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投照体位1汇总.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60° LAO^30° CRAM ff!支山腭!cWifSAI AO 60 4 CRA 30灼角tfiiJIM2J .AO 60AP ( RA 30。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
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 °;AP+CRA、
CAU30 °;LAO45 °+CRA、CAU20 °;
❑右冠状动脉:3个
LAO45°;RAO20°+CRA 20 °;RAO30°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不同轴同轴
同轴调整
10
正位(AP)+头位(Cra)30º
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后前位(AP)+ 足位(Cau)20º
、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
右肩位可以显示LAD中远段2/3的血管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RAO30º+CAU20º(肝位)
)45º+ 头位(Cra)20º
LAO45º+CAU20º(脾位、蜘蛛位)。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1.头位:AP+CRA30°观察LAD近、中段,LAD与D分支处。

2.左肩位:LAO30°+CRA20°观察LAD中、远段和D开口。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及体部。

4.足位:AP+CAU30°观察LM、LAD、LCX开口及近端,LCX体部、OM开口。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OM开口及体部。

6.右肩位:RAO30°+CRA20°观察LAD中、远段。

右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1.左前斜:LAO45°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PD。

2.头位:AP+CRA20°观察RCA远段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1.正位:0°2.类似右前斜,具体度数不知道,主要还是用来看左冠状动脉,感觉这样既能分开LAD和LCX,又能看清LAD中、远段病变,有时PCI定位时可能用到。

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音——“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视其为知音。

钟子期死后,面对江边一抔黄土,俞伯牙发出“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感慨,摔琴而去,从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红楼里,宝钗与黛玉皆爱宝玉,宝钗看重功名,常拿一些伦理纲常来压制他的不羁与顽劣,黛玉却从未提及这些,因她懂得他的心性,她说“ 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是你之知己”,造化弄人,木石前缘虽是虚空一场,却怀金悼玉,梦萦千古,今日读来依然荡气回肠!不是所有的相遇都可以相知,不是所有的相知都可以永恒。

生命里,我们只愿结交那些心性相宜的人,统一的语言,相同的志趣,将彼此的心灵拉近,一份懂得,不言不语,却在默契里滋生。

懂得,是两颗心的对望,潜生一种心灵感应,不发一言,便可知会。

一声懂得,没有千言万语,却可以令人眸中含泪,心中蕴暖。

这世间太多人情薄凉,你是否觉得,有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是一种幸福与慰藉呢?茫茫人海,你不孤单,有人愿与你同运命,共风雨,如此,多好!风懂云的情怀,它,轻轻的吹送,云姿更加漫妙;雪懂梅的寒傲,它,悄悄的绽放,梅骨愈加清奇;泉懂山的伟岸,它,静静的流淌,山林更为葱茂;雨懂花的心思,它,无声的洒落,花香尤为清绝……杏花疏影小楼边,一腔笛韵委婉悠扬;山亭古寺四月间,深涧桃花兀自娇娆;暗香疏影黄昏后,东篱素菊暗香盈袖;柴门冬雪夜归人,红泥火炉绿蚁新醅……若懂得,景与物,也相宜。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1.头位:AP+CRA30° 观察左肩位:LAO30°+CRA20° 观察 LAD 中、远段和 D 开口。
1/5
3.蜘蛛位:LAO45°+CAU30° 观察 LM、LAD、LCX 开口病变,LCX 体部、OM 开口及体部。
4.足位:AP+CAU30° 观察 LM、LAD、LCX 开口及近端,LCX 体部、OM 开口。
2/5
5.肝位:RAO30°+CAU20° 观察 LAD、LCX 起始部,LCX 体部、OM 开口及体部。
6.右肩位:RAO30°+CRA20° 观察 LAD 中、远段。
右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3/5
1.左前斜:LAO45°
观察 RCA 开口、起始部至 PD。
2.头位:AP+CRA20°
观察 RCA 远段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4/5
1.正位:0°
2.类似右前斜,具体度数不知道,主要还是用来看左冠状动脉,感觉这样既能分开 LAD 和 LCX,又能看清 LAD 中、远段病变,有时 PCI 定位时可能用到。
5/5

【领“冠”之路】前后左右各不同——冠脉造影投照体位怎么选?

【领“冠”之路】前后左右各不同——冠脉造影投照体位怎么选?

【领“冠”之路】前后左右各不同——冠脉造影投照体位怎么选?1什么是投照体位(View)?图1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最关键的设备,即大型C形臂血管造影机的示意图。

①所在的部件为影像增强器,即接受X线并产生冠脉造影影像的核心部件。

通常用影像增强器(多数介入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其称为“机头”)和患者身体的相对位置来命名投照体位。

如果影像增强器位于患者的头侧,此投照体位被称为“头位”(cranial,CRA);如果影像增强器位于患者的足侧,此投照体位被称为“足位”(caudall,CAU);相应的,影响增强器位于患者左侧或右侧的投照体位被称为“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或“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在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复合投照角度来显示不同位置的血管段,比如把影像增强器放到患者身体右侧并偏向头侧的位置,此时的投照角度被称为右前斜头位(RAO+CRA),其它投照体位的命名以此类推。

图1 大型C形臂血管造影机2冠状动脉造影时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投照角度?我们知道,心脏是一个不规则的类球体结构,冠状动脉较粗的部分走形于心脏表面,远端的分支进入心室或心房壁内,形成极其复杂的三维结构(图2)。

而冠状动脉造影是把这种复查的三维结构投照到一个特定的二维平面上,必然存在部分冠状动脉影像的重叠、失真,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的起始部、分叉部位和动脉迂曲部位。

图3为一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不同投照体位时左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左侧的投照体位充分暴露了左前降支近段的严重狭窄,而右侧的投照体位完全没有暴露该处血管的严重狭窄。

因此,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需要多个投照体位(即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冠状动脉,以便于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冠状动脉血管床的情况。

图2 冠状动脉走形示意图图3 不同投照体位对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暴露情况对比3冠状动脉解剖分布和投照体位选择的关系尽管冠状动脉血管床的分布十分复杂,但重要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的分布还是基本遵循固定规律的,即我们在冠状动脉解剖中介绍过的左前降支和后降支分别走形于室间隔前部和后部,而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沿房室沟分别向左侧和右侧走形,而且,非常幸运的是,在正常心脏的三维结构中,室间隔和房室沟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即室间隔平面和房室环平面),因此,只要我们找到与房室环平面和室间隔平面相平行或垂直的投照角度,我们将很容易的在这些投照体位上看清楚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大部分血管段。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2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2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RAO (右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右上方
LAO (左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左上方
CRANIAL(头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头部
CAUDAL(脚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足部
LATERAL(侧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侧面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AP+ CRA; CAU30;LAO45+CRA;CAU20
冠状动脉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投照体位
观察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单个最佳投照体位:右前斜 5~20º
左主干开口、体部
左前斜 45º+头位 30º/左前斜 45º+足位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回旋支开口 15-20º(蜘蛛位)
正位+头位 30º
左主干远段
右前斜 15º+足位 20º
左主干教短,分叉教早时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 是观察D的最佳 体位。
• LM常常缩短, 但是可用于观察 LM远端的狭窄。
左冠:左前斜位加足位(蜘蛛位)
•可用于观察指引导 管与左冠是否同轴。 •用于观察LM病变。 •用于观察LAD和 LCX起始部位的病变。 •是观察所有左冠近 端病变最好的体位。 •可能会缩短LM。
右冠左前斜位似字母 “C”
右冠状动脉:3个 LAO45;RAO20+CRA20;RAO30
左冠:右前斜位加足位(肝位)
• “拉直”LCX近段 • 清楚显示OM的起
源 • 可用于观察LAD和
D • 该体位对左冠均有
所缩短
左冠:右前斜加头位(右肩位)
右肩位可以显示LAD中远段2/3的血管

(仅供参考)冠脉造影体位与血管识别

(仅供参考)冠脉造影体位与血管识别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¾ 各血管名称 ¾ 投照体位
右前斜 Right Anterior Oblique (RAO 45°)
1. 窦房结支 Sinus Node Artery (SA) 2. 动脉圆锥支 Conus Branch 3. 右室支 Right Ventricular Branch (RVB) 4. 锐缘支 Acute Marginal (AM) h (PLA/PLB) 6. 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¾ 各血管名称 ¾ 投照体位
左 前 斜+足 位 Left Anterior Oblique (LAO 45°) + Caudal (CAU 15°)
1. 动脉圆锥支 Conus Branch 2. 窦房结支 Sinus Node Artery (SA) 3. 右室支 Right Ventricular Branch (RVB) 4. 后侧支 Posterior Lateral Branch (PLA/PLB) 5. 锐缘支 Acute Marginal (AM) 6. 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
左冠状动脉 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¾ 各血管名称 ¾ 投照体位
左前斜 Left Anterior Oblique (LAO 55°)
1. 左主干 Left Main (LM) 2. 间隔支 Septal Perforator (SP) 3. 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4.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 (DX) 5. 回旋支 Circumflex (LCX) 6. 钝缘支 Obtuse Marginal (OM)

冠脉造影(超全)

冠脉造影(超全)
选择性冠脉造影:
将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并注射造影剂行血管造影
6
术前准备工作
7
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径路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切开 肘动脉穿刺/切开


8
股动脉解剖和穿刺
9

股动脉穿刺的弊端
外周血管弯曲时操作困难甚至失
败 局部并发症
制动引起的问题

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10
导管选择及导管输送
29
UC200004871EN
Lateral Left Takeoff
JL 4.0
EBU 4.0
Other Recommendations: AL
30
Superior Left Takeoff
FL 3.5
EBU 3.5
Other Recommendations: Champ 1.5; MAC
31
(蜘蛛位)
59
左冠造影体位— AP Caud30°
(正位足)
60
左冠造影体位 — Left Latetal
61
RAO 30 + CAUD 45
体位不同测量长度不同
LAO 30 + CRAN 35
17.96 mm
LAO 58 + CAUD 45
14.92 mm
62
6.16 mm + 5.04 mm
24
“ 冒烟 ” 判断导管大小
25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
Lateral Inferior Superior
26
导管血管同轴性
27
左冠 “ 插管 ”
1
2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右前斜30度 头位20度
LM开口 LAD近中段,极近 段可能与LCX重叠, 远段可能短缩 D1 D2 左优势型LCX远段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头位20-30度
LAD中远段、Diag 及Septal 左优势型LCX远段 LM主干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左前斜30度,头位20度
LAD中远段 明确区分Diag和S Diag开口 左优势型LCX远段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足位30度
较全面的显示左冠 LCX开口、全程 前三叉 LAD近段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左前斜45度,足位30度(蜘蛛 位)
LM开口、体部 前三叉 LAD和LCX近段分支 的开口
--左冠起源于右冠窦
更加罕见。走行变异较大。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LAD与LCX分别起源于左冠窦冠状动脉源自剖变异--LCX起源于右冠窦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右冠起源于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病理畸形)
--冠状动脉瘘
50%起源于右冠,可引流至右心室、右 心房、肺动 脉、左心室及上腔静脉,超 过半数无症状,部分可引起心衰、缺血 及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病理畸形)
--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大多数患者出现严重缺血症状,仅25%存活至成年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脉血流分级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区供血冠状动脉 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右冠)
左前斜30度
RCA近、中、远段及 AM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右冠)
头位25度
后降支及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右冠)
右前斜30度
RCA中段 后降支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右冠起源于左冠窦
罕见。可能使造影变得非常困难,通常为良性。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AP,正位 RAO,右前斜 LAO,左前斜 Cra,头位 Cau,足位 临床上通常需要将 RAO/LAO及Cra/Cau结合, 如: RAO+Cra、LAO+Cau等。
冠状动脉造影标准体位(左冠)
较全面的显示左冠 LCX开口、全程及 OM LM开口、体部 LAD近段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 清除
前降支开口病变
--左前斜足位、头位比较
前降支近段闭塞
--多体位比较
右冠病变
--左前斜、头位比较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扩张(>7mm)
冠状动脉瘤(<7mm)
血栓
钙化病变
侧枝循环
心脏内固有的血管通路,直径20-200微米,正常时无功能。 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被动扩张,侧枝循环建立。 血管闭塞后1-21天,细胞增殖,血管腔增粗可达10倍。 血管闭塞后3周-半年,更多的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生, 侧枝血管直径可达1mm。 血管开通后侧枝血管功能迅速丧失。
侧枝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