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左宗棠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学习左宗棠的忠诚、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左宗棠生平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左宗棠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左忠毅公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2)详细解析左宗棠的形象特点和逸事。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学习左宗棠的忠诚、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

3.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左宗棠的逸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精神品质。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左宗棠的生平背景。

2. 简要介绍《左忠毅公逸事》的大致内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 向学生介绍作者左宗棠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清朝的历史地位。

3. 概述《左忠毅公逸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章:字词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圈点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同桌交流等方式理解生字词。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问题和思考。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拓展思考。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六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左忠毅公逸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左忠毅公逸事》教案、教学设计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5.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事迹,为下一节课的课前分享做好准备。
6.课后反思: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展示左忠毅公的画像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直观的感知。
2.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左忠毅公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关注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如忠诚、正直、爱民如子等,强调这些品质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如人物形象、论证手法、文章结构等。
2.要求学生做好讨论记录,整理讨论成果,以便在班级分享。
4.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5.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左忠毅公逸事》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可能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和论证手法的分析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剖析左忠毅公的品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收集有关左忠毅公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左忠毅公品质的认同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

介绍时代背景:南宋末年,元朝侵略,民族危机。

阐述《左忠毅公逸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左忠毅公逸事》的结构、艺术特色。

理解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的结构:序言、、尾声。

阐述艺术特色: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

探讨人物形象:左忠毅公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解析文本结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词句品味3.1 教学目标:品味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丰富文学修养。

3.2 教学内容:筛选并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段落。

探讨词句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品味词句、段落的妙处。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讨。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文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文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

推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六章:比较阅读6.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左忠毅公逸事》的理解。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2 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2.3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新课讲解: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1.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2.1.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2.2.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2.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3.1.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1.3 课程考核:通过课程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2.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文本及相关辅导教材。

4.1.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和重点:《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

学生对该文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不将对字词句的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派散文的历史地位不同寻常。

本课拟将桐城派散文创作主张“义法说”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从材料的选取、写作手法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教学,即将教学重点落到文章的章法教学上。

2、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明确预习要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学生预习后还存在的疑问,并整理总结,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3、教学手段:拟用自主探究法、讨论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赏析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体会“义法说”的内涵。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事例和精要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意义。

【预习要求】1、通读课文四五遍。

2、找出在查阅字典、互助讨论后都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3、熟悉并概括每段大意。

【教学流程】一、明晓目标,检查预习1、出示并简要解说教学目标。

2、读准文中易错字词的读音。

京畿(jī) 庑(wǔ)下防伺(sì) 炮烙(páo luò)草屦(jù) 长�K(chán) 以指拨眦(zì) 蕲(qí)黄潜桐蹲踞(jù) 迸(bèng)落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

词类活用部分:①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K,为除不洁者(草屦,穿草鞋;手,手拿)②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③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前,走上前,另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重要词语和句式:①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叩,询问;则,连词表承接,表示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解释或说明,可译为“原来是”“就发现”等,另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的忠诚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忠诚、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句式和特殊用法。

(2)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主朗读《左忠毅公逸事》。

2. 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

3. 练习:(1)学生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左忠毅公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左忠毅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

3. 学生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左忠毅公的具体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他的品质和精神。

3. 运用比较法,将左忠毅公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他的贡献和价值。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


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

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
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

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

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

本段补说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教学程序:
一、讨论课文内容。

(讨论法、练习法)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面署第一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行:摸刑械作击势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明确:板书
1、不寝侧面衬托
史公作法2、坐卧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3、背倚师教有果
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
板书明确:
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
左光斗的爱国精神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主旨)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生动具体的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

3、逸事的特点:
选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三、目标测试:
左光斗善识人才正面描写爱国
1、本文所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选逸事史可法探监爱才
史可法勤于军务侧面描写
史可法探望左家属护才
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