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
古老神话与当代文学:希腊神话在现代作品中的再现

古老神话与当代文学:希腊神话在现代作品中的再现概述古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且影响深远的神话体系之一,包含了众多的神、英雄和故事。
这些神话被不同的时期和地域所吸纳和改编,也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希腊神话如何被现代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再现,并对于这种再现的意义加以分析。
历史背景希腊神话起源于古代希腊,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左右。
这些故事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创世、英雄传说、爱情和冒险等。
从古希腊时期至今,这些故事一直以书面形式流传,并成为了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腊神话在当代文学中的再现1.文学经典: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了希腊神话元素。
例如,《奥德赛》(荷马)、《奥伊德》(维吉尔)和《神曲》(但丁)等。
这些作品将古代的神话故事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揭示了人类性格、道德和生命意义等重要议题。
2.现代小说:许多现代作家也将希腊神话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
例如,里克·里奇和约瑟夫·坎贝尔的合作系列《英雄之旅》将经典的英雄之旅模式应用于当代英雄故事中。
此外,作者马德琳·米勒的小说《守望者》通过改编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探讨了道义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再现意义分析1.传承文化遗产:通过再现希腊神话,现代作家有助于传承古老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使其能够持续影响后代读者。
2.探索人类经验:希腊神话中所描绘的人性弱点、冲突和道德抉择,仍然与现代社会和个人经验息息相关。
再现这些故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思考人类的情感和行为。
3.艺术创新:通过将希腊神话进行再创作和改编,现代作家能够赋予这些故事以新意,从而达到表达自己观点、激发读者深度思考的目的。
结论希腊神话在现代文学中的再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传承了古典文化遗产,还给予了当代作家探索人类经验和艺术创新的机会。
通过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增加对古希腊神话及其永恒价值的认识,并且更好地理解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和意义。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西幻想文学的差异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文化根源。
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也有所区别。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以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体系为主导,这些思想往往会渗透到文学作品中。
在中国的幻想文学中,常常可以看到玄学、神话传说等元素。
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神秘、超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封神演义》中的神仙、妖魔等元素,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幻想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兴起,提倡科学、理性、个性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在西方幻想文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方的幻想文学往往以魔法、异界、科幻等为主要元素。
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魔法、巫师、神秘等元素扑面而来,充满了想象力和奇思妙想。
总的来说,中西幻想文学的文化根源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两种幻想文学风格上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许多互补、相似之处,通过跨文化交流,中西幻想文学可以互补发展,创造更多的文学经典。
了解西方神话体系,轻松搞定各种玄幻小说设定!

了解西方神话体系,轻松搞定各种玄幻小说设定!神话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一种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是早期人类对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下的一种心灵寄托。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体系,在西方神话中最出名的两个体系是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
希腊神话体系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是古希腊原住居民长期口头相传,再结合各国神话的基础上形成,记载于很多经典文献上,经过后人整理归纳形成现在的比较完整古希腊神话体系。
在希腊神话体系中有众多神祗,每个时期信奉的神祗不同,主要有三个时期,分别为原始神祗、第二代神祗和第三代神祗。
原始神祗原始神祗是古希腊最古老的创世神祗,是希腊神话体系中的第一代神。
在原始神祗中最先诞生的是卡俄斯,祂是一切众生的开端,“天地未形,笼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实为一相,今名之曰混沌”,万物之先有混沌,所以卡俄斯也就是混沌之神。
在混沌之后诞生的是分别是大地之母盖亚,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爱神厄洛斯、黑暗神厄瑞玻斯与黑夜女神倪克斯。
神祗与神祗之间结合再诞生其他神祗,希腊神话体系中的世界格局由此展开。
其中大地之母盖亚是万物之母,大地的本体,奥林匹斯神的始祖,可以说是众神之母了。
第二代神祗中的十二泰坦也是大地之母盖亚的孩子。
第二代神祇第二代神祗中主要是十二泰坦。
克洛诺斯是十二泰坦之王,也就是第二代神王,原为第一代神王神后乌拉诺斯和盖亚的儿子,泰坦十二神中最年轻的一个。
克洛诺斯推翻了他父亲乌拉诺斯的残暴统治,领导了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
瑞亚是地神母,第二代神王之母,克洛诺斯的妻子。
她和克洛诺斯生了六个孩子,他们分别是赫斯提亚,德墨忒尔,赫拉,哈迪斯,波塞冬和宙斯。
瑞亚每生下一孩子,克洛诺斯便会将其吞入腹中,唯恐自己的神位不保。
最后克洛诺斯最小的孩子宙斯用计救出了被父亲吞下的五个兄弟姐妹并推翻了克洛诺斯的统治,登上王位,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也就是第三代神祗。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一是宗教信仰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常常渗透着基督教的传统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众神、恶魔、天使等超自然的存在是西方幻想文学中经常出现的题材。
这些虚构的神话人物和超自然的存在能够激起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探索欲望,体现了人类对智慧、谋略、善恶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幻想文学则更多地集中在神话传说、仙侠小说等方面。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多样,儒教、道教和佛教对于幻想文学的影响较大,因此中国的幻想题材更多地与修仙、神仙、魔法等相关。
中西幻想文学宗教信仰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创作内容和思维方式。
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二是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幻想文学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较多地借鉴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古代文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改编和创新来呈现出完整的幻想世界。
著名的作品如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就是以古代北欧神话为蓝本,展示出了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和广阔的幻想世界观。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中华幻想文学更多地借鉴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例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以人物的命运、道德观念和仁义道德为核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性和善恶观念的追求。
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三是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幻想文学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强调个体英雄主义、个人自由和自我拯救的观念,这种“英雄救世主”和“格里高利式”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较为常见。
例如美国的超级英雄故事,如蜘蛛侠、钢铁侠等都是以一个个英雄为中心,通过拯救世界来体现个体的价值和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幻想文学倾向于家族、集体和宏观的价值观念。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思维,强调忠诚、荣誉和传统美德,这种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幻想文学中较为突出。
中西幻想文学之间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根源。
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中西幻想文学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有所区别。
浅谈欧洲现代奇幻文学

浅谈欧洲现代奇幻文学摘要:《魔戒》、《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是现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三部奇幻文学小说。
通过对《魔戒》人物以及故事包括作者背景的分析,归纳出《魔戒》的现世意义及其基督文化的背景渊源。
并通过将《纳尼亚传奇》与《哈利波特》同《魔戒》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欧洲现代奇幻文学的主要寓意以及主题思想。
关键词:奇幻文学寓意基督教文化美好世界1.前言自从托尔金和CS刘易斯这对挚友的作品《魔戒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诞生以来,全球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都被这两部魔幻文学作品影响、激励和成长。
而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为我们带了一位看着《纳尼亚传奇》长大的作者和她的作品《哈利波特》。
新千年科技的进步先后将这三部作品搬上银幕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奇幻文学的风潮。
我们在不禁感叹这些作品中由作者凭空打造的世界的奇妙与梦幻的同时,又不禁思考这些美妙的世界和鲜明的人物是否寓意这什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 《魔戒》三部曲2.1 小说简介小说中奇幻的故事背景是根据凯尔特神话演变而来的。
后来托尔金又逐渐构思完善了这个背景,最后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架空世界——中土。
中土大地上生活着的种族与神话中的世界有很多相似,有精灵、人类、矮人、兽人和神灵等等。
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邪恶的实力却也是时不时地伺机而动,想要让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下的索伦想要凭借魔戒卷土重来。
从而中土世界的各个种族都要为了生存而战斗。
他们组成远征军要将魔戒摧毁。
2.2 人物分析丰富具体的人物形象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正义一方的霍比特人、巫师、精灵、矮人、人类到邪恶一方的索伦,都是形象鲜明有特色的。
我们在这里具体分析最主要的主人公霍比特人和巫师的形象。
2.2.1 霍比特人霍比特人和人类相似但是只有人类少年大小,拥有更长的寿命,永远光着脚,热情好客。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种族里一个普通的霍比特人小孩弗罗多巴金斯成为了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他要带上魔戒送它到末日火山。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幻想文学是一种融合了想象力、神话传说、传统故事等元素的文学体裁,以创造出超自然世界和虚幻情节为主要特点。
而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根源影响。
本文将从中西幻想文学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中西幻想文学发展之间的文化根源差异。
中西幻想文学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幻想文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传说,希腊神话中充满了各种神祇、英雄、怪物等元素,这些元素为后来的西方幻想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也成为了西方幻想文学的重要背景,圣经中的天使、魔鬼等神秘元素也为之后的幻想文学提供了灵感。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幻想文学相对较少,虽然在《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影响力和创作活跃度远不及西方。
这种历史渊源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西幻想文学在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的不同。
传统文化也是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重要文化根源。
西方幻想文学中的魔法、巫师、龙、精灵等元素往往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
魔法师和巫师的形象常常被描绘成仪态万方、渊博高深的智者,他们可以运用魔法、占卜等手段来帮助或者诅咒人类。
而龙、精灵等传统生物也常常被描绘成神秘、强大、充满魔力的存在。
这些形象都源自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观念、荒诞文学、骑士传说等。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幻想元素往往更多地融合了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道家思想等元素。
中国的龙、凤、狐仙等元素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们往往被描绘成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存在,与西方幻想文学中的巫师、精灵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背景。
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还可以从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分析。
西方幻想文学中常常融合了对人性、道德、英雄主义等价值观念的探讨。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奇、中世纪骑士的侠义精神等都成为了西方幻想文学的重要主题。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涉及到文化的根源。
中西文化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虽然都是源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差异的影响。
首先,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古代神话传统的不同。
西方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神话故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这些神话故事里充满了英雄壮举、神仙魔法以及离奇的故事情节,由此激发了西方幻想文学的萌芽。
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则不同,中国古代神话虽然也存在诸如蟠桃会、嫦娥奔月等离奇故事,但却远不及西方的神话文化流行和广为深入。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幻想文学发展相对较晚。
其次,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西方文化中的幻想文学通常包含一些独特的思想,例如自由、理性、权利、尊严等等。
西方的幻想文学通常是关注欲望和力量的斗争。
而中国古代文化的幻想文学则注重道德修养、人际情感和文化传承。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人文思想源泉不同,因此,西方的幻想故事通常是一个个以英雄视角来讲述的战斗故事,而中国的幻想故事是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故事。
再次,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文学传统的不同。
西方幻想文学的发展源泉已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而中国古代幻想文学则是始于唐朝的《梦幻诗话》,或许还得追溯到汉代神话传说、道教文化等。
在西方,幻想文学广泛应用于小说、电影和游戏等领域,是欧美文化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作。
而在中国,幻想文学是一项新兴的文学类型,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还较少应用于其他领域。
综上所述,中西幻想文学的差异根据在于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学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无论中西方文化的幻想文学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珍惜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传统交流,共同推动各国文化创新和发展。
古希腊神话与现实世界交错的名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古希腊神话与现实世界交错的名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 引言1.1 概述古希腊神话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这些神话故事丰富多样,充满了奇幻、悬念和深刻的哲理。
而在众多古希腊神话中,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认为是其中最令人着迷与感动的作品之一。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既有着现实世界的真实背景,同时也渗透了浓厚的古希腊神话元素。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忠诚和勇气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意义及价值观念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5个主要部分,对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古希腊神话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引言、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古希腊神话的关系、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现实世界交错的表现形式、现实世界中受到西西里神话故事影响的案例分析以及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古希腊神话之间的联系,探讨神话故事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我们将重点分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文学作品、电影与电视剧以及艺术和建筑中的交错表现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它们对建筑、城市规划、文化艺术创作、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最终,我们将总结西西里传说与古希腊神话的关系,归纳西西里传说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它在这个领域中可能发展趋势。
注:以上内容为根据问题给出的大纲进行撰写,如需修改或调整,请提供更多详细要求。
2.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古希腊神话的关系:2.1 古希腊神话的背景: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含了大量的神、英雄和怪物等元素,并以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这些故事通常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对古希腊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神话元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描绘西西里岛上众多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文学作品。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古希腊神话相似或直接引用自古希腊神话的元素。
比如,赫卡忒女王(Hecate)被描述为掌管月亮和黑暗魔法之力;佩琉斯(Perseus)和美杜沙(Medusa)这对典型英雄与怪物之间斗争的形象也得以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魔戒》之渊源
摘要:现代幻想文学,一般被认为是继承西方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衣钵,受到北欧、希腊、罗马神话影响尤深。
而当我们提到幻想文学,不得不提到现代奇幻文学的真正始祖—英国托尔金。
他的作品《魔戒》对现代幻想文学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而现代的幻想文学往往以神话为底本,其中的造人方式、人物、名字等往往能够在古代神话中找到原型。
因此,我希望通过魔戒、圣剑、名字、人物等方面来探讨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西方神话现代幻想小说《魔戒》造人圣剑魔戒名字人物
一造人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开辟神话这一类的神话,甚至有些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
譬如说关于造人,《女娲创造人类》、《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罗米修斯分别是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
有意思的是,它们都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
不同的仅是造人的神,在中国,是女娲;希伯来则是他们信奉的耶和华上帝;古希腊神话中则是普罗米修斯。
而在《魔戒》中,同样有造人的情景,所不同的是,造的不是人,而是半兽人,而且,造物者不是上帝,不是女娲,不是普罗米修斯,而是半兽人自己。
但《魔戒》与神话所共同的是,造人都是用泥土造出来的,而这点不可否认是以西方神话为原型。
二圣剑
在北欧神话中的火巨人苏特持有一把剑,就是烈焰之剑—雷沃汀,这把剑永远燃烧着火焰,仿佛它本身就是由火焰造就一般;它的光芒如同太阳一样耀眼,也只有苏特才能够掌握这把强大的武器。
而在《魔戒》中,同样有一把用火焰煅造而成的剑,它的光芒也如同太阳一样耀眼,也只有一个人可以掌握这个强大的武器,但剑的主人在《魔戒》中被替换,当然,剑的名字也更改了。
刚泽的国王阿拉冈拥有这把圣剑—安都瑞尔。
烈焰之剑—雷沃汀又叫灭世之剑,而在《魔戒》中,埃西铎用纳西尔圣剑(安都瑞尔的前身)结束了索伦的世纪,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其作用不亚于雷沃汀。
三魔戒
欧神话与希腊、埃及、印度及中国神话的风格都截然不同,北欧神话中的神不是万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恒的。
神王奥丁是以一只眼睛为代价穿过迷雾之森,见到了守护世界树的智者弥米尔,从而得到了大智慧,并以世界树的枝作成无敌的流星之枪昆古尼尔,枪身上刻着神圣的契约:“持有此矛者,将统治世界”,这就是他成为神王的理由。
而《魔戒》中的魔戒同样有其特殊的魔力: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至尊戒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即持有此戒者,将统治世界,但不仅魔戒的魔力有其原型,甚至其来源和地位也能在北欧找到其原型。
《魔戒》这部作品中的亮点之一无疑是那枚魔戒,那么,为什么托尔金要设计一枚戒指作为《魔戒》中最强大的宝物,而不是一把宝剑,一根法杖?其实,这也和北欧神话的“传统”有关。
北欧神话中,多次出现了“魔戒”这个概念。
其中,威力最大的,是主神奥丁的魔戒“。
奥丁拥有无尽的法力,很大程度来源于这枚魔戒。
威力小一些的魔戒就更为鲜见了,比如《埃达》中《雷金之歌》讲到的可以孵化黄金的魔戒,《伏尔隆德短曲》中帮助精灵君主逃出虎穴的魔戒……正是由于“魔戒”在北欧神话里是很常见的宝物,特别的是它还是奥丁的宝物。
此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至尊魔戒是魔王索隆向埃里吉翁的精灵学习了很多工艺后偷偷回到“火焰山”打造的。
读者可能会疑惑,既然索隆属于迈阿尔,是一位神,那么他的法力应该比埃里吉翁的精灵大得多,为什么他反倒要与精灵合作,才能制造自己的魔戒?了解北欧神话以后,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在北欧神话中,神虽然地位崇高,但并不擅长铸造,
因此多数神的宝物,反而是低级的矮人或精灵制作的。
奥丁的魔戒,托尔的魔锤都是两个矮人兄弟的作品。
其中,精灵君主伏尔隆德为了纪念妻子,他制造了整整700枚最精美的戒指……也就是说,不但“魔戒”在小说的特殊地位来源于北欧神话,“魔戒”的铸造也完全符合北欧神话的传统,且都能在西方神话中找到原型。
四名字
《魔戒》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架空的、虚构的世界,里面的许多事物,我们闻所未闻,那么,给这些“新生儿”命名,自然是托尔金免不了的任务。
对托尔金这样的语言学家来说,创造一些名字应该是信手拈来,在这个领域,他有着最大的创作自由。
不过,事实恰恰相反,《魔戒》系列中多数的名字,都是经得起考证,有其来源的,都能够在西方神话中找到原型。
在《魔戒》中,人类生息的土地被称作“Middle-earth”(中土),而在《埃达》中人类居住之地被称作“Midgard”。
《魔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精灵君主叫埃尔隆德(Elrond),而在《埃达》中最著名的精灵君主的名字是伏尔隆德(Volund)。
如果读者们有兴趣对比《埃达》和《魔戒》篇末的人名索引,还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情况。
此外,我们通过查找一些研究资料发现,《魔戒》中的名字多半是一些古日耳曼人的名字,其中一部分还在古代的典籍和诗歌中有所记载。
四人物
在研究了许多神话作品后,托尔金有感于英国本土历史只有"亚瑟王"传说,却无创世神话,于是发愤写出《魔戒三部曲》,内容充满矮人、精灵、巫师、半兽人、神仙、骑士等等的奇幻探险故事,而作品中的这些人物,我们通过追溯历史,能够在西方神话中找到其原型。
在这里,以精灵和矮人为例。
(一)矮人
矮人的传说最初源于北欧神话中的杜伊嘉尔,这些矮人与神同时存在,居住于地下洞穴之中,善工艺,对武器制作有高深莫测的天赋,曾为北欧诸神铸造兵器。
北欧神话的矮人身高不超5英尺,住在地下洞穴,喜欢黑暗,喜欢开矿、冶炼、寻宝,是最好的铁匠,而且性格多变、鲁莽暴躁、吝啬小气。
矮人致命的弱点是不能见阳光,否则会变作石头。
在托尔金的《魔戒》中,矮人几乎就是提到的那个种族,几乎以北欧神话中的矮人族为原型。
只有一个地方托尔金做了改动:《魔戒》的矮人虽然还是讨厌阳光,喜欢地下幽暗的生活,但是起码,在白天的地面行走他们不会变成石头了。
(二)精灵
托尔金笔下的精灵有着超凡脱俗的美丽,挺拔修长的身材与坚毅高尚的品性,和西方传统故事里那种小巧玲珑,长着卷发,爱和人类捣蛋的淘气小精灵大相庭径;也不同于童话中那种纤细优柔,长着透明双翼在花间飞来飞去的小精灵。
他们比人类矮小而苗条,耳朵较长,爱憎分明,情感细腻,说话的旋律很美,大多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之中,喜爱自然美,喜欢跳舞、嬉闹。
他们的幽默如同他们的歌和诗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擅长的武器为弓箭和长剑。
托尔金认为自己的描写是给精灵正名,因为在北欧正统的神话如《埃达》,《萨迦》中,Elves精灵就是一种不具神性,但仍然拥有很大的法力的生物,其中如光明精灵生得特别美丽,穿著优雅透明的衣裳,比太阳还要明亮辉耀,他们住的地方叫“精灵之乡”,是日神Frey 的领地。
我们从这些不难看出,《魔戒》中精灵的原型便取自于北欧正统神话《埃达》、《萨迦》中精灵的形象。
现代幻想小说《魔戒》以西方神话中的人物、情节为原型,目的在于:在人们对西方神话有着根深蒂固的熟知和接受的情况下,通过引用西方神话的人物、情节等,增加其作品的真实性。
托尔金不会否认《魔戒》的神话色彩,但在他眼中,神话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他恰恰在极力避免一种“凭空的捏造”,让其作品在人们已有的认知下被肯定和接受。
主要参考书目:
《魔戒》,托尔金著,丁棣、姚锦镕、汤定九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精灵宝钻》,托尔金著,邓嘉宛译,译林出版社,2002
《埃达》,石琴娥、斯文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霍比特人》,托尔金著,李尧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