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合集下载

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介绍

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介绍

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介绍因为现在的很多原因,许多人都患上了风湿病,风湿病一旦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实,风湿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完全可以使用一些药酒来进行擦拭,那么就不会有后期那么严重的情况了。

那治风湿药酒配方有哪些呢?今天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介绍治风湿药酒配方主要有下面几种:①活血舒筋酒――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原料:独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风20克、细辛10克、川断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乌15克、当归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

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首次的服用量减半。

功效: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寒除痹。

此方主治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②乌头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关节痛,原料:制川乌20克、黄芪60克、桂枝30克、芍药46克、穿山龙60克、青风藤60克、钻地风60克、僵蚕60克、乌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

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此方适用于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关节疼痛。

③三痹酒――主治风寒湿引起的腰腿疼,原料: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杜仲、川牛膝、川断、桂心、细辛、秦艽(音交)、独活、防风各3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装入纱布袋中。

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补气血、壮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体无力,关节伸屈不便等病症。

④温经酒——主治下肢关节疼痛,原料:黄芪60克、当归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苍术75克、巴戟肉120克、防风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闭)薢(音谢)30克、独活30克。

治风湿的药酒(古方)

治风湿的药酒(古方)

治风湿得药酒(古方)八珍酒【来源】《万病回春》【原料】全当归26g炒白芍18g生地黄15g云茯苓20g炙甘草20g五加皮25g肥红枣36g 胡桃肉36g白术26g川芎10g人参15g白酒1500ml。

【制作】1将所有得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2装进用三层纱布缝制得袋中,将口系紧;3浸泡在白酒坛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时;4药冷却后,埋人净土中,五天后取出来;5再过三至七天,开启,去掉药渣包将酒装入瓶中备用。

【功效】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服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滋养心肝,补血而理气。

川芎:可使地黄、当归补而不腻、五加皮:祛除风湿,强壮筋骨。

胡桃肉:润肺补肾,乌须发,强记忆。

大枣:健脾而调与诸药。

此酒可以起到气血双补得功效,用以治疗因气血亏损而引起得面黄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劳累倦怠,头晕目眩等症。

白石英酒——(痹证)(《本草纲目》)【配方】白石英、磁石各五两、【制法】上二味煅,醋淬七次,绢袋盛,浸酒一升中,五六日。

【主治】风湿周痹,肢节中痛,及肾虚耳聋。

【用法】温饮,酒少更添之。

说明:本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引圣济总录、补肾地黄酒——(痹证)(《永乐大典》)【配方】生地黄(切)一升,大豆(熬之)二升,生牛蒡根(切)一升。

【制法】上以绢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之五六日。

【主治】老人久风湿痹,筋挛骨痛,润皮毛,溢气力,补虚止毒,除面皯。

【用法】任性空心温服三二盏,恒作之尤佳。

说明:《永乐大典》谓本方出《山居备用》。

蚕沙酒——(痹证)(验方)【配方】晚蚕沙(炒黄)60克,醇酒200毫升。

【制法】将上药用酒浸于瓶中,封口,5日后开封去渣。

【主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瘾疹头风头痛,腹痛转筋,吐泻。

【用法】每次空腹温饮1小杯,每日3次。

草乌酒——(痹证)(《永乐大典》)【配方】制草乌20克,当归、白芍药、黑豆各70克,忍冬90克,酒1.5公斤。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泡酒验方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泡酒验方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泡酒验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均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体内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所致。

本病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尤其是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易患风寒湿痹,对这类痹症,用中药泡酒内服有良好效果。

方法:取老鹳草、鸡血藤、九节风、黄芪、防风、川芎、红藤各15克,晒干,放入纯米酒或白酒内在常温下浸泡15天,然后将浸液滤出,分装瓶内,置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备用。

每次服用15~20毫升,一日二次,15天为1疗程,一般为2~3疗程。

本方对于关节红肿、热者不宜,但可采取局部外敷金黄膏或在医生指导下内服药物。

(1)三蛇酒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

将白酒装入酒坛。

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木瓜、枸杞、苍耳子、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成份】
丁公藤、桂枝、麻黄、羌活、当归、川芎、乳香、牡丹皮、五灵脂、补骨脂、黄精、山药等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扑损伤,瘀滞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2-3次。

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食物;
2.外用时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皮肤破溃处禁用;
3.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
4.感冒时不宜服用;
5.口服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经期及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本品含乙醇(酒精)35%~45%,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8.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瘙痒、皮疹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禁内服。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33020782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台州南峰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浙江省仙居县南峰东路8号。

跌打风湿药酒配方及制作方法,可内服可外用,安全不中毒

跌打风湿药酒配方及制作方法,可内服可外用,安全不中毒

跌打风湿药酒配方及制作方法,可内服可外用,安全不中毒跌打风湿药酒配方及制作方法,可内服可外用,安全不中毒
陈德文医生
3天前·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药酒在民间受欢迎程度非常之高,使用非常广泛,有很多人自行配置药酒,但是因为不熟悉各种药的药性,误将只能外用的毒性药泡酒后内服,导致出现中毒反应。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即可内服也可外用的跌打风湿药酒配方,希望能帮到大家。

【组成】五加皮50g,红花、生地黄、当归、怀牛膝、栀子、泽兰各40g,骨碎补、伸筋草、千斤拔、枫荷桂、羊耳菊、海风藤各80g,细辛、桂枝、陈皮、苍术、木香各30g,茯苓、甘草各50g,九里香、过江龙各160g,麻黄20g,白酒16L。

【制法】将前23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去渣,即得。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风寒湿痹,积瘀肿痛等。

【用法】口服。

每次服15mL,日服2次。

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禁止服用。

另外,配置药酒的容器也是有讲究的,按照中医传统的习惯,煎煮中药一般选用砂锅,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一些金属如铁、铜、锡之类的器皿,煎煮药物时容易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药物及酒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

所以配制药酒要用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瓷瓮、玻璃器皿等。

当然,一些药酒的制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配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配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配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筹。

痹症是指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后,使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筹。

痹症是指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后,使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如果把具有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配成药酒,则可增加这些药物活血益气,畅通经络的作用。

并且,服用药酒治病,简单方便。

现介绍几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配方:①活血舒筋酒——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原料:独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风20克、细辛10克、川断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乌15克、当归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

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首次的服用量减半。

功效: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寒除痹。

此方主治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释:此方是独活寄生汤减去人参、杜仲,加入川乌而成。

独活寄生汤原本就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再加入川乌,则增强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乌头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关节痛原料:制川乌20克、黄芪60克、桂枝30克、芍药46克、穿山龙60克、青风藤60克、钻地风60克、僵蚕60克、乌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

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此方适用于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关节疼痛。

注释:方中川乌,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表虚症;桂枝、乌梢蛇、地龙、穿山龙、青风藤等均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治什么疾病的?怎么样?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治什么疾病的?怎么样?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治什么疾病的?怎么样?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是一种传统中医药酒,据说具有治疗风湿和跌打损伤的功效。

下面将对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主治疾病以及使用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治疾病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要用于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

在中医理论中,风湿病属于寒湿之邪入侵体内引起的病症,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而跌打损伤则是由外伤引起的肌肉、骨骼等组织损伤,表现为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据说可以通过渗透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湿气、活血化瘀,从而缓解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

虽然这些传统药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具体疗效因人而异,且需谨慎使用。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将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摇匀,以便混合其中的草药成分。

同时清洁患处皮肤,使之干燥。

2.涂抹药酒:取适量药酒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注意避开伤口、破损皮肤以及眼睛等敏感部位。

3.保暖:涂抹后,可用温水热敷或用保鲜膜包裹局部,保持温暖。

这有助于加强药性作用,提高吸收效果。

4.避让:使用药酒时,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同时,避免接触口腔和鼻腔等黏膜部位。

5.需要注意的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并非万能药,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总的来说,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具有一定的传统疗效,适用于一些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的症状缓解,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酒种类,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跌打药酒配方

中药跌打药酒配方

?止痛液【配方】细辛600克,革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脯、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

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

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般用药3~5次即效。

?风伤擦剂【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

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

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验之临床多效。

?活血酒【配方】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芷、桃仁、红花、丹皮、乳香、没药各9克,泽泻12克,苏木12克,白酒1500~20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逐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口服。

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①本药酒适用于以疼痛为主,红肿不甚的跌打损伤症;②加减法:头部加升麻、藁本、天麻;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木瓜;腹部加小茴香。

大腹皮;背部加独活,麻黄根;左助膜加桂枝、木香;右肋膜加青皮。

香附;外敷加生姜。

葱白各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活
药典中药材:羌活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 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 泥沙,晒干。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 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 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 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 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 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 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 易折断,断面不平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椋色, 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 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 辛。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 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 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 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 习称“条羌”。有的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炮制:
补骨脂:除去杂质。盐补骨脂:取净补骨 脂,照盐炙法(通则0213)炒至微鼓起。 本品形如补骨脂。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微 鼓起。气微香,味微咸。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性味: 辛、苦,温。归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功效:
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 风祛斑。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 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外用治白癫风,斑秃。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桂枝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 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 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 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 甜、微辛。
药典中药材:桂枝
性味: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桂枝
药典中药材:川芎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 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 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切面黄白色或灰 黄色,具有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 散生黄棕色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 辛,微甜。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味: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药典中药材:川芎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 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 味涩、微苦。中麻黄:多分枝,直径 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 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 髓部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 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 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 上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药典中药材:麻黄
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 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气微香,味涅、微苦。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通则0213) 炒至不粘手。每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本品形如麻黄段。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 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 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 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 黄白色。气味较淡。
药典中药材:羌活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 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 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 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详解>>>
丁公藤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 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 干。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
性状:
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 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 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 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 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 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 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导管呈点状。气 微,味淡。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味: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麻黄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 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 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药典中药材:麻黄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麻黄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羌活详解>>>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 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 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 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 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 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乳香
炮制: 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 炒至表面光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冯了性风湿跌 打药酒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配方详解>>>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FengliaoxingFengshi
DiedaYaojiu
药典中成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配方详解>>>
配方:
丁公藤2500g、桂枝75g、麻黄93.8g、羌 活7.5g、当归7.5g、川芎7.5g、白芷7.5g、 补骨脂7.5g、乳香7.5g、猪牙阜7.5g、陈 皮33.lg、苍术7.5g、厚朴7.5g、香附 7.5g、木香7.5g、枳壳50g、白术7.5g、 山药7.5g、黄精20g、菟丝子7.5g、小茴 香7.5g、苦杏仁7.5g、泽泻7.5g、五灵脂 7.5g、蚕沙16.2g、牡丹皮7.5g、没药 7.5g。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川芎详解>>>
川芎
药典中药材:川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 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 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 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 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 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药典中药材:白芷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白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详解>>>
补骨脂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 除去杂质。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性状:
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 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 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 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 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 性。气香,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川芎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川芎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芷详解>>>
白芷
药典中药材: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 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 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 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 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 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 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 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 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 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 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 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 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 略呈纤维性,周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