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断机制

合集下载

IA-32卷3:经典系统编程指南[1、2、3、5章节]

IA-32卷3:经典系统编程指南[1、2、3、5章节]

IA-32 Intel®架构软件开发人员手册 卷3:系统编程指南(中文版-部分)前言现在开放源代码逐渐成为趋势的环境下,获取高水平的源代码的途径越来越容易,尤其是涉及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受到越来越多的有志于研究底层的开发人员的青睐。

然而操作系统(内核)源代码具有规模大、专业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的特点,大部分首次接触内核源代码的人感觉不少部分尤其是与硬件平台相关部分(任务切换、内存管理等方面)难以理解,而这些难以理解的部分却又往往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对于造成操作系统代码难以理解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主有对操作系统若干理论、概念理解不深,这可以通过阅读操作系统相关书籍来弥补。

目前比较经典的操作系统书籍有多种,各有各的特色,有纯理论的,也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探究操作系统源代码之前,仔细深入的研究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除了理解操作系统概念理论之外,对于操作系统运行的硬件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目前缺乏x86平台权威资料,流行的教材都讲的比较基础,而与操作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相关的信息,讲得普遍比较少甚至少有涉及,而intel官方出的三卷手册就目前来讲是最全面、最权威的x86平台资料了,由于是官方版本是英文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流行,即使平时查阅相关资料时,也大都只是参考它的部分章节而对其全貌仍未了解。

这三卷各有特色,其中卷3主要是指针对与操作系统设计方面并鉴于目前情况,产生了首先将手册之卷3翻译为中文的念头,但是由于它篇幅很大(PDF版本有780页之巨)仅个人力量很难完成,所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召集大家共同分担完成,在此也非常感谢赵博士为大家提供了那么好的交流平台。

目前已经分配的翻译任务如下:第1章关于本手册第2章 系统架构概况 我(lijshu)基本已经译完,就是目前这个文件:-) 第3章 保护模式下的内存管理由sportsman 负责翻译第4章 保护机制 由sportsman 负责翻译第5章 中断和异常处理由wykr3879 负责翻译第6章 任务管理 由wykr3879 负责翻译第7章 多处理器管理由Timeless 负责翻译第8章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由beyond 负责翻译第9章处理器管理与初使化由极速时空 负责翻译第10章 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控制 由engumen负责翻译其余的部分还没有落实,希望有兴趣、有精力的参加进来,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由于翻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尤其是达到“信、达、雅”的地步更就难了,译稿只能尽最大能力保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但是由于每个人能力及对原文的理解不同,因此对于译稿肯定有很多有待商榷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因此请大家指出来,便于进一步修改、完善译稿,以供大家飨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作业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作业答案

14. 在什么条件下,I/O设备可 以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解:I/O设备向CPU提出中断 请求的条件是:I/O接口中的设备 工作完成状态为1(D=1),中断 屏蔽码为0 (MASK=0),且CPU
查询中断时,中断请求触发器状态 为1(INTR=1)。
15. 什么是中断允许触发器?它 有何作用?
程序控制接口、程序中断接口、 DMA接口三种。
11. 简述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组成。
答: P188 (1)选址功能 (2)传送命令的功能 (3)传送数据的功能 (4)反映I/O设置工作状态的功能
13. 说明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 区别和联系。
解: 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区别: 向量地址是硬件电路(向量编码器)
输入输出系统
第 五章2. 简要说明C源自U与I/O之间传递信息可 采用哪几种联络方式?它们分别用于什么 场合?
答: CPU与I/O之间传递信息常采用 三种联络方式:直接控制(立即响应)、 同步、异步。 适用场合分别为:
直接控制适用于结构极简单、速度极 慢的I/O设备,CPU直接控制外设处于某种 状态而无须联络信号。
N个数据所需的处理时间=P×N+Q秒 平均每个数据所需处理时间= (P×N+Q)/ N 秒; 求倒数得: 该系统跟踪到的每秒中断请求数=N/ (P×N+Q)次。
19. 在程序中断方式中,磁盘申请 中断的优先权高于打印机。当打印机正 在进行打印时,磁盘申请中断请求。试 问是否要将打印机输出停下来,等磁盘 操作结束后,打印机输出才能继续进行? 为什么?
I/O设备匀速运行, 25s后,第二 个中断请求到来,CPU正在执行中断程 序接收第一个数据, 40s时响应;
50s后,第三个中断请求到来, CPU正在执行中断程序接收第二个数据, 要到80s时响应;

中断原理实验

中断原理实验

中断原理实验一、什么是中断?中断是计算机中的一种机制,用于打破程序的正常执行流程,以响应特定事件的发生。

当发生中断时,计算机会暂停当前的任务,转而执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中断事件后再返回原来的任务。

二、中断原理中断原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在计算机的执行过程中插入一个中断请求信号,使得CPU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可以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两种:2.1 硬件中断硬件中断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发送给CPU的信号,表示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例如,键盘的按键、鼠标的移动等都可以触发硬件中断。

硬件中断的处理过程如下: 1. 硬件设备发送中断请求信号给CPU。

2. CPU检测到中断请求信号后,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

3. CPU保存当前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并跳转到预定义的中断向量表中查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4. CPU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中断事件。

5. 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CPU恢复之前保存的任务上下文,并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2.2 软件中断软件中断是由程序员主动触发的中断,通过在代码中插入中断指令来进行触发。

软件中断的处理过程与硬件中断类似,区别在于触发的原因不同。

软件中断的处理过程如下: 1. 程序执行到中断指令。

2. CPU检测到中断指令后,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

3. CPU保存当前任务的上下文信息,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4. CPU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中断事件。

5. 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CPU恢复之前保存的任务上下文,并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三、中断的应用中断机制的应用广泛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它可以实现很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外设设备的响应计算机可以通过中断机制来响应外设设备的事件,如按键、鼠标、打印机等。

当外设设备有数据需要处理时,可以通过产生中断请求信号,让CPU停止当前任务,转而处理外设设备的数据。

单片机中断系统

单片机中断系统

单片机中断系统一、单片机中断系统的概念单片机中断系统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由于出现特殊情况(如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定时器溢出等),使得单片机暂时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ISR),以处理中断事件。

中断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到中断点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这种特殊的中断机制,使得单片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实现了实时性较高的应用程序设计。

二、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结构单片机中断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中断源:产生中断的外部设备或内部定时器。

2、中断请求寄存器:用于存储各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状态。

3、中断优先级寄存器:用于确定多个中断源的优先级。

4、中断服务程序(ISR):用于处理中断事件,执行相应的操作。

5、中断返回:中断处理完毕后,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

三、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处理过程当单片机检测到某个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时,会暂停当前任务的执行,按照优先级顺序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ISR)。

在ISR中,程序会读取中断源的中断请求状态,并对相应的中断源进行处理。

处理完毕后,程序会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

如果此时还有其他的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则根据优先级顺序再次执行相应的ISR。

四、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应用单片机中断系统在实时控制、数据采集、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控制中,当某个传感器发出中断请求时,单片机可以暂停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ISR),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

这样,单片机可以在不丢失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实时地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

五、总结单片机中断系统是实现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中断系统,可以提高单片机的实时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硬件条件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和中断系统配置方案,以满足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单片机因其体积小、性价比高、可靠性强等特性被广泛应用。

中断工作原理

中断工作原理

中断工作原理
中断是计算机中一种重要的工作机制,它允许计算机在执行某个任务时,被其他紧急任务或事件中断,暂时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处理新的任务或事件。

中断工作原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当发生中断事件时,如外部设备的输入、定时器的时间到达等,硬件会将中断请求信号发送到中断控制器。

2. 中断控制器会通过中断向量表来确定中断源的类型,并保存当前的执行状态。

3. 中断控制器会发送一个中断请求到处理器,请求其响应中断。

4. 处理器在当前指令执行完后,会检查中断请求,并根据优先级确定处理的中断优先级。

5. 处理器会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即中断处理程序,该程序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提供的。

6. 在完成中断服务程序后,处理器会将中断处理的结果返回给被中断的任务,并继续原先的工作。

中断工作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允许处理器在执行任务时,根据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及时地处理其他任务或事件,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通过中断机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并且能够及时响应外部的事件,如用户的输入、设备的响应等。

总结起来,中断工作原理是通过中断请求信号、中断控制器和处理器之间的协作,实现了对不同任务和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并发性和执行效率。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设备管理复习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设备管理复习资料

第五章设备管理(一)简答题1、为什么要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解:缓冲技术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在OS的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程序的运行过程是时而进行计算,时而进行输入或输出。

以打印机输出为例,如果没有缓冲,则程序在输出时,必然由于打印机的速度跟不上而使CPU停下来等待;然而在计算阶段,打印机又无事可做。

如果设置一个缓冲区,程序可以将待输出的数据先输出到缓冲区中,然后继续执行;而打印机则可以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慢慢打印。

(2)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例如,假定设备只用一位二进制数接收从系统外传来的数据,则设备每接收到一位二进制数就要中断CPU一次,如果数据通信速率为9.6Kb/s,则中断CPU的频率也是9.6KHz,即每100us就要中断CPU一次,若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可使CPU被中断的次数降低为前者的1/8。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由于在CPU和设备之间引入了缓冲区,CPU可以从缓冲区中读取或向缓冲区写入信息,相应地设备也可以向缓冲区写入或从缓冲区读取信息。

在CPU工作的同时,设备也能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这样,CPU和I/O设备就可以并行工作。

2、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5【解】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缓和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3、请简述为什么要在核心I/O子系统中要引入缓冲机制(Buffering)。

答: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简述SPOOLing(斯普林)系统的工作原理。

解: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后,可利用其中的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入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低速I/O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再利用另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高速磁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输出设备上,这样就可以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操作,这时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执行同时进行。

第五章-MCS-51单中断系统习题答案.doc

第五章-MCS-51单中断系统习题答案.doc

第五章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中断允许寄存器,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2、电平触发,边沿触发(或答跳变触发)。

二简答题1、写出8052的中断源和相应的中断入口。

INT0 0003HT0 000BHINT1 0013HT1 001BHTI或RI 0023H2、8051单片机的中断优先级是如何排列的?硬件INT0 T0 INT1 T1 TI或RI软件通过IP定义两个优先级3、外部中断有哪几种触发方式?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

4、8052单片机程序存储器中的六个特殊单元是什么,各有何用途?0000H(PC),0003H(int0),000BH(c/T0),0013H(int1),001BH(c/T1),0023H(s口)。

4、三、程序设计1、8031芯片的INT0、INT1引脚分别输入压力超限及温度超限中断请求信号,定时器/计数器0作定时检测的实时时钟,用户规定的中断优先权排队次序为:压力超限温度超限定时检测要求确定IE、IP的内容,以实现上述要求。

解:(1)中断控制寄存器各位定义:D7:CPU中断允许位EA,应设为1D6:未定义,可为随意量,取为0D5:定时器/计数器2中断允许位ET2,可取0D4:串行口中断允许位ES, 可取0D3: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允许位ET1, 应取0D2:外部中断1中断允许位EX1, 应取1D1: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允许位ET0, 应取1D0:外部中断0中断允许位EX0, 应取1故IE=87H(2)由硬件确定的同一优先级中断源的优先权排队顺序如下:INT0-C/T0-INT1-C/T1-串行口中断-c/2MCS-51有两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权选择寄存器IP可对各中断源用软件进行编程,确定为高优先级中断还是低优先级中断。

因些可以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断源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由题意,根据IP各位的定义:D7:未定义,可为随意量,取为0D6:未定义,可为随意量,取为0D5:定时器/计数器2优先权选择位PT2,可取0D4:串行口优先权选择位PS, 可取0D3:定时器/计数器1优先权选择位PT1, 应取0 D2:外部中断1优先权选择位PX1, 应取1,应接温度超限信号。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MCS-51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优先级由软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 IP 加以选择。

2、外中断请求标志位是 IE0 和 IE1 。

3、 RETI 指令以及任何访问 IE 和 IP 寄存器的指令执行过后,CPU不能马上响应中断。

4、8051单片机响应中断后,产生长调用指令LCALL,执行该指令的过程包括:首先把 PC的内容压入堆栈,以进行断点保护,然后把长调用指令的16位地址送 PC ,使程序执行转向程序存储器中的中断地址区。

二、选择题:1、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D )。

A、传送指令B、转移指令C、加法指令D、中断返回指令2、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 A )。

A、 98HB、 84HC、 42HD、 22H3、MCS-51响应中断时,下列哪种操作不会发生( A )A、保护现场B、保护PCC、找到中断入口D、保护PC转入中断入口4、MCS-51中断源有( A )A、 5个B、 2个C、 3个D、6个5、计算机在使用中断方式与外界交换信息时,保护现场的工作应该是( C )A、由CPU自动完成B、在中断响应中完成C、应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D、在主程序中完成6、MCS-51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3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 D )。

A、 INT0,INT1B、 T0,T1C、 T1,串行接口D、 INT0,T07、若MCS-51中断源都编程为同级,当它们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B )。

A、 INT1B、 INT0C、 T1D、T08、当CPU响应串行接口中断时,程序应转到( C )。

A、 0003HB、 0013HC、 0023HD、 0033H9、执行MOV IE,#03H后,MCS-51将响应的中断是( D )。

A、 1个B、 2个C、 3个D、0个10、外部中断1固定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3 接口
CPU以及 总线 控制逻辑 INTA INTR
菊花链 逻辑电路
1.菊花链中断优先电路
中断请求没有得到响应
设备1 接口
中断回答 中断请求
设备2 接口
设备3 接口
CPU以及 总线 控制逻辑 INTA INTR
菊花链 逻辑电路
越靠近CPU的接口,优先级越高
2.中断优先级编码电路
5.2 S3C2410的中断系统
源未决寄存器
中断模式寄存器 中断屏蔽寄存器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中断服务寄存器 中断偏移寄存器 子源挂起寄存器
Register
SRCPND
INTMOD INTMSK INTPND
Reset Value
0x00000000
0x00000000 0xFFFFFFFF 0x7F 0x00000000 0x00000000 0x00000000 0x7FF
5.1.2 中断源及其识别方法
嵌入式系统中,需要采用中断控制方式的I/O端 口或部件有许多,如S3C2410芯片中就有56个中 断源。 而通常微处理器能够提供的中断请求信号线是有 限的,如ARM920T核提供给外部的中断请求信 号线仅有IRQ和FIQ两根。 因此,当有中断产生时,微处理器就必须通过一 定的方式识别出是哪个中断源发来的请求信号, 以便转向其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例程,这就是中 断源的识别。
程序查询方式下,微 处理器的效率是非常 低的,因为微处理器 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测 试I/O端口或部件的状 态。 I/O端口或部件的数据 也不能得到实时地处 理。
3
5.1 中断方式原理
当CPU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外部事件向 CPU 发出信号, 请求 CPU 迅速去处理,于是, CPU暂时中止执行当前程 序,转去处理相应的事件,待处理完毕后,再继续执行 原来被中止的程序,这样的过程称为 “中断”。 中断系统主要用于需要及时处理的高速随机事件或信号, 对于那些看来非常重要的信号(诸如急停开关、限位开关、 键盘等),其响应速度要求并不高,切不可滥用中断。
INTMSK寄存器的地址是0x4A000008,复 位后为0xFFFFFFFF。
3.中断屏蔽寄存器(INTMSK)
位号
31 30
中断源
INT_ADC INT_RTC
位号
22
中断源
INT_SPI0
位号
14
中断源 位号
INT_TIM4
中断源
nBATT_FLT 保留
23 INT_UART1 15 INT_UART2 7 6
若有2个及2个以上的中断源同时提出中断请求,微处 理器先响应哪个中断源,后响应哪个中断源。 若1个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并得到响应后,又有1个 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后来的中断源能否中断前一个 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
1.菊花链中断优先电路
中断请求得到响应
设备1 接口
中断回答 中断请求
设备2 接口
实际上,S3C2410的中断系统分成两级: 一级是控制内部外围I/O端口或部件、或者芯 片外部中断引脚(EINTn)的中断控制; 一级是ARM920T核的异常中断控制,采用了 固定向量中断方式。
(续)
S3C2410芯片中的中断控制器可以支持56个中断 源提出的中断请求。这些中断源由芯片内部的 I/O端口或部件如DMA控制器、UART、IIC 、RTC等,以及外部中断引脚提供。 S3C2410X的ARM920T内核有两个中断, IRQ中断和快速中断FIQ。 中断仲裁:当中断控制器接收到多个中断请求时, 其内的优先级仲裁器裁决后向CPU发出优先级最 高的中断请求信号或快速中断请求信号。
2.中断模式寄存器(INTMOD)
位号
31 30 29 27 26 25 24
中断源
INT_ADC
位号
22 21
中断源
INT_SPI0
INT_SDI
位号
14 13 12 11 10 9 8
中断源 位号
INT_TIM4
INT_TIM3 INT_TIM2 INT_TIM1 INT_TIM0 INT_WDT INT_TICK
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不是固定不变的,系统 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
优点:设计比较灵活,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中断向量 表在主存中的位置 。 缺点:中断响应速度较慢。
5.1.3 中断优先级仲裁
若嵌入式系统中由多个中断源,则这些中断源必 须要进行中断优先级的排列。所谓优先级,指的 以下两层含义:
第5章 中断机制
概述
CPU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通常有3种
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中断方式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极为广泛
节省CPU时间 提高CPU的利用率
中断技术主要是用于I/O接口部件与微处理器之 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控制,它协调了数据传输的双 方的步调。
2
程序查询方式的缺陷
INT_LCD
该寄存器也就是中断标志寄存器 各位: 1:对应中断源有中断请求 0:对应中断源无中断请求 注意:必须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对其标志位清0。其方法为写1. 23
2.中断模式寄存器(INTMOD)
中断模式寄存器(INTMOD)是32位的, S3C2440的中断模式有2种:FIQ模式和IRQ 模式。
21
INT_SDI
13
12 11 10 9 8
INT_TIM3
INT_TIM2 INT_TIM1 INT_TIM0 INT_WDT INT_TICK
5
4 3 2 1 0
EINT8_23
EINT4_7 EINT3 EINT2 EINT1 EINT0
28 INT_UART0 20 INT_DMA3 19 INT_DMA2 18 INT_DMA1 17 INT_DMA0 16
中断源
nBATT_FLT
23 INT_UART1 15 INT_UART2 7 6 5 4 3 2 1 0
INT_RTC
INT_SPI1 INT_IIC INT_USBH INT_USBD 保留
保留
EINT8_23 EINT4_7 EINT3 EINT2 EINT1 EINT0
28 INT_UART0 20 INT_DMA3 19 INT_DMA2 18 INT_DMA1 17 INT_DMA0 16
0x4A000000 R/W
0x4A000004 R/W 0x4A000008 R/W 0x4A000010 R/W R
PRIORITY 0x4A00000C R/W INTOFFSET 0x4A000014
SUBSRCPND 0x4A000018 R/W
INTSUBMSK 0x4A00001C R/W 中断子源屏蔽寄存器
S3C2410芯片的32 个中断请求信号,在 系统复位初始状态下, 按照图中由上到下的 顺序,中断优先级由 高到低排列,即 EINT0中断优先级最 高,INT_ADC中断 优先级最低。
复 位 时 优 先 级 由 高 到 低
ARBITER0~ARBITER5组成一级裁决,每个裁决器 用1位裁决模式控制信号(ARB_MODE)和2位选择控 制信号(ARB_SEL)确定中断优先级,共可确定6级中 断请求的优先级,具体如下:
1.源未决寄存器(SRCPND)
位号
31 30
中断源
INT_ADC INT_RTC
位号
22
中断源
INT_SPI0
位号
14
中断源 位号
INT_TIM4
中断源
nBATT_FLT 保留
23 INT_UART1 15 INT_UART2 7 6
29
27 26 25 24
INT_SPI1
INT_IIC INT_USBH INT_USBD 保留
向量识别中断
向量识别中断就是微处理器响应中断后,要求中 断源提供一个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称为中断向 量(或叫中断矢量),微处理器根据中断向量 (矢量)转移到中断复位程序处执行。所以,中 断向量就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固定中断向量
各个中断源的中断服务入口地址是固定不变的, 由微处理器设计时已经确定,系统设计者不能改 变。多数单片机系统的中断即是如此。 可变中断向量
INT_LCD
该寄存器是设置各中断源是FIQ中断还是IRQ中断 各位: 1:对应中断源设为FIQ中断模式 0:对应中断源设为IRQ中断模式
3.中断屏蔽寄存器(INTMSK)
中断屏蔽寄存器(INTMSK)也是由32位组成, 每一位与一个中断源相对应。
若某位设置为1,则中断控制器不会处理该位所对应的 中断源提出的中断请求。 如果设置为0,则对应的中断源提出的中断请求可以被 处理。
29
27 26 25 24
INT_SPI1
INT_IIC INT_USBH INT_USBD 保留
各位:
21
INT_SDI
13
12 11 10 9 8
主要使用前5个寄存器
1.源未决寄存器(SRCPND)
中断源未决寄存器(SRCPND)由32位构成,每位与 一个中断源相关。当某个中断源产生中断请求服务,则 对相应的位置1。因此该寄存器记录了哪个中断源在等待 处理。 注意:SRCPND寄存器的每一位都由中断源自动置位, 而不管中断屏蔽寄存器(INTMASK)中对应的位是否 被屏蔽。此外,SRCPND寄存器不会受到中断控制器的 优先级逻辑的影响。 在某个特定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中,SRCPND寄存器 的相应位必须被清除从而保证能收到同一中断源的下一 次中断请求。 SRCPND寄存器的地址是0x4A000000,复位后为 0x00000000。
5.2.2 中断优先级
如果 ARB_MODE位置0,ARB_SEL位不会自动改变, 使得裁决器在一个固定优先级的模式下操作(注意在此 模式下,我们通过编程设置ARB_SEL位来配置优先 级)。 如果ARB_MODE 位是1,ARB_SEL位以翻转的方式 改变。例如如果REQ1被处理,则 ARB_SEL位自动的 变为 01,把REQ1放到最低的优先级。ARB_SEL 变 化的详细规则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