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了不起家乡人》(2课时)优秀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2-4了不起家乡人(第2课时)教案

领会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的人们的精神品质,初步懂得从小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来自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家乡人。看看你是否认识他们。
梅道亮: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站长,20多年执著守护青山绿水,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
郑云法:安吉县横山坞村党支部书记郑云法(图中),用20年时间把横山坞从负债80多万元贫困村,发展成如今中国十佳小康村。
成果形式:
2.思考:你想采访谁?
(1)我们生在农村,采访名人不可实际,我们可以改为采访身边最敬佩的家乡人。
(2)我们也可以从电视上或报纸上可以看到关于家乡的名人、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的报道,谁能介绍一位你最敬佩的家乡建设者呢?
3.我们该出发了!不过,出发以前,应该先对我们的采访做些准备。
4.请选用下图的工具,以便进行采访。
张菊芳:安吉县灵峰街道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工作人员,从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段前明:安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助理工程师,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家。
陈爱兴:安吉鄣吴念风轩工艺扇经营部,制扇艺人。
他们当中有的我们并不认识,但是你觉得他们对我们的家乡有贡献吗?为什么?
虽然他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有很多,让我们来夸一夸我们身边的这些人。
自主发言
由问题,引发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进行一个采访活动,采访这些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家乡名人采访计划
1.主题:了不起的家乡人
采访对象:
采访小组成员:
总负责:
任务分工:
春浙教版品社三下《了不起,家乡人》word教案

春浙教版品社三下《了不起,家乡人》word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了不得,家乡人》教案一《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4课设计说明课题:《了不得,家乡人》设计者:吴莹设计意图:《了不得,家乡人》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二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差不多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风景美,家乡的特产多,而这一切是如何来得呢?学习本课明显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家乡人的聪慧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点燃的。
那么学生的聪慧从哪儿得到培养呢?我想应该是综合的、开放的课堂结构,是平等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因此本课在设计时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入手:1.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本单元出现的差不多上与家乡有关的话题,要了解家乡,空泛的说教已完全没有意义,让学生走进家乡,认识家乡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基点。
教师能够依照教科书出现的话题,带学生去博物馆调查,去图书馆阅读,向社区中的邻居、父母访问;开展“寻访了不得的家乡人”活动,使学生找到家乡人的闪光点,通过查找,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说一说他们的榜样作用对自己的阻碍,谈一谈如何样才能做个了不得的家乡人,从而形成一股学习好榜样的热潮。
2.调动学生学习爱好,有效地运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得更清晰些是为学生能力的进展服务的。
让学生自主进展,是社会进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
要让学生获得自主进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鼓舞或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选择了最近社会上专门热门,又人人都能够参与的一项“平民”活动——“查找周围的平民英雄”作为启发学生产生“采访”爱好的引子,这些来自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对家乡的名人产生了极大的爱好。
爱好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心理标志之一。
浓厚的学习爱好会变成庞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中,教师采纳了多种方式,激发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些差不多上挖掘学生动力资源的有效形式。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谁不说俺家乡好第2课时(教案)

1.怎祥才能把产品信息发布到网络上?
(学生各抒己见)
(1)建立网站
(2)利用购物平台(淘宝、京东)
(3)在一些论坛上发布消息。
2.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网络上家乡特产的信
板书课题
谁不说俺家乡好
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小丽的家乡在边远的农村。家乡有许多名优土特产,比如高山茶叶,优质的蘑菇和鲜美的水果……但因为交通不便,再加上农户对市场的需求信息不了解,小丽家乡的特产经常滞销。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拓展提高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著名景点?
甘肃月亮泉敦煌莫高窟
北京香山四川九寨沟
海南三亚吉林长白山
课前收集资料,讨论问题
浙教版德与法治三年级下3.2谁不说俺家乡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谁不说俺家乡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三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激发学生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智慧。
2.通过分析情景,学会了出游时如何制订出游的方略。
3.知道如何设计适合自己家乡的旅游路线。
4.通过调查,运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自己家乡的著名景点。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拼搏和成功心路历程。
2.懂得珍惜家乡,热爱祖国文化。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俞敏洪小学生时期的成长经历;(2)了解他为什么要成立新东方。
2.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汇、语句,从而理解文章;(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观看一段关于新东方的宣传视频,让学生对新东方有初步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读一遍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
2.寻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是新东方的特色?3.询问学生,谁知道新东方的创始人是谁?4.老师导入文章主题:“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创造新东方的人——俞敏洪。
”三、讲解课文(10分钟)1.带领学生查看课文,解释词汇和语句,让学生理解文章。
2.介绍俞敏洪小学生时期的历程,并让学生理解俞敏洪的成长经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阅读(15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后按照问题的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五、合作学习(1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内的合作,共同理解课文。
2.让学生讲述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六、综合复习(10分钟)1.请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并回答问题。
2.让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了不起,家乡人》,让学生了解到了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故事主人公的拼搏和成功的历程,学生了解到了拼搏和努力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伟大精神的内涵。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通过歌曲《家乡美》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和情感。
2、学习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4、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再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及评价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五、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纸、小册子等。
六、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1、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改进措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放学路上,如果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我们应该怎么办?B.对父母的话表示怀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D.对父母的话表示理解,尽力去完成父母的要求请描述一下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公民?请谈谈你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解。
如果你看到一位同学在校园里乱扔垃圾,你应该如何去劝说他?请设计一次“我为社区做贡献”的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方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了不起,家乡人》是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因为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而为之自豪,并鼓励孩子们树立家乡自豪感和品质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了不起,家乡人》•认识家乡的重要性,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了解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质意识和自豪感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了不起,家乡人》的朗读与理解•家乡的重要性与自豪感的培养•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的讨论•将家乡人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2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三、教学设计与过程3.1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思考•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逐句解读与理解•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情感培养:通过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展望家乡人的品质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入课题:•你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样的感觉?•家乡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思考。
3.2.2 朗读与理解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了不起,家乡人》,并逐句解读与理解。
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中提到了哪些家乡人的品质?你觉得这些品质有什么重要性?通过朗读与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家乡人的品质进行思考。
3.2.3 讨论与思考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了不起,家乡人》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了不起,家乡人》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4.了不起,家乡人教学目标:1.领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有这样的创业者感到自豪。
2.了解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向他们学习。
3.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教学重点:领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有这样的创业者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有关从古至今家乡名人的资料。
2.课前了解“身边的名人”。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名人的事迹,激起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领会名人的精神品质,为祖国有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
3. 制定了解家乡名人的采访计划。
教学重点:领会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为祖国有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走近名人1.课件出示,欣赏图片,说感受。
2.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些“了不起的名人”,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畅谈交流,了解名人1.走古代名人(1)出示古代名人图片。
(2)提问:你知道这些古代名人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阅读课文第44页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名人孔子、蔡伦、毕昇等的简要情况: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一代)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蔡伦:东汉贵阳人(今湖南郴州人),造纸术发明家。
毕昇:北宋徽州人(今安徽歙县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4)介绍交流自己了解我国古代的其他的历史名人,讲清楚:你知道的古代名人是谁,他在哪些方面非常了不起。
(5)小结:我国古代还有许多的名人为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祖国人民一代一代永远地记住他们。
2.走近现代名人(1)出示雷履泰、鲁迅两人的名字、图片。
提问:这两个中国近代的名人,你了解他们吗?能谈谈在你眼中他们是怎样的人吗?(2)阅读课本第45页相关资料,了解雷履泰、鲁迅的简要情况。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生1: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西藏当一名小学教师。至了2013年,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转变为人学率95%,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生:2:胡佩兰退休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她还拿出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3)为什么他们如此“平凡“却又是“英雄“?
(学生各抒己见)
生1: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生:2: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却能够默默奉献,家乡因为他们的付出变得更加美丽。
2.小组分工合作当回小记者,以“平凡的家乡人“为主题,寻找采访自己身边平凡的家乡人,了解他们在家乡建设发展中的事迹,并尝试撰写一份新闻稿。(学生各抒己见)
生5: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__________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拓展提高
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关这些名人的小故事吗?
音乐家聂耳的故事之名字由来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二、你家乡的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了不起家乡人》(2课时)优秀教案教材分析:《了不起,家乡人》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4篇课文,是属于我与家乡这一单元主题的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热爱家乡这一主题。
这一单元教学的前3篇课文分别通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景色,了解家乡的物产,来激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本篇课文通过了解家乡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激发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课文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图文介绍了几位了不起的家乡名人,以及说明家乡的建设凝结着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家乡人的辛勤汗水。
第二部分是介绍学生去采访名人要制定计划、选择工具、注意事项,以及采访中的收获和困难。
第三部分是对整单元的一个总结: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路线图。
学情分析:家乡人,课文中主要体现名人和普通劳动者,对于普通劳动者,学生耳濡目染,相对而言能够激发孩子去感受他们为家乡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而“名人”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名人与学生生活相对有一定的距离,对这些名人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的精神比较难以体会,可以说三年级的孩子,对家乡的名人了解很少。
因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拉近将学生与名人的距离,去感受家乡名人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从而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古今名人优秀事迹,向他们学习;2、了解普通劳动者为家乡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尊敬、感激这些创业者,为他们自豪;3、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4、在采访身边的家乡人过程中,初步学会采访的注意事项和简单方法。
课时安排:课文教学共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这一生活的群体,知道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2、以永昌堡为切入点,感受在家乡的古贤名人事迹和当时普通人们的英勇对敌和勤劳智慧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掌握参观博物馆获取信息的方法,能主动去了解家乡事迹。
了解采访身边的家乡人应注意的事项和基本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在家乡的古贤名人事迹和当时普通人们的英勇对敌和勤劳智慧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难点:学会采访身边可爱的家乡人。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各种资料学生:参观学校对面的永昌博物馆,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和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预设:一、乡音无改——谁是我的家乡人1、方言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家乡话导入课堂,进行师生问好。
(2)笑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感受或想法?(3)你知道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什么区别?2、创设情境,感悟乡情。
(1)现场采访一个外地学生:在龙湾听到家乡话,有什么样的感觉?(2)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感受呢?因为我们遇到了自己的家乡人!(板书:家乡人)同学们,有句老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3)师其实家乡人这个说法也会根据所在地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邻居家的大姐姐在上大学,她说在大学里碰到是的人都是家乡人,如果她在温州大学读书,她会说哪些人是她的家乡人呢?(4)我们班有部分同学来自其他的省市,但龙湾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我们村、我们永中街道、我们的家乡人,先聊聊学校旁边的永昌说起。
二、古贤无数——赞了不起的家乡人1、问题导趣,引出先贤(1)你知道永昌堡是谁主持修建的?(2)永昌博物馆里明抗倭英雌纪念碑上的人物是谁?2、揭晓谜底,讲述故事(1)学生讲述,教师补充A 教师补充:《筑堡》永昌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建成是全永昌堡人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当时在京任兵部主事的王叔果,因父逝回乡扫墓,看到家乡遭到日寇蹂躏,亲人抗倭捐躯,悲愤万分。
于是与弟叔杲商议筑堡之计,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叔杲更是放弃上京会试,亲临工地与众人不顾严寒酷暑,同心同德,苦干加巧干,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经过十三个月的大家的努力,终于建成长达五里的永昌堡。
B 讲到王叔杲公的时候,教师补充故事:《谷糠计》永昌堡建成后,一次倭寇大举来犯。
四周乡民都躲入堡中避难。
倭寇头目见数次强攻不下,心想这么多人进入城内,堡中粮食很快就会吃完,到时城堡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下令四周围住城堡,命人登上云梯日夜观察堡内动静,只等堡内无粮大乱后,趁机攻入堡中。
王叔杲在城内,见倭寇只围不攻,堡中粮食又所剩不多,担心支撑不了多久.一日上城巡视,见倭寇高架云梯在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命人在船上装上石头,上面撒上谷糠,在堡中的河道里来来回回划动,在空地上也撒上一层谷糠,远远的看着就象是在晒谷子,又命捣谷的水椎日夜不停运做.倭寇在城外一看,堡内粮食如此充足,留着也无意义,就灰溜溜的退走了.C 讲到王沛,王德时,教师补充故事:《梅冈之战和金岙之战》倭寇入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嘉靖三十七年,在龙湾境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抗倭战斗不下十来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梅冈之战。
四月初五,倭船17艘登梅头前冈,倭寇800余人攻海安所,劫取银两。
当地民众凭借城垣,用巨石击退了倭寇。
九月初六,王沛、王德率义兵追剿,倭寇烧船连夜逃跑。
忽然有一船队顺风而来,众人都以为是渔船而没有防备。
想不到倭贼突然来袭,在今海城把我们的部队截为两段,王沛以74岁高龄身先士卒,众人劝其不要亲自上阵,他则说:“今若退一尺,便失一丈,决不能为自身计,而忍看乡闾成废墟。
”王沛被倭寇包围,壮烈牺牲,明廷追赠为太仆寺丞。
四月十七日,倭寇再次劫掠龙湾,王德(王沛之侄)领乡兵前往会盟共同抗倭,到金岙时与倭寇遭遇,双方激战,王德战死,时年42岁。
明朝史书记载他用弓箭射杀敌军好几人后,被敌军围杀而死。
(2)请大家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是参观永昌博物馆的收获与同学们讲一讲。
a同组分享。
b全班交流。
(3)交流讨论:听了这多的故事,你的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教师小结:也许你从没有这么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家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
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家乡人创造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板书:了不起三、走近家乡人——学会寻访1、岁月悠悠,往事悠悠,我们现在的家乡人秉承了先祖们的勤劳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新龙湾。
我们要走近这些家乡人的生活,去亲身感受这些家乡事,今天我们先学习采访可爱的家乡人方法。
2、学习“寻访可爱家乡人”要点(1)、教师出示采访计划表(2)、全班交流调查计划。
(3)、修改调查计划。
(4)、师生共同提出值得注意的事项,如注意安全、文明礼貌等。
(5)、准备工具:笔、笔记本、照相机等。
四、拓展提升——走访张璁组祖祠1、龙湾人杰地灵,在永中二小旁边有一个纪念明朝宰相张璁祖祠,张璁不仅是政治家、改革家,还是一位诗人,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去探寻一番2、希望同学们“寻访可爱家乡人”活动开心地完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近现代名人的事迹,了解普通的人们为家乡作出的贡献,向他们学习。
2、领会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有这样优秀的家乡人感到自豪。
3、初步懂得从小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人对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
难点:领会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的人们的精神品质,初步懂得从小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家乡名人名事,学生:学生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地收集家乡名人名事教学流程预设:一、骄傲——龙湾1、学生活动:猜猜“是真是假”(1)“五金洁具之都”(2)“制笔之都”、(3)“阀门城”(4)“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2、小结:龙湾已拥有7张“金名片”:“制笔之都”、“合成革之都”、“阀门城”、“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五金洁具之都”、“女鞋基地”、“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
二、骄傲——龙湾名人1、出示爱好笔,(1)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个商标吗?(2)你还用过爱好笔业的其他产品吗?(3)师简述:爱好笔业产品可丰富了,有圆珠笔,中性笔,水性笔,铅笔,荧光笔,白板笔,记号笔,金属笔,蜡笔,油画棒,修正液,修正带,尺,橡皮,等等。
(4)展示爱好笔业新产品(5)你知道他的的创始人是谁吗?你们知道爱好笔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6)课件出示文字资料:爱好笔业从办厂之初到现在,一直在灌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
几年来,爱好连续荣获"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水性笔王"、"制笔王"等荣誉称号。
产品200多个规格品种,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7)学生畅谈感想,感受品质2、猜数字,引出龙湾名人(1)出示:4260万元,学生猜测,是什么意思?(2)讲述“企业家、慈善家的事例”,感受其品质3、教师简介龙湾各行各业名人,学生浏览课件,4、孩子们听了这些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三、骄傲——龙湾普通人1、老师今天还带了另外几个家乡人,来认识一下。
2、你认识他们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那你觉得他们对咱们的家乡建设有贡献吗?为什么?3、小结: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却也在为家乡建设努力着。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
让我们来夸夸我们身边的这些人。
4、部分小组汇报“采访可爱的家乡”活动结果四、骄傲——我是龙湾人1、“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
每一位家乡人都会常怀一份思念,常揣一份感激,常涌一种激情,那就是对家乡的热爱!2、我为家乡出份力——设计“家乡一日游”(1)同学们,我们对家乡了解了很多,领略过家乡的风光,也品尝过家乡的特产,更是走进了家乡的名人,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们的家乡迎来八方游客,四海佳宾,我们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当起小导游。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3)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并点评4、在歌声《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结束本堂课。
教学设计说明:拿到这一课题,一个疑惑点是“家乡”的定位(范围)。
是温州,还是龙湾,或者更小一点说是永强或是永昌,细细阅读整一单元,发现第一课(28页)有这么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欢迎你来我家乡做客。
再细细思考,把家乡的定位在龙湾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个疑惑点是: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外地孩子,我们本课中重点介绍龙湾是否妥当,思考再三,决定引导孩子树立“新龙湾人,龙湾是我们的第二家乡”的理念。
第三个疑惑点是“名人”哪儿找?怎样去采访?于是我自己确定了寻找方向:电脑上慢慢找,抓住学生的生活兴趣点,尽可能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采访名人是不大可能,基于实际,实效地改为采访身边你最敬佩的家乡人。
第四个疑惑点是名人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教学侧重点。
看到课本上的关键词“家乡名人”,又看看教材体系介绍发现四下的《腾飞的翅膀》讲到了家乡人的行业,六上的《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就是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我们要热爱劳动,尊敬和感谢劳动者,所以本课对于普通的建设者,就不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