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应用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深入研究动物繁殖的生理机制,也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动物繁殖管理和控制。

在现代畜牧业和动物保护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一、基因编辑所谓基因编辑,是指采用人工手段,针对某个特定的基因进行刻意的改变,从而使该基因具有更优良的特质。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改良家畜和繁殖动物品种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例如,美国农业部去年宣布,他们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技术,为小母牛Violet修复了一份生长激素的基因,使得它的肌肉体积增大了25%。

二、基因检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直接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扫描和检测,提供精准的基因信息,帮助我们预测和诊断动物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潜力。

例如,通过对猪的基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高热耐性基因,并借此提高猪的耐热能力,使得猪在高温环境下的死亡率降低。

三、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可以快速地传递种畜优良品种。

通过采用近缘品种的胚胎移植,不仅隔断了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限制,还降低了遗传缺陷和代际衰退的风险。

此外,胚胎移植技术还有助于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四、性别识别在家禽和猪肉业中,公母比例的平衡对育种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研究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性别识别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PCR和第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地鉴定和筛选出雄性或雌性胚胎。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公母比例的平衡,还可以提高种畜的良种率。

五、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而又古老的提高畜禽产量的方法。

人们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经能够手动收集动物的生殖细胞,并将它们注入母畜体内,配对成功后便可以完成人工授精。

但这种方法的失败率较高,无法保证所有的胚胎都能成功着床。

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借助于RNA和蛋白质的封装关系,使得精子或卵子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母体内,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专 论 与 综 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的 应用现状及前景 王 玲 张绍学 柴家前 (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 近20年来,生物科学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以分子生物学为标志的现代生物学,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解释一切生物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改造和利用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 在动物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1.1 质粒图谱分析质粒是螺旋型DNA分子,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与细菌的染色质一样,可以复制保留并分布于子代细菌中。

通过现已检测到50多种细菌的质粒说明质粒在细菌中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来自同一菌株的子代细菌都包含同一数目、同一分子量的质粒,所以质粒图谱可用来鉴定细菌的种类,如用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可以鉴定并证实某种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对人的传染等。

但B iackall等证明在引起鸡的传染性法氏囊鼻炎的病原菌、副鸡嗜血杆菌等26株细菌中不含质粒,质粒图谱也就没有意义了。

[1][2][12]1.2 染色质DNA限制性内切酶(R EA)分析染色质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得到的DNA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脉进行分离,每个基因组形成的电泳图谱是特异的,但所得图谱比较复杂,可用核酸杂交或探针技术简化这一过程。

[1]应用R EA图谱可区别致病菌和其它共存的同种分离株,也可应用R EA图谱证明同一鸡场的不同鸡群和在其附近的几个鸡场暴发的细菌病是否为同一传染源。

也可用某种细菌的RNA 操纵子提取的rRNA探针区别该细菌的活疫苗株和野外致病株。

但如果一个属或一个种内的所在成员都有相同的R EA图谱,那么R EA图谱就不能用于这种疾病的流行学研究。

[1][2]1.3 分子杂交技术王玲,女,26岁,在读研究生收稿日期:1997-01-28 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是以DNA复性和变性为理论基础,可分为Southern杂交、N o rthern杂交、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4种方法。

Southern杂交用于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基础;N o rthern杂交检测基因是否表达;斑点杂交用于分析DNA片段是否来源于同一DNA;原位杂交可鉴定细胞内特定基因的位置,常用于诊断生物和病原学研究。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作者:陈华廷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临床兽医学的应用和研究上。

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让动物疫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本文主要是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将猪流行腹泻病毒的检测作为案例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临床兽医学;应用引言近些年的生物技术正在朝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预防以及治疗方面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感,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拥有着较高的先进性,比传统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且快速,可以更为有效的解决传统临床兽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更好的实现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对动物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1、分子生物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1.1 DNA酶切图谱分析的应用DNA酶切图谱分析是对特定的限制性酶消化DNA长链之后来得到核酸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不同DNA的微阵列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者都希望能够利用这种技术来获得不同长短的DNA链片段。

对于DNA链片段来说,可以利用胶凝电泳来实现分离,然后与已知的分子量标准进行比较之后,再计算出不同片段分子量的数据。

在现有的临床兽医学上已经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牲畜的某个基因点出现突变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限制酶识别点改变,通过使用这种分析技术进行识别,就可以对牲畜的具体病变信息进行有效地获取[1]。

1.2 PCR技术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体位模仿体内DNA复制过程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短时间的DNA复制,作为一种新型疾病检测手段具有灵敏和简便以及快速的特点,只需要借助一根毛发、一滴血和一个细胞就可以扩增出足量的DNA,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这种PCR技术已经在很多遗传性疾病控制中有所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大都属于定性分析,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临床兽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兽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兽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兽医领域中,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
1. 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领域中,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犬体内的心丝虫、猫体内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疾病的病原菌。

2.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DNA序列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DNA测序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动物的基因组,以及研究动物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例如,DNA测序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犬基因组,从而研究犬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3.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表达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犬的肿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治疗肿瘤的药物对
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用于修改基因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犬的遗传性失明疾病,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兽医师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为动物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

作者简介:李跻(1978—),男,宁夏永宁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高新技术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疾病诊疗服务工作。

断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热点方向。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程度逐年降低,尤其是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对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再次成为传染源控制的中心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PCR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病核酸检测技术也逐步发展,并建立了部分较好的方法。

本文主要叙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以期家畜血吸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在基层防治实践中进一步接受和推广。

技术;诊断;家畜血吸虫病;应用与推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李跻(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农业服务中心银川750104)以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代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逐步在我国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始终作为一种初筛的工具,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以粪便毛蚴孵化为代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是家畜血吸虫病确诊的“金标准”,但随着流行程度和感染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其敏感性饱受诟病。

检测核酸物质的方法为家畜血吸虫病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在特定意义上,核酸检测也属于病原学检测的范畴,可作为家畜血吸虫病确诊的依据。

另外,多项研究证实,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酸检测一般基于PCR技术建立,2002年,粪便PCR诊断技术首先应用于检测曼氏血吸虫感染,其后,PCR诊断技术应用不断增多,并相继出现诊断日本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病的报道[1]。

下面就将基于PCR 及其延伸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介绍如下:1血吸虫核酸检测的可行性只要病原体存在于家畜或受体体内,机体内就会有其核酸物质的存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和寄生部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核酸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家畜皮肤后转变为童虫,此后血吸虫就在家畜的循环系统中移行、发育、成熟和产卵。

生物技术在兽医领域的研究应用

生物技术在兽医领域的研究应用

生物技术在兽医领域的研究应用摘要:通过生物技术可对畜牧业的饲料资源、疫病诊断预防和禽畜的育种等方面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是发展畜牧兽医的必经之路。

本文详细探讨了生物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兽医领域;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兽医的技术变革,尤其是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形式的生物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

生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高科技技术形式,其研究的是微观生物及基因技术,该技术对畜牧业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更改变了疫苗、诊断分析等的技术形式和效率,在兽医领域应用生物技术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生物技术的内涵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

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能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

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果养 殖 环境 逐渐 恶 化 ,动 物机 体抗 病 力逐 渐 减弱 ,
测鉴定 。它可以通过从基因中筛选某菌的特异性杂 交片段来鉴定细菌。张嘉宁等采用酚提取法和裂解 法 制备 了沙 门氏菌 的 P C R模 版和 P C R诊 断试剂
盒, 检测 结 果 的 阳性 率 比培 养 法 高 , 且 整 个 过 程 仅 需 6 ~ 8 h 。Ⅲ 此 外 对 于严 格厌 氧 菌如 结 节 双枝 杆 菌 、
的方面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应用 , 主要在畜禽疫病诊断和
新 型畜禽疫苗研究两个方面。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传统的畜禽疫病 的诊断主要依据肉眼观察 、 症
状 判别 、 显微 镜 检 查 、 微生物培养 、 表型分析 、 血 清 学分 析 、 病 理 切 片观 察 等方 法 。但 是这 些方 法 的诊
断时程较长 , 而有些畜禽疫 病的发展迅速 , 由于不 能及时治疗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 而分子生物学技
基 因探 针 又称 核 酸探 针 , 是 指 能识 别 特 异 碱基 序 列 的有 标记 的一段 单 链 D N A或 R N A分 子 , 即一
术在诊断畜禽疫病时 , 可以为微生物病原体 的鉴定 提供快捷 、 精确的方法。 目前在我 国畜禽疫病诊断
致使病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一些发病率高、 死亡率
高 的流行 病 的爆 发 , 经 常会 给局 部 地 区 的养殖 业 带
分离 困难 的支原体等 ,运用 P C R技术也很容易检 测, 并且节约时间, 灵敏度也高。谢芝勋等建立 了检 测鉴别火鸡支原体的 P C R技术 ,用该 P C R技术能 检测出 1 0 0 f g 的火鸡支原体 D N A模版。L 2 1 P C R技术 不仅可 以用 于细菌 、 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检测 , 并且 可 以用于病毒的检测 , 尤其是那些难以进行培养 和 血清学检测的病毒 。 刘加波等用 P C R技术对鸡传染 性喉气管炎病毒( I L 1 1 v ) 进行了敏感试验 , 结果可以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药的应用在兽药的世界里,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像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魔法师,悄然改变着动物健康守护者的工具箱。

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困扰养殖业的顽疾,如今在高科技的显微镜下无所遁形,被一一攻克。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对生命尊重和爱护的深刻体现。

一、从基础到前沿:分子生物学的魔力说起分子生物学,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早已渗透进了兽药研发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一下,就像侦探在显微镜下寻找线索,科学家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的细胞、基因层面探寻疾病的秘密。

这些技术,比如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让原本难以捉摸的病毒、细菌无所遁形。

就拿基因测序来说吧,它就像是给动物的基因拍了个高清大片,每一个碱基对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这样一来,病毒变异、耐药性等难题就不再是谜一样的存在,而是可以被精准识别、有效应对。

这不,一些基于基因测序的兽药产品应运而生,它们就像是精准的导弹,直击病原体的要害,让动物朋友们重获健康。

二、精准医疗: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在过去,兽医们给动物治病,往往靠的是经验和直觉,就像是给不同的动物都穿上了同一件“衣服”。

但现在,有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加持,兽药治疗也开始走向精准化、个性化。

这就好比是量体裁衣,每个动物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比如说,有些动物感染了同一种病毒,但它们的基因型可能完全不同。

这时,如果还用同一种药来治疗,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而有了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就可以对这些动物的基因进行筛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三、疫苗研发:从“慢工出细活”到“快马加鞭”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武器。

但传统疫苗的研发,往往耗时费力,就像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经历漫长的试验和验证过程。

而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像是给疫苗研发按下了快进键,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就拿基因工程疫苗来说吧,它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片段“移植”到无害的载体上,从而制备出既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应用
目录
分子生物学在中兽医中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子生物学软件在动物医学研究中的 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 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兽医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 中兽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 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 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然而,要使中 兽医学走向世界,仅凭传统中兽医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使 之与现代医学结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明中兽医辨证原 理及中兽药的作用机理,实现传统中兽医药学现代化。而 分子生物学使人类对生命现象、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已 产生了一系列的突破,中兽医药理论与分子生物学虽然属 于两种不同的体系,但两种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一致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兽医药,对推动中西 兽医结合、促进中兽医药学的发展和防病治病很有意义。


1.2脏腑学说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 •
脏腑学说是研究动物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 肾藏精,主命门之火,是机体的先天之本,对机体的生长、发育、 生殖有重要影响。杨金蓉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 天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吓各组 DNA、RNA含量及RNA/DNA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程度越重,降 低越明显。王米渠报道受惊吓母鼠所产子鼠大脑皮层厚度变薄,尤以 分子层明显变薄,说明围产期紧张情绪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子鼠的生长 发育。用RT—PCR技术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的mRNA表达受抑,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脾统血,主运化, 是机体的后天之本。王晓明等通过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 抗氧化酶变化研究,提示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同分子 生物学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含量)的正常,从而维持了生物膜的正 常功能的认识相类似,对中医“脾”的本质的现代化科学解释有一定 的学术意义。这一切都说明中医脏象学说是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
• • 1.1 阴阳学说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 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中兽医理论的高度概 括。 近几年来,我国对cAMP、cGMP与中兽医阴阳学说进行了研究。李芳生 …报道,阳虚者cAMP水平升高,cAMP/cGMP比值下降;阴虚者cGMP 水平升高,cAMP/cGMP比值升高。进一步分析cAMP、cGMP与阴虚和 阳虚的关系可知,阳虚者表现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阴虚者主要表现交 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这些研究都为推动中医理论向现代化迈进有重要意义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中医临 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此理论相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正 常细胞染色体上存在非活化状态的原癌基因,同时还存在抑癌基因。如前者 激活,基因异常表达;或后者缺失而不能发挥正常细胞生长调节和终止分化 作用,就可导致肿瘤发生,这说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者平衡失调对肿瘤 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 在中兽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从分子水平寻求中药制剂疗效确切的客观依据,不仅证 实了中药的有效性,而且展现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广阔前景。如马增春等用蛋白质组 技术考察四物汤对血虚证小鼠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四物汤补血的作用 机制。成玉斌等探讨了肾虚型糖尿病肾病(D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多 态性的相关性。虚证的主要病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某些机体功能受到抑制等原因导致基 因功能普遍下降。所以在基因芯片技术中可见大规模基因下调。例如.NM一002462 人类黏液病毒(流感病毒)抵抗子l一干扰素类蛋白p78(小鼠)mRNA,该基因不但与RNA 聚合酶亚单元PB2作用,并且与流感NP作用而抑制流感病毒的转录,是嗜中性粒细胞 独立的旁分泌因子抗病毒基因。该基因表达下调:与中医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有关,正常机体的防御卫外功能下降正是虚证的病机病理之一。另外虚证会导致某 些机体功能的虚性亢奋。与部分上调基因可能有关,如NM一005896IDH[,它的活性 与脂肪的生物合成相关。 吴志奎等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补肾生血对B一地中海贫血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地中 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和抗碱血红蛋白,提高血红蛋白链比,通过BT—PCR检测,该药 物能促进珠蛋白的mRNA基因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了β-珠蛋白基因缺 陷。王振义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运用砒霜治疗白血 病,印证了中医“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疗效十分理想。最近报道,半胱氨酸酶的 激活可能是砒霜诱导NamMw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1.3 中兽医证的研究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 概括,是中医的核心问题。而辨证施治就是针对证的差异,以四诊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 过程。故中医有“有诸于内必行诸于外”的说法。
中兽医中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分子生物学上的体现就是将同一疾病不同证候和同一证候不同 疾病的动物进行基因图谱表达,观察分析其基因突变、异常表达同疾病的关系。从中西医结合的角 度,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证研究的突破,对于解释中兽医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各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 生物学对于蛋白质研究的突破将为证候与蛋白质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方面,有关蛋白质芯 片的深入研究和纳米技术的使用将为蛋白质的研究与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发展的契机。而证候一基 因组学也是中医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宏观的中医证候与微观的基因功能相联系。为中医 证候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健脾药对免疫系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活血药对HPAT轴无任何影响,其结论是药物 对肾阳虚证的主要调节位点在下丘脑。刘福春等通过H2一TdR掺入细胞核DNA的方法 。 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认为中医肾主骨生髓藏精理论与促进核 酸蛋白质代谢有关。 通过对中药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端粒长度缩短与衰老有关。端粒是线形染色 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含有DNA’高度重复序列,随着细胞的衰老,血液及结肠黏膜细 胞中端粒的平均长度在不断减少,抗衰老中药的作用可能表现在对端粒DNA重复序列 有保护作用。而中药通过提高DNA的修复能力、清除自由基、增强神经生长因子 (NCF)受体等作用来达到抗衰老之目的。 标准化、规范化是涉及中医药科研各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医药现代化、 国际化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引入被医学界公认为对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计划、 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学是完全有必要的。目前对于证的研究只是 从某一角度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微观阐述,但却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目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脏腑辨证的研究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理论的分子生物 学基础。如钟历勇等观察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一胸腺轴(HPAT)受抑 模型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阐明药物对阳虚证的 主要调节点。结果表明惟有补肾药可通过提高下丘脑CRF mRNA表达来保护HPAT轴免受外源性皮 质酮的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