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涎非肿瘤性疾病

合集下载

WHO(2017)涎腺肿瘤分类解读

WHO(2017)涎腺肿瘤分类解读
MASC需与腺泡细胞癌鉴别 ,两者具 有相似 的组织学 特 征。分泌性癌和腺 泡 细胞 癌 PAS染色 阳性 ,但 分 泌性癌 为 球状 (提示 为黏蛋 白);腺 泡细 胞癌 为颗 粒状 。免疫 组化 标 记 显 示 分 泌 性 癌 S-100、Mammaglobin均 阳 性 ,DOG一1阴 性 ; 腺 泡 细 胞 癌 DOG一1阳性 ,S-100、Mammaglobin均 阴性 。此 外 ,分 泌 性 癌 也 可 表 达 CK8、CK18、CK19、vimentin、GCDFP一15 等 ,通 常不表达肌上皮细胞标志物 p63和 Calponin。 1.2 非 肿 瘤 性 上 皮病 变 1.2.1 硬化性 多囊性腺病 1996年 Smith等 首次报 道硬 化性多囊性腺病 ,由于该病相对少见 ,至今 报道不足 100例。 WHO(2017)涎 腺 肿 瘤 分 类 将 其 归 为 “非 肿 瘤 性 上 皮 病 变 ”。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与乳腺纤维囊性变 和硬化性腺病相似 ,故 而 得 名 。发 病 年 龄 广 泛 ,好 发 于 青 年 女 性 ,多位 于 腮 腺 ,肿 块 不 规 则 ,质地 坚 韧 ,有 时 呈 多 灶 性 病 变 。
1 新增 加的肿瘤 及其亚型
1.1 分 泌 性 癌 乳 腺 样 分 泌 性 癌 (mammary analogue seere— tory carcinoma,MASC)于 2010年首次报道 ,属于涎腺的恶性 肿 瘤 ,被 WHO(2017)涎 腺 肿 瘤 分 类 收 录 。 由于 该 肿 瘤 存 在 t (12;15)(p13;q25 名 为 MASC。
由于 硬 化 性 多 囊 性 腺 病 为 非 肿 瘤 性 良性 病 变 ,故 免 疫 组 化肌上皮细胞 标志 物 p63和 Calponin染 色均 阳性 。鉴 别诊 断主要包括多形性腺癌 、腺泡细胞癌 、黏液表皮样癌等 。 1.2.2 结节性嗜 酸细胞增 生 其多 数发生 于腮腺 ,多见于 50~60岁的患者。由多个界限不清 的管状 一小梁状结 节 的 嗜酸细胞组成 ,偶 尔伴明显 的透 明细胞 改变 (为透 明细胞性 嗜酸细胞增多症 ),后者更 常见 于双侧且 易于复发 。与嗜酸 细 胞 瘤 相 比 ,通 常 无 包 膜 且 界 限 不 清 。 当 透 明 细胞 丰 富 时 类 似转移性 肾细胞癌 ,但 结节性嗜酸细胞增 生无 。肾细胞癌 中典 型 的 出血 或 血 管 生 成 。 1.2.3 淋 巴上 皮 样 涎 腺 炎 其 特 征 性 改 变 是 腺 实 质 不 同 程 度地被淋 巴细胞代替 ,腺体 内淋 巴细胞浸润 伴有腺 泡萎 缩 , 囊 性 和 非 囊 性 结 构 均 可 出现 在 该 病 变 中 。淋 巴组 织 取 代 周 围的腺泡并含有生发 中心 。囊性 淋 巴上 皮病变 可能 与免疫 抑制患者 中所见 的囊 性淋 巴组织增 生相似 。。 。恶变最 常见 于淋 巴成分 ,导致 黏膜相关淋 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 1.2.4 闰管增 生 WHO(2017)涎腺 肿瘤分类 中提 出将其 列为 良性病变 。闰管增生是指 闰管 口径管 的增生 ,目前认为 它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闰管增生是最常见 的腮腺病变 , 类似于涎腺导管 的增生 ,直径 <1 em,通常 为偶然 发现 。闰 管腺瘤表现为界 限清楚 的结 节性病变 ,通 常有完整 的包 膜 , 而 闰管 增 生 的特 征 是 界 限不 清 、呈 膨 胀 性 生 长 ,可 见 导 管 一 腺 泡 单 元 的小 叶结 构 。 1.2.5 软 组 织病 变 (1)脂 肪 瘤/涎 腺 脂 肪 瘤 :在 涎 腺 中少 见 ,常发 生于腮腺 ,肉眼可见肿瘤 界 限清楚 、有完整 包膜 ,切 面灰黄色 ,质软 。如 果肿 瘤 内含涎 腺 组织 被称 为涎 腺 脂肪 瘤 ,由大体相 等数量的涎腺组织脂 肪成分构 成。 (2)结 节性 筋 膜 炎 :好 发 于 腮 腺 ,与 其 他 部 位 一 样 ,其 往 往 发 生 在 青 壮 年 ,通 常是无 痛性 肿块 ,可 自行消退 ,表现为恶性肿 瘤的浸润 性生长方式 。组织学与其他部位 的结节性筋膜炎相似 ,发生 于腮腺的结节性筋膜炎表现为细胞界 限清楚 、局灶 性肌纤维 母细胞 增 生 ,细 胞 呈 梭 形 或 星形 。结 节 性 筋 膜 炎 通 常 伴 USP6基 因重排 J。鉴别诊断包 括纤维 肉瘤 、肌纤 维母 细胞 瘤 、纤维 瘤病 、神经纤维瘤及其它梭形细胞丰富 的肿瘤 。

口腔组织---涎腺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

口腔组织---涎腺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

三题例一选择题A型题1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是A腭部出现淡蓝色伴局部破溃的肿物B面部中线组织坏死伴溃疡形成C软组织内溃疡,向周围浸润D腭部穿孔E粘膜表面形成深达骨面浅面火山口样溃疡2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病理表现除外A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B 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C 腺导管鳞状化生,上皮岛或上皮索条形成D 腺小叶完全鳞状细胞化生E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不一,出现核异形性或间变3 舍格伦综合症为A局部淋巴细胞反应增生性疾病B病毒感染性疾病c 细菌感染性疾病D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E局部自身免疫性疾病4舍格伦综合症伴有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多发性肌炎C 类风湿关节炎D 硬皮病E结节性动脉周围炎5舍格伦综合症的病理表现不包括A淋巴细胞浸润B小叶轮廓仍保留C 形成上皮岛D病变常从小叶周边开始E导管增生扩张6 舍格伦综合征病理检查部位多选择A唇腺B磨牙后腺C舌下腺D颌下腺E腭腺7 舍格伦综合征区别于腺体的其他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是A腺小叶内黏液池形成B腺导管鳞状化生C腺小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缺乏纤维组织修复D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E腺导管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聚集8 艾滋病病毒相关性涎腺疾病与舍格伦综合症免疫特征不同,前者外周血及局部组织的浸润T细胞A.以CD8阳性细胞为主B 以CD4阳性细胞为主C.以CD5阳性细胞为主D.以CD3阳性细胞为主E.以CD2阳性细胞为主9.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唇腺活检主要病理学表现为A.形成上皮岛B 腺管及实质内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浸润C.腺小叶缺乏纤维组织修复D.腺导管鳞状化生E.腺体萎缩,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10.最常见的涎腺肿瘤是A.肌上皮瘤B 多形性腺瘤C 腺泡细胞癌D 黏液表皮样癌E 腺样囊性癌11.常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判断涎腺肿瘤的组织学来源.下列哪个指标~一般不用于鉴定腺上皮来源的肿瘤A.淀粉酶B.细胞角蛋白C.乳铁蛋白D 肌球蛋白E 溶菌酶12 下列哪项不是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学特征A 多形性腺瘤不仅含有肿瘤性上皮,还含有黏液,软骨样基质,因此具有多形性的特性B 可见鳞状细胞化生,有角化朱形成C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黏液和软骨样基质,来源于肿瘤性上皮分泌的上皮性黏液D 肿瘤性上皮除形成细胞团片外,可形成典型的腺管样结构即表现为双层细胞排列,内层为腺管上皮细胞外层为及上皮细胞E 肿瘤的包膜大多数是完整的13 腺淋巴瘤由下列哪两种组织构成A 腺上皮与淋巴样间质B腺上皮与粘液样组织C 腺上皮与软骨样组织D 腺上皮与鳞状上皮E 腺上皮与肌上皮样细胞14 关于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 肿瘤生长迅速,局部可有疼痛与麻木感B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C.可见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的结构D.有时细胞可排列成筛孔状结构E.有时可见典型的腺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及骨肉瘤并存的现象1 5一早期即可引起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的涎腺肿瘤是A.恶性多形性腺瘤B.黏液表皮样癌C.腺泡细胞癌D.乳头状囊腺癌E.腺样囊性癌1 6.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表现为A.黏液细胞占4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B.黏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C.黏液细胞占3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较乡D.黏液细胞占6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较多E.黏液细胞占7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1 7.关于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描述错误的是A.黏液细胞不足20%,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跑多形成细胞团片B 肿瘤细胞的异形性明显,核分裂多见C 在细胞团片中可见透明细胞,来自于表皮样细胞D肿瘤组织常向周围组织浸润E 与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相比,恶性程度高18 腺样囊性癌的肿瘤细胞组成主要是A 导管内衬上皮细胞与肌上皮细胞B 表皮样细胞与及上皮细胞C 鳞状上皮细胞与导管内衬上皮细胞D黏液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E 肌上皮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19 Warthin 瘤是指A多形性腺瘤B 腺淋巴瘤C 肌上皮瘤D腺样囊性癌E粘液表皮样癌B 型题20~24题A.急性涎腺炎B 慢性涎腺炎C,慢性复发性腮腺炎D.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E.舍格伦综合征20.腺管及实质内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浸润为主的涎腺疾病是2 1.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腺泡内纤维组织增生的涎腺疾病是22.腺小叶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缺乏纤维组织修复的涎腺疾病是23,导管上皮增生,囊状扩张,导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的涎腺疾病是24.小叶内导管周围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导管上皮可鳞状化生,腺泡内淋巴滤泡形成的涎腺疾病是【X型题】25.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A.干性角膜B.口干C.唾液腺肿D 类风湿关节炎E 泪腺肿大26 舍格伦综合征唇腺活检的定度标准为A 在2 ~4mm大小的组织内至少包括4个腺小叶B 每50个淋巴细胞为一灶C 至少有2个以上的灶D 有一个以上的灶E 有3个或更多的灶27 舍格伦综合症病理电镜显示正确的有A 细胞间隙增宽,桥粒破坏或消失B 细胞结构破坏,溶解C肌上皮细胞增生,肥大,胞浆突伸长D 导管细胞变性,液化泡形成,出现溶酶体和酯酶E淋巴细胞侵入肌上皮与腺上皮之间28 舍格伦综合症的生物学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可恶变B 可恶变成恶性淋巴瘤C可恶变成癌D 无恶变倾向E 上皮成分可恶变2 9.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表现有A.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B.腺泡内淋巴滤泡形成C.小叶内缺乏纤维组织修复D.导管上皮岛形成E.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3 0.关于米库利奇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泪腺、腮腺、颌下腺对称性肿大B.具有舍格伦综合征相同的病理表现C.与舍格伦综合征为同一种疾病D.镜下为腺间充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E.其病理变化称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3 1.关于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描述正确的是A.又名Kuthner瘤B。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

(二)病毒性唾液腺炎
1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因 病毒感染--副黏液病毒 飞沫传播 常见于儿童,可获得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呕吐
局部症状: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加重
腮腺导管口常红肿
多为双侧同时发病
病理变化
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 少数下颌下腺及其它腺体可同时受累 腺泡细胞内含空泡,可见病毒包涵体 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 腺体被膜、间质水肿 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血液及尿液中淀粉酶增高
临床表现
3-6岁儿童多见,性别无差异 成人以中年女性多见 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 唾液浑浊黏稠 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儿童青春期可自愈
造影:末梢导管点状或斑片状扩张
病理变化
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 囊壁为单层至数层扁平上皮 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 腺泡细胞萎缩 唇腺活检:腺体萎缩,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变化:
肉眼:多呈不规则结节状 剖面为实性,灰白色或黄白色,可见囊腔形成,
内含透明黏液 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角化
物,偶见出血和钙化物 包膜薄厚不一,多数包膜完整
镜下: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
腺管样结构:腺上皮呈立方状或矮柱状,核圆形或卵圆形, 呈空泡状,为导管样结构形成细胞
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病理变化
导管扩张,内有炎细胞 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可有淋巴滤泡形成 腺泡萎缩、消失,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可见鳞状化生
3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腮腺反复肿胀 病因不明 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先天性、广泛性导管扩张为本病的诱因

《口腔组织病理学》352口腔综合考点精讲考试复习思路

《口腔组织病理学》352口腔综合考点精讲考试复习思路
— 8—
352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中山大学 2009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2.牙胚(同济 2010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简答 简述牙胚的组成。(南方医科大 2008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考试要点】 ◆牙本质的形成 ◆釉质的形成 ◆牙髓的形成 ◆牙根的形成 ◆牙周组织的形成 ●特点: ?牙硬组织的形成从生长中心开始 ?前牙的生长中心位于切缘和舌侧隆突的基底膜上,磨牙的生长中心位于牙尖处 ?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 ●交叉进行:冠部牙本质→牙釉质→根部牙本质→牙骨质 一、牙本质的形成 ◆形成于钟状期的晚期,首先在切缘和牙尖部位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的斜面向牙颈部 扩展,直至整个 牙冠部牙本质完全形成。 ◆在多尖牙中,牙本质独立地在牙尖部呈圆锥状一层一层有节律的沉积,最后互相融合,形成后 牙冠部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前期牙本质 ◆牙本质的矿化 ———球间牙本质 ◆罩牙本质的形成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形成 ———釉梭 ◆髓周牙本质的形成 (一)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牙乳头表面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前成牙本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细胞器增多,具备分泌蛋白的功能。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考试要点】 ◆成釉器的发育 ◆牙乳头的发育 ◆牙囊的发育 ◆恒牙牙胚的发育 ◆牙板的结局 ◆胚胎 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 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band)。 ◆胚胎 7周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考情分析】 1.重要程度: 2.常考题型: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 3.分值分析:约占 5~10分 4.重难点分析 : 重点:面部,腭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难点:腮弓、神经嵴的概念,面部发育过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神经嵴、腮弓和咽囊 第二节 面部的发育 第三节 腭的发育 第四节 舌的发育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讲解材料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讲解材料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讲解材料

CONTENCT

•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概述 • 唾液腺炎性疾病 • 唾液腺功能异常 • 唾液腺结石病 • 其他唾液腺非肿瘤疾病 •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是指除肿瘤之 外的其他唾液腺相关疾病。
分类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可以分为炎症 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 病等。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口腔和唾液腺的 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 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5
其他唾液腺非肿瘤疾病
唾液腺囊肿
症状
囊肿通常表现为口但反复发作。
治疗
唾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导管内窥镜下治疗。手术切除通常在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时采 用;导管内窥镜下治疗则适用于较小的囊肿。
唾液腺血管瘤
症状
唾液腺血管瘤的症状可能包括口腔肿胀、疼痛、出血等。病变部位可能出现紫红色斑块 或结节。
VS
诊断
通过口腔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手段 进行诊断,其中X线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 法。
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导管冲洗等;对于较大的结石,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唾液腺结石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异物进入腺体,同时注意调节饮食,减少高钙食物的摄入。
04
唾液腺结石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唾液腺结石病主要是由于钙盐沉积在 腺体或导管内形成结石,导致唾液排 出受阻。
发病机制
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钙 盐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异物进 入腺体等。

第16章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

第16章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及腮腺,常为单侧; 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 挤压患侧涎腺,导管口流出黏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涎腺造影表现为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14
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
病理变化
• 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 有炎症细胞; • 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 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或形成淋巴滤泡; • 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 生的纤维组织取代;
唇腺活检定度表 度数 1 2 3 每4mm2浸润淋巴细胞数 无淋巴细胞浸润 轻度浸润 中度浸润 一个灶
•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 并可见鳞状化生。
15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病因:
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先天性、广泛性导管扩张可为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
• • • • 儿童以3~6岁多见,无性别差异;成人以中年女性多见; 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唾液浑浊粘稠,挤压腺体导管 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儿童青春期后可自愈; 涎腺造影可见末梢导管呈点状或斑片状扩张。


临床特征
• 任何年龄

• •
单侧或双侧
反复无痛性腮腺区肿胀,触诊稍有压痛 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处多个球状囊性扩张,或为囊性 泡沫状改变。
10
涎腺炎症
• 急性涎腺炎 • 慢性涎腺炎
细菌性涎腺炎
•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 涎腺结核
• 涎腺放线菌病 •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性涎腺炎
• 巨细胞包涵体病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 涎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
主要表现为口干症和大涎腺肿大。 组织学表现为囊性淋巴样增生,可见弥漫 性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囊腔大小不 一,内含黏液或胶冻状物。衬里上皮多为 鳞状上皮,厚薄不一,并形成许多皱折。

第十六章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与涎腺肿瘤3

第十六章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与涎腺肿瘤3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 adenoma)
1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主要发生在腮腺
2

3
4
涎腺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

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较少见
多来自于多形性腺瘤恶变,肿瘤中具有 各种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特征,同时 有多形性腺瘤的结构 其它发生时即为恶性


淋巴结转移较少见
20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1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2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3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4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5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6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7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28
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
45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46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

组织学发生:排泄管储备细胞
生物学行为:分化程度不同,恶性程度 不同。
47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

复发率较高,可发生局部淋巴转移,偶 见转移至骨 48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
49
50
51
52

35
36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37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38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39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40
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病理

MSCT对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MSCT对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MSCT对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汪珍穗;吴红珍;蒋超;曹丽妃;许志培;杜洪【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09(20)11【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3例涎腺非肿瘤性疾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将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包括病灶边界、形态、是否强化等.结果病灶边界清楚18例,边界模糊15例,椭圆形或类圆形27例,不规则形6例,实性病变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轻或中度强化,囊性病变平扫囊壁呈等或稍低密度,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中央无明显强化;病变继发感染边缘模糊不清,强化较明显.结论 MSCT对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总页数】3页(P110-112)【作者】汪珍穗;吴红珍;蒋超;曹丽妃;许志培;杜洪【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7【相关文献】1.涎腺非肿瘤性疾病误诊为肿瘤10例原因分析 [J], 林毅2.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刘霞;于台飞;高建伟3.MSCT检查支气管动脉征象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J], 王金本;黄文荣;卢宏全4.抗炎性放射疗法治疗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J], 王昆润5.脑内非肿瘤性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J], 王文献;刘卫金;孙清荣;文利;梁开运;夏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米库利奇综合征•(Mikulicz syndrome):指继发于全身 严重疾病的涎腺肿大。
➢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enignlymphoepitheliallesion) •:指 米库利奇病的病理变化。
复习思考题
❖ 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4、腺体内炎细胞浸润。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定 义】 以慢性涎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和口干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全身结缔组织病。
【病 名】 1、干燥综合症(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 2、干燥综合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舍 格伦综合症
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mumps 【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 ➢ 腺泡细胞内含空泡,可见包涵体,部分腺泡细
胞坏死。 ➢ 导管上皮水肿,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 ➢ 被膜充血,间质水肿。 ➢ 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 血液及尿中淀粉酶升高。 (图)
涎石病
sialolithiasis
【病理变化】(图)3张 1、结石单个或多个,•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柱形,约0.1-
2.0cm不等, 软硬不一。浅黄色或褐色,剖面呈同心圆 层板状,中央有一个或数个核心。 2、化学成分主要是无机物。 3、导管扩张, 鳞状化生,导管表面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或 溃疡。导管周围形成炎症性肉芽组织。 4、腺泡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
③ 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
【病 理】(图) 2张 1、腺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细胞 2、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 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 3、腺胞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 4、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有时可鳞状化生
流行性腮腺炎
涎石病
sialolithiasis
涎石病
sialolithiasis
涎腺管结石。颌下腺最多见。 【临床表现】 1、导管内或腺体内。 2、结石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 产物为核心,钙盐沉积于核心周围而形成。 3、结石可无症状,•若发生阻塞时,则于进食时腺体出 现肿胀、疼痛,进食后不久肿胀消失,疼痛也随之消失。 4、X线:结石部位不透光区。
Epidemic parotitis, mumps
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mumps
病毒感染。为一种副粘液病毒,由唾液飞沫 经呼吸道传播。儿童,可获得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 加剧,腮腺导管口红肿。多双侧同时发病。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临床特点】
1、40-60岁好发;女>男,约4--5:1
2、症状体征(图) 3张
①病程长,反复发作的口干、眼干症状。唾液少,龋 齿多,镜面舌,唇颊舌粘膜潮红裂口,烧灼感,疼痛; 眼易疲劳、异物感、少泪或无泪 ②腮腺、颌下腺无痛性反复肿大 ③多伴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②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 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③小叶内缺乏纤维组织修复 ④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块,•称为“上皮 肌上皮岛” ⑤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上皮扁平或 变性液化。 ⑥唇腺病变同大涎腺,常取之作病理检查。 (图)2张
坏死性涎腺化生
(necrotizing sitizing sialometaplasia)
【临床特点】 (图)
1、一种病因不明、有自愈倾向的涎腺良性病变。易 误认为恶性肿瘤。 2、多发于腭部,单侧或双侧。 3、特征:粘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 可深达骨面, 溃疡中心坏死,周围粘膜充血。
舍 格 伦综 合 征
sjogren syndrome
【生物学特点】
1、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可发展成 淋巴瘤; 2、上皮异常增生可发展成癌。
舍 格 伦综 合 征
sjogren syndrome
➢ 米库利奇病•(Mikulicz disease) :涎腺、泪腺单侧性或 对称性肿大,镜下显示淋巴细胞浸润致腺泡萎缩,导 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等病理性改变。
舍 格 伦综 合 征
sjogren syndrome
3、涎腺造影 (图) 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 呈羽毛状、花边状。 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或腔状。
【病理改变】
1、肉 眼: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剖面 灰白色,腺小叶可辨认。 (图) 2、镜 下: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 ①早期浸润于腺泡间,将腺泡分开,病变发展使腺 泡破坏、消失,被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 可形成淋 巴滤泡。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学习要求
❖ 掌握: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所见。 ❖ 熟悉:慢性涎腺炎,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病
理,涎石病的病理。 ❖ 了解:上述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
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 【临床特点】
1、部位及性质:慢性化脓性炎为主,颌下腺、腮腺多 见 2、病因:结石、异物、瘢痕挛缩堵塞继发感染 3、症状及体征: ①单侧发病,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 ②挤压时,导管口流出粘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4、一般无痛或偶有刺激痛。病程6-8周,可自愈。
坏死性涎腺化生
坏死性涎腺化生
(necrotizing sialometaplasia)
【病理改变】 (图) 2张
1、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 2、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 3、导管鳞状化生,形成上皮岛或上皮条索。化生的鳞 状细胞无异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