 求两城间距离和飞机航速?[ ] A.1320千米 B.230千米/小时 C.132千米 D.23.0千米/小时26. ( 3分)潜水艇潜入水中航行时,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的情况是[ ] A.它的顶部和底部都受到水的压强,顶部受到的压强比底部大B.它顶部受到水的压力与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等C.它的左侧和右侧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等D.它的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都比顶部大27. ( 3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的现象B.夏天冰棒冒的“白气”C.从沸腾的水壶中冒出的“白气”D.把眼镜从寒冷的室外拿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28. ( 3分)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B.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C.注射器的针头又细又尖D.载重汽车的轮子较多29. ( 3分) 在水平面上放着一个重120牛的水桶, 有一小孩用80牛的力向上提水桶, 那么这个水桶的受力情况为[ ] A.重力和向上提力 B.向上提力、支持力和重力C.重力和支持力D.重力为120牛, 提力为80牛, 支持力为40牛30. ( 3分) 一块冰能浮在水面上也能浮在盐水面上两者相比较可知:[ ]A.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大, 所以冰块在盐水中受的浮力大B.因为一块冰受到的重力不变, 所以它浮在水面和浮在盐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相等C.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大, 所以冰块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D.因为水比冰的密度大, 盐水比水的密度大, 所以冰块在盐水中受的浮力大31. ( 3分)半圆柱玻璃透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AB为直径。

一束光沿PO方向射来,使半圆柱透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过O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在OA半径从图示位置开始转过下列角度范围内,在半圆透镜的界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的是[ ] A.0°─90° B.90°─180°C.180°─270°D.270°─360°32. ( 3分)下列哪些机械在实际中可以找得到[ ] A.省力不省功的机械B.功率小而机械效率高的机械C.机械效率低而做功快的机械D.费力但可以省功的机械33. ( 3分)如图所示, 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 先把等量的水倒入两容器中, 再把它们放在调好的天平左、右盘上, 则:[ ]A.两容器对天平盘的压强相等, 天平平衡B.两容器对天平盘的压强虽不相等, 但天平平衡C.两容器对天平盘的压强不相等, 天平不平衡D.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天平平衡34. ( 3分)下列实例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A.削铅笔时,笔与转笔刀之间的摩擦B.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C.滑旱冰时,人与地面间的摩擦D.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35. ( 3分)如图所示, 在四只相同的杯子中都盛了水, 乙中浮着一块小木块. 丙中浮着一块小冰块, 丁的杯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 此时四只杯子中的水面等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只杯的总质量是相同的B.在乙杯中撒些细盐, 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减小C.杯中的冰块熔化, 液面就会升高D.在丁杯中加入一些酒精, 空心球要下沉到底36. ( 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B.冰的温度达到0℃时,不一定能熔化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37. ( 3分)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炉, 想把它改造后接入110伏的电路中使用, 其功率仍为1000瓦, 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 ]A.把电炉丝剪去一半B.把电炉丝剪去, 留下C.把电炉丝剪去, 留下D.把电炉丝剪成相等长度的两段, 再并联起来38. ( 3分) 如果没有重力, 下列哪些情况有可能发生?[ ]A.茶杯里的水不容易倒进嘴里B.所有的物体都要静止C.人轻轻的一跳就会离开地球D.人无法在地球上行走39. ( 3分)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从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B.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C.从支点到动力的距离叫动力臂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40. (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C.浸在盐水中的鸡蛋逐渐变咸,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水不可能在60℃时沸腾41. ( 3分) 下列关于两种电荷和电荷守恒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 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B.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C.电子与正电子(带正电)相遇而转化为两个光子(不带电)的现象叫湮灭.在这个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不再适用D.有甲、乙、丙三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由于相互摩擦, 甲获得K个电子,乙失去N个电子且N>K, 则丙带有(N-K)个电子42. ( 3分)=60欧, R'是变阻器, 它的最如图所示电路R1大值20欧, 电源电压6伏. 电键K断开, 滑片移动时,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相应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从0.15A──0.1A,表从6V──4VB.表从0.15A──0.1A,表从4V──6VC.表从0.1A──0.15A.表从4V──6VD.表从0.1A──0.15A,表从6V──4V43. ( 3分) 用手把一个铝制物体和一个铁制物体同时浸没在水中, 放手后一个物体上浮, 另一个物体下沉, 下面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 A.铝制物体上浮, 铁制物体下沉; B.上浮的那个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下沉的那个物体肯定是实心的;D.浮力比重力大的那个物体上浮44. ( 3分)冬天能够看到人呼出的“白气”和屋顶瓦片上的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白气”,是水蒸汽放热液化而成的B. “白气”是水吸热汽化而成的C. 霜是水蒸汽放热凝华而成的D. 霜是水放热凝固而成的45. ( 4分)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5N,将其体积浸入烧杯里的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变为9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整个过程中水不溢出,g取10N/kg)[ ] A.若把物体直接投入水中,静止后,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8NB.若把物体直接投入水中,静止后,它将沉底,对杯底产生3N的压力C.物体密度是1.25×kg/D.物体的体积是1.875×46. ( 4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2∶3,甲放入水中时有的体积外露.现在将物体A、B分别放在甲、乙上面,再放入水中时,甲、乙刚好都没入水中(如图所示).则[ ]A.甲、乙受到水的浮力之比为1∶1B.甲、乙受到水的浮力之比为3∶2C.若A、B为同种材料时,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2D.若A、B体积相同时,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21. ( 2分) BC2. ( 2分) AD3. ( 2分) BCD4. ( 2分) ABC5. ( 2分) ACD6. ( 2分) CD7. ( 2分) CD8. ( 2分) BD9. ( 2分) BCD10. ( 2分) ABD 11. ( 2分) CD12. ( 2分) BD13. ( 2分) AC14. ( 2分) BD15. ( 2分) BD 16. ( 2分) BD17. ( 2分) AB18. ( 2分) BC19. ( 2分) ACD20. ( 2分) ABD 21. ( 3分) BCD22. ( 3分) ACD23. ( 3分) BD24. ( 3分) BCD25. ( 3分) AB 26. ( 3分) CD27. ( 3分) ABCD28. ( 3分) AD29. ( 3分) BD30. ( 3分) BC 31. ( 3分) BC32. ( 3分) ABC33. ( 3分) BD34. ( 3分) AB35. ( 3分) AD 36. ( 3分) ABC37. ( 3分) CD38. ( 3分) ACD39. ( 3分) BD40. ( 3分) ABC 41. ( 3分) ABD42. ( 3分) AC43. ( 3分) BD44. ( 3分) AC45. ( 4分) BC 46. ( 4分) 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