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思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讴歌劳动者的艺术家米勒四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讴歌劳动者的艺术家米勒四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讴歌劳动者的艺术家米勒四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迎五一,赏名画,法国最受劳动人民爱戴的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四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

为国王及其精英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现代思想、天主教和世俗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

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

其主要画家大多到意大利观摩学习,甚至长期居住,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受到卡拉奇折衷主义、卡拉瓦乔强烈对比的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响。

18世纪的法国绘画之所以取得公认的领衔地位,是由于它的画家把握住了时代精神。

步入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和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

19世纪上半叶处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P.德拉罗什是历史题材画家。

尽管他的声望不小,但作品给人怀旧的感情,缺乏时代气息。

在法国20世纪雕塑家中,还有风格独特、出生于瑞士的A.贾科梅蒂,达达主义的J.阿尔普以及中年一代的E.马丹、塞扎尔、F.阿尔芒等人。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法国讴歌劳动者的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经典绘画作品。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

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曾师从德洛罗什(Delaroche)学画,后因不满老师的浮华风格和无力负担学费而片学。

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

长期接触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

他曾说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

浅谈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浅谈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浅谈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作者:万香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8期摘要: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以主观世界思想表现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特征,对后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法国当人们的美好理想化为泡影时,只能理性地面对现实的残酷。

这些残酷的现实在艺术家眼里,比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更具有艺术感、更值得关注,于是现实主义美术在阶级革命这个恶劣环境中诞生了。

一、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起因与发展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法国民众不得不面对现实。

随后受二月革命的影响,原有的浪漫主义不符合当时的现实社会背景,一些艺术家提出应该以实践生活为基础,为民众、为生活而艺术,艺术形态应逐渐趋于民主主义化。

这样不免与当时受资产阶级统治者所支持的浪漫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现实主义美术讲求的是内容真实,更强调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人物的生活和活动表现。

例如,当时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Jean Francois Millet(让·弗朗索瓦·米勒),他的作品《扶锄的男子》,强烈地表现出痛苦的生活。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

这个人从早到晚很少直起腰,只能偶尔停下来,喘一口气。

锄地的年轻人在酷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

似乎生活和沉重的劳动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

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若追溯其根源,16、17世纪的意大利画派、荷兰画派和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派,都对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具有推动作用。

到了法国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现实主义美术逐渐有了发展趋势。

二、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绘画特征1.真实性。

第六课19世纪法国美术主要流派及风格

第六课19世纪法国美术主要流派及风格
了向日葵这样一种颇有象
征意味的植物的饱满与生 机(虽然它们被放在瓶中). 画家通过描绘向日葵,向我 们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也许还有更多...
《星夜》 凡高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 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凡·高更直 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 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 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 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拾穗者》
《晚钟》 米勒
印象主义
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主义一词有两层含义:①指 产生于法 国的印象主义画派;②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内的 印象主义美术思潮 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后者具有世界 性意义。印象主义流派出现 于1874年。
主要代表 马奈 莫奈 雷诺阿
《日出·印象》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主义的代表。
其他
十四朵向 日葵
凡高自画像

下节更精彩—— 工具准备:铅笔 素描纸
1816年,“梅杜萨” 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 能,触礁沉没,军官 乘救生艇逃命,并对 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 义愤填膺的借里柯当 即创作了巨幅油画<梅 杜萨之筏>,该画取金 字塔式的构图,右下 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 的尸体,左面是抱着 儿子遗体,衰弱得无 法动弹的老水手,第 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 的幸存者,他们发现 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 影;正在把最健壮的 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 挥舞衣衫。
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 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 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 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 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 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

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绘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作题材,他常选择农民的生活和劳 动场景,这类作品再现了普通劳动者辛勤 而贫苦的生活;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及一些 肖像,风景、动物、静物的描绘,却从多 个侧面反映了生动又非感伤的生活画面, 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二是在绘画 技巧上,他进行了大胆并卓有成效的创新, 一生中始终使用浓涂的连续塑造和以黑色 为基调的颜色作画 。
• 让· 弗朗索瓦· 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
这幅画描绘了三个正在弯 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 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 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 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 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 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 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 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 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 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 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 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 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 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 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 撼人的力量。
•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 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什么是现实主义绘画?
• 什么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 实。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 实主义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边界?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 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 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 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 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 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 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 赋予了新的内容。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百科名片浪漫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个性表现、主张创作自由、重视想像和感情的美术。

19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美术18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它在画坛的辉煌年代早已逝去。

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受到法国画坛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复兴的曙光,其先驱者是那不勒斯的多米尼柯·莫雷利(1826—1902年),他是反学院主义的浪漫派画家;此外还有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等有特色的画家如蒂托和波迪尼。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底画派画家安东尼奥·封丹内亚(1818—1882年),他以浪漫和写实风景为主。

19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派是聚集在佛罗伦萨的马奇奥里画派,他们主张艺术要生动和真实地表现社会。

这个画派的先驱是尼诺·科斯塔(1827—1903年),他是位狂热的爱国者。

画派成员塞拉菲诺·蒂沃利(1802—1892年),他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的风景带回这个艺术团体。

这个团体最突出的人物是乔凡尼·法托利(1825—1908年)。

1880年以后,这个画派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终于趋向解体。

19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乔凡尼·塞冈提尼,他是位描绘劳动人民和乡村景色的现实主义画家。

编辑本段19世纪丹麦和瑞典现实主义美术丹麦历来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起桥梁作用,更易接受来自南方特别是德国的影响,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但在美术上稍逊一筹。

18世纪以前主导丹麦绘画的是两位外国画家:瑞典的比罗和法国的萨里。

19世纪丹麦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绘画,先驱画家是詹斯·朱埃尔(1745—1802年),他最早把风景画引入丹麦;另一位是阿比加尔,他是历史画家,1789年任丹麦美术学院院长,他们都在罗马留过学。

尔后的丹麦画家大多在法国留学,是受法国巴比松画派影响发展起来的。

丹麦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贝德·塞维林·克洛伊尔(1851—1909年),曾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居学习,对户外光和人工光效果有兴趣。

西美史论系考研题目及答案

西美史论系考研题目及答案

西美史论系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巴洛克艺术2. 印象派3. 抽象表现主义4. 现代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

2. 描述立体主义对20世纪艺术的影响。

3. 阐述达达主义运动的起源及其对艺术界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2. 探讨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巴洛克艺术:17世纪至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其动感、戏剧性和丰富的装饰性著称。

2. 印象派:19世纪末法国兴起的绘画运动,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即时印象,代表人物有莫奈、雷诺阿等。

3. 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以杰克逊·波洛克为代表。

4. 现代主义:20世纪初兴起的一系列艺术和文化运动,主张创新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

二、简答题1.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包括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对人文主义的强调、对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描绘等。

2.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布拉克创立,它打破了传统的透视规则,通过多角度同时展现物体,对20世纪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达达主义运动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是对战争和传统艺术价值观的反叛,它强调无意义和随机性,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

三、论述题1.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包括古斯塔夫·库尔贝,他的作品《石工》展示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

现实主义艺术特点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强调细节的精确描绘和社会批判。

2.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包括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新解读、以及对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例如,杰夫·昆斯的作品常常使用大众文化元素,挑战传统艺术的界限。

现实主义的先驱——十九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

现实主义的先驱——十九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

现实主义的先驱——十九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论文关键词]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风景画[论文摘要]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欧洲画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期,艺术越来越紧密地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为了追求真实性,以柯罗、卢梭、米勒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画家,齐聚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他们遵循“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创作原那么,在大自然中直接进行风景画的创作,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一巴比松画派。

文中将对其创作原那么与美学特征进行相关的阐述。

一、巴比松的地域环境及人文环境19世纪的法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革,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与资产阶级进行直接的对抗。

人们开始对资产阶级的各种生活方式产生不满,要求直接面对现实生活。

此时,艺术家也把目光转向现实,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思想。

现实主义美术就在这个时期诞生,巴比松画派可谓其中的代表。

巴比松是位于法国巴黎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在激荡的历史洪流中显得格外安静、祥和。

它位于著名的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处,以其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大批的画家在那里作画,甚至定居于此,形成文明于世的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又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庄,米勒的一个学生曾于1855年在那里住过,他写到:“巴比松是一个地道的乡村那里既无教堂和公墓,也无邮政所和学校。

没有小铺,也没有任何商贩;没有社交生活的中心,甚至没有乡村小酒馆,只有两家小客栈,在夏季供画家租用。

〞正是这个闭塞的“世外桃源〞成就了那些伟大的风景画家。

二欧洲风景画开展的新阶段在欧洲,风景画最早是在古希腊、罗马的宗教神话故事中以“背景〞的身份出现的。

直到l7世纪,以纯粹描绘乡村景色的荷兰风景画的出现,它才真正从“背景〞中独立出来。

18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风景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景画的开展。

到了l9世纪中期,一批不满现实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满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真诚,先后来到了巴比松,这个巴黎南郊五十多公里处的小村庄。

他们酷爱大自然,坚决反对学院派虚假造作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提出了“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宣言,决定以自然为师,直接描绘真实动人的自然美景和田园风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巴比松画派。

19世纪西方绘画特点有什么特征

19世纪西方绘画特点有什么特征

19世纪西方绘画特点有什么特征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19世纪西方绘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19世纪西方绘画特点19世纪,西方美术界繁荣发展,流派纷呈法国大革命前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其表现形式是:严整性、和谐性、理性的表现.代表作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注重感情表现、以色彩和笔法奔放为特征的浪漫主义美术,取代了注重理性的古典主义美术.在19世纪前半期,法国有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代表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19世纪60年代起,以青年画家为主的印象派绘画兴起.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式下,他们尝试以新的艺术形式,即用光与色来描述外部世界.代表前期法国莫奈日出·印象法国马奈后期法国塞尚荷兰梵高音乐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中心在奥地利和德意志.特点: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的主观感受;在音乐作品中,突出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民族乐派等代表贝多芬舒伯特(奥地利,歌曲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 德尔松(德,室内乐) 舒曼(德,感情) 肖邦(波兰钢琴曲为主)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歌剧在19世纪取得辉煌成就.意大利歌剧独占鳌头,代表罗西尼威尔第普切尼法国歌剧代表比才在俄国和东欧地区,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乐派音乐.代表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19世纪绘画艺术流派特点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思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它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各民族各阶级文学艺术创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

事实上,从历史的长河中纵横地考察“现实主义”,不难领会其实质。

在其前为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当时的美术完全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呆板、冷漠,今天看来略带一些表现主义因素;在其后的现代艺术,反对对客观形象作客观的再现,把过去对客体的观照转向了对人本身的观照,否定写实,否定模仿,更不用说后现代主义的强调过程、强调行为,艺术不是描述、解释、美化、修正和评价生活,而是艺术本身即生活,表现手法上偏离架上绘画形式。

另外,相对于东方艺术的主客体相融的“天人合一”的写意体系,很容易寻索到“现实主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并用写实的手法加以体现。

19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

在绘画领域公开打出现实主义大旗的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库尔贝是反主流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

当时法国的官方鼓励画家画一些古代题材的东西,远离生活现实的题材,而太现实的不允许画(因为太现实的作品会让某些人心里不舒服)。

但库尔贝坚持认为艺术应该画其眼见的真实,所以他就画《采石工人》。

作品表现俩个衣着破烂的工人艰辛地劳动的情景。

为了画好画,他还专门请两位贫民做模特。

他实际上是要揭露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一面,也是不为人所知的一面:看看我们的社会吧,并不尽是荣华富贵,还有很多辛勤劳作着的贫困者!所以他画女人体作品时也同样不按照官方的要求去表现,而是以农村妇女为模特,以表现她那作为劳动者的肥臀宽背的形体之美。

在1853年的沙龙展上,库尔贝的人体作品《浴女》如同一颗重磅炸弹。

我们知道安格尔是如何把一个女子的脊背拉长以达到更加优美的效果的;但库尔贝的画中那个洗澡的的女性裸体不做丝毫的美化。

拿破仑三世在展览会上骂道:“这幅画美在哪里,你们看她像不像女人,一点柔和的气氛也没有。

”皇后也站在一旁帮腔说:“简直像我骑的母马。

”接着拿破仑三世在大庭广众下用鞭子抽打了这幅画。

于是评论界对这件作品的攻击更激烈了。

这幅画加剧了库尔贝与官方艺术界、评论界的矛盾。

导致1855年世界博览会美展对他的两幅作品(《奥南的葬礼》和《画室》)的拒绝和库尔贝与官方的直接对抗。

于是,库尔贝一怒之下在官方展览会的外面举办了题为“现实主义”的个展。

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个个展(据说个展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任何的展览都是有其价值标准的。

入选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好的,落选的未必就不是好的。

问题在于其价值的取向与审美标准是什么,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尽管库尔贝的作品击起了特别是巴黎上层人士的猛烈的攻击,但是库尔贝依然进行他的创作。

他和他的作品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对于法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很多的艺术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继续进行现实主义的探索。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杜米埃,他是法国油画家及讽刺漫画家。

他生前主要是以政治和社会讽刺家著称,在他死后,人们才逐渐承认他是一个出色的油画家。

杜米埃画时事漫画,表达对政府的抗争,所以菲利普到处抓他,杜米埃每天都把准备进监狱的东西准备好。

一旦政府有什么措施不对,他就画画讽刺。

比如《高康大》取材于作家拉伯雷德小说,借书中巨人高康大的形象讽刺刚刚登上王位的路易•菲利普。

结果杜米埃被关进监狱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后来他一看到政府有什么措施不正确仍旧画漫画批判。

于是不断地进监狱成为他的传记里很有意思的话题。

杜米埃的作品在博物馆里很难找到。

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只是少数人进的地方。

他经常把自己的画挂在路旁或街头,让经过的普普通通人都可以看到;如果你喜欢甚至可以把它拿走。

他有一件很值得注意的油画作品是《三等车厢》。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挤在一节火车车厢里的巴黎劳工——这些城市里最贫困最无助的人到底是什么一种样子。

因此杜米埃的艺术不是属于宫殿里的,而是属于普通民众的——他是真正的大众艺术家。

还有我们那执着而有信念的农民画家米勒,米勒的一生几乎都在农村度过,过着一种农民生活,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他说“我生来只知道土地,将我在土地上劳动所见所感,都忠实地表现出来。

”米勒生活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买不起画布,就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作画。

有一次为了把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他竟两天没吃东西。

1849年迁居巴比松村后一直到他去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光线暗淡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1853年母亲病重直到病逝,米勒因没路费而没能去见母亲一面。

但是这些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歌颂农民的作品:《播种者》、《捡树枝的妇女》、《傍晚的牧童》、《坐着的农妇》等,尤其是《拾穗》、《晚钟》和《倚锄的农夫》歌颂农民,揭示农村生活的重大意义,以激起人们对农民的关切。

我们大概看到过他的作品《拾穗者》,画中描绘三个农妇弯下腰来拾穗的情景。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只有在很穷苦的时候才去拾穗的。

但是米勒却把这几位拾穗的农妇表现的那么的宏伟、厚重,如同纪念碑一般。

作品对于劳动者绝对没有看不起的意思,相反是要表达一种崇高的意味,一种诚挚的敬意——以前只有表现伟人或英雄时画家才会这样处理的。

其另一件名作《晚钟》描绘两位年轻夫妇听到傍晚的钟声,虔诚地向神祷告的情景。

远远地可以看到教会尖塔的黄昏田地上,两人如剪影般凸显出来的姿势十分令人感动。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极力称赞这幅画,米勒也因此画而闻名世界。

)米勒这幅画中的另一层意思其实是说,在巴黎,那些上层人物,拥有很多财富的人心中完全没有了神圣的观念,人与人之间有的是欺诈与勾心斗角,哪里还有真正的信仰?而在乡下人们却依然保持着这种真诚。

所以,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米勒的伟大。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米勒在法国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没有米勒,人们永远也不会从艺术形象中知道当时法国农民的真实面目(那些最地道、最善良、最贫困然而也最富坚忍和牺牲精神的劳动者)。

由此,我们就会理解当时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为什么认为他们是社会里的道德良心了。

米勒画农民,库尔贝画工人,杜米埃画城市里那些最无助的人。

现实主义成为了一场具有社会意义的运动。

此时的艺术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少数王室贵族的需求,它与普通的老百姓也同样会息息相关。

艺术也不再只是幻想与煽情。

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认为我们要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只有画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对这三位画家及其作品的探讨,我们对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定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

此时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其实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意识的。

这些艺术家就是要通过这种艺术形态明确地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们其实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当我们去关注我们的社会现实时就会对很多事情做出反省。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艺术很少有真正的现实主义了。

很多的艺术创作者并没有真正的对于民众的深切的关爱,对于他们的生活的也没有深切的体验,而仅仅地凭着几张图片来创作。

这样的作品只是一种表面的写实,而非真正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一个时代如果其艺术总是远离生活,远离社会的现实,其实是大有问题的。

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对于艺术本质的探索之外,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现状未尝不是件好事。

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他们三人同样具有对古典主义的虚伪和浪漫主义的俗套强烈不满和革新的锐气,但不是高更、凡高、塞尚那样充当传统艺术的判逆,被正统社会力量视为败类的艺术苦行僧和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飘零人,而是生活在人民之中,关注平民生活,反映平民生活,甚至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一脉相承的继承,然而他们却过着一种困苦的生活,甚至入狱或流亡,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1848年以后,法国主要阶级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取代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社会阶层明显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别巨大,形若天堂地狱。

一方面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舒适生活,一方面劳动者工作繁重却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

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审视这种社会现象的思潮,许多作家把笔锋对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向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和资产者才作出了反应。

反应的形式就是竭尽全力宣扬“富强、繁荣、光明”。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写实与虚饰对立的艺术观念之争,才形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画家反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面。

因此,现实主义拉开了艺术直接反应现实生活和当代政治的大幕,使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才有了后来的艺术独立身份,才有了艺术家的自我价值,才有了一部艺术本体的发展史。

面对一个强大而完备的资本主义机体,关注着无产者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状况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他们那种在困苦中坚持投身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彰显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当下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家敬佩和学习。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创作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丰富多彩的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相比较,当下中国艺术创作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倾向:疏离现实生活,滑向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书斋小我”,只是为了寻找一种与自己技法相适应的现实题材,退化到一种形而下的纯粹技法探求,甚至更有甚者从一个调侃、下流的阴暗角度,以一种扭曲的灵魂,表现现实生活,这些都与当下中国的主流社会生活背道而驰,尤其作为一个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家必须警惕的倾向,背离现实生活,离弃人民大众的艺术注定会遭大众唾弃、时代淘汰。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精神》中说:“艺术家和公众各自分道扬镳了,最终公众对艺术或嗤之以鼻,或把艺术家看成只是技巧娴熟,获得满堂喝彩的魔术师。

因此,一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和自身所负的责任,懂得他不是一位君主皇上,而是一个为崇高目的服务的仆人。

他必须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灵魂,充实它,护卫它,这样他的艺术才能有所依托,而不是有肉无骨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