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 (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第4课时 分数乘分数

纸的几分之几?
1
8
÷
斜线部分占 几分之几?
1 2
的
1 2
的
3 4
是这张
纸的几分之几?
3
3
4
8
÷
求
1 2
的
1 4
、12
的
3 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你能列出算式并看图写出结果吗?
1 2
×
1 4
=
1 8
1 2
×
3 4
=
3 8
÷
5 根据乘法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
再填空。 2 15
÷
8 15
÷
(教材P37 T3)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
5×
5 6
=
5×5 6
=
25 6
✘
11
8 21
×
7 24
= 281××724
=
1 9
÷
33
(教材P37 T5)
4.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
1 12
升。照这样计算,行驶
4 5
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50千米呢?
1 12
×
4 5
=
115(升 )
1 12
÷
1 2
×
1 4
=
1 8
2 15
1 2
×
3 4
=
3 8
8 15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它们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
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
试一 试
1.你能先约分再计算吗?试着算一算。
1
1
分数乘分数说课稿(通用10篇)

分数乘分数说课稿(通用10篇)分数乘分数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
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
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
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口算题。
课件出示:2/7某 3 =3/5 某 15 =20 某 1/4= 3/8某 6 =l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写得数,完成后集体对正。
l 交流: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设计说明:回顾学过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同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 准备题(例3改编)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工人叔叔介绍,“我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l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汇报、对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

《分数乘分数》教案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4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以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 —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初步形成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时可以运用分数乘整数的学习方法,再次运用掌握迁移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过程,初步形成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等学习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教法学法:ppt 直观演示、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旧知铺垫师: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整数乘分数的计算,同学们请看(出示PPT ) 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 hm 2,21小时耕地多少 hm 2?43小时呢?师:谁能解答?学1:4×21=2(hm 2) 4×43=3(hm 2) 师:大家同意吗?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学1:列式是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计算方法:整数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 引入新课师:看来同学们整数乘分数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好,现在请看老师将题变一变。
(出示ppt )拖拉机每小时耕地53 hm 2,21小时耕地多少 hm 2?43小时呢? 师:同学们请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呢?学2:数据变了,之前每小时耕地4 hm 2,现在每小时耕地53hm 2师:观察能力真强,那么数据变了,你还会解答吗?先请列出两个问题的算式不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学3:53× 21= 53×43= 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什么数?(分数)分数乘分数大家会算吗?(会、不会)会的同学你知道为什么这么算吗?所以,我们今天着重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作出猜想:53×21学:74、103 师:我们先解决53×21 2、小组合作,探究53×21的积师:53×21到底等于多少呢,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PPT 小组合作内容):①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如果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请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53公顷的21; ②再仔细观察涂好的长方形,你会发现:53公顷的21就相当于1公顷的()(); ③你得出的结果是:5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 第一章分数乘法 第4节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约分

9 4 9 4 方法2: 10 45 10 45
5 1 5 方法3:
2 km 25
9 4 9 4 10 45 10 45
5 5
2
2 km 25
小象新知识
例题四 2.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 9 乌贼,它每分钟可游 km。乌 10 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 要掌握约分的书写格 式:交叉约分时,一般 不在原式上进行,以便 对照检查。 2. 约分时,可以用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1 7 9 18 7 2
小象随堂练
做一做
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 3 2 飞的鸟。蜂鸟的飞行速度是 千米/分, 分钟飞行多 10 3 少千米?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3 2 1 = (千米) 10 3 5 3 3 5= (千米) 10 2
小象知识点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后计算,计算 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数。
小象新知识
例题四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 9 贼,它每分钟可游 km。 10 (1) 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乌 4 贼的 。 45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怎样列算式呢?
9 4 10 45
小象新知识
1. 试着计算:
9 4 10 45
2 36 2 9 4 9 4 方法1: km 25 10 45 10 45 450 25 1 2 比较三种约分的过 程有什么不同,你 喜欢哪个? 说说你的想法。
算一算
3 7 1 = 7 6 2
1 5 4 = 6 8 15
21 10 6 = 25 7 5
49 25 7 = 50 28 8
小象随堂练
答一答 布克的瓶子最多能装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_1/5、2/3_4/___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苏教版分数乘分数(共14张PPT)

1) 6)
2
8 9
×
3 4
=((
2
8 9
)×( )×(
1
3 4
))=((
2 3
) )
3
1
试一试
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
下面各题。
121×
3
=((121))××((
3 1
))=((161))
4
×
5 6
=((
2 4 1
)×( )×(
563))=((130
) )
分数乘分分数数和的分计数算相方乘法的同计样算适方用法于适分用数乘 于分数和整数相整乘数吗。?为什么?
×
2 3
=
1 3
(公顷)
画图表示 4 x 1 的积是多少? 52
小结
分数乘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得分子,分母与 分母相乘得分母。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
相乘
⒈ 一1 台小拖时拉耕机地每多小少时公耕顷地?212小公时顷呢,? 先3 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3 式计算。
1 2
公顷
1 2
公顷
1 2
×
1 3
=
1 6
(公顷)
1 2
预习检测
3 ×4 5
4 7
×5
3 9
×8
说出以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的 1
2
4
1×
2
1 4
=
1 8
1的 3
2
4
1×
2
3 4
=
3 8
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2 3
×
1 5
=
(2 ) (15 )
《分数乘分数》(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13张PPT)

9 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每分钟可游 km。
10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9 10 ×30
27
9 ×30= 9×30
10
10
270 = 10
=27(千米)
1
速时 度间
9
93
10 ×30= 10×30 =27(千米)
1
答:乌贼30分钟可以游27千米。
2
9× 10
4 9×4 36 45 = 10×45=450=
2 25(km)
25
9
4
12 9×4
2
10 × 45 = 10×45 = 25 (km)
55
27
9 ×30=
10
9×30 10
270 = 10
=27
1
9
93
10 ×30= 10×30 =27
1
计算分数乘法时,应先观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特点,先约分,再计算, 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1
1
5
3
5
31
12 ×
《分数乘分数》
1
(1)准备一张纸,裁下它的 13
2
,再裁下2 的 4。来自(2)画图表示分纸的过程。
3 (3) 8 张是怎么得到的?
9 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每分钟可游 km。
10
把乌贼的速度平均分成45份,李叔叔 的游泳速度有这样的4份。
4 (1)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乌贼的45。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9 ×
10
= 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
9 10
×
4 45 =
9×4 10×45
2 36 = 450=
四.小手艺展示:《分数乘分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小手艺展示:《分数乘分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分数乘分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所以,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分数乘分数》。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以及如何将乘积化简为最简分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学具有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将其分成若干等份,然后让学生看图理解分数的概念。
2. 讲解:我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同时用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个分数乘分数的题目,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我会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化简最简分数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几个分数乘分数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同时,我还会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我还会找一些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和学生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我选择了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分数乘分数》的章节进行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乘分数》微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的内容及自主练习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引入: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王芳同学获得了“编织能手”的称号。
她每小时能织1/2米长的围巾,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1)2小时织多少米?(2)1/2小时织多少米?(3)2/3小时织多少米?……活动二: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1.师:要求2小时、1/2小时、2/3小时织多少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生: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可以列成:1/2×2、1/2×1/2、1/2×2/32.师:你能通过画图或用纸条分别表示1/2×2、1/2×1/2、1/2×2/3是什么意思吗?生1:用一段纸条表示1米,先表示其中的1/2米,在1小时的基础上,再分别表示出2小时、1/2小时、2/3小时各织多少米布。
生2:用一条线段表示1米,先表示其中的1/2米,在1小时的基础上,再分别表示出2小时、1/2小时、2/3小时各织多少米布。
……3.师:结合图示,你能说说三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1)2个1/2是多少?2 1/2个1/4是多少?2/3个1/4是多少?(2)1/4的2倍是多少?1/2的1/2倍是多少?1/2的2/3倍是多少?4.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交流概括:一个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活动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1.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请大家观察1/2×1/2、1/2×2/3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学生交流:1/2×1/2=1/4、1/2×2/3=2/6=1/32.师:想一想,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两个分数相乘,积的分子是两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分母是两个因数的分母相乘的积。
3.师: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1/4×1/2、1/4×2/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抽生交流。
教师强调:在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活动四: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1.师:王芳6/15小时织了多少米?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2.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再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3.师生共同概括:分数乘分数,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活动五:巩固应用1.教科书第52页第1题
借助直观图来理解分数成分数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图,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分析重叠部分表示的分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2.教科书第53页第2题读懂题意后做在纸上并抽查学生交流。
3.教科书第53页第3题
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并说出算理。
4.教科书第53页第4题
读懂题意后分小组进行比赛。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1/5×1/2 就是求1/5的1/2是多少
1/5×2/3 就是求1/5的2/3是多少
3/5×2/3 就是求3/5的2/3是多少
1/5×1/2=1/10
1/5×2/3=2/15
3/5×2/3=2/5。